北宋大表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马车进到皇宫后,李璋径直去了赵祯的景福殿,虽然赵祯已经登基为帝,但在成年之前都会住在这里,说起来赵祯也不喜欢福宁殿,因为那里是赵恒的寝宫,他说如果住到那里,总会让他想起父亲赵恒。
不过李璋来到景福殿却扑了个空,问了宫里人才知道,原来赵祯也去探望妙元了,于是李璋转道去了妙元观,说起来赵恒去世后,赵祯的课也暂时停了,估计在赵恒安葬之后才会恢复。
当下李璋出了景福殿,从旁边的角门出来,一眼就看到了前方的妙元观,就在他迈步正准备进去时,却忽然只见雷允恭满脸喜色的从里面走了出来,看到他竟然也露出一个灿烂的笑脸道:李伴读来了,快进去吧,陛下和公主都在里面!
雷允恭说完笑呵呵的离开了,看他的心情这么好的样子,估计是遇到了什么喜事,竟然连之前李璋坏了他和丁谓的事都没有计较,不过这却让李璋有些摸不着头脑?
当下李璋提着点心盒子来到妙元的房间,果然看到妙元半躺在床上,赵祯则亲自给妙元煎药,房间里也带着一股淡淡的药味。
怎么又吃药,妙元你的病情严重了吗?李璋看到赵祯在煎药,当下也不由得眉头一皱道,他刻妙元只是有点不舒服,也就是有些食欲不振的小症状,根本用不着吃药。
我也不想吃,可是张御医非要给我开一些开胃的药,这药难闻死了,哪里能开胃?妙元这时也苦着一张小脸道,小孩子自然没有喜欢吃苦药的。
张御医也是怕妙元一直不吃东西伤了身体,所以才开了些药。赵祯这时也开口解释道,其实他也有些担心妙元再犯病,所以那个张御医也是他叫来的。
是药三分毒,哪怕是开胃的药,对身体也有一定的伤害,而且妙元的年纪小,更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所以如果不是特别大的病,能不用药还是不用药为好!李璋当下露出认真的表情道。
绝大部分药物其实都不能直接杀死病菌,而是刺激人体,由人体的免疫系统杀死病菌,这也是为什么要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原因,而孩子的成长阶段也是增强免疫力最好的阶段,所以一些小病完全没必要吃药,这也是后世大夫经常说,能扛过去就别吃药,能吃药就别打针,能打针就别输液的原因,当然如果病情严重的话,还是必须要想办法治疗的。
啊?是这样吗?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是一愣,他本来是好意,可是被李璋这么一说,却是好心办坏事了。
表哥的话肯定没错,这个药我不吃了,大不了等下我多吃点饭就行了。妙元这时也吵着道。
好,这可是你说的,等下不要饭菜送上来了,你又说没有胃口!赵祯也相信李璋的话,当下药也不煎了,旁边的宫女也上前将药罐给端走了。
我肯定会吃的,就是宫里的饭菜太难吃了,比表哥带来的菜差远了。妙元这时嘟着小嘴不满的道,李璋偶尔也会从外面带一些吃食进来,比如回味斋的新菜,或者秀秀的手艺等,妙元也很喜欢吃,至于宫里的饭菜虽然也很美味,但她却早就吃腻了。
呵呵,刚才我带了些点心,妙元你先吃点,如果实在不喜欢吃宫里的饭菜,等到我亲手给你做几道菜!李璋这时也把点心盒子放到妙元面前道。
表哥你还会做菜?妙元看到点心盒子也高兴的大叫一声,随后又有些惊讶的看向李璋道,这个时代会做菜的男人可太少了,除非对方就是个厨子。
我可是开吃食店起的家,当然会做菜,等下咱们去景福殿,肯定会让你们大吃一惊!李璋当即再次笑道,妙元这里是道观,沾不得人间烟火,所以连厨房都没有,不过赵祯那里却有小厨房,平时如果不到饭点,赵祯又饿了的话,就会由宫里的人在小厨房给他做点吃的。
那还等什么,咱们现在就去!妙元这时掀起被子就跳了起来,看她活泼的样子,根本不像是一个生病的人,这也更加印证了李璋的猜测。
当下李璋和赵祯被妙元拉着回到景福殿,然后李璋来到厨房给妙元做菜,因为之前给妙元带过不少菜,所以他也清楚妙元的口味,于是很快就报出一些食材,有些小厨房有,有些没有,则需要去尚食监去要。
不过李璋在厨房做菜,赵祯和妙元却十分感兴趣的在旁边看着,李璋也没让他们离开,一边清洗食材一边和他们聊天,而这时他忽然想到刚才雷允恭奇怪的表现,于是开口问道:雷允恭是不是遇到什么喜事了,刚才看他似乎心情不错的样子?
