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做项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让酒
燕王韩广暗骂一句,这项羽脸也太大了,还大家都求着他称帝,他怎么不上天呢是不是大家求他称帝的时候,他还得假意拒绝,如是者三,装作一副不得不为的姿态臭
第495章:分封天下(三)
芈心脸色难看,但却并未就此放弃,“项王,寡人虽为楚怀王,但是一无实权,二无兵马,如何谋夺天下再者,项王贵为盟主,在场的哪一个不是项王麾下岂能因为从属关系就避嫌呢”
“喔,怀王说的也有些道理,从属关系确实不应该避嫌,但同国就应该避嫌了。而且,怀王似乎并非全无兵马吧明处没有,但暗地里有没有谁又知道呢
据孤王所知,刘季绝河事情败露之后就曾经对怀王宣誓效忠过吧而且还把其弟刘交放在怀王身边作为人质呢。故此,怀王无论如何都是要避嫌的。
况且,怀王可是这件事的发起人啊,如此不遗余力的推销自己,让孤王和天下人如何不去怀疑其中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呢
孤王已经把话说的如此明白了,怀王还要任性而为吗哼!尔等一句话孤王就避嫌放弃了义帝之争,现在轮到怀王避嫌却百般推脱,尔等是觉得孤王已经仁德到可以容忍一切、任人欺骗了吗!”
项羽说到最后陡然提高了音调,芈心此人野心极大却能力平常只有些小聪明,根本看不到义帝背后的凶险,谁不想一统天下登基为帝
故此,无论是谁当了这个义帝都将成为他人的目标,即便项羽不杀他,其他人也会杀,顺便嫁祸给项羽。
虽说芈心死不死的项羽根本不在乎,但是芈心以义帝的身份去死却是万万不行的,无论芈心是在哪死的怎么死的,最终嫌疑最大的还是项羽,当真是百口莫辩。
关键是芈心已经对项羽离心离德了,即便项羽想派人保护芈心,这个芈心也多半会把好心当成驴肝肺,甚至还会配合刺客将保护他的人调走。
虽然听上去芈心挺傻13的,但事实就是如此,历史上的芈心但凡有点脑子也不可能忤逆项羽说出那句‘如约’,非要把关中王给刘季了,结果刘季还没敢要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将关中拱手献给了项羽,等于是把芈心给卖了。
紧接着,刘季和各路诸侯又推举芈心为义帝,暂时挡住了项羽称帝的可能,也狠狠的坑了芈心一把,使其彻底成了项羽的眼中钉和绊脚石,而此时的芈心大概还在夸奖他心目中的宽厚长者沛公刘季呢。
历史记载把芈心之死算在了霸王项羽的头上,但实际上却未必是项羽所为,因为这段记载被人篡改的痕迹明显。
《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黥布列传》、《汉书陈胜项籍传》、《汉书高帝纪》、《汉书韩彭英卢吴传》等等关于这件事的记载都不尽相同。
重点分歧是在芈心被杀的地点和杀芈心的人不同,而且还不是《史记》一种说法,《汉书》一种说法,而是二者混着来的。
比较流行和认可的一种说法就是汉元年四月,项羽分封天下后欲还都彭城,派遣将士强迫芈心迁徙到郴县,芈心无奈只得离开彭城,但左右群臣,依恋故乡,怨声载道,未肯速徙。
项羽因此大怒,暗令义帝途经之地的三王欲将义帝击杀于途中。
十月,英布遣将追杀至郴县,将芈心弑于郴城穷泉傍。郴人怜之,将芈心葬于城邑西南边的后山。
以上这些记载貌似看起来很合理,但却犯了一个现代小说写手常犯的错误,那就是时间空间地点的错乱。
古代没有电话,也没有飞机,更不能瞬移,合不合逻辑对照地图马上就看得清清楚楚,事发前相关人物的位置关系如下:
项羽和各路诸侯分封完毕后从咸阳回各自封地,项羽自然是回彭城,英布回九江,共敖回临江、吴芮回衡山,而芈心则一直在彭城。
按照上面的记载,项羽想回彭城,又不想芈心留在彭城,故此派人强迫芈心迁徙到临江王共敖的地盘南端的郴县去,然后芈心和随行大臣磨磨蹭蹭不想走,彭城的人又去报告项羽这件事。
再然后项羽一怒之下派英布、共敖和吴芮去截杀芈心,那么问题来了,芈心死亡的地点是在郴县,也就是在项羽想让芈心去的那个地方。
如果说芈心一直赖在彭城附近不走,那么英布等人截杀芈心应该是在楚国境内,或者稍远一点的衡山九江北部才对,怎么可能跑到项羽指定的目的地去截杀呢
咸阳距离彭城直线距离约800公里,彭城到郴县直线距离1000公里,咸阳到郴县的直线距离也是1000公里,近乎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而且郴县这个地方可是在共敖地盘临江的最南端,几方人马无论怎么行动,最终截杀的地点也不应该是在郴县,除非芈心的速度比英布等人全快。
但如此一来,说芈心拖延时间惹怒项羽的说法也就站不住脚了。
&n
第496章:分封天下(四)
第497章:分封天下(五)
第498章:分封天下(六)
