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1988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北冥虾米
“那好吧。”
张蓝家本来住在北大河旁边。
所谓的北大河其实就是一条臭水沟、排污渠,两边密密麻麻有许多破败的平房。
去年,这些平房都陆续拆迁了,但直到今年楼房还没盖好,张蓝家他们这些坐地户想回迁还且得些日子。
眼下,张蓝他们家四口人住在南街的一处平房里,拆迁安置款只够租住一间半的平房。他们一家四口人就挤在一铺大炕上。
陈凡很想帮他们改善一下,但跟张蓝的关系还没到这种地步,而且张蓝是个要强的人,如果帮的不巧妙、不顺理成章的话,肯定会被她拒绝。
当天晚上,陈凡调好了闹钟早早睡下了。
这一晚睡得很踏实,第二天起来时闹钟还没响。
洗把脸就早早出发了。
来到张蓝家胡同前时,还差20分钟,陈凡怕打扰张蓝,就在车里等会儿,吃一吃煮鸡蛋喝一喝热水。
“不噎得慌”突然有人说道。
陈凡抬头一看,张蓝已经来到车窗前了。
“咦,你也起来了。”
“废话,都这么时候了。”
“我怕吵醒你,就打算等会儿。”
“给你!”
张蓝将一包热乎乎的东西递过来。
陈凡打开一看是两张葱花饼。
“一大早起来烙饼啊你”
“怎么了谁像你,早上糊弄糊弄就得了。”
“嗯,蓝蓝真贤惠。”
“讨厌。来,我开吧。”
张蓝熟练地将车子开起来,陈凡在旁边吃着葱花饼。
这葱花饼摊的很薄,火候也刚刚好,又松又脆,也不太油腻,陈凡吃着直咂巴嘴。
“别影响我开车啊。”
“嘻嘻,你要不要来一块儿”
“不了,已经吃饱了。”
上一世,陈凡跟张蓝相处一年都不到,知道她会做饭,但并不知道她的厨艺如何。或许她上一世便如此,或许她这一世才这样。更说不定这一世她解锁了很多上一世所不具备的技能……
凌晨的城市街道空荡荡的。
这会儿也没什么洒水车、扫地车,环卫工人也用不着天天打扫。
只是偶尔有拉粪的车自从街道上慢慢走过,老远就飘来的气味儿。
到了郊区公路上,车辆略多一点,大多是农村进城的马车、骡车、拖拉机,它们拉着农产品匆匆跑过。
这会儿,天边已泛起鱼白肚,但周遭光线依旧昏暗。而郊区公路又没有路灯,车子走在夜色中如海浪上沉浮的小舟。
张蓝熟练地使用远光灯、近光灯,比路上所有的老司机都规范讲究。
她学的毕竟是二三十年后的驾驶技术和交规,当然比眼下这个野蛮生长的年代先进多了。
“慢点!”
虽然看不大清楚,但陈凡已经感觉到即将迎来第一个大坡了。
张蓝略微放慢了速度。
果不其然,很快就来到一个大坡上。
这大坡要是白天艳阳高照时走得话,后面的车看前面的车,就仿佛看见对方在天上飘着一般。
走到坡度最大的一个地方,陈凡突然大喊一声:“停!”
张蓝手脚麻利地将车停下了。
空档、手刹都一气呵成。
“还行吧”陈凡问。
“嗯,感觉好像躺在车上呢,哈哈。”
“那当然了,这个坡起码有四十度。”
“是啊,是不是要……”
陈凡点点头:“还记得那套动作吧”
“嗯。”
张蓝先把离合踩到底,再把档位推到一档,然后开始踩油门儿。
虽然动作还算熟练,但能明显看出她有些紧张。
&nb
116、气质这块儿 哥拿捏的死死的
“听说你开车来了”
“是啊,今天头一天。”
大奎看看陈凡:“这是司机吧”
“把后面的吧去掉。”陈凡昂首挺胸。
张蓝笑了:“啥这是我对象,也是我师傅,哈哈。”
大奎愣了下,有些尴尬地笑了:“怪不得呢。”
陈凡也有些吃惊。
职场女性,一般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向利益关联的异性介绍自己的对象或者配偶的。
至于原因,过来人都明白。
这个社会上,很多成功女性都爱吹嘘,说自己除了能力其它都是零。
这种话也就某个洪二代,或者某位公主敢说。
因为她说的是大实话,
同样一件事,别人用10分的力气也办不成,换了她3分气力都轻轻松松。
这不是能力这是啥
至于性别贿赂啥的,给你个豹子胆你也不敢啊。
还有那位怼天怼地,爱说大话的董名珠。
我做的决定永远都是对的,我的手机是最好的。
这种大话要是换一个男的来说,早就被人喷的体无完肤了。
所以说,男女确实是不平等的,女人有劣势也有优势,女人吃亏了也占了很多便宜。
为了占更多的便宜,绝大多数女性都愿意让自己的丈夫或者对象变成隐身人。
像张蓝这样,陈凡历经两世还是头一次碰到。
大奎打量陈凡几眼,陈凡小胸脯挺得更高了,脚下也暗暗翘起来。
这大奎的个头儿和块儿头比许明还大。
而陈凡这种不到一米七四,外貌又有点北人南相的,看起来确实太单薄了。
但架不住哥有气质啊,这点你们比不了。
大奎显然也意识到了,笑着冲陈凡点点头:“嗯,老弟挺有气质的。”
“还行吧,他去年才大学毕业。”
寒暄几句,大奎压低声音:“听说今天潮汛不错,能上来不少赤甲红,你抓紧时间往里靠靠。”
“嗯,谢谢大奎哥。”
陈凡和张蓝赶紧回到车上,把车子往码头最里面又倒了倒。
可能是经常开摩托,方位感好的关系,刚学车没多久的张蓝,移库的能力比陈凡还好。
一边摆弄着车子,张蓝一边低声说:“大奎哥是码头上管事儿的……”
“看着人还不错,呵呵。”
“是啊,大奎哥很仗义。”
停好车子,陈凡和张蓝又赶紧拎着桶子往水箱里补充点海水。
其实短途的海鲜运输,没有海水也问题不大。
但补充点海水,保鲜的时间总是能长一些。
忙活了一阵,眼瞅着天蒙蒙亮了,海面上也传来“突突突”发动机的声音,一艘艘渔船开始进港了。
等着上货的鱼贩子们都有些躁动,纷纷往码头边聚拢。
但秩序并不乱。
渔船靠岸后,大奎和几个手下指挥着,让渔船轮流卸货。
第一艘船先卸了一堆杂拌儿鱼。
就是杂七杂八的各种鱼,不太值钱那种,但偶尔也夹杂几条像墨鱼一样略值钱些的海鲜。
渔夫用靶子特地扒开杂拌鱼给鱼贩子们看。
“全包两毛五啊!”
