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做项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让酒
另外,峣关的防守兵力也无法和武关相提并论,都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官府差役和护卫。
故此,刘季对攻克峣关并没有太大压力,就是玩命赶路行军让他有点受不了。
其实,历史上的刘季在攻打武关和峣关这段记载有点乱,甚至可能是有点混淆了,重点就在于使用张良计的地点。
史料一: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史料二:子婴诛灭赵高,遣将将兵距峣关。沛公欲击之,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愿先遣人益张旗帜于山上为疑兵,使郦食其、陆贾往说秦将,啗以利。”秦将果欲连和,沛公欲许之。张良曰:“此独其将欲叛,恐其士卒不从,不如因其怠懈击之。”沛公引兵绕峣关,逾蒉山,击秦军,大破之蓝田南。遂至蓝田,又战其北,秦兵大败。
两段史料记载的都是张良计,但地点却是一个在武关,一个在峣关,内容也有些雷同,只不过描写的一个简单,一个详细。
史学家们也是因此争论不休,到底哪个才是对的,哪个才是笔误。
但若是仔细分析整理一下就会发现,或许司马迁根本就没笔误,为何此张良计不能连用两次呢
以利诱惑敌军将领投降,这种计策应该说对很多人都有用,也正是刘季集团所擅长的东西。
至于,刘季到底是屠了武关还是峣关,笔者认为还是屠武关的可能性比较大。
因为武关这样的天下雄关,刘季若是打了一个漂亮仗,不说写出一篇宛若巨鹿之战般的美文去歌颂,又或是连用几个大破,起码也不能就用一句‘沛公攻武关,入秦’或者‘西入武关’这样敷衍的话来一笔带过吧
而且除了《史记》中和夺取峣关近似的记载,其他史料都没有刘季如何攻破武关的详细记载,比如《资治通鉴》中的这句,‘八月,沛公将数万攻武关,屠之。’
故此,这段历史肯定有其禁忌之处,刘季屠关杀降的可能性不小。
实际上,按照现有的史料记载,武关和峣关连用两次张良计的逻辑是说的通的,而且在峣关之时出现了新的变化,算是武关张良计的加强版本。
历史上的刘季在得到南阳郡之后,就去攻打武关,结果打了很久都没打下来,便派出使者宁昌出使秦国,明面上是去劝降,暗地里却有可能是去联络赵高的。
然后,赵高杀胡亥,派出使者来见刘季,提出约分关中的要求,想讨价还价一番,这个使者极有可能就是陆贾。
结果陆贾直接投靠了刘季,说服武关守将投降,刘季屠武关之后,再次派使者去咸阳私会赵高(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使人私於高。),却不想赵高已经被子婴给灭了。
此刻,当刘季大军抵达峣关城下,陆贾再次来到面前的时候,守将吴果整个人都是懵的。
若是武关守将投降也就罢了,竟然是被刘季强攻而下的,这刘季大军战斗力得多强
而且半个败军难民的影子都没看到,战况何其惨烈,军民无一生还啊!
陆贾微微一笑,“吴将军,封侯赏金减半,但要等你献关之后才能给,你也别再故作矜持了,该谈的咱们在武关就已经谈过了。
况且,我这次
第407章 骊山之战
;
本来可以从河水入渭水直插咸阳,却因为秦军在渭水载石沉船封堵河道,楚军只能提前下船改走陆路。
不过,项羽率领的这支精兵也已经成功绕过了函谷关,抵达咸阳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如无意外,项羽还是会比刘季先到咸阳才对,毕竟刘季那边多走山路,而项羽这边则是平原居多。
尽管在咸阳东边还有一座骊山,但是骊山和渭水之间还是有十多里的平原可以通行,秦军没有足够的兵力是绝对封锁不了的。
“咱们到哪了那边的山脉可是骊山”项羽指着远处的山峰问道。
“项王,南边那座山正是骊山,此地应该是鸿门地界。”项忠看了一眼南边的山脉。
“鸿门”项羽对这个地方可是太熟悉了,因为大名鼎鼎的鸿门宴就是发生在这里啊。
恰在此时,前方有探马来报。
“启禀项王,左前方发现数千秦军!”
“秦军子婴还哪来的军队莫非是把蓝田的新军调到这边了”项羽喃喃道。
项伯听到有秦军前来挑战哈哈一笑,“项王,秦军精锐俱在函谷关和武关,前方秦军必定只是临时组织起来的新军,末将请令出战,两千兵马足以歼灭敌军!”
陈平赞同道,“项伯大人所言极是,前方秦军应该没什么战斗力才对。”
“项王!末将请令出战!”司马卬拱手道。
“项王!末将亦请令!”项庄也不甘示弱。
其他众将也都跃跃欲试,根本没有半点惧怕。
项羽双手微压,“诸位都别请令了,还是大家一起去吧,全军准备进攻,列阵前进!”
