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放羊小星星

    “侄儿不敢同师傅相比,只求此次会试可以蟾宫折桂,不负老师教导!”

    林瀚轻轻一抚胡须须笑眯眯说道:“好!之前族中传信时,将你院试时的经义题目也一同送来了,文章流畅整洁,雍容揄扬,紧扣题旨浑雅纯正,收纵之机,浩荡之气呵成一片,元气充盈,难得的佳作啊!我濂江林氏又出一麒麟儿!”

    听到林瀚一见面便如此夸赞自己,饶是李杰三世为人也不由的脸颊微红,有点不好意思。

    “二伯过誉了,十三叔和二哥的文章也是极好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侄儿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林瀚说道:“不必谦虚,他二人的水平我还是知道的,要说此次会试你们三人谁能金榜题名,你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林澜文章匠气太足略失文采,庭昂则是文辞太过尖锐且不够广博,发挥极不稳定,他们二人还需像你讨教。”

    林庭昂见林瀚对李杰如此夸赞不由得有点吃味,说道:“爹!十三叔哪有你说




第七十章 拜会梁储
    天还蒙蒙亮,李杰如同在家一样早早起床练功,暖阳初升,李杰换了一身衣服前往饭厅,没想到林瀚在休沐日里也起的这么早,已经在饭厅了,今天是旬休日,翰林每五日一休沐,林瀚看到李杰说道。

    “慎之,你今日打算去拜访叔厚吗”

    叔厚是梁储的字,林瀚和梁储同为翰林,平日里关系就还不错,如今加上有李杰这层关系更甚往昔,昨日林瀚还提到梁储对于李杰文章的评价,对于李杰这个师弟也赞赏有加,梁储评价李杰的文章道“至大至精,增减一字不得,题之义蕴毕涵。”

    “是的,侄儿打算今日去师兄府上拜访,老师让我带了信给师兄。”

    梁储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正派,敢于直谏。从政四十余年,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一度出任内阁首辅,不过如今还是没有实权的翰林院编修,不过自弘治四年便开始一路升迁,在弘治一朝最终升至正三品吏部左侍郎。

    冬日的严寒丝毫抵挡不了京城百姓的热情,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四周商铺里陈列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商品,李杰一路悠闲的欣赏着京城的集市,待到梁储宅邸时已经快到晌午了。

    梁储的住处是朝廷分配的公房,一个一进的小院子,李杰敲了敲门,一位年纪稍大的老者问道。

    “公子,请问你找谁”

    李杰施礼说道:“请问这里可是翰林院编修梁储的府邸,我乃福州府林平之,师承白沙先生,恩师让我带了信件给师兄。”

    老者明显对于梁储的情况十分了解,听明来意赶忙说道:“公子快快请进,老爷正在书房,劳烦等我通报一声。”

    李杰在院中等了片刻,只见一位目光炯炯、气宇轩昂的中年儒生踏步前来,行走之间颇具章法,呼吸之间气脉悠长,一身内力颇为不俗,一边走着一边笑着说道。

    “哈哈,慎之,你来了啊!往日里老师在信里将你夸得天上有地上无,今日终得一见,果然风度翩翩、仪表堂堂。”

    李杰拱手说道:“师兄也是仪态万千,老师时常提起你,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自有一股正气充盈周身。”

    梁储将李杰引入书房,只见书房内一桌一椅,一几一凳,摆设得独具匠心,满屋的书香充斥其中,四周墙壁挂满了字画,坐定后梁储说道。

    “慎之,老师近来可好”

    李杰说道:“老师一切安好,一心治学颇为其乐,伯畴(伦文叙)放弃了国子监读书的机会伴于左右。”

    “哦难为他了,老师年事已高,我却不能常伴左右,唉!”

