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这个明星有些咸鱼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在乡下

    所以,这首诗在网络上越传越广,渐渐的,传出了诗词界范围。

    很多并非诗词界,并不知道这次文君故居诗词大赛的人,都看到了这一首诗。

    只看了一遍,他们就被吸引了。

    这誓言之前从来没有看过啊!

    卧槽!原来是一首刚出的诗,怪不得之前没有看过呢。

    谁的诗啊写得相当的好啊!

    只是,能够真正做到这种誓言的人,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吧

    山无陵、天地合、才敢与君绝信了你的鬼!

    当然,即便是没有人能够做到,但这样的誓言本身,还是很让人兴奋的。

    如果有人这样对自己说了,明知道对方不可能做到,心情也会相当的高兴的吧

    是谁的诗自然很快就会有答案。

    原来的李寒的诗,我就说嘛,除了李寒谁还能写出这样的诗

    李寒的诗,即便是对诗词不怎么感兴趣的人,那都是有些兴趣的。

    因为,李寒有好几首诗的影响力,都已经超过了诗词界范围。

    比如:悯农、西湖初晴后雨、白头吟等等。这些诗,即便是对诗词不怎么感兴趣的人看了,那都是会喜欢的。

    而现在,这样的诗毫无疑问又要加上这一首上邪了。

    即便是对诗词不感兴趣的人,也几乎都会喜欢这首诗。这或许是因为这样的爱情誓言,是人人都向往的吧。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上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慨,李寒真的是一个全才。

    歌曲天亮了人气正高,现在又来了一首诗。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作品,还真是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

    然后,这种感觉让人非常喜欢,也非常让人期待。谁也不知道李寒下一次,又会突然在哪个领域,给你弄出能够让你感到惊喜和兴奋的作品

    反正随时都会有惊喜出现。

    这就使得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在等着,也期待着李寒什么时候,又突然带给他们一个惊喜。

    他们知道他们一定会等到的。

    而且,每一次都不会等得太久,只是不能确实是哪个领域而已。

    而正是因为不能确定是哪个领域,那种惊喜的感觉才更加强烈。

    越来越多的人为此感到兴奋,他们等着,一直都在等着。

    文君故居。

    汤再生作为东道主,邀请李寒、顾远、余秋几人吃饭,几人自然欣然应邀。

    觥筹交错之后,李寒向汤再生、顾远、余秋等人道别,他要回村去了。




第三百五十二章 写在学校大门两侧的对联?
    缘溪村。

    同顾远、余秋、汤再生等人告别之后,李寒直接回到了缘溪村。

    在外面呆了这么久,还是感觉家里的空气更好。

    村口处。

    杂货铺老板李忠池看到李寒回村,十分欣喜的打招呼道:“小寒,回来了啊!”

    李寒笑道:“是啊,池叔,回来了。这段时间生意怎么样啊”

    说到生意,李忠池脸上乐开了花,说道:“非常不错。小寒,现在来村子的客人是越来越多了。而且,还有不少吟江市外的人来了。我这生意啊,真的是越来越好了。村里大伙儿都羡慕呢。”

    李寒道:“这样就好,希望池叔生意越来越好。”

    “哎!好好好,托小寒你的福。”李忠池很是高兴,又说道,“对了小寒,前几天双龙中心学校的林校长来找过你,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哦”李寒说道,“林校长找我他没有说是什么事情吗”

    李忠池摇头道:“没有。我让他给你打电话,他说不用,说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等你回来之后他再来就是了。”

    李寒点头,说道:“既然如此的话,那我明天去找吧。”

    林校长叫做林志忠,是双龙乡中心学校的校长,应该都快要退休了吧

    李寒以前在双龙乡中心学校读书的时候,林志忠就是校长,那个时候都四十多岁了,现在应该差不多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纪了。

    不管林校长找自己什么事既然现在知道了,那就应该主动去拜访林校长,不能让林校长再来村子找自己了。

    林校长虽然没有直接教过李寒,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李寒的老师,李寒是应该主动去拜访的。

