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星有些咸鱼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在乡下
今天拿到最新一期的杂志,习惯性的看了看封面,然后不禁“咦”了一声。
因为,这一期的封面似乎很有些意思。
一个红色的大葫芦从中间对半裂开,一个看上去有些可爱,又有些刚毅的娃娃,站在裂开的红色大葫芦中间,双手向着两边撑开。
很明显,就是这个娃娃将红色大葫芦撑裂成了两半,然后要从中间跳出来。
这个娃娃方脸大眼,头上戴一红色小葫芦,前面挂两片葫芦叶,腰上还围着几片葫芦叶。
给人的感觉就是,红色大葫芦孕育了这个娃娃,然后这个娃娃破开葫芦而出。
葫芦里孕育葫芦娃
有意思,想象力非常不错。
然后在这个葫芦娃的背后,还有一根葫芦藤,藤上还有六个葫芦,颜色分别是橙、黄、绿、青、蓝、紫。
那么,又很明显了,这六个葫芦也像红葫芦一样,里面也各自孕育着一个娃娃,只是还没有裂开葫芦而出。
葫芦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植物,现在葫芦里面蹦出葫芦娃的设定,让一众家长们觉得很是有些意思。
&
第一百二十三章 错愕(求订阅)
然后,家长们又在想,如此有想象力的作品,作者会是谁
本来,他们一般不会在意作者是谁但这一次却是有些好奇了。
能将再寻常不过的葫芦,化为神奇的葫芦娃,这作者的想象力不可谓不丰富。
那么,会是谁呢
很快,看到了。
嗯
李寒
竟然会是李寒
同名同姓
看到作者是李寒,家长们全都愣了一下。对于李寒这个名字,家长们可谓已经非常熟悉。
只是,那个李寒并不是一个漫画家,不可能会是这部作品的作者。
况且,人家现在正在连载《舒克和贝塔历险记》呢,也没有空再创作葫芦娃的故事不是。
应该是同名同姓了。
家长们全都是这样认为的。
然而,很快,他们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因为,他们很快看到了一则逸闻趣事。
这则逸闻趣事讲述了《葫芦兄弟》诞生的过程,其叙述者是青禾动画的总监龚章明。
龚章明在叙述中,说的清清楚楚,此李寒就是缘溪村李寒,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那个李寒了。
况且,龚章明还说明了他去缘溪村的原因,找李寒购买《舒克和贝塔历险记》的动画改编版权。
这进一步证明,此李寒就是彼李寒。
家长们彻底的惊愕了。
李寒竟然还会创作漫画作品这特么也太多才,太让人意外了吧
李寒之前本来就已经涉及了多个领域,现在又要加上一个漫画领域
这未免也太多才,太强了吧到底是什么人啊
而这还不是家长们最惊愕的。
最惊愕的还是《葫芦兄弟》作品诞生的过程。
只因为在葫芦藤上,看了那七个与众不同的大葫芦一眼,就有了葫芦里孕育七个不同葫芦娃的设定就有了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
这...才思也太恐怖了吧!
这想象力简直逆天!
实在是让人有些难以置信!
但又似乎不得不相信,这是青禾动画总监龚章明亲口讲述的,大家还是都愿意相信。
况且,还附带了一张真实的照片。
照片是同行的龚章明的助手谭哲拍摄的。
照片上,在河岸边郁郁葱葱的树林间,有一颗树上挂满了葫芦藤,其中有一根藤上的葫芦特别惹眼。
明显要比其余的葫芦大了很多倍,数一数,刚刚七个。
这张照片进一步证明了这种逸闻趣事的真实性,让家长们不得不相信。
家长们感慨万千!
除了天才的思维之外,他们已经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词了。
感慨,无数的家长们都在网络上感慨。
而感慨过后,又是欣喜。
因为这一部作品的诞生而感到欣喜,因为葫芦娃这一个角色的诞生,而感到欣喜。
不说孩子们,就是家长们自己,也颇为喜欢葫芦娃的形象。
从此之后,他们在看到葫芦,怕是都会不自觉的想到葫芦娃。
这就给葫芦这种常见的,又颇讨人喜欢的植物,赋予了一种生命和生机。
葫芦将会更加的招人喜爱,且多了很多可以讲述的故事。
事实上,葫芦这种植物因为其独特的造型,是很受大家喜爱的。很多人看到葫芦,都会表现的很欣喜,都想要摘一个拿回家去。
拿回去放在家里看着都舒服。
现在有了葫芦娃这么一个形象,大家再看到葫芦时,无疑将会比以前更喜欢得多。
所以,大家全都感到非常的欣喜。
有些人甚至在想,李寒之所以会看到那七个与众不同的大葫芦,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是上天要借李寒之手,为大家创作葫芦娃这么一个形象。
家长们在网络上欣喜的议论不停。
有些甚至还在议论作品的情节,在猜测后面还没有出场的五个葫芦娃,都分别有什么特殊的本事
老大翻天掀地,力大无穷。
老二慧眼千里,耳闻八方。
那么后面的老三、老四、老五、老六、老七呢
家长们都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很是好奇。
这是一件很有些神奇的事情。
……
魔都。
&
第一百二十四章 送给孩子一份礼物
缘溪村。
李寒接到了黄怀明打过来的电话。
“李寒老弟,今天你在家吗”
“在的,黄老师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我家小子看了你的葫芦娃之后,嚷嚷着想看葫芦。我寻思着这是一个给孩子增长见识的好机会。便想带着孩子来你们村子玩一趟。你看方便吗”
“没有问题,黄老师带着孩子来就是了。”