张蓝看也不看那堆鱼,而是眯缝着眼看向船上。
有几个鱼贩子凑到跟前看了看,扒拉了几下不表态。
大奎挥挥手:“快点!没人要就先拉到一边儿。”
人群最后面那些拎着编织筐的散户一个个摩拳擦掌。
看来,这也属于准拍卖模式的,不过没那么繁琐。
大户要是不买,小散户就开始称斤轮两了。
一个鱼贩子说:“我要一半。”
大奎喊:“还有人要吗凑一下,赶紧点!”
又有两人过来了,渔夫搬来大抬筐,推来地秤,把这堆杂拌儿鱼分给他们三个。没一会儿功夫,场地就全清了。
片刻之后,这艘船上又卸下一堆东西。
陈凡一看,是赤甲红!
这赤甲红又叫梭子蟹,是渤海一带常见的螃蟹。
这些赤甲红小的有杯口大小,大的也有拳头大,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80年代中期以前,海鲜还很便宜,眼下到了80年代末,海鲜价格也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这种规格的螃蟹,老鱼市一般都卖五六块钱乃至七八块一斤,普通老百姓都吃不起。
“
117、批发与零售
张蓝笑笑:“没问题!”
这一大堆赤甲红有五抬筐,分摊点也顶多三抬筐,大水箱装下来也绰绰有余了。
几个人忙活一阵后,把这堆赤甲红一扫而光了。
鱼贩子们纷纷散去了,陈凡也跟张蓝一起收拾收拾车子。
没被大鱼贩子买走的各类海鲜就继续堆在码头上,一些散户蹲在那里挑选。
回去的路上,再路过大坡时,陈凡说:“要不要试试”
“试就试!”
“这回有水有海鲜,可不一样哦。”
大铁箱子有盖子,也有透气的管子。
走在大坡上就会晃荡的厉害,水也有可能溢出来。
车子刚在大坡上停下就感觉不一样。
车头似乎按不住了,随时都能翻过去似地。
第一把张蓝就溜坡儿了,大铁箱子在后面“咣咣”直响。
这大铁箱子并不是焊在车上的,而是铆钉铆上的。
虽然很结实,但怎么也会有点间隙。
又试了一次,还是失败了,张蓝额头都冒汗了。
“要不你来吧。”
“没事儿,大不了死几只螃蟹,继续!”
第三把张蓝终于成功了。
又试了几个大坡,都是一把过去的,这么一趟走下来,不论空载还是满载,张蓝基本都能应付坡起了。
张蓝在老鱼市只有两个柜台,平时用大摩托多装点就足够应付了,用10一下拉回来这么多该怎么消化呢
陈凡当然知道,但他觉得张蓝更门儿清,所以也不动声色。
回到老鱼市后,张蓝先给其它运输能力比较差的柜台匀了些海鲜,又骑上摩托,给市内的几家酒楼送了些,剩下的就足够两个柜台卖了。
这就等于张蓝的海鲜生意开始向批发兼零售发展了。
……
眼下,蓝都药店也增加了不少批发的业务。
这主要是老范的功劳。
整个蓝城市只有两家药店,一个是国营的药材公司,一个就是蓝都药店了。
城市周边的县乡镇上的小药店、小诊所却比比皆是。
以前,这些小药店小诊所都从药材公司上货。
药材公司的药物、医疗器械价格贵不说,服务态度也不好。
蓝都药店渐渐有了知名度后,这些县乡镇的小药店、小诊所开始纷纷登门了。
这一块儿,老范可是轻车熟路。
当初他在乡镇计生服务站的时候,就经营过小药店、小诊所。
这回干自己的买卖了,他格外卖力。
在老范的张罗下,批发的生意越做越好,已经占到销售额的一半了。
“虽然利润没法跟零售比,不过比较省事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