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放羊小星星

    李杰暂时还没做好走向台前的准备,檄文上也只透露了他是浙西人,不过两浙西路下辖五府两州一军,想要在偌大的地域内找出他的真实身份无异于大海捞针。

    对了,他对外披了层马甲,唤做‘陆飞’。

    只有复兴社内的嫡系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而这些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再教育,全都是狂热死忠份子,几乎不会出卖他。

    即便出卖他了也不打紧,知道他真正的身份仅限于几位头领,要是他们都叛变了,那李杰也不用来造反了,早点收拾铺盖滚蛋为好。

    随着登州府突然封城,李氏集团方才意识到登州府出问题了,随即便派人查探。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居然有一伙蟊贼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占据登州城,还发布了什么讨胡檄文。

    起初探查之人还有些惊疑不定,四处打听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复兴社’是哪方势力。

    宋廷?

    金国余孽?

    义军?

    还是上面内斗的产物?

    结果,一番查探下来,没有人听过‘复兴社’的名号。

    登州府地处山东半岛,归属于山东行省,如今经略山东的乃是红袄军遗孀杨妙真,杨四娘。

    金元之际,北方中原地区成为金、蒙古、大宋的争夺对象,汉人割据集团乘势而起,蒙古人也意识到了这些人是可以争取的力量,于是便抛出橄榄枝。

    为了拉拢这群武装头子,蒙古人开出的条件非常丰厚,辖区内的军务民事独揽于一身,生杀自专,下属任命全都自决,最厉害的一条便是,这爵位可以世袭,和汉朝的郡国、唐朝的藩镇几乎一样。

    如此丰厚的条件对于这些武装起家的头头极具诱惑力,效果也非常显著,当时金朝已经日暮西山,气息奄奄,一大批武装头子经过短暂的观望,纷纷选择投靠了如日中天的蒙古人,成为汉人世候(又称万户、世候、汉军)。

    其中真定(今河北正定)史天泽、东平(今属山东)严实、顺天(今河北保定)张柔、益都(今属山东)李璮(杨妙真之子)实力最为强盛,并称为‘四大世候’。

    红袄军本是为了反抗金朝暴政的义军,都是汉人,后来摄于蒙古人的兵锋以及优渥的条件,纷纷归附蒙古。

    杨妙真表面上臣服于蒙古,其实暗地里也和南宋朝廷暧昧不清,一直藕断丝连,保持着联系。

    fp

    (iishu)是,,,,!




第五十八章 益都李氏
    【】(iishu),

    当杨妙真得知占领登州府的是一群汉人之后,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虽然她发动关系暂时什么都没查到,不过为了确认对方的来头,她还是连夜派遣高手日夜兼程分别前往草原以及临安打探消息。

    不管这股未知的势力是义军,还是金国余孽,甚至是宋廷扶持的,她都不怕,她怕的是这群人是上面派来的,脱列哥那和贵由之间的争斗已经趋于白热化,加上前段时间张柔大败。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铁木格斡赤斤家族最近的内斗,她最怕的就是这一点!

    假如这群人是蒙古人扶持的呢?

    小心驶得万年船,她必须弄清楚这群人的来历,否则她还真不敢轻易动手。

    益都李氏之所以要和南宋保持联系也实属无奈之举,实际上他们也不是真心想投靠南宋,当然他们也不是真心归附蒙古,他们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

    蒙古人早期灭宋的过程中分封了一大批世候,然而时移世易,如今金国早就被扫入垃圾堆了,任何一个国家的掌权者都不会容忍麾下出现这么多的藩镇。

    当然蒙古人确实有分封的习俗,但是有资格受封的都是哪些人?

    全都是黄金家族的成员,或者说和黄金家族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蒙古人,你们一群汉民有什么资格和我等享受同样的待遇,先前分封汉人世候不过是权宜之计。

    随着政权的逐步稳定,蒙古人也开始打压汉人世候的力量。

    窝阔台掌权期间,为了削弱汉人世候的势力,丞相耶律楚材建议在中原汉区实行新的税制,规定‘每二户出丝一斤,以给国用;五户出丝一斤,以给诸王功臣汤沐之资’(五户丝制度)。

    同时根据蒙古人分家产的习俗,将中原州县民户分封给各路诸王、贵戚,李氏集团掌握的区域主要分给了铁木格斡赤斤家族(成吉思汗幼弟)、拙赤合撒儿家族(成吉思汗胞弟)以及答里台斡赤斤家族(成吉思汗父亲的幼弟,成吉思汗的亲叔叔)。

    李氏集团说得好听点是世候,实际上不过是这些人的家臣而已,不仅如此,铁木格斡赤斤等人受封之后同样会将这些食邑分封给子嗣以及下属,这样一来你封我,我封你,上面的婆婆太多,媳妇可就难做了。