“喏!”
虽然项羽也赞同项伯的判断,但是却没有半点轻敌之意,要知道历史上先入咸阳的可是刘季,再出点什么意外,让刘季碰巧先入咸阳,项羽还真是早就有这个心理准备了。
要知道,项羽现在可是孤军深入啊,函谷关还没打下来呢,主力大军都没过来。
哐哐哐……项羽大军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西南方向早已列好阵势的秦军缓缓靠近。
蒙常山骑在马上微微点了点头,“项羽统军果然厉害,难怪会击败王离的九原军了。全军注意,待会依计行事!”
“喏!”
……
项羽自然也看到了对面的阵容,单以列阵军容来看,这可不像是一支新军啊,而且对方的主将似乎是一位年纪很大的长者,但其穿着一身盔甲倒很是精神,绝非泛泛之辈,到底是谁呢
“对面秦将姓甚名谁”项羽压住阵脚。
“秦人蒙常山是也!敢问足下就是人称当世战神的项王吗”蒙常山拱了拱手。
蒙常山这个名字有点耳熟,蒙家出大将啊,该不会是蒙恬蒙毅家的长辈吧
“原来是蒙老将军,本王向来敬重英雄,蒙恬蒙毅死的可惜,尸骨未寒,蒙老将军又何必再为暴秦出力呢若是蒙老将军肯弃暗投明,实乃天下之幸苍生之幸啊。”项羽也不想耽搁太多时间,能劝降就劝降,不能劝降就开打。
蒙常山眼中闪过一抹哀伤,不过很快就恢复如常,“项王,你口中的暴秦早已不存在了,胡亥和赵高俱亡,如今的秦王子婴绝非暴戾之人,而且已经主动卸去帝位,甘为秦王,项王又何必苦苦相逼呢若是两军罢战,亦是天下之幸,苍生之幸。”
项羽笑了笑,“蒙老将军此言差矣,即便我这次放过秦国,也只不过是得到了暂时的安宁罢了,子婴胸有大志,等秦国恢复元气必定还是要打出关去的,这又哪里是什么天下苍生之幸呢”
蒙常山愣了愣,然后轻笑道,“换了你得天下,难道天下就能太平了”
项羽正色道,“灭暴秦安天下乃是项羽努力之目标,陈平,取一卷《天下律法》送给蒙老将军看看。”
“喏。”陈平没有半点犹豫,拿出一卷帛书走向了蒙常山。
第407章 骊山之战
;
本来可以从河水入渭水直插咸阳,却因为秦军在渭水载石沉船封堵河道,楚军只能提前下船改走陆路。
不过,项羽率领的这支精兵也已经成功绕过了函谷关,抵达咸阳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如无意外,项羽还是会比刘季先到咸阳才对,毕竟刘季那边多走山路,而项羽这边则是平原居多。
尽管在咸阳东边还有一座骊山,但是骊山和渭水之间还是有十多里的平原可以通行,秦军没有足够的兵力是绝对封锁不了的。
“咱们到哪了那边的山脉可是骊山”项羽指着远处的山峰问道。
“项王,南边那座山正是骊山,此地应该是鸿门地界。”项忠看了一眼南边的山脉。
“鸿门”项羽对这个地方可是太熟悉了,因为大名鼎鼎的鸿门宴就是发生在这里啊。
恰在此时,前方有探马来报。
“启禀项王,左前方发现数千秦军!”
“秦军子婴还哪来的军队莫非是把蓝田的新军调到这边了”项羽喃喃道。
项伯听到有秦军前来挑战哈哈一笑,“项王,秦军精锐俱在函谷关和武关,前方秦军必定只是临时组织起来的新军,末将请令出战,两千兵马足以歼灭敌军!”
陈平赞同道,“项伯大人所言极是,前方秦军应该没什么战斗力才对。”
“项王!末将请令出战!”司马卬拱手道。
“项王!末将亦请令!”项庄也不甘示弱。
其他众将也都跃跃欲试,根本没有半点惧怕。
项羽双手微压,“诸位都别请令了,还是大家一起去吧,全军准备进攻,列阵前进!”
“喏!”
虽然项羽也赞同项伯的判断,但是却没有半点轻敌之意,要知道历史上先入咸阳的可是刘季,再出点什么意外,让刘季碰巧先入咸阳,项羽还真是早就有这个心理准备了。
要知道,项羽现在可是孤军深入啊,函谷关还没打下来呢,主力大军都没过来。
哐哐哐……项羽大军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西南方向早已列好阵势的秦军缓缓靠近。
蒙常山骑在马上微微点了点头,“项羽统军果然厉害,难怪会击败王离的九原军了。全军注意,待会依计行事!”