    今天时间有点晚了,就明天去吧。

    和李忠池道别,走进村子,农场出口临时收银处,李小茹正在忙碌,几位客人提着菜排队等着结账。

    农场里出产的蔬菜是对外销售的,现在每天都能吸引大量的客人来这里买菜。

    这里的蔬菜口感太好了,很多客人都不会介意到这里来买菜的路程有些远。

    当然,也有很多客人是来村子里游玩、散心,又或是钓鱼之类的,回去的时候顺便带一些菜回去。

    正在排队结账的客人,李寒看了看,都比较面生,并没有之前熟悉的老顾客,也就没有出声打招呼。

    同样也没有出声打扰李小茹。

    等到这一波客人全部结完账离开之后,李寒才走过去说道:“小茹姐,辛苦你了。”

    李小茹上下打量李寒几眼,有些欣喜,说道:“你回来了啊,你出去的这段时间,动静可是不小啊。又是诗,又是歌的。我问你啊,你到底是怎样认识夏小钰的”

    李寒道:“干嘛你喜欢听她唱歌啊”

    李小茹道:“那一首天亮了,她唱得确实好听啊。真是没有想到,她都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李寒道:“十三岁而已,还只是一个小孩子。”

    李小茹道:“你自己比她也大不了几岁嘛。哎,问你呢,到底是怎么认识的”

    李寒心里感叹,终究是年轻人啊,对这些事情还真是感兴趣。

    随后,李寒便将如何巧遇夏小钰的事情说了。

    李小茹听后感慨,说道:“能够遇到你,小姑娘也算是足够幸运了。”

    和李小茹聊了一会儿天之后,李寒向着家里走去。

    一路上碰到有村民,和熟悉的客人,都会聊上几句。无论是村民,还是客人看到李寒,都显得十分高兴。

    回到家里之后,老爸、老妈都在。

    老爸、老妈问了一些李寒在外面的事情之后,也说到了林志忠校长之前来找过李寒的事情。

    李寒表示他们明天就去学校找校长。老爸、老妈点头,说这是应该的。

    第二天,上午。

    李寒骑上摩托车到了双龙乡街上。今天恰好逢集,街上颇为热闹。

    与大城市的街道比起来,这种乡村街道别有一番风味,让李寒觉得十分亲切。

    大城市很好,但终究不如家乡亲切。

    将摩托车停放在街头,李寒打算走到双龙乡中心学校去。

    没用多长的时间,到了学校门口。

    李寒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这里读的。可以说这里是李寒绝对的母校,有着非常多美好的回忆。

    走进学校,一路到了校长办公室。

    不知道林校长在不在办公室敲门试一下。很快,里面传来“请进”两个字。

    看来在办公室。

    李寒轻轻推开门走进去,看到办公桌前坐着一个50多岁的男子,正是林志忠校长。

    应该有十来年没有见过林志忠校长了,但一见到之后,李寒立刻就认了出来,喊了一声,“林校长。”

    林忠志则不认识李寒,看着推门而进的李寒,用询问的语气说道:“你是”

    李寒笑笑,说道:“林校长,我是李寒。听说林校长去找过我,所以”

    听李寒说了名字之后,林忠志有些意外,但更多的却是欣喜,哈哈一笑,说道:“原来你就是李寒,果然是一个非常帅气的小伙子。李寒,请坐,请坐。”

    李寒谢过,在办公桌旁边的一张长椅上坐了下来。

    林忠志起身,给李寒倒了一杯水,递给李寒。

    李寒接过,再一次道谢。

    林忠志笑道:“我前几天的确去你们村子找过你,主要是有一件事情想要请你帮一个忙。”

    李寒道:“林校长请说,如果能够做到,我定不会推辞。”

    林忠志道:“你刚刚进校门的时候,应该已经注意到了,我们学校的校门刚刚翻修过。”

