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争霸之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爱吃猪蹄
突然,城西方向响起了一声清脆的枪声,清脆的枪声回荡在寂静的夜空中,随即密集的交火和零星的爆炸声骤然而起。
会议室内的英联盟军官和英印部队的印度高级将领们纷纷涌到窗前,显然激烈的交火是由城西开始的,而且蔓延得非常迅速,大有向城西盟军司令部方向逼近的感觉。
焦急的蒙巴顿没有等到前来开会的郑洞国,他却等来了浑身鲜血的第四十二步兵旅的旅长斯德鲁考尔上校。
斯德鲁考尔惊慌失措的向蒙巴顿报告了其所部受到中亚军袭击的,部队尚未形成抵抗即被击溃,斯德鲁考尔的报告把蒙巴顿惊出了一身冷汗,作为印度为数不多的英国皇家陆军第四十二近卫步兵旅是他在加尔各答所掌握的为数不多的英国部队之中战斗力较强的。
蒙巴顿一直将这支部队部署于二线后方,皇家第四十二近卫步兵旅的前方是临时加强给第4集团军的英印第二十步兵师,而左翼则是战前抢运而来的英印第五步兵师,右翼为第4集团军的精锐部队,英印第八步兵师,而在皇家第四十二步近卫兵旅的后面还有澳大利亚的戈伯达步兵旅。
蒙巴顿清楚,皇家第四十二步近卫兵旅被击溃的首要条件就是中亚军要无声无息的解决掉依托坚固工事防御,兵力超过一万四千余人的英印第二十步兵师,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皇家第四十二步近卫兵旅的遇袭就说明英印第二十步兵师很可能出了状况!
即便如此,同样部署在二线的英印第十七、第二十二、第二十三步兵旅等部队为什么会没有任何反应坐视中亚军通过突破口向城区渗透进攻
忽然,英帕尔陷落的原因一下提醒了蒙巴顿,英帕尔失守后的突围战中,英印大军丢盔弃甲,各部队不按命令行动失去控制,即使如此大部分人还是没能逃出中亚军的包围圈,充当了中亚军的俘虏,英帕尔的陷落对于蒙巴顿来说仿佛就好像是发生在昨天一般。
电台中全部都是纷乱的呼号,甚至野战机场已经有人使用明语开始呼救,有线电话则全部都是忙音,窗外纷乱的枪声爆炸声让会议室内的人们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
斯德鲁考尔一见蒙巴顿还在犹豫,顿时焦急吼道:“勋爵阁下,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前线的英印第二十师等几支部队已经更换了包斯达国民军的旗帜,就是他们在引领中亚人在攻击我们的要害,现在中亚人正在向司令部逼近,我们赶紧撤退吧!您的安危代表着大英帝国的利益,不容有失啊!”
“什么默利扎的部队叛乱了”
会议室内的将军们之前只是对中亚军的奇袭在暗自做各种可能的猜测,当这个惊人的消息从斯德鲁考尔嘴中说出来的时候,众人原来才发觉到,自己并没有真的做好心理准备。
英印第二十步兵师的叛乱让在会议室内英军将领与印军将领在一瞬间双方突然产生了一种隔膜,这种本来就已存在的隔膜在英帕尔之后变成了裂痕,而现在这道裂痕似乎已经到无法修补的地步,而且也没有人愿意浪费精力进行修补。
&nbs
第五百五十二章 后手
而作为罗斯福的继任者的杜鲁门,这个于84年出生于密苏里州lamar小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的政客,是美国基地唯一一位没有读过大学的美国基地总统,对待杜鲁门奥斯就显得不那么底气十足了,作为美国基地总统,杜鲁门做出过一些至关重要的决定。
在,诺曼底登陆之后,中亚战争到了最后阶段。杜鲁门要求中亚无条件投降遭拒绝。
杜鲁门在与他的顾问磋商后,出于对美军登陆有可能带来的重大人员伤亡的担忧,杜鲁门下令使用原子弹对于中亚本土军事目标城市进行轰炸,以敦促中亚投降。
可以说是杜鲁门是真正唯一亲手开启潘多拉魔盒的人,而在136年6月,杜鲁门见证了联合国宪章的签署,它的签定在于希望能维护和平。
但是在139年,苏联出动地面部队封锁了西柏林后,杜鲁门联合英国组织了大型空投以援助柏林人,直到苏联人放弃其主张。同时,他谈判组建一个军事同盟以保护西方国家,这就是140年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在141年6月25日,韩战爆发后,杜鲁门迅速授权予他的军事顾问。他写到:“对任何人来说都能完全地、无可争辩地接受这样的观点,面对这种侵略需要做什么就必须去做什么!没有任何人建议联合国或美国基地可以退缩。”
奥斯可以负责的说,杜鲁门在性格和执政方针上就充分的表现出了其性格的自相矛盾性,对于杜鲁门能否坚持罗斯福的对华政策以及制定下的战略措施,奥斯有些忐忑。
显然奥斯对于在136年内能够结束战争抱相当大的怀疑态度,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德国先于中亚战败,无条件投降,但是以目前的国际战局来看,如果不发生近乎翻天覆地大变化的条件下,中亚会先于德国崩溃。