    只听梁储一声长叹,神色之中透露出一丝伤感,李杰见状说道:“师兄不必介怀,老师心里明白的,来之前老师还让我带了信件。”

    言罢李杰将书信自怀中取出交给梁储,梁储看完沉默半晌,眼眶微微发红。

    “师弟,不好意思,为兄失态了,只是忆起往昔,一时有点伤感。”

    李杰说道:“师兄如此乃是真性情,我和伯畴两人约定,一定将我们在白沙所学发扬光大,以报师恩!”

    梁储闻言大笑一声,随后说道“加上我一个!”

    说完梁储又好似想起什么,说道:“师弟,为兄昨日刚刚知晓一个消息,正好对你有所帮助,目前还没有发布,不



第七十一章 会试
    自从拜会梁储回来后,李杰便一直闭门苦读,将往日所学好好温习一遍,林澜和林庭昂两人自从上次谈话后也是鲜有出门,不少应考举子对林澜发出邀请,林澜一概拒绝了,安心在家读书,他们二人时常调笑李杰有佳人相伴,红袖添香好不快活,而他们两人只得形单影只。

    二月初八,一眨眼就到了会试开考的日子,这天晚上李杰早早便休息了,方仪这两天一直忙着制作吃食,这次李杰他们三人应试的一概所需都由她包办了。

    二更天,李杰便起床开始洗漱了,走出房门,天色还黑漆漆的,一轮残月,斜挂在空中,北风呼啸,吹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生疼。

    饭厅内林庭昂看到李杰抱怨道:“这个天气可真是糟糕,到时候在号房内写字怕是要冻得手脚僵硬。”

    李杰如今内力深厚,早已寒暑不侵,不过在穿衣上仍然和大部分士子穿的一样多,林瀚听到儿子的抱怨声说道:“利瞻,慎之可和你不一样,这种天气对他可没有影响。”

    林庭昂一怔撇嘴道:“早知道我当初也习武了,至少能抗冻。”

    李杰三人吃完饭,提着考箱准备前往贡院,会试地点是在顺天府的贡院,考试内容与乡试并无二致,管家早已将马车备好停在门外。

    马车一路颠簸缓缓地驶向顺天贡院,林庭昂向李杰说道:“慎之,听说此次南直隶松江府的举子钱福,近来在京中名声大噪,大有夺取会元的势头。”

    李杰听到这个名字也微微诧异,在主世界查资料时弘治三年会试会元可不就是这位仁兄嘛,而且后来殿试中名列一甲第一,考试结束后李东阳还感慨钱福可惜没中解元,不然又出一位三元及第。

    “哦这段时间我一直闭门苦读,对于京中发生的事情了解不多。”

    林澜接过话头说道:“慎之,这人的文章我看过,他的时文立意高远,骨力雄峻,气象宏达,确实是难得的佳作,不过我还是觉得你的文章更胜一筹,可惜你一直闭门不出,京中士子不少人说你是徒有虚名。”

    林庭昂附和道:“是啊,我之前和十三叔参加一场文会,当时就有举子讥讽福建举子,言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慎之,这次你可要好好考,让那些讥讽我福建的人好看!”

    李杰见林庭昂义愤填膺的样子,笑着说道:“二哥放心,此次会试我必定全力以赴,好好争一争那会元之名!”

    三人言谈之间马车已然停下,驾车人说道:“三位老爷,前面没法驾车了,只能步行了。”

    弘治三年庚戌科,据统计全国各地前来的应试举人有四千余人,而此次会试录取名额为300人,录取率大约为7.5%,远远低于开朝时三十人取一人的录取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举人可以连续参加会试的,不少人一考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

    朝廷取士肯定是优先选择那些年富力强的举子,而不少人都是参加过多次,等到高中时已然白发苍苍,所以去年才会有限科会试令(三试不中不可复试)的诞生。

    根据数据统计,自明朝开国以来,明代录取举人至少为十万二千三百九十余名,进士则有两万四千五百九十余名,由此可得出明代举人最终



第七十二章 春秋无义战
    顺天贡院为三进院落,大门五楹对开,称为龙门,有鲤鱼跃龙门之意,中间三门上有横匾,中门上题“天下文明”,东门上题“虞门”,西门上题“周俊”。