第498章 分封之后
第498章 分封之后
第500章:五星聚奎(一)
第501章:五星聚奎(二)
第502章:五星聚奎(三)
不久之后,韩信和郑忠两个人如约而来,家宴第二季开始。
如果换做别人请吃饭,他们还得想想是真想请还是客气客气,但项羽对自己人向来不喜欢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人的精力有限,对敌人千般防备百般算计就够累了,对自己人还是坦诚一点的好,当然了,够资格被项羽称为自己人的其实也不太多。
一番吃喝酒足饭饱之后,项羽慢慢收敛了笑容,“韩信,尽快联络萧公徵,让他派人暗中调查一下各地有没有人在鼓吹五星聚奎之谣言,一经发现立刻秘密抓捕散播者。
另外再传消息给关中,找找最后一任的秦国太史令,就是管记录天象历法的那个人,如果找到其人,立刻带来见我。”
“喏。”韩信看项羽的表情就知道此事非同小可。
郑忠疑惑道,“五星聚奎不是圣人现世的祥瑞之兆吗项王何必如此忧虑呢”
项羽皱了皱眉头,竟然连项忠都知道五星聚奎,看来这事比想象的还要严重啊,如果底层百姓都不知道反倒好办了,怕就怕百姓都对这种事一知半解又深信不疑。
历史上的王陵之母就是如此,这个老太太听到了五星聚东井的消息之后,对刘季夺得天下深信不疑,为了让儿子王陵有个好的将来,竟然在项羽和王陵即将联手的关键时刻,跑到项羽的军营自杀,以死相逼王陵投靠刘季,弄的项羽有口难辩。
尽管王陵知道这事不能怪项羽,但是迫于道德舆论压力,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跟‘杀母仇人’联合了,最终王陵到底还是投降了刘季。
然而,刘季虽然以卑鄙的手段夺取了天下,但是王陵却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是不得重用郁郁而终,因为刘季本就是一个小气的人,王陵曾经和刘季有仇,刘季又哪能待见他呢
平心而论,王陵并不恨项羽,甚至还在刘季统一天下之后的宴会上公然说出‘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这样的话,而且还能一直留在汉朝书写的史书上,其真实性是比较可靠的。
历史上的王陵对项羽是这种态度,又哪里像是被项羽杀了其母或者煮了其母尸体呢
所以项羽煮了王陵母尸这件事多半还是被黑了,无非就是要把项羽宣传成一个反面人物,借此把刘季衬托的好点。
真理虽然有时候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天下大势却不是少数人可以左右的,哪怕这件事本身是错的,但认为其对的人多了,错的也就变成对的了,反倒是说真话的人容易被烧死。
就五星聚奎这件事而言,项羽根本就没有办法去预防,就是想从科学的角度给天下百姓普及知识,那也根本来不及。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谣言的传播速度要比正面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得多。
谣言止于智者,但真正的智者又能有多少呢
更何况,在古代大多数百姓根本就不认为会有人敢拿老天开涮,拿五星聚奎这种事造谣。
谣言现世之后,蒙蔽一半人都算少的,而且还会有不少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甚至是推波助澜的呢。
“真出现了五星聚奎才是祥瑞之兆,但若是没有出现,却有人散播出现的谣言,而谣言的获利者却是咱们的敌人,这事就非同小可了。”项羽凝重道。
韩信和郑忠双双变色,“何人如此大胆”
项羽冷哼一声,“还能是谁自然就是刘季了,张良那个家伙一直很淡定,想必是为刘季安排了许多后手,不得不防。
对了,汝二人再从六国找寻精通星象之人,威望越高越好。一旦谣言散布开来,马上令其出面平息谣言。”
“喏。”韩信想了想,“主公何不抢先公告天下五星聚奎,乃主公称帝之祥瑞呢”
项羽苦笑着摇了摇头,“此事本就是假的,刘季的声望已经烂到底了,他自然不怕被戳穿,能骗一个是一个,但若是孤王公然撒此弥天大谎,称帝之心可就昭然若揭了,以往辛苦积攒的仁德守信之名怕是要付之东流了。故此,咱们只能想办法去平息谣言啊。”
“末将明白了。既如此,末将这就去办此事。”韩信心中有些不忿,君子与小人斗就是吃亏,小人什么都做得,君子却束手束脚。
不过,一切诡计在绝对
第503章:祸不单行
翌日,项羽给四女下真面条吃暂且不表,萧公徵的情报网络迅速运转起来,准备打一场新的舆论战,谣言可畏,小觑不得啊。
然而,数日之后,各地果然都陆续出现了散播五星聚奎之类谣言的组织。
只不过这个组织行事十分的隐秘,都是通过书信或者乞丐等等让人不易追查的方式散播谣言——五星聚东井。
