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放羊小星星
宁远低头看了一眼天子,嘴唇蠕动:“殿下,有好些日子了,陛下一开始不是这样的,先前只是胃口不好,然后渐渐地话也说的少了,整天都是郁郁寡欢,这些日子朝政都是由太子殿下代理的,陛下好些的时候就已经册立了三皇子为太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元康帝此时怕是积重难返了,值此风雨飘摇之际,是祸非福啊。
第七十四章 惊人决定
【】(iishu),
一个月后,太湖一战以及皇城一战传遍天下,李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江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八大派的宗师败于一人之手,太湖一战力敌六位宗师的围攻,皇城一战单独击杀五位宗师,堪称前无古人,如此凶残的战绩也让那些蠢蠢欲动别有用心的人打消了某些不该有的心思。
五百年前一代大儒周深的称号‘五百年内最接近大宗师的男人’,如今正式易主,平时要是有谁敢这么说绝对会被人给喷死,但是唯独这次,无人质疑,败于周深之手的宗师数量确实高于李杰,但是那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单独击败。
时间一晃而过,战争面爆发,镇南王占据南方大半疆域,表面上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实则行着谋反之事。
北元、西域、南疆纷纷起兵,都想要在这一场战争中讨些便宜。
大明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岌岌可危,但是这些人都明白一点,偷偷蚕食一点疆域占些便宜没有什么大问题,无论是朝廷一方,还是镇南王一方,此时都无暇理会他们。
可是如果他们做得太过火的话,想把筷子伸到别人锅里夹菜,那么,不好意思,保不齐双方会暂时握手言和痛击这一方,毕竟人家再怎么打也是同一姓的,肉始终烂在锅里,谁胜谁负还是老朱家的人当家做主。
所以说边境的战斗看似规模浩大,如火如荼,实际上大家都明白着呢,双方都保持着理性,十分克制,并没有开启面战争的心思,大规模的军团决战肯定是没有的,先锋军之间的小规模战斗却是比比皆是。
双方都很有默契,即便这样,朝廷也不敢将镇守边境的大军调回国内平叛,如果真的这么做了,夷狄见大明边防空虚,极有可能假戏真做,一旦发生大规模的入侵,届时局势必然更加糟糕。
尤其是北元,历来以烧杀抢掠为乐,甚至会做那令人发指的事情屠城。
无论是在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人口都是及其重要的‘财富’,尤其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农业帝国,人口的多寡直接影响到帝国的繁荣。
因此,朝廷和镇南王一方交战虽然十分激烈,但是双方都秉持着同一条底线,尽量避免伤及无辜百姓。
除此之外,天子的抑郁症越发严重,身体状况比一个月之前还要差,先前还能坐立,此时只能躺在床上靠着参汤续命,只怕是时日无多,三皇子也就是太子已经开始逐步收拢权力。
如果在元康帝身体康健的情况下,三皇子此举无异于引火烧身,不过以天子如今的状况,即便三皇子的举动有些冒进,但是朝堂上并没有多少反对的声音。
值此风雨飘摇之际,除去李杰,三皇子无疑是最适合继承皇位的人,三皇子勇冠军,好武张扬却又心思缜密,深谙为将为帅之道,如果他登上帝位肯定会是一位武皇帝。
要是搁在太平岁月里,三皇子虽然也有机会登上帝位,但是相对来说机会渺茫,镇南王的叛乱对于天下来说绝对是一件祸事,然而对于三皇子来说这件事情不啻于是敌人亲自送上的一记助攻。
三皇子能够从数十名皇子当中脱颖而出本就不凡,先前被朝廷重臣所诟病的缺点,放在这时恰好成为了优点。
“圣上龙驭宾天!”
“大行皇帝宾天遗命,天下不可一日无君,生民不可一日无主,惟望皇太子即遵先志,少抑哀情,为国家之远,即皇帝位,早正大统,以为天地宗庙臣民之主。”
宁大伴哀切低婉的声音传遍整个皇城,说话间早已泪流满面,一阵难以抵挡的悲痛涌向心头,这段话好似耗尽了他所有的精神,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几十年的培养侍奉天子的信念早就已经成为了他的信仰,他的部,天子离世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信仰崩塌,往后的生活都变得灰暗起来。
三皇子虎目含泪,似有万千哀愁横亘心头,无法排遣,禁不住恸哭失声,一声凄厉的哀嚎划破长空。
“父皇!”
跪倒在乾清宫外的群臣以及一众皇子皆是跪倒在地,声泪俱下。
“父皇”
…………
“陛下!”
…………
“陛下!”
