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星有些咸鱼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在乡下
王栋点头。
夏鼎铭说道:“好,那我们直接去现场看。”
“好的,主任。”王栋说道。
两人走出办公室,径直到了岳湖边畔。
诗会现场的人依然很多,两人来到展示区,看到了李寒的那首《喜欢初晴后雨》。
王栋之前就看过诗了,夏冬铭却是第一次看到。
惊喜!巨大的惊喜!
夏冬铭已经能够肯定,这首诗的确有资格被称为赞美西湖的第一诗。
而且,看到李寒将西湖比作西子,夏冬铭还突然之间,心里隐隐有了一种可以如果更好的宣传西湖的想法。
只是想法一闪而逝,就感觉自己应该是抓住了,但仔细一想,却又发现好像并没有抓住。
第二百三十四章 影响
李寒、苏雨情、秦小月三人离开西湖。
而西湖岳湖边畔的诗会现场依然热闹,走了些人,又来了一些人。
夏冬铭得到李寒的同意之后,很是有些兴奋,当即和王栋一起,在岳湖边畔找合适的地方刻诗。
李寒的诗既然是在这里写成的,那自然要刻在这里。
同时,夏冬铭还找到了诗会负责人袁忠岳,请袁忠岳讲述了李寒当时写诗时的过程。
他打算将李寒写诗的过程,通过简单的概述,一起刻于诗的旁边。
主要内容就是李寒提笔之后,询问与西施相关问题的那一段。
袁忠岳同样很是有些兴奋,李寒的《西湖初晴后雨》刻于此。那么,以后游人们在这里看到这首诗,谈论这首诗的时候,会有可能顺带提及一下他们雅云诗社。
越想越是觉得这是他们雅云诗社的一次机缘。
兴奋的袁忠岳也和夏冬铭、王栋二人一起,在岳湖边畔寻找合适的地方。
经过三人的反复比较,最终终于选定了最满意的一处的地方。
一块横卧在岳湖边畔的天然巨石。
之后,夏冬铭立即找来工匠,即可开工。
诗会现场的游人们,也知道了是怎么一回事儿,围在巨石周围,纷纷议论。
话里话外都显得颇为期待。
这里在以后,怕是也会成为一处新的小小景点。
说是景点有些夸张,但会引得游人们在这里聚集,然后拍照留恋,这是肯定的。
而且,这里也很有可能会成为,以后来西湖举办诗会的组织者们,首选的诗会场地。
一首《西湖初晴后雨》终在西湖造成了影响。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李寒的名气更涨,其影响力只怕还会慢慢变大。
除了西湖现场之外,《西湖初晴后雨》也在诗词界和网络上越传越广。
有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了这首诗,各种赏析评论越来越多。
很多著名的大诗人,都亲自撰文赏析了这首诗,并且推这首诗为赞美西湖第一诗。
比如柳长青就这样写道:“在我看过、听过所有赞美西湖的诗中,到目前为止,以李寒的《西湖初晴后雨》为最。”
众多著名大诗人都如此推崇,使得《西湖初晴后雨》为赞美西湖第一诗的说法,基本定调。
这更引得众多的诗词爱好们兴奋和感慨。
而除了诗词爱好者们之外,还有很多人也同样感慨。
比如一众儿童文学作家们。
“电影《活埋》正在搅风搅雨,立刻又来了一首《西湖初晴后雨》,成为了赞美西湖第一诗。那小子终究不会只局限于儿童文学。实在是让人羡慕。”
儿童文学作家们对此感同身受,他们也想去别的领域搅风搅雨,也想去别的领域出风头,但奈何自己除了儿童文学领域之外,其余领域均不擅长,只能作为一个看客。
看着李寒在别的领域风声水起,然后只能羡慕和感慨。
有些时候真是觉得很不甘心,但又有没办法呢。
再比如一众音乐家们。
他们也十分感慨,而在感慨之余,又有些庆幸,庆幸李寒涉及的领域太多,没有将心思全部放在音乐创作上。
不然,长此以往下去,整个音乐界怕是都会被搅得天翻地覆。
但愿那小子以后都在别的领域闹腾,别再写什么歌曲了,有那么几首经典歌曲就足够了嘛。
音乐圈子的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想的。
至于能不能遂了他们的心愿,那就不得而知了。
……
缘溪村。
离开西湖之后,李寒、苏雨情、秦小月三人,又在塘州城里玩了一天。
之后,三人分开。
苏雨情、秦小月二女回
第二百三十五章 农场开场
到了家里,和老爸、老妈商量了一下招工的事情。
商量完之后,李寒又从堰塘里弄上来一条大鱼,提着到了村长家里。
招工的事情,还是要麻烦村长出面。
村长见李寒回来了,也很是有些欣喜,说道:“小寒,你回来得正是时候。农场改建在这几天就要结束了。”
李寒点头,说道:“所以,我这一次来就是想再麻烦村长出面,将招工的事情定了。”
村长点头,说道:“是应该招工了。等改建结束之后,可以立即开始种植。”
之后,由村长出面,在一系列的动作之后,李寒挑选出了农场的第一批员工,总共20人。
由李明久、李建斌两个人,负责种植方面的管理工作。
成功被选上的村民们,十分的兴奋和激动。
从此之后,他们也是可以就在村子里上班挣钱的人了。
不知道要羡煞多少周围几个村子的人
这绝对是一件可以在周围几个村子的人面前,好好“炫耀”一番的事情。
另外,在院子外面的堰塘旁边,李寒在上一次离开之前,在这里开发出了一块,专门用来培育蔬菜幼苗的土地。
培育各种蔬菜幼苗、又或是种子一事,非常重要。
