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来1988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北冥虾米

    每趟房都是三间,正房两边还有两个耳房。

    徐爷朝正房一指:“走!进屋坐会儿。”

    陈凡、杜黎跟着徐爷向里面走去了,一直走进正房最中间的大屋子。

    屋子里空空荡荡,只在当央地上摆着个茶几和三个折叠小凳,地上放着茶壶茶碗。

    一看这情形就是徐爷特地搬过来的。

    真是个讲究人呐。

    陈凡对首都的原住民印象特别好。

    感觉他们都大大咧咧的,不太算计,对人也特有礼貌,特别讲礼数。称呼对方都用您,对待长辈也恭敬有加。一个家庭中最年长的,他们都称之为“老尖儿”。

    尖儿在东北人口音中就是扑克牌a的意思,南方人称呼老a就是最牛的。

    当然,他这个老尖儿可能是老家儿的发音。

    就像大栅栏发音大石蜡一样。

    坐下来喝着茶,徐爷对这个四合院如数家珍吹嘘了一番。

    反正这个四合院是徐爷的爷爷的爷爷盘下来的。

    徐爷七八岁的时候还在这里住过。

    解放后就被收走了。

    “幸好是工商所办公用,不然就作践了。东边那里也有个四合院,也是三进的,住了十来户人,你看现在成什么样子了。”

    杜黎点头:“也是眼下政策好,您才收回来了。”

    “是啊,我还真挺稀罕这个院子,真想在这里养老送终……”

    杜黎说:“可住平房实在是不方便,取暖、洗澡、上厕所,都不方便。”

    “是啊,”徐爷笑了,“冬天出来上厕所都哆哆嗦嗦的。”

    陈凡说:“徐爷您放心,我买了您这院子,不会大动的,您随时都可以回来看看,说不定还能找回小时候的记忆。”

    “谢谢您!这小伙子太有心了!”

    徐爷说着说着有些激动了,眼睛都湿润了。

    杜黎咳嗽一下:“可徐爷啊,您这100万贵了点。”

    “不算贵吧我这整个院子900多平呢。”

    “可您房间的面积撑死了也就400平,再说现在谁爱住平房啊。”

    徐爷直叹息。

    &nbs




29、打道回府
    “可是这……”陈凡还有些不好意思。

    杜黎却在一旁喝彩:“好啊,好啊,你们这真是将遇良才、棋逢对手啊!徐爷是讲究人,小兄弟也是讲究人,买的房子更是讲究的房子!缘分呐!”

    “没错!”徐爷声如洪钟。

    陈凡只好跟着随声附和:“不敢当!不敢当!我这是夺人所爱啊!”

    “怎么能是夺人所爱这叫宝刀赠英雄,红粉送佳人!对了,小兄弟,你结婚了没有”

    我去,老爷子这是要打包送

    陈凡赶紧说:“定了定了,下个月就结。”

    “好啊!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好我再送你一样东西。”

    徐爷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对翡翠镯子。

    陈凡以为这是徐爷的传家宝了,赶紧摆手:“别!别!徐爷,这使不得!”

    徐爷笑了:“这是我在潘家园淘换的,三五百的东西,不用害怕。”

    “那就谢谢了!”陈凡双手接了过来。

    杜黎趁热打铁,赶紧拿出了草签合同,就在茶几上签了,陈凡也送上百分之十的订金。

    看着徐爷心满意足地样子,陈凡说:“徐爷啊,冒昧地问您一句,这90万您打算怎么用啊”

    “我两儿一女一人一套房子,我们老两口也来一套,两居室的就行了。”

    杜黎说:“那您起码还能剩三五十万。”

    “是啊,嘿嘿。”徐爷有几分得意。

    陈凡忍不住说:“有些建议想送给徐爷,不知当讲不当讲”

    “小兄弟年龄不大,但见多识广!我老徐很想听听你的高见!”