    虽然这群蒙古人大多只要收益,很少插手具体事务,但是架不住人多啊,总有一两个人喜欢指手画脚的,李氏集团又不敢太过得罪对方,只能不断让步。

    杨妙真身为一介女流之辈能够在她哥哥死后继承山东红袄军,并且治理的井井有条,自然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

    为了破局,一方面为了拉拢山东治下的汉民,她交好在北地影响力非常大的全真教,信奉全真教的教众非常多,杨妙真和其子李璮还当上了山东地区教众总管。

    另一方面为了在蒙古一方找到靠山,她挖空心思给自己的儿子李璮说了门亲事,与左翼诸王之首的铁木格斡赤斤家族进行联姻,李璮迎娶了取了铁木格斡赤斤两个女儿,成了对方的女婿。

    然而光是这两条并不足以巩固自家的统治,最多只能维持住眼下的局面。

    崛起于微末的杨妙真心里非常清楚,钱和粮才是最重要的,没有钱粮就招不到兵,没有兵自家只能任人宰割,但是蒙古人在他们掌控的区域内大大小小不知道分封了多少食邑。

    这群婆婆们可不管你怎么收税的,反正到时间你就要把我的钱给我,他们也不问别人,就找你李氏,某些人的胃口还很大。

    李氏集团没办法,只能尽力的满足这群婆婆们,穷尽各种手段刮取钱财,但是又不能搜刮的太过分,否则老百姓可不答应,到时候治下一乱,镇压起义费力费钱不说,蒙古人肯定会趁机责怪他们。

    想要填上这个大窟窿,唯有利润丰厚的海外贸易才能满足所需!

    万般无奈之下,李氏集团只能偷偷的走私,高丽,倭国,南宋,只要能赚到钱的,没有他们不敢做的。

    杨妙真游走于各方势力,始终保持着平衡,一点差错都不能犯,犹如在刀尖上跳舞,稍有差池,结果可能都是致命的,得亏她长袖善舞,善于经营,多管齐下方才保住李氏集团的利益。

    因此,在未查清对方来路之前,她是不会轻易派兵攻打的,此时一动不如一静,且先等等再说,反正根据情报,对方在占领登州府之后并无其他举动。

    稍微拖延几天还是没有问题的,等到派出的探子回返时再向蒙古人上报也不迟。

    孙元在占据了登州府之后,迟迟不见李氏有所行动,不禁暗生疑惑。

    难不成对方被什么事情耽搁了?

    莫不是因为铁木格斡赤斤准备武力夺取汗位失败的缘故?

    铁木格斡赤斤密谋起兵在复兴社高层之间并不是什么秘密,而李氏集团的继承人李璮又是铁木格斡赤斤的女婿,双方关系非常密切。

    如今贵由顺利登基,在同脱列哥那之间争斗中逐渐由弱势转为势均力敌,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清算铁木格斡赤斤谋反一案。

    审理铁木格斡赤斤谋反案的不是旁人,正是蒙哥,而蒙哥又是右翼阵营,和铁木格斡赤斤家族份属不同阵营,审理起来自然是公事公办,最终铁木格斡赤斤被处死。

    铁木格斡赤斤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家族依然在延续,没有受到太大的惩罚。

    李璮是铁木格斡赤斤的女婿,老丈人在世的时候,他为了讨得老丈人的欢心,一门心思讨好铁木格斡赤斤的嫡孙塔察儿,两人的关系非常好,但是铁木格斡赤斤因为谋反一案死了,

    爷爷死了,爸爸也死了,此时的塔察儿又没成年,其同父异母的兄弟顿时起了废嫡的心思。

    铁木格斡赤斤家族是李氏集团所抱的大腿中最粗的那一根,李璮母子当然希望汗位由更加亲近他们的塔察儿继承。

    近期益都李氏一直忙于铁木格斡赤斤家族的继承人之争,李杰正是因为看准了这个时机,方才攻陷了登州府。

    fp

    (iishu)是,,,,!



第五十九章 杨四娘
    【】(iishu),

    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一股陌生势力突然占据了登州府,搁在平时他早就发兵夺回登州府了,李璮觉得最近真是倒霉透顶。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虽然李氏牢牢把持着山东行省,但是蒙古人对境内发生的事情并不是一无所知,自1217年开始,蒙古人改变了只攻不守的传统。

    一支由兀鲁、忙兀、弘吉剌、亦乞列思、札剌亦儿五部精锐组成的探马赤军正式诞生,在木华黎经略中原时承担着先锋和镇戍的主要任务。

    随着金朝的覆灭,探马赤军变成了戍守部队,李氏集团辖区内的镇守将领是阔阔不花,探马赤军除了镇守之外,另外还负责镇压境内叛乱,监视以及威慑汉人侍候。

    阔阔不花镇守益都、济南,李氏平日没少去拜这尊大佛,有心经营之下,双方的关系非常密切,登州府事件稍微拖上几天是没问题,但是也不能拖得太长。

    距离复兴社占领登州府已经过去五天时间,李璮有些坐不住了,忍不住去找母亲杨妙真商议对策。

    李氏作为中原地区四大世候之一,名义上的家臣,实际上的地方军阀,李府修建的自然是豪奢无比,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假山异石,小桥流水,可谓是应有尽有。