而且,李寒会亲自参与到幼苗、种子的培育工作中。因为,在这项工作中,李寒会悄无声息的使用到作物灵液。
通过作物灵液作用后的幼苗、或是种子,生长速度很快。且在以后成中的过程当中,都不再需要再次使用作物灵液。
系统自第一次赠送作物灵液之后,后又连续赠送了两次作物灵液,足够李寒使用很长一段时间了。
现在,第一批大规模的蔬菜幼苗、种子,已经培育完成。
工人们随后都可以进行移栽。
……
数天之后,农场改建工程正式完成。
无论是种植基地,还是开心农场,都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
这天上午,农场要举办一场简单的农场开场仪式。
农场外面聚集了很多的人。
所有的农场员工、众多看热闹的村民,有本村的村民,也有周围几个村子的村民。
除此之外,还有少数一些来钓鱼、钓龙虾等来得早的客人,他们也围在这里看热闹。
然后,王昌、黄坚、杜如淳等人,带着各自的孩子,也到了现场。
他们主要是为了开心农场而来。
在农场计划开建之前,他们就一直在期待的开心农场的建成。
现在,开心农场终于建成,将在今天正式开场,他们自然是要过来的。
开场仪式非常简单,象征性的流程走了一下,然后放了几串鞭炮就搞定了。
不过,开场仪式虽然简单,围观人群的兴致却非常高。
农场的员工们就不必说了,从今天开始他们就可以正式上班挣钱了,那是相当的兴奋。
围观的村民们则是各种议论,无论是本村的,还是周围几个村子的,都在议论。
在他们看来,今天的农场开场,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
客人们也十分欣喜,农场开场之后,就意外着他们以后更加容易买到李寒的菜了。
虽说农场里出产的蔬菜,要优先供给饭店使用,但这么大一片农场,再加上李寒的蔬菜产量又很高,最多拿出一小部分产量,就能够满足饭店的供应需求了。
剩下的,他们这些客人自然就能够买了。
以后应该不会再出现买一次菜,要等上几天之后,才能继续买第二次菜的情况了。
客人们很欣喜,也很期待。
在简单的开场仪式之后,员工们在两位负责人,李明久和李建斌的带领下,到幼苗培育基地去取来了各种蔬菜幼苗。
正式开始在农场里种下第一批蔬菜。
村民们依旧还在围观,一边围观一边摆龙门阵。
&n
第二百三十六章 “捡”到一本武侠类杂志
这个明星有些咸鱼正文卷第二百三十六章“捡”到一本武侠类杂志签订了合同之后。
一行人又到了堰塘边的幼苗培育基地。
今天既然已经来了,土地也租了,那自然就要将蔬菜种植下去了。
10几种蔬菜幼苗,随意选择。
小浩龄和另外几个孩子这个时候都很是兴奋,想要亲自挑选蔬菜种类。
只是,对于他们来说,想要通过幼苗辨认出蔬菜的种类,显然是太困难了一些。
不过,他们也有办法,那就是问。
王昌、黄坚、杜如淳等人,乐呵呵的回答着孩子们的问题,然后让孩子们自己的挑选蔬菜的种类。
孩子们左挑右选,每一种蔬菜都想种植,但土地面积有限,他们只能挑选几种。
挑选了好长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终于各自选好了蔬菜幼苗。
之后回到农场。
农场里专门修建了用于存放农具的农具间,里面有种植用得上的各种农具。
还特意为孩子们打造了,适合孩子们使用的特殊农具。
农具都是免费租借使用的。
一众人在农具间里选好了农具,小浩龄和几个孩子,也各自拿了特意为他们打造的特殊农具。
王昌、黄坚、杜如淳等人租地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亲自感受蔬菜的种植,观察蔬菜的成长,以及最后体验收获的喜悦。
所以,主要是孩子们自己的种植,王昌、黄坚、杜如淳等大人们帮忙辅助。
孩子们的兴致都很高,也不觉得累。
一个小时之后,所有的蔬菜幼苗全都种植了下去。
一些蔬菜需要浇一点水,一些蔬菜则不用。
农场里有取水的地方,是特意引流过来的。
孩子们提着小桶,取了水,给需要浇水的蔬菜浇了一些水。
到这里,整个种植就算是结束了。剩下的就只是偶尔管理一下,以及观察蔬菜的成长,还有最终的收货了。
如果自己不来管理的话,也可以请农场里的工人们帮忙管理。
当然,是需要付费的。
具体付费的多少,根据情况的不同,会有所区别。
详细付费情况有列表列出,客人们可以自己选择。
当然,王昌、黄坚、杜如淳等人,都有时间带着孩子过来一起管理,他们不需要请人管理。
刚刚说的情况,是针对以后的部分客人,可能会有这方面的需求。
一切妥当之后,时间已近中午。
李寒请大家吃饭。
现在饭店开业了,有地方请人吃饭了,李寒自然不介意请王昌、黄坚、杜如淳等人吃饭。
王昌、黄坚、杜如淳等人也没有矫情,接受了李寒的邀请。
走进饭店。
现在正是午饭时间,饭店里正在吃饭的客人不少。
有不少客人都认识李寒,看到李寒进来,都开玩笑的说,“老板今天要亲自来尝尝这里的饭菜,看口味合适不吗”
李寒笑着表示,“是的,今天亲自过来尝一尝。”
然后,又有客人说道:“老板,你的农场今天开场了。等农场里的蔬菜成熟之后,饭店里所用的蔬菜类食材,就会全部换成农场里出产的食材了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