作为军人的奥斯十分明白,战争永远都是锋利的双刃剑,一面是生灵涂炭、百业凋零,一面则是重大机遇、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是需要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不停努力为之奋斗牺牲的最终过程,但是往往大国的崛起都需要一个必要的条件,那就是战争,通过战争来重新进行利益的分配,这是新生势力或是谋求崛起势力挑战老牌帝国或是老势力的唯一途径。
战争,除了战争奥斯不认为会有任何途径可以迅速的积累国家所要崛起的巨额财富,一个民族的崛起和辉煌势必要建立在另一个民族的血与泪和无尽的压榨之上,这就是公正的历史的真相,历史永远是由胜利者进行书写的,联盟人民已经为了战场强加于己的战争付出了太多太多,他们需要昭雪公理,需要重新开始生活,而脆弱的国家经济也急需大量的战争赔偿,奥斯知道自己日后将会面对什么他没有一丝一毫的畏惧,个人得失与民族、国家利益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哪怕是粉身碎骨如果能为民族国家博得一次重新通往屹立于世界的机会也是值得的。
但是,一封由联盟方面连夜发来的加急电报却让奥斯雷霆大怒,直接将电报丢进了垃圾桶,纳巴战局前途未卜,加尔各答之围尚未解除,国际生命线依然被中亚军封锁,国内竟然有人提出根据日内瓦条约要善待中亚军战俘
那些所谓的政客都在想什么对此奥斯的回复只有一句:脑袋让驴踢了
对于国内那些陈词滥调奥斯直接给予无视,如果联盟成功崛起了,奥斯不介意几十年后的后人们可以全世界的去宣
第五百五十四章 能讲英语吗
对于此次使用特种伞兵跳跃式进行战略目标的攻坚,奥斯本身也是考虑再三,伞兵作为一个新兴兵种在二战期间可谓发挥了极大的功效,从德军的入侵荷兰、血腥克里特岛,再到盟军的霸王行动到市场花园,在到奇袭鹰堡,每一次都闪耀着伞兵们坚韧不屈,英勇顽强,誓死战斗到最后一人的身影,二战期间的各国伞兵部队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具备了特种部队的雏形,但是在伞兵荣誉的背后,却很少有人提起每一次行动中伞兵部队所要承受的巨大伤亡,战斗到毁灭是伞兵部队的信条。
因为伞兵部队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所将要肩负得任务,注定他们将要在孤立无援,缺乏重武器的条件下去完成哪些看似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奥斯一直着手建设的三把利刃中的一把山岳步兵师已经是元气大伤,第一重装师一半的优秀车长、炮长、驾驶员等现在于加尔各答中亚军包围圈中,而现在最后一把利刃则直接刺入了中亚军毫无防备的软肋英帕尔,奥斯知道这个所谓的“毫无防备”其实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变化莫测的战场到底如何谁也无法预测。
而作为中亚军二次进攻的战略要地,通往印度腹地的战略要冲的英帕尔不同与缅甸杂乱无章的城镇,也不同于固守一地要冲筑垒修城的滇西县城,英帕尔的建筑根本谈不上什么风格,在印缅公路尚未开通之前,这里不过是几十户人家的高原小村。
正是因为有了印缅公路,大量美国基地援助物资的通过和大量的驻军,加之缅甸逃难的难民,这才有了英帕尔的繁荣和热闹。
中亚军第一次进攻英帕尔的时候,英军在蒙巴顿的指挥下围绕着英帕尔修建构筑了长达七十余公里的环形防御体系,砍伐了大量的树木,将附近方圆几十公里都挖得面目全非。
十几万英印部队固守于此尚显不足,防御漏洞极多,眼下一个不满员的中亚军大队又能如何
张哲铭猜得非常对,高野仁一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对英帕尔进行全城警戒,除了固守的原彼德利英军军官俱乐部外,就连极其重要的仓库区都全部放弃了,在高野仁一看来此刻分兵把守是非常不明智的,兵力必须集中使用才能有效的挟制对方的进攻。
在迅速肃清零散的中亚军巡逻队后,前二批空降的八百余名特种兵已经基本全部渗透到位,而不断失踪的哨兵和巡逻队也引起了中亚军的警觉,张哲铭在望远镜中借助原俱乐部停车场昏暗的灯光发现中亚军正在使用沙包、木板等物资将大门堵得严严实实的,而且从俱乐部大楼(三层哥德式建筑)的三楼往下几乎每一层都在阳台、窗口、排水口都有中亚军部署的火力点。
张哲铭甚至可以清晰地看见在火力点窗口内徘徊的中亚军,显然之前准备的突然袭击不能奏效了,强攻绝对不是特种作战旅的战术风格,很快,渗透的侦查分队在俱乐部大楼不远的街口发现了一处下水井,从管路的方向上看是通往俱乐部大楼的。
喜出望外的张哲铭立即组织了两个十人突击队,他决定如果下水管道真的是通往俱乐部大楼内部的,那就给中亚军来个中心开花。
&
第五百五十五章 伤亡
显然张哲铭的话打动了里面躲藏的人,在判断对方没有武器之前张哲铭并不准备冒险,他继续道:“识别身份,放下你的武器走出来!”