李杰跪在龙床前,面露哀色,元康帝好歹是这一具身体的父亲,这一跪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要说他和天子之间的感情有多深,纯属扯淡。
出宫游历之前两人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只有在天子寿辰或者重大节日时远远的见过,即便后来地位有所提升,两人见面的次数也不多,更多的反而是书信交流。
‘可惜。’
如果没有镇南王谋反这件事,元康帝少说还能活个二三十年,许多新政方才推行不久,以李杰对三皇子的了解,这位‘兄长’继位后,某些不符合心意的新政恐怕就要人亡政息了。
天子在临终之前突然回光返照,对三皇子多有嘱托,其中关于新政的嘱咐最多,一开始可能还好,迫于遗命以及当前的局势,三皇子暂时应该不会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时间一久可就不好说了。
皇帝坐拥天下,富有四海,丧葬礼仪自然颇为繁杂,天子临终之前特意下令一切从简,值此之际更重要的任务还是平定叛乱,但是即使是简之又简,丧期还是用了七天。
人心都是肉长的,镇南王在听到天子离世的消息第一时间心中也是悲痛莫名,但是悲伤过后,他以天子的死因为由,声称天子是被太子暗害的,起兵的理由又多了一条。
虽然高层都是知道镇南王在说谎,但是底层的军士并不知道真相,毕竟镇南王和天子之前的关系是有目共睹的,谁不知道天子对于镇南王的信任,还真有不少人信了这番说辞。
战局瞬息万变,元康帝的死亡使得前线士气大为降低,接连输了好几场重要战役,为了防止局势更加恶化,刚刚登基没几天的三皇子突然做出了一个决定,震惊了所有人。
“朕决定奔赴前线,御驾亲征!”
(iishu)是,,,,!
第七十五章 新君南行
【】(iishu),
群臣面面相觑,嗡的一声,殿内顿时议论纷纷。
“什么!”
“什么!”
…………
…………
新君刚刚登基不久岂能擅自离京,三皇子育有一子一女,也就是日后剧中的小皇帝普照以及云罗郡主,普照才五岁,依照皇室优中选优的惯例以后能不能成为太子还是两说。
内阁首辅冯正文上前一步,开口道。
“陛下,万万不可,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万金之躯岂可以身犯险,身临不测之敌境,再则陛下南行,朝中大事谁能决断?”
冯正文乃是先帝时期的重臣,深得元康帝的信任,此时他必须要站住来阻止新君的荒唐之举,前线的局势现在很不好,万一新君在前方遭遇不测,那他们这群人就是千古罪人,新君膝下只育有一子,倘若新君有个三长两短,那该如何事好?
届时面对的就不仅仅是镇南王一方了,在这次夺嫡之争中失败的大皇子、六皇子、九皇子岂能甘心皇位落入一幼童之手。
哪怕遭遇不测的几率只有万一,冯文正也不敢去赌,一旦赌输了,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先帝临终前命老臣尽心辅佐陛下,南下乃是国之大事,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新君目光坚定,冷冷道:“冯阁老,勿需多言,朕意已决,前线士气低迷,此次南行势在必行!”
“至于由谁代理朝政,朕属意由八王爷暂领摄政之职,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新君之所以做这样的决定,那是因为他知道李杰绝不会贪恋权势,如果李杰想要当皇帝,那么他根本就没有丝毫机会继承大统,论及信任无人可与李杰相比。
冯正文明显犹豫了一下,他不知道新君做这个决定到底是怎么想的,据他所知李杰和新君之间并无交集,李杰年满十六岁便出宫游历,虽然期间返回过京中几次,但是待得时间都不久,而且屡次拒绝先帝的召回。
新君的心思他倒是猜到几分,八王爷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论文,实有安邦治国的经世之才,先帝时期立下的新政背后多有八王爷的影子;论武,八王爷乃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无限接近于大宗师之境,关键是这位不想当皇帝啊,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这位真有夺嫡之心,皇位哪能轮得到新君继承,但是这句话他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
“陛下,老臣觉得此举有欠妥当,大明自开朝以来从无先例,还望陛下三思!”
新君摆了摆手,语气决绝的说道:“朕不觉得这是问题,听朕的,这个问题不需要讨论,就这样决定了!”
“这……”
冯正文还想再行劝说,但是被新君一个眼神喝止了,无奈说道。
“臣遵旨!”
