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第一状元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日日生
    但是这样一来,肯定会造成恐慌,说不定还会受到汴梁的责问。

    不战而丢失疆土,那可是重罪,这个时候要是杨少宰在这里就好了。

    韩世忠无比怀念那个顶头上司,就是天塌下来,也得先砸他。

    以杨少宰的魄力,肯定会同意的吧?想到这里韩世忠又有些犹豫,去年在汴梁,杨霖亲口告诉他,连八成的胜算的仗他都不想打,如今的杨少宰要打十成把握的仗。

    但是夺回龙山,本来就难,全歼宗翰,更是一不小心就成了反包围。

    长城兵团在幽燕的兵力,究竟能不能吃下这些涌入龙山的鞑子,这就需要大量的情报来佐证。

    “报,现已探的,龙山一带留守的是宗翰的儿子完颜设也马,他受命在龙山的堡寨,搜寻粮草和生口。”

    韩世忠从桌前快步走了过来,赶紧问道:“有多少人马?”

    “弟兄们根据烟柱数量,和旌旗数量,粗略估计不下五万人。”

    韩世忠眼皮一抹,沉思片刻,又问道:“可知道是多少女真,多少附庸军。”

    “不知。”

    韩世忠摆了摆手,道:“知道了,来人呐,给他们记上一功,继续探查。”

    “完颜设也马?没有听过,不知道是个什么角色。”韩世忠自顾自嘟囔道。

    几个女真大将,他都十分清楚,这个设也马从没听过。

    不过也还好,总归不是什么娄室一样的鸟人,应该不会留下太强的人干这些掠夺粮草和生口的活。

    “宗翰这鸟鞑子,想要给俺来个夹心长城卷,俺韩五先请你喝个燕山角儿(水饺,宋时称角儿)汤。”




第六百四十八章 前无古人,旷世之战
    一旦踏上大海,就很难收到消息,这也是杨霖对前线十分放心,不然的话,就是慢一点也要走陆路。

    漫漫海风,催促着风帆前行,远眺海面,杨霖心中暗暗算计,海航这一块大宋正在为中华文明迎头赶上。

    不同于大多数人所想,汉人在海航上,一直不算出色。

    汉人的英杰,更想要在中原大展拳脚,而不是自我流放到茫茫大海。

    东汉末年风帆才被汉人掌握,而我们的春秋时代风帆已经横行中东,所谓吴国海外探险也是前人老路,除了菲律宾和台湾,印度人提前几百年从埃及航行到广东。

    中东西亚的大食人,在唐时海航一道依旧领先不少,唐朝汉人的航海依旧落后,大食可以万里漂洋攻打广州,大唐连去趟日本都是千难万险。

    就是战争来讲,大食三次渡海远征君堡,兵力最多的时候二十万,大唐渡海半岛才几万人。

    安史之乱以后,盛世不再,繁华盛世就此被毁去,一群被大唐帝国允许居住在广州的胡商,劫掠了广州。

    “大食、波斯兵围州城,刺史韦利见弃城而逃,两国兵遂入城大掠仓库,焚烧房舍,然后乘船浮海而去。”也就是说,广州曾被阿拉伯人短暂占领,然后血洗,死伤者不计其数。

    而黄巢作乱时候,把他们屠杀一空,光在广州一城,就杀了十万中东的***和更远处的基督徒。

    我们自古以来,就认为中原是天地正中,正统的汉人精英,没有什么远航情怀。

    如今澄海水师,甚至要去渤海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说起来金人的水师船只,不一定比大宋差多少。

    杨霖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这一点,想要彻底扭转观念,估计还是要从袖楼商会入手。

    利字当前,政策优先,或许可以让这一块短板被补齐。

    远处隐隐出现一队队船只,杨霖拿出千里镜,看到是澄海水师的旌旗,便放心下来。

    等到船只靠近,有人扔下一个绳梯,几个军汉攀爬上来。

    “少宰呢?”来人一上船,就要见杨霖,众人知道必是有紧要军情,当下不敢怠慢,带着他来到甲板。

    来人从怀里掏出一封密信,道:“少宰,韩帅有军情禀报。”

    陆谦接过来,拆开竹筒,拿出密信,递到杨霖手中。

    杨霖粗略看了一遍,站起身来,低着头在甲板上来回踱步。

    长城这么快就被钻出了口子,而韩世忠竟然这么大胆,还要他们往里放。

    等到自己到了天津港,这泼韩五,肯定已经开打了。

    他娘的这时候不惜指派澄海水师,来给老子送个密信,他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

    打赢了还好,打输了这是等着自己去给他擦屁股...