过了好一会,一个颤颤巍巍的声音,用一口标准的印度土腔英语结结巴巴的小声回应道:“英国陆军印度军团司令部,后勤补给处二等军士托马斯,你们是什么人”
张哲铭心中一番好笑,掏下水道掏出了一个真正的硕鼠,看外面的那些物资在这个战争时期,恐怕这个英国陆军印度军团司令部,后勤补给处二等军士托马斯一定是胖得流油。
“我们是联盟远征军突击队,奉命收复英帕尔!”张哲铭说话的声音虽然很小,但是言语间不容置疑。
啪嗒!一支司徒登冲锋枪从拐角处丢了出来,随后一支史密森转轮手枪,一支m1911手枪,几枚手雷,一挺布伦轻机枪!
我日你先人!张哲铭没有想到一个人竟然能够携带如此多得武器,看来后勤补给处一定是将二等军士托马斯养得膘肥体壮。
当所谓的二等军士托马斯走出来的时候,张哲铭的下巴差点直接掉落在地,一个身高仅仅165公分左右,干瘪瘦小,没有几根头发,浑身脏兮兮的印度阿三这就是二等军士托马斯盗卖物资竟然盗卖成了难民一样
显然,二等军士托马斯的形象与张哲铭的想象差距过大,捞外快捞成这个模样也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如同见到了亲人一般的托马斯一把抱住的张哲铭,哽咽的叙述自己的经历。
托马斯说完张哲铭顿时就傻了眼,原来英帕尔陷落的当天托马斯舍不得他的这批货,搞了辆车想趁乱将东西运走一转手,然后回家做个富裕户过安稳的日子,没想到中亚人的进攻速度异常迅猛,没等托马斯把东西运上车,盟军司令部就陷落了,于是舍命不舍财的托马斯抱着坚定的信念认为英军很快就能够打回来,所以找了些武器就躲在这臭气熏天的下水道内坚守。
对于托马斯军士的坚韧的精神在场的联盟官兵们纷纷表示佩服,在佩服之于狠狠的鄙视了要钱不要命的印度阿三。
有了托马斯的指点,他们很快来到了一处极为隐蔽的出口,托马斯表示他只能将张哲铭等人送到这里,他还要回去看守自己的货,如果在打败了中亚后,他希望张哲铭能够给他一辆汽车将货物运走。
张哲铭这工夫哪里还顾得上和托马斯废话了,立即部署突击小组进入俱乐部大楼,一组负责肃清楼顶,二组负责由一楼向三楼逐一房间清理。
战斗时由埋伏在外面的主力部队率先打响的,特种作战旅与不普通部队即便在攻坚作战上的火力配属和使用上也是截然不同的,以精确的有效的火力对敌人实施压制,打击一点必定击毁一点。
由于伞兵部队无法携带重武器,于是奥斯就将为数不多的卡巴祖都配备给了特种作战旅,这种在后世家喻户晓的反坦克利器是由美国基地皮卡汀尼兵工厂于134年春经过美国基地阿伯丁试验场的实弹射击检
第五百五十六章 迹象
“我们难道是在和鬼影作战吗”小村高知一番大吼后带着参谋小野等人由回廊绕走后楼梯企图直接上楼顶,顺便催促一下搬运倒要的吉田少尉动作要麻利些。
走廊内几名手忙脚乱的士兵引起了小村高知的注意力,一看这些缺乏训练慌张不以,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胆怯、懦弱的新兵,小村高知就气不打一处来。
由于关停了电源,小村高知看不清那边的具体情况,只能大致看清几名士兵停哪里嘀嘀咕咕地说些什么
小村高知愤怒的大吼道:“八嘎!你们这群该死的混蛋,我是大队长小村高知,你们是哪个中队的你们长官是谁”
张哲铭没想到刚刚干掉了几名运输弹药的中亚军士兵,马上就有大队长送上门来,于是假装慌张支支吾吾的含糊用日语回答:立即、马上!