    李璮处理完当天的事务便匆匆赶回家中找母亲商议对策,登州府的事情一天不解决他就一天放不下心。

    随着李璮年纪渐长,杨妙真逐渐退居二线,每天含饴弄孙,日子过得十分悠闲,不过遇到大事李璮还是会征求她的意见。

    后院,练武场。

    杨妙真正带着两个孙儿一个孙女练武,看到李璮一副急匆匆的模样她面色一沉。

    “松寿(李璮字),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凡遇大事需静气,就你这样子,怎么让为娘放心把家业交给你!”

    李璮不敢顶撞母亲,但心里确实有些尴尬,悄悄地低下头准备聆听母亲的教诲,谁知杨妙真今天并不是继续说教,话锋一转。

    “先儿、祖儿、灵儿,今天就先练到这里,我和你们爹爹有事情商议,你们先回去吧!”

    三个小不点闻言立马停止了练习,对着杨妙真行礼道。

    “是!大娘娘!孙儿告退!”

    …………

    “是!大娘娘!孙儿告退!”

    杨妙真淡淡的点了点头,三人又向着李璮行礼告退。

    书房内,李璮经过刚刚的告诫心情稍有平复,等到两人坐定后,不急不缓的说道。

    “娘,贼人占据登州府已过五日,是否应该尽快上报给阔阔不花?再拖下去孩儿生怕出了祸事。”

    李璮说话的时候眉头紧锁,今时不同往日,他们的靠山倒了,尽管铁木格斡赤斤家族依旧在延续,但是声望大不如前,铁木格斡赤斤是成吉思汗的幼弟,在未行谋反之前可谓是风光无限。

    随着老丈人的案子一定性,铁木格斡赤斤家族不可避免的衰落了,加上最近又深陷内斗,如果最终塔察儿没能继承汗位,他们加之前做的投资可就全都打水漂了。

    如此紧要关头,李璮心里想着,肯定不能落下口实,否则蒙古上层一插手,李氏不说完了,也差不了多少,其实他怀疑这股陌生的势力极有可能是左翼诸王扶持的。

    杨妙真目光幽幽的看了李璮一眼,心里默默的叹了口气。

    ‘这孩子,唉!’

    这两天杨妙真逐渐回过味来,心里的担忧卸去大半,她原以为自家儿子应该也能看出来,没想到这孩子还是没想明白。

    “松寿,娘问你,你觉得宋廷在蒙古人的兵锋下还能撑多久?”

    李璮惊讶的望了母亲一眼,不知道母亲为什么无缘无故问起这个问题,不过他长期沐浴在母亲的威仪之下,虽然心里有些疑惑,却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依孩儿看来,如果黄金家族的内斗能够快速结束,集齐所有精力筹备攻宋,大力发展水师,一旦水师成型,宋廷只怕撑不过五年!”

    “只是,现在蒙古内部矛盾重重,抛开大汗母子间的争斗,木赤系、拖雷系和大汗一系也并非全无龌龊。”

    “如果内斗一直延续下去,孩儿也摸不准,毕竟宋廷兵马虽弱,钱粮却是不缺,时间拖得越长,对他们越有利,金国就是前车之鉴啊。”

    杨妙真满意的点了点头,淡淡道。

    “不错。”

    “不过你说的第一种情况很难实现,蒙古自从成吉思汗建国至今不过三代,很多事情还是循照旧例,左翼诸王之首的拔都自从建立了金帐汗国,几乎脱离了中央的管控,想要让他们这些人聚力于一起,难如登天!”

    “依为娘看,即便贵由汗夺得最终的胜利,收拢各部力量,宋廷少说也能撑上十载。”

    说道这里她顿了顿,瞥了一眼李璮,见他一副若有所思的的模样,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说道。

    “纵观史书,天下可以马上得之,却不可以马上治之,蒙古人是游牧民族,他们的理念可不适合治理中原!”

    “孟子云,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蒙古人想要治汉地必须行汉法,行汉法则必用汉人,我李氏经略益都数十载,治理山东舍我其谁!”

    母亲这番话振聋发聩,如同黄钟大吕,在李璮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这……这……”

    一时间,李璮竟说不出话来,杨妙真轻叹一声。

    “理虽是这个理,但未来是什么样的光景谁知道呢,我们要做的就是经营好自家这一亩三分地,阔阔不花那边你过几日再去吧,消息没传回来之前先不急,塔察儿的事情才是重中之重,我儿切记,不可混淆主次!”
1...211212213214215...3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