    越过第二龙门,门内东西两旁有数千木栅制成的房屋,便是举子们答题的号舍了,四周是用荆棘围成的墙,这种草席木板结构的考棚,最怕着火,因此院内有很多大缸盛水以备救火,然而火势一起这点水就是杯水车薪,形同虚设,因此时有火灾发生。

    正统三年顺天乡试,初试前夜,贡院起火烧毁了试卷和号舍,最终另改考试日期,最严重一次,则是天顺七年二月会试贡院的大火,这场大火举人被烧死了九十余人。

    时任国子监丞的阎禹锡上奏为这批死难的举子请求赐予进士名号,虽然有人因此弹劾于他,一度下狱。不过,英宗最终怜惜死难士子,将烧死的九十余人均赐予进士,给每位死者一口棺材,埋葬在朝阳门外的空地,立碑“天下英才之墓”,人称举人冢。

    直至万历年间,担任内阁首辅的张居正决定对贡院进行改建扩修,万历二年三月正式开始施工,万历二年九月正式完工。改建之后一方面增加了建筑面积,号舍四千八百余,耗费四万九千九百余金,另外一方面原先木板房舍改为了砖瓦结构,使防火性能加强,自此贡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未再大修过。

    经历过一番严格的搜检,搜查时军士看到李杰的号牌神情惊诧,十三岁的解元实在少见,不过这并没有让他放低搜查要求,还是一视同仁的例行搜检。

    搜检完后李杰迈入贡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颗元代古槐,相传这里是文光射斗牛的地方,所以称之为“文昌槐”,相传此槐与考生的文运有关。所以,基本上路过槐树的考生都会郑重一拜,李杰入乡随俗的向此槐拜了一拜。

    贡院内明远楼位于甬道中央,四周有瞭望楼,至公堂位于贡院北面,东面为监试厅,外帘官们大多居于此地,监试厅东边分别是弥封、受卷、供给三所,西边则是对读、誊录二所,会经堂位于最北面,同考官们便在这里阅卷。

    按照号牌李杰找到了自己号舍,李杰打量了一番考棚,没有明显的破损之处,除了漏风是难免的,倒是不怕漏水,自李杰科举以来运气一直不错,像雨号、臭号从来没有遇到过。

    李杰因为常年习武,虽然现在才刚刚十四岁,但是身形已经不输寻常成年男子了,因此号房对于他来说还是略有狭小,不过为了科考只得忍了,心里暗暗发誓,等到自己掌权时一定提前把张居正的工作给做了,就当是造福广大考生了。

    李杰先是将号房内稍微清理一番,然后取出油布铺在号房顶棚,防止天气下雨打湿了考卷,如果雨水溅到答卷上,卷子不洁,便会判为落卷。李杰如今还做不到内力外放形成气罩,据师傅陈献章说,唯有先天高手方能做到内力外放萦绕周身,达到水火不侵的境界。

    在李杰整理考棚的时间里,四周考棚的考生也陆续的到了,中间倒是没有什么认识的人,不过大多数举子看到李杰时神色均是吃了一惊,李杰虽然身高如同成人,但是脸上稚气未脱,常人一看便知晓年纪不大。

    像



第七十三章 压中题目
    孔子在《论语季氏》中说道:“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前一句说的是西周时代,后一句说的就是春秋时代。儒家所谓的义战,必用天子之命,地位相同的诸侯国互相征战,便是藐视天子,目无法纪。

    李杰思虑片刻,提笔在稿纸上写到“圣经不与诸侯之师,以其不知有王也。”

    这是破题,上半句不与就是不赞赏的意思,为什么圣人对于诸侯军队之间的征伐不赞赏呢,下半句写出原因“不知有王”,即符合孟子“敌国不相征”的意思,也同朱熹阐述的“擅兴之罪”一致。