‘唉,也不知道此去是福是祸。’
…………
当李杰收到旨意之后一脸懵逼,想不通新君到底在干什么,居然让他当什么‘摄政王’,自己还要去前线。
之前就听说三皇子好武,没想到这皇帝没当几天就要开始闹幺蛾子,来到这个世界之初,李杰还奇怪为什么这里和剧中完不一样,以皇室表现出来的实力,铁胆神候最后是怎么篡夺权位的。
好了嘛,现在真的对上了,李杰在先帝丧礼上近距离的见过普照和云罗郡主,两个小屁孩,普照五岁,而云罗郡主才两岁。
如果新君此行一去不复返,那么局面还真的有可能发展成原著中的样子,毕竟那时候铁胆神候靠着剿灭八大派的威势,再加上自降为候的骚操作,新君将普照托付给他也不是不可能的。
一开始李杰是拒绝的,因为他根本就不想掺和到这件事情里面,虽然‘摄政’对他没什么难度。
可是,新君是怎么劝都不听,铁了心要去前线,无奈之下李杰只能勉强接受这个职位,临行之前李杰多次提醒新君注意安,千万不要以身犯险,倒不是说舍不得他死,而是怕他死了之后,真如原著中一样让自己给普照当保姆。
李杰虽然对新君没什么好感,但是他对老百姓还是很有好感的,完不希望天下大乱,倘若事情真的发展到那一步,接不接还真的是个问题。
接了,以后只怕是俗务缠身,完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不接的话,他又有些不忍。
就这样,李杰暂时接下了这份‘苦差事’,对于其他人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绝对是件美差。
不过既然应下了,李杰肯定会力以赴去做的,有大明世界的底子在,两个世界武力值虽然有些差距,但是在朝政上差异并不大,只不过是人不太一样,事情不太一样,这些对于李杰来说都是小意思,稍微适应了两天,在处理朝政上逐渐开始得心应手起来。
大臣们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这位‘摄政王’看似从未踏足过朝堂,实际上绝不会是一窍不通的人,倘若真的不懂朝政,那些利国利民之策又是怎么想出来的?
反正李杰做出什么他们都不会觉得奇怪,在群臣眼里不论从哪一方面去看,这位‘摄政王’都是最适合当皇帝的人,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京城有李杰坐镇,朝堂上大事小事都处理的井井有条,前线的物资供应等一系列后勤工作都做的无可挑剔,上至皇帝,下至贩夫走卒,没有谁是不称赞的,也不是没有人向新君告黑状,言道李杰正着手架空皇上。
新君却是不信,对此一笑置之,当前最重要的是平定镇南王叛乱,只要能够平定叛乱,那么边境的危机不攻自破。
边境危机不过是癣疥之疾,镇南王才是他的心腹大患,孰轻孰重,他的心里还是有点笔数的。
半年后,镇南王败局已定,新君御驾亲征前线士气大振,气势如虹,原本危如累卵的防线瞬间稳固起来。
新君在兵事上还是有几把刷子的,第二个月就开始发动反攻,几个月间收复南方大半国土,镇南王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最后一战即将打响。
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一道高亢的叫声从远处传来。
“报!报!八百里加急!”
(iishu)是,,,,!
第七十六章 匆匆十三载
【】(iishu),
护龙山庄门前车水马龙,宾客云集,前来的宾客无一不是朝廷重臣,即有文臣亦有武将。
段天涯和海棠两人站在山庄前负责迎接宾客,宾客到来后,两人身后的家丁负责带路,唯有身份特殊的人才会由他们亲自带路。
日头落尽,凉风习习,门口的人流渐渐稀疏,该来的宾客大多都到已经到了,像今天这样重要的日子没有人敢迟到,摄政天下十余载的八王爷卸任晚宴,关键是今晚的宴会是皇帝亲自举办的,谁敢迟到啊,怕是不想在官场混了。
三皇子最终还是把自己给作死了,十三年前,镇南王在应天府集齐最后的兵力与朝廷决一死战,新君就是在那一战中身受重创。
弥留之际,唯恐普照年少,易被奸人操控,或无力主持朝政,不懂分辨忠奸,于是便特令皇弟李杰创立‘护龙山庄’,权力可凌驾于所有朝廷机构之下,并赐下‘丹书铁券’与尚方宝剑,可上斩昏君,下站佞臣,权力之大,就连内阁都无法直接与其相抗衡。
十三年时光匆匆而过,普照在李杰的培养下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皇帝,年初李杰便提出还政的请求,并且甘愿自降爵位,从王爵变为侯爵。
当初要不是李杰的极力推荐,普照根本无法坐稳皇位,因为他的登基完不符合优中选优的祖制,大明立国百年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当时大皇子,六皇子蠢蠢欲动,想要来一出兄终弟及的戏码。
那时候镇南王叛乱刚刚平定,尚有外敌环伺,倘若在经历一次叛乱绝对会动摇国本,当时李杰出面亲自作保,假如普照成年后仍旧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帝王,那么他就会动用手上的尚方宝剑废了普照,另立新君。
普照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无时无刻不敢放松学习,加上他的天资确实还不错,这些年逐渐被朝臣所认可。
当然,朝堂上也有不少人不想普照正式掌权,甚至支持李杰永远做那‘摄政王’,毕竟这十三年来大明帝国在李杰的领导下,所获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军事上,大明威服四夷,五年前骇然出兵同时攻打北元、西域、南疆三地,新式火器燧发枪一战成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