    “高见不敢说。就是一点小建议,我觉得您留个十万八万用来改善生活,剩下的要么再买几套房,要么淘换古董。”

    “淘换古董那不玩物丧志吗”

    “您可以换个称谓,叫收藏嘛。您就是个收藏家。乱世黄金,盛世收藏。眼下不正逢盛世吗”

    “说得有道理,我就听小兄弟的了!”

    跟央视的草签合同还得一两天才能下来,陈凡的结婚用品也买的差不多了。

    他不能整天待在宾馆里,从早到晚光整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那不要了命吗

    “清华北大中关村那一带也应该有不少平房吧”陈凡问杜黎。

    “有的是,简直像驴拉的一样多。”

    “呵呵,那是私房吗”

    这会儿的城市居民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租房住。

    租的是公房,每个月三块五块的,从工资里扣。

    有私房也就是最近这几年,比如拆迁的,比如落实政策把原来侵占的返还的。

    但这都是零星的,不可能一大片啊

    杜黎笑了,解释一番:“中关村、清华北大一带这些年大开发,很多泥腿子都农转非了,他们手里的宅基地也转成商品房、私房了,您说能不多吗”

    “也是啊,走!您带我去扫它十套八套的。”

    清华北大中关村这一带的房子跟二环内那些四合院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一是面积小。

    小的也就一百多平,大的也不过两三百平。

    而且很不规范、很不讲究。

    建筑质量也比较差。

    甚至很多一看就属于提前知道政策了,临时拼凑起来的。

    杜黎帮陈凡找了一位当地的朋友,尽量挑好点的寻摸,便宜的十来万,好点的不到二十万,一口气定下了九套。

    搞定之后,陈凡就让杜黎忙他的事情去了。

    他自己则四下转转。

    先到中关村电脑市场瞅了瞅。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作为从光纤、4g、7代英特尔时代回来的人。

    陈凡很难再看得上老爷车一样的386、486。

    从中关村出来后,陈凡又到未名湖畔发了会儿末名其妙的呆。再到清华园走两步,又到圆明园里参观一下流浪画家,听他们吹嘘最近又有哪个神经病被白人娘们儿带走了。

    等跟苗主任他们草签好合同时,陈凡眨眼间已经在首都待了四天三夜了。

    上飞机前整理着行李,陈凡悄咪咪地翻了翻张蓝送给他的那盒计生用品。

    20个装的,眼下就剩两个了,好疯狂啊!

    再看看靳晶,一副吃干抹净、心满意足的样子。

    陈凡刚看两眼,靳晶就转过脸来。

    “嘿嘿,我都说了嘛,我



30、假洋鬼子
    下了飞机后,陈凡直接来到蓝都药业,处理一下这几天的事情。

    傍晚的时候,就带着结婚用品来到张蓝家。

    刚到她就门口,就听到她家一阵喧闹声,还时不时夹杂着几句日语。

    陈凡顿时就明白了。

    张蓝的姥姥高桥洋的哥哥从日苯找过来了。

    陈凡走进门时,不光看到高桥洋,还看到张蓝的两个舅舅、两个表弟,和其他几个人。

    张福田在一旁兴奋地说:“说起来我跟你们日苯人有缘啊,我以后就改名叫福田次郎了。”

    陈凡假装不知,四下打量:“这是……来了日苯客人”

    张蓝的大舅胡建国挺直了胸膛:“我们本来就是日苯人!”