表哥你也遇到他了,其实不光他遇到喜事了,我也遇到喜事了。赵祯这时也同样露出高兴的表情道,虽然赵恒的去世让赵祯十分伤心,但时间却是最好的良药,再加上赵祯年幼,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赵祯也从悲痛中走了出来。
哦?什么喜事?李璋当即惊讶的问道。
雷允恭要走了,我也终于不用再见到他了,至少暂时不用!赵祯这时十分高兴的道,最后说到暂时两个字时,脸上也露出几分失望的表情,看他的样子,似乎真的想永远不再见到雷允恭。
他要去哪?李璋听到这里更加十分惊讶的道,因为雷允恭现在已经是升任入内省都知,可以说是宫中最有权势的大太监,他不在宫里又准备去哪?
他要去帮父皇修皇陵!赵祯再次回答道,只是提到赵恒时,脸上还是闪过几分黯然的神色。
修修皇陵?他不在宫里好好的呆着,竟然要跑去修皇陵?李璋听到赵祯的话也是震惊无比,正在切菜的手也是一颤,差点切到手。
大宋在皇帝丧葬事宜上与前朝不同,比如从秦朝开始,皇帝没死时就要开始修建皇陵,这种做法也一直延续到唐朝,比如唐朝国力强盛,皇陵一般都是开山为陵,而且不但皇帝生前就要修建,甚至死后还会由继位的皇帝继续修建,所以历史上唐朝的皇陵最为坚固。
不过宋朝的做法却是完全不同,因为宋朝的皇帝在生前不修皇陵,而是在去世后才开始修建,而且必须在下葬前修好皇陵,可以说工期十分短暂,另外宋朝的皇陵主要是修建在平原上,花费也比较少,因此赵恒的皇陵也在紧张的修建之中。
是啊,刚才他亲口对我说的,而且还假惺惺的说什么不想离开我,但一转身就露出了喜气洋洋的表情,他还以为我没有看到呢!赵祯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他对雷允恭真的是讨厌之极,现在他主动要走,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雷允恭脑子没问题吧,好好的皇宫不呆,竟然跑去修皇陵?李璋这时再次不敢相信的反问道,因为在他看来,只要是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特别是雷允恭刚刚荣升入内省都知,也就是入内省的一把手,正是稳定手中权势的关键时刻,怎么会放下这么重要的事跑去修皇陵?
我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不过他这一走,我也终于能清静几天了!赵祯这时笑嘻嘻的再次道,虽然是暂时见不到雷允恭,但他至少能清静一段时间。
我明白了,他不会真的是冲着那个才去修皇陵吧?李璋忽然一拍脑门,脑子中也有了一个想法,只不过他一时间还有些不敢确定,因为如果真的像他猜想的那样,那雷允恭可真是太蠢了。
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庄
宦官,这是历史上最难以琢磨的一群人,这群人和普通人一样,有好人也有坏人,有忠臣也有奸臣,但他们与普通人又不一样,身体上的残缺会让他们受到各方面的鄙夷,本能上的缺失更会让他们的性格发生扭曲,所以有时候他们的想法不能以正常人来度量。
比如这次雷允恭,放着好好的入内省都知不做,竟然跑去修皇陵,刚开始李璋还有些想不明白,可是后来才忽然想到,雷允恭去皇陵其实也有一个很合理的解释,因为修皇陵可以捞钱,毕竟皇陵的工期那么赶,每天都有无数的材料进出,这其中的油水实在太大了。
对于朝堂上大部分的官员来说,金钱的吸引力一般是比不上权力的,毕竟只有手中有权,想要捞钱就太简单了,甚至根本不用贪污,只需要借助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简直太容易了,当然也有少部分官员把钱看得很重,这些人中就包含了大部分的宦官。
可能是因为失去了男女方面的能力,宦官一般来说对钱财极为迷恋,至少在李璋见过的宦官中,几乎没有一个不贪财的,而且他们收钱的胆子也很大,只要别人敢给,他们就敢要,也不管收了钱的后果,特别是他听说一些外派的太监到了地方后,更是大肆揽财,甚至逼得地方百姓造反,可谓是恶行累累。