    杨霖心中有些焦躁,叫住来人,细细询问幽燕战局。

    即使最快的船只,也要三十多天,才能抵达天津港。

    如今才过了十天,接下来的大半个月,幽燕势必会是一场腥风血雨。

    “朝中诸公,有什么安排?”

    来人显然是知道军情的,抱拳道:“回少宰,宋太尉派出三万京营新军,进驻河北大名府。河东、秦陇、山东,三省总督也调集了全部兵力,在紧要道路处布防。”

    杨霖点了点头,这几道防线下来,即使幽燕有失,还有翻盘的机会。

    既然泼韩五已经定计,就让他打吧,希望自己到了天津港,收到的是一份大礼,而不是挥泪斩韩五。

    ---

    这是一场大战,不光是人数兵力上,牵动的是整个边境。

    极东的幽燕,甚至鸭绿江河畔,有高丽和女真的战斗,算是此战的极东点。

    而在极西,大漠上,蒙古人规模最大,最严重的一次内战也要来了。

    朔州,杨可世回头,看着漫山遍野的西北军,旌旗蔽空,刀剑如林,威武雄壮。

    尤其是清一色的骑兵,更加显得人如龙,马如虎,不由得壮志在胸。

    西北军中,汉人占不到一半,大多是回鹘、党项和吐蕃人。

    这是宋江在西北拉起来的班底,曾经横扫西域,杀得喀喇汗帝国十室九空,丝绸之路上,累累白骨暴于荒野。又帮助杨霖拿下了汴梁,勇猛好战,战力不俗。

    为首的杨可世,更是西军中第一猛将,一杆大枪压制西军诸多好汉,武艺上没有一个不服的。

    本来朔州不是主战场,但是如今合不勒受封为蒙古国王,聚集蒙古诸部的兵马,南下助战。

    与之接壤的克烈部,肯定不会舍弃和宋人的同盟,早早就派人求救。

    朔州杨可世,亲率大军,准备支援克烈部。

    西北军中,本来就有几万克烈青壮,此次回去打仗更是同仇敌忾,恨不得马上和所谓的蒙古国王手下的兵马厮杀一番。

    让他们知道,克烈人从来不怕鞑靼人,以前不怕,现在不怕,将来也不会怕。

    边境上,无数的妇孺老人,已经赶着羊群,往大宋境内去避难。

    草原上的征战,极少有这种情况,男人们战死了,女人和牲畜,就归了胜利者,这才是草原的丛林法则。

    克烈首领的胞弟忽儿札,远远地迎了出来,见到杨可世捶了一下胸口,在马上道:“我的兄弟,你们的到来,就像是春雨滋润这片草原,你们的恩德,克烈人永远也忘不了。”

    杨可世与他十分熟稔,朔州和克烈部的交往,就像是走同村亲戚一样频繁。他寒暄几句,就跟着忽儿札一道,率兵赶赴前线。

    克烈首领,时不时就带着全家来大宋,去朔州或者银州游玩。甚至曾经心血来潮,要到长安县一趟,被忽儿札死命劝住。

    那时候合不勒崭露头角,继承了海都的强大实力后,他几乎一统漠西鞑靼。

    克烈部,是他的一个心结,这个善战的部落,和大宋通商以来,逐渐变得富裕,这让他们更难对付。

    合不勒做梦都想把克烈部征服,这样草原上,再也没有人敢不听从他的号令,一盘散沙的草原诸部,也将实现第一次一统。

    宋金之战作为引燃这场草原霸主之争的导火索,两强相争的背后是宋金的影子。



第六百四十九章 社稷名宋,彤廷姓杨
    “金国胡将完颜宗翰,率十万胡骑,自燕地当面狼奔南下,袭龙山,围檀州,燕山告急,燕地河北俱皆大震。”

    赵偲听着满朝文武不安地禀报,心中惶恐不定,声音都有些哆嗦了:“莫不是破辽的宗翰?”

    “正是此獠。”

    赵偲感觉屁股发烫,都坐不住这龙椅了,情急之下脱口而出:“杨少宰何在?”

    “少宰杨霖,此刻正在海上,据说是在巡岭南新政。”

    李纲说完,叹了口气道:“陛下,幽燕若失,河北必将沦陷,臣愿披挂上阵,将金人赶出幽燕。”

    白时中斜着眼,看着慷慨激昂的李纲,心中十分不满。

    一旁的王朝立,更是直接出列,道:“李伯纪,何必危言耸听,不过是诱敌深入之计。此事发生前,已经知会过朝廷,如今韩世忠手下兵马估计已经在打龙山了。”

    李纲眼色一沉,寒着脸道:“韩世忠身为主将,丢城丧地,朝中竟然还要为他遮掩么?他一个小小武夫兵卒,一步步升到如今的位置,不知道是仗的谁的势。”

    这句话说出来,李纲自以为是抛出一个杀招,没想到一直没有说话的白时中,呵呵一笑,道:“韩世忠战功卓越,每一步升迁都有章可循,岂不是强似你在此纸上谈兵。如今大敌当前,壮士用命,主帅出谋,你却要在此颠倒是非,枪舌如簧,蛊惑圣上,其罪当诛!”