    张蓝的小舅胡建军说:“其实,只能算二分之一。”

    胡建国撇撇嘴:“咱们像妈更多一些。”

    张蓝的这两个舅舅比胡美惠都小一点。

    大舅四十一二岁,二舅三十**岁。

    张蓝家对于陈凡想娶张蓝这事儿,几乎是全票赞同。

    甚至觉得有点高攀陈凡。

    因为张蓝脸上有伤,又是个体户。

    陈凡是大学生,有铁饭碗,又是大老板。

    能娶张蓝当然是他们的无上光荣。

    唯独大舅胡建国有一点点微词。

    他就觉得陈凡个子太矮了。

    张蓝有一米七二,陈凡才一米七三。

    张蓝哪怕穿上半高跟鞋都比陈凡高出一大截子。

    不过,因为陈凡是大老板,他平时都是一副趋炎附势的嘴脸。

    眼下,得知自己是假洋鬼子了,看陈凡的表情就有些变了。

    听两个假洋鬼子你一言我一语,陈凡这才做恍然大悟状:“原来姥姥是日苯人啊!”

    高桥洋笑了:“是日苯血统!咱还是中国人!”

    张蓝说:“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胡建国还不服气:“人那里的水土可好了,一个个都长得那么白,地上比咱炕头都干净。”

    胡美惠叹息:“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啊。”

    “怎么会呢咱大舅是社长呢,随便伸伸手指头就能帮到咱们……”

    胡建国一边说着,一边瞥了陈凡一眼,那意思你这小老板哪能跟人社长比。

    看来,他们这一家已经在商讨移民的事宜了。

    张福田这个外姓人倒是很踊跃:“对,对,建国说得对,还是人那里先进,吃得好穿的也好……”

    胡建国笑了:“姐夫这名字就能看出跟咱日苯人有缘,以后就改名叫福田次郎。”

    张福田高兴的手舞足蹈:“不错!不错!我喜欢这名字!”

    张蓝皱起眉头:“数典忘祖!”

    张鹏也比谁都兴奋,只是比划半天也插不上话。

    只能“啊,啊”地乱喊。

    陈凡知道张鹏跟胡建国、张福田这种人不一样,他是出于年轻人的好奇和兴奋。

    胡美惠看一眼张鹏,不免有些担忧:“我们大鹏这样,也能走吗”

    “当然行了,尤其大鹏这样,国家会照顾。人那残疾人福利才是正经八百的。不像某些地方,老百姓捐的残疾人福利都被他们买包包了。”

    “还有蓝蓝也没法那个啥啊。”胡美惠看一眼张蓝,又看一眼陈凡。

    胡建国用眼角扫了陈凡一眼:“正好,反正还没那个什么,正好可以走……”

    估计胡建国还不知道张蓝已经怀上了。

    胡美惠有些尴尬:“可那个已经……”

    张蓝撇撇嘴:“那破地方,去溜达溜达就算了,长期待着还是算了吧。屁大点地方,还三天两头地震。”

    “人那边工资高,挣得多啊。一个普通车间工人,一年都能赚二三十万。”

    “切,我一年也差不多能挣这么多,而且我这还是自己的买卖。”

    “可你多累啊,蓝蓝,老爷们儿都没你遭的罪多。凭你这相貌身材,你舅公能帮你找个科级干部。你就不用上班了,每天在



31、可劲造
    高桥洋其实才六十来岁,膝盖也是因为常年当纺车工磨损严重造成的。



    身体的其他方面比四十多岁的胡美惠都要健康。



    听陈凡这么说,她也挺兴奋:“其实治病倒是次要的,主要想看看我二哥……”



    原来,高桥洋兄妹三人,老大高桥岸介战死在南洋了。老二高桥翼健眼下依然健在,开个什么公司,是个社长。只比高桥洋大两三岁。



    当年狼狈逃回国内时,高桥的父母只带走了高桥翼健,把高桥洋扔下了,结果被一个年近五十的车把式捡回家做了老婆。



    眼下,车把式都已经去世多年了,高桥洋最亲的人除了三个儿女,就是自己二哥了。



    胡美惠说:“妈,我怎么听电话里说,俺二舅这一次先不过来”



    高桥洋点点头:“你二舅的小儿子光夫会先过来看看。”



    “嗯,那我们明天到哪去接他”


1...7778798081...1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