也正是知道上面这些,所以李璋才猜测雷允恭之所以跑去修皇陵,很可能就是看中了修皇陵的油水足,而且工期也短,只要把皇陵修起来,短短几个月就能牟取暴利。
表哥你在想什么呢?就在李璋沉思之时,赵祯这时走过来用手在他眼前晃了晃问道,刚才李璋正在切菜呢,结果忽然愣在那里不动了,所以他才感到有些奇怪。
没什么,你们别在这里等着了,等下烟熏火燎的,还是回去等着吧!李璋这时也终于从沉思中清醒过来,然后笑着对赵祯和妙元道。
没事,我就是想看看表哥你是怎么做菜的!妙元这时却抢先开口道,看样子她对李璋的厨艺也十分感兴趣。
看到他们不走,李璋也没有办法,这时其它的食材也送了过来,于是他也立刻开始准备,不一会的功夫,所有食材都准备的差不多了,这才升火开始炒菜。
炒菜在北宋时已经出现了,只不过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一般只有少数酒楼才会使用炒菜的手法,宫中的烹饪手法比较保守,炒菜虽然有,但样式很少,李璋熟悉妙元的口味,做了三荤三素六个菜,另外还有一甜一咸两道汤。
厨房门外的妙元看到李璋竟然真的会做菜,而且每道菜都是如同行云流水一般,不一会儿六菜两汤就做好了,这让她的大眼睛中也满是崇拜的目光,当初她对李璋这个表哥还不太喜欢,两人还有点小误会,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也越来越发现自己这位表哥不但会治病,而且多才多艺,甚至连做菜这种事他都十分精通,这让她怀疑李璋还有什么不会的?
菜做好了,李璋也让人端到大殿,自己洗了个手然后陪着妙元一起吃饭,李璋做的菜都是按照妙元口味来的,这丫头自然吃的极为欢喜,赵祯也十分惊讶李璋的厨艺竟然这么好,比平时也多吃了半碗饭。
接下来的几天里,小雨也是时下时停,空气也一直十分的潮湿,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土豆已经有发芽的迹象了,于是李璋急忙禀报给刘娥,而种植土豆的地方也很快选好了。
这天一早,一辆马车从宫中出发,然后来到李璋家中接上他,这才又疾驰而过,一直从西门出了城后,又向西走了一天,晚上李璋他们在一座驿站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上午这才来到一座占地颇大的庄园停了下来。
李伴读,就是这里了!只见马车上跳下一个人,然后扶着李璋下了马车,这个先下来的人也是李璋的熟悉,那就是刘娥身边的心腹太监罗崇勋,像土豆这么重要的事,刘娥也只放心由罗崇勋来办。
这里是不是有些太远了啊?李璋下了马车打量了一下这个庄园,随后就皱起眉头道,这个庄园倒是很大,但是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离东京城有一天的路程,万一有人想要对土豆不利的话,恐怕根本没办法阻挡。
李伴读不必担心,这里可不缺人手看守土豆,事实上这里驻守着一支军队,咱们进去就知道了!罗崇勋这时呵呵一笑道,然后就带着李璋进到庄园之中。
这座庄园四周都种着树木,估计是以树木为界,现在因为树木长的十分高大,让人也看不清庄园里的情况,而当李璋跟着罗崇勋进到里面后,立刻发现这个庄园占地极大,而且前面竟然是一片营房,只是这片营房却是新建的,一队数百人的士卒正在旁边的校场操练。
李小哥,怎么是你?李璋刚进到庄园还没等反应过来,就见远处忽然一骑飞奔而来,当看到李璋时也是惊喜的大叫道。
守信兄?李璋看清来人时也露出惊讶的表情道,因为来的竟然是呼延守信,只不过现在呼延守信却是顶盔掼甲,看起来多了几分英武之气。
只见呼延守信骑马来到李璋面前,随后甩鞍下马,而这时罗崇勋则笑呵呵的道:太后娘娘担心李伴读你和军中的将士相处不来,所以特意将呼延指挥使调来,你们两个也是熟人,相处起来也更容易!