    承题写到,夫所谓义战者,必其用天子之命者也。敌国相征,则无王矣。人之称斯师也,何义哉此《春秋》尊王之意,而孟子述之以诏当世也。

    将儒家义战必用天子之命,诸侯相互征伐便是目无王法写入题中,引申而来的就是孔子在《论语季氏》中的话。而孟子所处的时代,继春秋之后又过了大约一百年,社会混乱的情形,比之春秋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孟子将这句话说出来,便是借《春秋》之言,用来劝诫当世的诸侯们。

    不消片刻,洋洋洒洒四百余言跃然纸上,写完后将稿纸晾于一旁,看向下一题四书题。

    “知止而后有定。一节”

    看到题目李杰面露诧异,这道题师兄梁储在押题之中正好压中,师兄对于主考官出题思维的揣摩真是让人叹为观止,难怪后来能够做到内阁首辅。

    其出自《大学》,全文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止,知道目标所在之意,这句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知道应达到的目标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朱熹在集注中的注释为:“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虑,谓处事精祥。得,谓得其所止。”

    简单来说就是,知止,就是知道什么是至善的境界,从而促使自己追求至善,止于至善。人只有懂得了自己的梦想和归宿,才能志有定向,志有定向才能立场坚定,立场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进退从容,进退从容才能处事周详,处事周详才能修成正果,梦想成真。

    北宋大家张载便提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儒家对于知止的最好诠释。

    从知止到定、静、安、虑,五个层级层层递进,是个人自我成长的五个心路过程,只要能做到那么就如同掌握了通关攻略,便没有什么事能够难倒自己的。

    李杰一边回忆经文一边静静地闭目养神,少顷,提笔写下。

    “圣经推止至善之由,不外于真知而得之也。”

    即大学之中所说的至善之由,不外乎是由真知而所得的,真知这次也不是李杰自己造出来的,《中庸》中便有提到,不过中庸之中的“真知”尚属动词,而在这里是名词,即本然之良知,相当于是朱熹提到的至善是一个意思。

    随后承题写到“夫学知所止,天下之真知也,而定静安虑因之,此至善之所由得与则亦求端于知而已矣。”

    &nbs



第七十四章 林瀚的评价
    周围的考生听到受卷官的话神色莫名,原来这位将考场当成厨房的考生就是传言中的少年解元林平之,不少人心想这位少年解元可真是特立独行。

    受卷官将李杰的答卷收好后,先在记录薄上登记投卷考生的信息,登记完成送往弥封所将试卷弥封,与乡试不同的是,因为会试分南北中三卷取士,所以在弥封时除了在举人姓名上关防印记外,还需按照考生籍贯将试卷分为南北中三卷。

    试卷弥封完毕后,送往誊录所依照举人原卷字数语句誊录,必须用楷书誊写,考生试卷用墨笔书写,誊录用红笔,考官用青笔,誊写完附上誊录人姓名,如果出现错字、脱漏,对读时被发现,将追究誊录者的责任。

    誊录完成后将朱卷送至对读所,对读所一人对朱卷,一人对墨卷,两人一组,必须一字一句用心对读,对读完附书某某人对读无差。

    三道流程走完,将墨卷、朱卷一同交给外收掌试卷官,收掌试卷官分内外两种,外收掌官负责校对墨朱试卷,并将两卷分开。

    受卷官、弥封官、誊录官、对读官、外收掌官都属于外帘官,主考官与同考官入贡院后居住在衡建堂内,也在这里办公,衡建堂门前挂有垂帘,以示与前面的至公堂隔断,奉旨阅卷的为内帘官,不阅卷而在考场中执事的为外帘官。

    试卷最终由外收掌官交付内收掌官,内收掌官收签试卷后,由主考上堂当场验收,分派各房盖上小印,然后分送各房考,至此考生的试卷正式开始评阅。
1...1617181920...3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