    “臣附议。”

    “臣附议。”

    ...

    白时中说完,朝堂上黑压压一片,全部拜倒附议。

    赵偲心中无奈,李纲满脸愤怒,环顾四周,大声咆哮道:“尔等,但知有杨霖,可知有天子?”

    “李纲!大敌当前,你咆哮彤廷,欺瞒圣上,还敢诬陷同僚,到底是安得什么心?”白时中平日里十分和善,这一次难得怒目圆瞪,倒也有一番宰执天下的威严。

    他是首席宰相,这一发怒,大庆殿内,云起响应。

    赵偲根本没见过这种场面,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只能求救旁边侍立的老太监杨戬。

    杨戬轻轻点头,一甩拂尘,高声道:“官家有旨,此事容后再议,退朝。”

    他虽然年迈,但是声音倒还颇为清楚洪亮,殿下的蔡京看着他,轻轻微笑起来。

    杨戬看来开始养生了,争取活到改天换地那一天,不然他这辈子算是白折腾了。人呐,还是得有后才行。

    想到这里,蔡京又想起了自己的儿子,蔡攸是咎由自取就不说了,老四最是可惜,竟然被刺死在杭州。

    幸亏自己多子多福,蔡绦跟着杨霖,将来这蔡府,就要指着这一脉了。

    众人散去之后,大庆殿空荡荡的,只剩下李纲孤寂的身影。

    旁边收拾的小内侍,低声道:“李中侍,散朝了。”

    李纲这才走出大殿,看着放晴之后的天空,背负双手,默然无语。

    在大庆殿外,一个石碑前,驻足良久。

    此乃“元祐奸党碑”,碑文笔走龙蛇,字迹铁画银钩,高出自己几筹,乃是蔡京的手笔。

    馆其字,逸兴湍飞,显然是当时春风得意,心潮澎湃,和自己此时截然相反。

    上面全都是大宋名臣,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都曾经是这殿上的风云人物。

    司马光、文彦博、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三百零九人...

    这是蔡京主政时候,和杨霖合力上奏,清算元符年间的旧党大臣。

    李纲叹了口气,对着石碑摇了摇头,走出了皇城。

    还没到家,诏令已到,李纲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回到春和殿,赵偲神思不属,慌张失措,问道:“杨太傅,你说完颜宗翰打进长城真的是韩世忠的计谋么?”

    杨戬苦着脸,道:“老奴一个内侍,如何知道这些国家大事,但是听人家传的挺玄乎的。官人若是想知道,老奴这就去枢密院和兵部,打探一下虚实。”

    赵偲点了点头,随机接着摇头,道:“还是算了。”

    杨戬心底冷笑一声,挖空了心思,想要吓唬吓唬他,让他早日禅位,便低声道:“这女真可是非同小可,陛下还记得耶律延禧么?从上京府,逃到了云内,再逃到汴梁,还是被送回女真手里了。这些人杀人如麻,活吃心肝,比禽兽还凶,与妖魔一样...”

    赵偲小脸一阵青一阵白,走路都写不稳了,道:“有杨少宰,我们大宋不怕,崇宁至今,还没打过败仗,女真人不是也输了两次了么。”

    杨戬嘿笑一声,不再言语。

    ---

    龙山,雨丝绵绵而落,天地间好似有一张水帘。

    山谷的道路,泥泞不堪,处处水洼湿地。

    解元看着雨幕茫茫,心里不断骂娘,入夏以来幽燕一滴雨也没下,一旦准备入山偷袭,就连阴了三天。

    将士们的军靴上,沾着厚厚的泥土,十分粘稠,迈一步要用平日里迈三步的力气。

    山谷中,祜水激荡,河位上涨发出砰砰的撞击声。

    解元一声令下,山中的宋军开始找树下坐着吃饭,他们腰里带着炒干的面粉,解开水囊边吃边骂。

    本来几天就能摸到龙山西侧,但是为了防止女真人在此设有暗哨密探,大军转而进到金国境内,从山北迂回。

    这样一来一回,耽搁了大把时间,韩世忠要求的十七日前到达龙山,已经马上就要逾期了。
1...291292293294295...3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