    李寒点头,他的确注意到了。

    林忠志道:“我打算在校门的两侧,写上一副对联,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联。然后为就突然想到了你。从你流传在外的那些对联故事上看,你的对联水平很高,脑子又活,就想着也许你能够创作出一副合适的对联。所以,就去了你们村子找你。”

    原来是这样,李寒点头。

    “对联用在学校大门两侧的对联”李寒在心里琢磨着。

    忽然,他眼前一亮,他想到了一副对联。

    这个世界并没有那副对联,拿来用在学校大门两侧绝对合适。



第三百五十三章 书山有路勤为径
    于是,李寒说道“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林校长,我曾经也在这里读书,这种事情我自当义不容辞。”

    林志忠听后十分欣喜,说道“你这样说,我实在是太高兴了。那这件事情就麻烦你了。不知道你大概需要多长的时间”

    李寒笑道“林校长,现在就可以。事实上,我前段时间无意中构思出了一联,一直没有写出来,我感觉那一联正适合林校长的需求。”

    “哦”林忠志大喜,说道“还有这么巧合的事情,看来我去找你的想法,的确是正确的。既然如此,那你现在可否将那一联写出”

    李寒道“当然可以。”

    林忠志更是大喜,说道“我这里有纸笔。”

    说着,拿出一只毛笔和一页白纸递给李寒,很是有些急切的样子。

    李寒接过,也不犹豫,将毛笔蘸上墨水之后,写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是前世几乎能够算是家喻户晓的治学名言,语出前世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

    自韩愈说出这句话之后,这句话传承了千百年,经久不衰,激励了无数学子刻苦奋进。

    这一句话,用在学校大门两侧,显然是非常适合的。

    林志忠一定会满意。

    事实当然如此。

    林志忠看到李寒写出的对联之后,神色陡然间变得极为惊喜,甚至还有些激动,一连说了很多个“好”字。

    这副对联比他想象中的更好,寓意十分深刻、积极,而理解起来又非常容易,即便是小学生看了,也能理解其中的寓意。

    这绝对是挂在这所只有小学和初中的学校校门口,最理想的对联。

    林志忠将对联读了好几遍,越读越是有感觉,越是越是喜欢,如果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读出,甚至还能感觉到这幅对联中,隐隐包含着一种催人奋进的神奇力量。

    越读,林志忠越是显得激动。心里也越是感慨,李寒,果然名不虚传。真是难以相信,李寒竟然是这里的学生。

    “对了,李寒。”林志忠说道,“你小学的时候,是甘华琼老师班上的吧”

    李寒点头,说道“是的,林校长,是甘老师班上的。”

    林志忠感慨道“甘老师真是教出了好学生啊!”

    李寒笑道“甘老师的确教得很好。看样子,林校长对这幅对联很满意呀。”

    林志忠道“何止是满意,简直是太满意了,比我理想中的对联还要好。李寒,我代表双龙乡中心学校向你表示感谢。”

    李寒忙道“林校长太客气了,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林志忠大笑道“好!说得好!我接下来就安排工人,将这副对联临刻在校门两侧。”

    之后,两个人随意聊了一会儿,林志忠邀请李寒一起吃午饭,李寒答应了。

    ……

    中午。

    李寒和林志忠在双龙街上的一家饭店里吃饭,林志忠告诉李寒,临刻对联的工人他已经联系好了,今天下午就开始临刻。

    李寒点头,心里有些好笑,看样子林校长是真的很急切啊。

    而这个时候,李寒为学校创作了一副对联的事情,已经在学校的老师们之间传开了。

    “听说校长对那一副对联非常非常满意,是亲自联系的临刻师傅。那到底是一副什么样的对联啊你们有没有谁听说过了”

    “没有。只知道校长非常满意。校长,包括我们找了那么久,都没有找到满意的。李寒一出手就让校长非常满意。果然名不虚传,他在对联上的造诣的确同样很高。哎!真是不敢相信,他竟然是我们学校毕业的。”

    “他小学时候是甘老师班上的。教出了这么一个学生,足够甘老师骄傲了啊!”

    “甘老师哪个甘老师”
1...138139140141142...3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