小村高知对于士兵的回答感到非常的不满意,不但如此,对方的口音也相当的怪异,起码在他的大队里还没听过类似的口音,而且作为一名帝联盟军人来讲,怎么会如此含糊其辞于是他向前走了几步,忽然,借着一阵爆炸的闪光,小村高知发现走廊内的几名士兵身上的衣服似乎并不合身,更最要的是他们的脚上都穿着十寸的高帮皮靴
张哲铭冷哼一声用日语道:“我的长官叫奥斯,我们是联盟远征军特种作战旅的爷爷们!”
“该死的,是支那人!”小村高知在大吼示警的同时奋力去拽还在枪套中的南部手枪,非常显然,张哲铭不是一个会给对手机会的人,他手中的汤姆逊冲锋枪一瞬间就打光了一个弹匣,小村高知和几名毫无准备的参谋挣扎着倒毙在地。
走廊内的枪声惊动了房间内的中亚军保管员,几名中亚军举着上有刺刀的三八式步枪冲了出来,张哲铭身后的一名中士刷的一下用胳膊勒住了一名中亚军士兵,随手用m1911手枪放倒了随后涌出的两名中亚军,这时房间内响起了突、突突的连续射击声,那名伞兵中士在一瞬间丢掉了挡在自己身前被打得浑身都是弹孔的中亚军尸体。
心有余悸的中士浑身上下摸了一遍,确认自己没受伤,才长长的松了口气,对张哲铭一咧嘴呵呵一笑,还没等中士说什么,中士的眼睛突然之间爆了出来,迸溅出的滚热的鲜血和脑浆溅了张哲铭一脸。
张哲铭一把拖住中士滑倒的身躯,大吼道:“二奎!二奎!你怎么了”
显然名叫二奎德中士是被一发穿透墙壁的子弹正好击中了后脑,犹豫特种作战旅的作战任务复杂多样,很少有官兵戴沉重的m1头盔,而是喜欢和昆明的教官一样,戴一顶俏皮的软帽。
二奎是张哲铭最看好的苗子,无论是身手还是枪法,尤其是他的临战反应让很多久经沙场的老油条都叹为观止。
二奎德牺牲才让张哲铭发现原来刚才他们依靠的墙壁原来就是二层薄木板而已,让张哲铭最无法接受的是身怀绝技的二奎死得实在太憋屈了,房间内的两名中亚军士兵在大喊大叫得同时不断交替向门口以及附近疯狂扫射。
张哲铭从身后的队员手中接过了三枚手榴弹,一起拉下保险环,一弯腰顺着地面丢了进去。
房间内顿时响
第五百五十七章商议一下
身为执掌一军之统帅,奥斯自知肩负的责任重大,部队自去年11月至今的7个月内一直处于残酷的战斗之中,各个部队的补充都是在战斗间隙完成的,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可谓是战果辉煌,但是所部官兵亦是伤亡惨重,部队已经战斗到了近乎崩溃的边缘,官兵的意志力和士气业已消耗殆尽。
远征军各部急需休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但是眼下的战局让奥斯根本得不到半点的喘息机会,中亚军的兵力明显多于一线用于作战的联盟远征军,而在二线跟进的第二十集团军和第十一集团军确实已经元气大伤,别说啃骨头了,就是让他们吃肉,恐怕都得挑软的吃。
耽误之急事拿下纳巴,让第二十集团军所部尽快接管曼德勒,侧翼的宋希濂的第十一集团则保障远征军主力前出印度的侧翼安全,在以新编各部云集曼德勒,向仰光之中亚军发动缅甸的最后一仗,将小中亚赶下海,肃清缅甸,留着印度这个大平原和中亚人一较高下,可以说奥斯的主观设想是不错,计划是死的,人却是活的,策划与实施永远是两个相对的极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