这个谣言的主要内容就是刘季入关到达灞上的时候出现了五星聚东井的祥瑞,预示着上天认可刘季为天命之子,或者说圣人。
以及刘季乃宽厚仁爱的长者,项羽污蔑刘季的种种罪行都是其诡计,项羽早晚失败,唯有刘季才能带给天下安宁。
甚至后来还传出了刘季能从项羽百万大军中英勇突围也是受到了上天庇佑的缘故,有神舟神风神将相助。
秦朝的太史令彻底失踪,项羽这边找到的六国懂天文的名士纷纷站出来辟谣,直言这是刘季在造谣生事,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五星聚奎的天象。
不过,六国的这些名士其实也并没有多有名,再加上古代信息传递困难,想一下子辟谣也没那么容易。
特别是靠近蜀地的关中、汉中、巴郡、南郡、南阳等地,谣言大势渐成,尽管项羽这边提前预判做出应对,却依旧有不少人心中将信将疑。
倒是各路诸侯对此消息讳莫如深,很少有人敢议论此事,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有不少人都处于一种观望状态。
项羽在陇西、关中、汉中、巴郡摆下了重兵防守,刘季入蜀容易出蜀难,如果终其一生都无法离开蜀地,就算五星聚东井是真的,那又能有什么用呢
当然也有例外,传闻南阳宛文公王陵的老母亲就对五星聚东井深信不疑,以死相逼王陵前去投靠刘季,并将其从蜀地接应出来。
王陵当真是一个头两个大,特地找了几个强壮的妇女轮班看着老太太,好在他所在的南阳离临淄够远,项羽也想不起来他。
项羽的确是没有时间去管什么王陵母亲,就在五星聚东井的舆论战打的如火如荼之计,另一则消息横空出世震惊天下,匈奴与东胡组成联军大举南下,已然占领了云中郡北部,云中、九原和雁门三郡同时告急!
原本呢,匈奴单于冒顿是打算先平东胡,再扫月氏,然后才会南下中原,因为相比趁着中原混乱占便宜,还是先一统草原更重要一些,毕竟中原大乱没那么快平息,等匈奴一统草原之后,再挥军南下非但实力更强,而且还没后顾之忧。
结果韩将信派了手下的亲信匈奴人乌曼来匈奴求援,冒顿一想有韩将信和刘季这样的内应,先占领中原大片土地也不是不可能。
关键是按照乌曼所言,秦朝迅速灭亡,项羽若是再解决了刘季,马上就能一统天下。
届时,中原的乱世也就结束了,即便冒顿一统了草原,再挥师南下恐怕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他们在秦朝手中可吃了不小的亏,中原统一之后实力何其强大,除非对方的主将是头猪,否则是万难取胜的。
显然,项羽是绝不可能那么蠢,甚至项羽的战神之名已经传到冒顿的耳中了。
故此,冒顿决定改一改之前的战略,继续麻痹东胡的同时,邀请东胡联合出兵攻打中原,攻占中原土地的同时还能削弱东胡的实力,可谓一举两得。
于是就有了匈奴与东胡联军大举南下的这个令人意外的决定。
实际上,历史上的匈奴就是先灭了东胡和西边的月氏两个草原劲敌之后才挥师南下的,结果因为项羽这个穿越者的乱入,使得出现了这样的变化。
秦末汉初这段历史可谓是人才辈出,特别是年轻的人才,其中有三位最为出色,前两位分别是项羽和韩信,而第三位就是匈奴单于冒顿了。
平心而论,刘季输给冒顿一点都不冤,别看刘季在韩信口中可以将十万兵,但那都是虚的。
刘季真正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心机狠辣而且善于伪装,可他与匈奴对战的时候伪装早就撕掉了,功高盖主的功臣挨个收拾,弄的人人自危,以至于刘季和匈奴开战的时候,手下那些能征惯战的大将除了死了就是躲的远远的,生怕自己再立功劳,而张良干脆称病不往。
于是乎,刘季就只能带着一帮酒囊饭袋去和匈奴开战了,还是以前的老办法集思广益,有二十个人赞成追击军队弱小的冒顿,只有刘儆一人说这可能是匈奴的诱敌之计,不可追击。
结果,刘季选择了人多的一边,还大骂刘儆没种,并将其打入大牢。
最终,刘季被围白登,靠着陈平的一张嘴侥幸得活,割地赔款和亲结束了与匈奴的这场战争。
这可不是作者在这瞎编,和亲和赔款都有明确记载,割地虽然没有直接记载在史书上,但是咱们看汉初的地图就会发现汉朝初期的地盘要比秦朝小了一大块。
虽说是刘邦与项羽大战的时候,匈奴从刘邦手中抢去的,但以汉朝的能力完全可以夺回,只需拿出打项羽或者异姓王一半的劲头就行了,失去领土不夺回默认给匈奴就是一种变向的割地。
现在的百度百科,其中有些内容真的不能太相信,尤其是关于刘邦的内容,又以百科ta说中的解释最为无耻。
比如白登之围词条中写道‘汉军在被围了七天后,粮食也快吃完了,饥寒交迫,危在旦夕。陈平看到冒顿单于对新得的阏氏十分宠爱,朝夕不离。这次在山下扎营,经常和阏氏一起骑马出出进进,浅笑低语,情深意笃。于是陈平向刘邦献计,想从阏氏身上打主意。刘邦采用陈平之计,派遣使臣,乘雾下山向阏氏献上了许多的金银珠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