“喏!”
……
项羽自然也看到了对面的阵容,单以列阵军容来看,这可不像是一支新军啊,而且对方的主将似乎是一位年纪很大的长者,但其穿着一身盔甲倒很是精神,绝非泛泛之辈,到底是谁呢
“对面秦将姓甚名谁”项羽压住阵脚。
“秦人蒙常山是也!敢问足下就是人称当世战神的项王吗”蒙常山拱了拱手。
蒙常山这个名字有点耳熟,蒙家出大将啊,该不会是蒙恬蒙毅家的长辈吧
“原来是蒙老将军,本王向来敬重英雄,蒙恬蒙毅死的可惜,尸骨未寒,蒙老将军又何必再为暴秦出力呢若是蒙老将军肯弃暗投明,实乃天下之幸苍生之幸啊。”项羽也不想耽搁太多时间,能劝降就劝降,不能劝降就开打。
蒙常山眼中闪过一抹哀伤,不过很快就恢复如常,“项王,你口中的暴秦早已不存在了,胡亥和赵高俱亡,如今的秦王子婴绝非暴戾之人,而且已经主动卸去帝位,甘为秦王,项王又何必苦苦相逼呢若是两军罢战,亦是天下之幸,苍生之幸。”
项羽笑了笑,“蒙老将军此言差矣,即便我这次放过秦国,也只不过是得到了暂时的安宁罢了,子婴胸有大志,等秦国恢复元气必定还是要打出关去的,这又哪里是什么天下苍生之幸呢”
蒙常山愣了愣,然后轻笑道,“换了你得天下,难道天下就能太平了”
项羽正色道,“灭暴秦安天下乃是项羽努力之目标,陈平,取一卷《天下律法》送给蒙老将军看看。”
“喏。”陈平没有半点犹豫,拿出一卷帛书走向了蒙常山。
第410章:意外
秦始皇陵!十万阴兵!
项伯脸都吓白了,边跑边喊道,“项王,快跑啊!阴兵来啦!大家快跑啊!”
本来楚军人少就被声势忽然爆表的秦军吓得有些肝颤,项伯再这么一说,哪里还稳得住,有一个调头跑的就有第二个,将领们想拦都拦不住。
“雾草!项伯你找死不成!乱带什么节奏!不许退!大白天的哪来的阴兵!都给本王停下!跟本王一起挡住追兵!”项羽大怒,他现在已经彻底想起来这段历史是怎么回事了,蒙常山八百骑兵骊山击退十万楚军!
“杀啊!”
……
原本在蒙常山指挥下退向骊山的数千秦军也在此时回身扑向楚军,意图将其咬住。
但是楚军虽退,项羽却率领百骑亲卫断后,使得楚军在撤退时并没有遭受太大损失,而且在项羽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楚军冷静下来,开始陆续回身接应项羽等人,局面渐渐稳固了下来。
蒙常山见此情景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下令让骊山上的民兵冲下来助战,并且也让山下的兵马停止了追击,放任楚军离去。
实在是他手中的精兵太少,只有八百人,而且在刚才诱敌的战斗中又折损了不少。
其实,刚刚列阵迎敌的数千兵马大部分都是蓝田新军,那些刚刚训练不久的新兵列阵站在后排伪装成精兵站脚助威还行,真要是正面和楚军对决,和以卵击石也差不了多少。
至于骊山上埋伏的咸阳民兵,蒙常山根本就没把他们当做战力,藏在骊山上装神弄鬼还行,真要追击出去,怕是没跑多远就要被楚军识破。
始皇阴兵跑个百十来丈就腿软跑不动了而且拿的都是什么破武器还穿着百姓的服装
等楚军冷静下来,一个反冲锋,兵败如山倒的就是他蒙常山了,留下百姓民兵断后,他倒是能平安撤回山上,可之后呢
关键是蒙常山早就知道这一战的结果,别看项羽从水路只来了三千人,但也绝不是他这些兵马能够战胜的,大概也就只能勉强阻挡一时罢了。
为了这一时的战果,就搭上成千上万咸阳百姓的性命,蒙常山觉得不值得。
如果楚军惧怕鬼神,只此一战便可以让楚军忌惮,再不敢打骊山的主意了。
至于咸阳,连个城墙都没有,怎么守
如果早些给他蓝田新军和咸阳民兵,经过一番训练之后,或许还能与项羽掰掰手腕,现在才来找他,晚了啊。
不过,蒙常山在答应子婴请求之后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也曾想过,如果项羽当真是如子婴说的那般容不下秦人,动辄坑杀二十万,蒙常山带着新军民兵和项羽拼个玉石俱焚,用数万人的性命换项羽一个倒也值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