大娘娘有心了!李璋听到这里也当即明白过来,刘娥想的还真是周到,有呼延守信这个熟人在,李璋以后也少了许多的麻烦。
原来我还是沾了李小哥的光,日后小哥有什么吩咐尽管提,我一定全力配合!呼延守信听到这里也当即向李璋一抱拳道,他本来在军中就有职务,只不过品级不高,也没什么权力,但前几天却忽然接到调令,让他独掌一军,虽然人数不多,但对他来依然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守信兄客气了,日后我也要仰仗守信兄啊!李璋这时也再次客气的道。
你们两个就别叙旧了,呼延指挥使还是带我们看看这座庄园吧!这时罗崇勋笑呵呵的打断了李璋和呼延守信的对话道,呼延守信现在管理着一营的兵马,按照宋朝的兵制,每营有五都,每都为一百人,而营的长官则称为营指挥使。
李璋和呼延守信也知道现在不是聊天的时候,还是正事要紧,所以呼延守信当即也答应一声,然后亲自带着李璋他们两人穿过前面的营房,而这时李璋才发现,原来营房后竟然是座庄子,庄子外还有一些好奇的孩子看着正在操练的士卒,只是当看到李璋他们三人时,这帮孩子才一哄而散。
李伴读,这里本来是皇庄,眼前这座庄子也都是皇庄里的佃户,世代为皇家耕种,呼延指挥使则是刚调来的,名义上负责巡守皇陵,免得闲杂人等惊扰到皇陵,实际上却是听你调遣。罗崇勋这时一边走一边介绍道。
巡守皇陵?什么意思?李璋听到罗崇勋的话也不由得一愣道,他是来种土豆的,怎么和皇陵扯上了关系?
李小哥还不知道吧,从这里往西十里,就是正在修建的皇陵,而皇陵周围十里,都被划为禁地,严禁任何人靠近!呼延守住这时也开口介绍道,他忽然被调到这里担任营指挥使,上头明着命令他巡视皇陵,但实际上却另有安排,只是他没想到这个安排竟然是要听从李璋的调遣。
李璋听到这里也是一愣,他只知道皇陵正在修建,之前雷允恭还主动跑去接了修皇陵的活,却没想到皇陵竟然离东京城竟然只有一天多的路程?
这里属于巩县地界,风水极佳,十分适合修建皇陵,太后娘娘也一眼就相中了这里,距离东京城也就两百多里,如果快马加鞭的话,一天就可以来回,日后前来祭拜先皇也十分的方便!罗崇勋这时也开口介绍道,巩县也就是后世的巩义市,与开封中间只隔了一座郑州,当然现在的郑州还很小,只是开封的辅郡之一。
原来如此,皇陵周围全都是禁地,而且戒备森严,倒也十分适合!李璋听到这里也不由得点头自语道。
呼延守信这时还不知道李璋来这里的用意,但他是个聪明人,知道不该问的还是别问,所以这时他也没有插嘴,而是带着李璋在皇庄里四处转了转,李璋这才发现原来的庄子后面,才是真正的皇庄,一片数十顷的良田呈现在他面前,而且还有一条宽阔的河流穿过,日后也不用担心灌溉的问题。
好地方,就是这里了!当即拍板道,这里虽然是刘娥选的,但如果李璋觉得不合适,完全可以找刘娥重新要一块地方。
第一百七十七章 雷允恭被抓
春光明媚,一束阳光透过窗子照到李璋的脸上,窗外的鸟儿也在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最后终于把李璋吵醒了,不过睁开眼睛的他却没有急着起床,反而躺在床上享受着这难得的安宁,东京城太过繁华,每天早上都是车水马龙的十分热闹,哪怕自在深宅大院之中,依然会受到噪音的影响,远不如这里让人感到安宁。
李璋在床上躺了好一会儿,这才起身洗漱了一下,随后出了房门,这里是一个巨大的宅院,比他在东京城的府邸还要大上几倍,说起来这里本是皇庄,而皇庄当然会有专门的人管理,一般都是宫里派来的太监,而这座宅院就是以前管理皇庄的太监建造的。
这帮太监还真是会享受,这么大的宅院,也不知道花了多少钱?李璋四处打量了一下这座宅院,随后这才迈步来到前院,那天他来到这座皇庄后,就住在了这里,而且罗崇勋也告诉他,刘娥已经说了,只要土豆种植成功,这座皇庄就赏赐给他了,所以这座宅院自然也是他的了。
老爷,早饭已经准备好了!李璋刚来到前院,就见一个老头快步上前行礼道,这个老头姓周,是外面那座庄子的里正,这个庄子全都是皇庄的佃户,虽然皇庄的土地是属于皇帝的,但他们每年只需要上交一定比例的粮食就行了,只要监督的太监不要剥削的太狠,他们的日子相比一般的佃户还是不错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