“好的,谢谢。”
“黄老师客气了。”
因为葫芦娃的原因,葫芦这种本就惹人喜爱的植物,的确比之前更受欢迎了。
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往往都会有卖葫芦的商铺或者地边摊。
卖的都是已经彻底成熟的葫芦,将葫芦掏空,做成葫芦壶或是其它的工艺品。
当然,也有卖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葫芦的。
生意往往都还行,买葫芦的人还是挺多的,但也算不上有多好。
不过,从今天突然开始,各葫芦商铺或是地边摊的生意,突然好了很多。
小孩子们看到了,会惊喜的大喊“葫芦、葫芦”,要让大人们买。
甚至还有直接喊“葫芦娃”的。
大人们往往都会选择购买,又不是多贵的东西。
即便是没有带孩子的大人们见了,也会颇为欣喜的停下来仔细看看。
看过之后,又往往都会买上一个两个。
商铺或是地边摊的生意,自然就突然间变好了。有一些商铺或是地边摊,甚至在不长的时间里卖断货了,各种各样的葫芦,全都卖完了。
老板们自然全都十分欣喜,他们长期卖葫芦,还从来没有遇到生意这么好的时候。
在欣喜之余,又有些疑惑,生意为什么会在突然之间变得这么好了
一个地边摊前,老板卖完了最后一个葫芦之后,实在是忍不住的问客人道:“麻烦,可以问一下,为什么今天会有这么多人买葫芦吗”
客人笑道:“那是因为昨天诞生了葫芦娃的形象,大家都很喜欢,尤其是小孩子们,昨天和今天都把葫芦娃挂在嘴边呢。”
“葫芦娃”老板说道,“在哪里才能够看到这什么葫芦娃”
客人道:“昨天刚刚发行的一本杂志《趣漫画》上。”
老板道:“好的,谢谢。”
客人笑道:“老板客气了。”
之后,客人拿着葫芦走了。老板则在寻思,“葫芦娃……”
简单的收拾好摊子,老板走到附近的一家报亭前,说道:“老板,麻烦给我拿一本昨天发行的《趣漫画》。”
“好的。”
老板从报亭老板手里接过《趣漫画》,往封面上一看,瞬间明白了。
“原来这就是葫芦娃,看着倒的确讨人喜欢。”老板在心里如此想道,多亏了这葫芦娃,他的生意才会变得这么好。
老板心里喜滋滋的,又想他选择卖葫芦,还真是选择对了。
而更让他感到兴奋的,今天是葫芦好卖的开始,但不会是结束,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葫芦怕是都会比较好卖。
就算没有今天这么好卖了,但肯定也要比以前的生意好上不少。
越想越是高兴,随后匆匆往往家里赶,他要抓紧时间回去准备下一批葫芦,争取在这一段葫芦娃大热的时间里,卖出更多的葫芦。
除了在街上买老葫芦之外,还有很多孩子想去看葫芦藤上结着的新鲜葫芦,那些葫芦才更像是孕育着葫芦娃的葫芦。
新鲜葫芦在少数一些公园里,或是城郊外有。
而今天,凡是有葫芦的地方,都颇为热闹,有很多的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前去看葫芦。
孩子们看着葫芦藤上挂着的葫芦,都显得很振奋。
因为,除了颜色不同之外,他们看到的葫芦,与漫画书上那几个还挂在葫芦藤上的葫芦,一模一样。
孩子们高兴了,家长们也高兴,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个不停。
……
缘溪村
第一百二十五章 逮笋子虫
沿着河边慢慢走。
河边上,除了葫芦藤之外,竹林、各种树木、各种野花杂草也同样很多。
孩子们除了看葫芦之外,对其它的一些东西也很感兴趣。
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很是兴奋。
黄怀明和几位老师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兴奋,也十分高兴。在城市里呆得久了,偶尔来农村转一转,显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到了一片竹林。
这片竹林不小,竹子根根挺拔,竹笋也非常多。
一个孩子突然指着一根竹笋说道:“爸爸快看,那是什么”
老师们和李寒都看向孩子所指的竹笋。
原来,在竹笋上面有一只笋子虫。
笋子虫这玩意儿竹林里太多了,李寒已经见怪不怪,但对于这些长期在城市里生活的孩子们来说,显然是一种非常稀奇的玩意儿。
另外的几个孩子也都好奇看着笋子虫,他们都是第一次见笋子虫。
黄老师笑道:“孩子们,这是笋子虫,专门吃竹笋的,是竹子的主要害虫之一。”
李寒走过去,将那一只笋子虫逮在手里。
这玩意儿虽然会飞,但很容易逮住,逮中率几乎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明明都已经靠得非常近了,但笋子虫就是不飞走,李寒都有些不太明白,这些家伙的反应为什么会这样迟钝
逮蝴蝶、逮知了、逮蜻蜓、逮笋子虫,是村里熊孩子们经常干的事情,李寒小的时候也经常干。
前面三种,蝴蝶、知了和蜻蜓,如果徒手逮的话,成功率都不高。
尤其是蜻蜓,成功率可谓极低,几乎不可能成功。蝴蝶的成功率还能高一些,知了的成功率又要高一些。
但总的来说都不高,唯独笋子虫,一逮一个准。
李寒将笋子虫递给其中一个孩子,笑着说道:“给你,不要怕,这玩意儿不咬人。不过,要注意别被它的前足割到了。你用手捏住它的背部两边就可以了。”
笋子虫呈赤褐色,头管黑色,很是特殊和惹眼,又细又长,足有近2厘米长,还能够自由转动,很是有些神奇。
前足腿节和胫节都有利刺,胫节镰刀状,有些像是螳螂的前足,抓着人还挺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