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混在三国当军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贪财好色

    &n




第三百八十二章 伏击颜良
    袁绍此时正在为于毒的事感到发愁,因为于毒的‘化整为零’政策确实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这麻烦并非来自于军事上的压力,事实上那些黑山贼分散开来后,对袁绍军的威胁不仅没有增大,反而变小了。

    但是他们对当地百姓的祸害程度却因此而增加了好几倍不止!因为他们变得分散后,可以同时劫掠更多的村庄,破坏效率大大增加。可以想象,当未来袁绍彻底收复魏郡后,他将面临怎样的一副烂摊子。

    “我恨贼寇!”袁绍忿忿地想,之前是渤海,现在又是魏郡……

    这时候下面来报,有一支极为强悍的骑兵部队从西面杀来,把于毒的部队杀得溃不成军。

    许攸当即建议道:“主公,虽然不知道那支部队身份,但它既然是于毒的敌人,那就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当迅速出击,配合他们夹击敌人,以免错失良机啊!”

    逢纪亦赞同此观点,而沮授则提醒袁绍道:“为防有诈,可命一员大将率部分军队前去支援,主公留守后方不动。如此则既可以达到夹击目的,若遇埋伏也可减少损失!”

    袁绍采纳了意见,命张郃率轻骑五千前去支援,配合那支军队大破于毒。于毒被逼得仓皇逃窜,很快就离开了魏郡。

    这时候袁绍才得知,这支骑兵部队是吕布的。

    袁绍感到很欣慰:“看起来这吕布对本将军还是有几分忠诚的,本将军没给他下令,他就自行来帮忙平叛了,很好!”

    沮授却皱了皱眉,对袁绍说出了他的担忧:“主公……授觉得这并非什么好事!”

    袁绍听了很不高兴,心说:你沮授怎么回事之前就是你劝我谨慎行事,结果派的兵不够多,导致于毒逃跑成功。现在人家吕布来帮咱们了,你又说不是好事

    当即冷笑道:“呵呵……那么以公与先生的意思,他吕布来帮咱们还帮错了”

    沮授没有在意袁绍的嘲讽,而是耐心解释道:“主公,吕布帮咱们攻打敌人自然是没错的。问题在于吕布麾下士卒的军纪一向很差,他们每次过境都会在乡间进行劫掠,烧杀掳掠无度,所过之处鸡犬不留,奸yin掳掠无恶不作……所造成的灾害甚至胜过匪寇!”

    许攸听到这里,插口道:“确实,当初袁术收留吕布时,就对其部下的抢掠行为多有微词。”

    沮授继续道:“故而在他投靠主公后,我等都力劝主公,命吕布驻守在涉国漳水河畔,非调不得离开。这正是为了防止他抢掠百姓,给冀州人民带来灾害啊!”

    其余人听了也纷纷赞同:“吕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刚而无礼,不得不防!”

    “这……”袁绍听众人都这么说,也觉得有些道理:这吕布的战斗力强归强,但祸害百姓的能力更强,完全是把双刃剑啊!

    逢纪想了想,建议道:“主公,既然吕布已经过来了,也不好责罚。主公只需给吕布下令,让他收拢军队,原地扎营即可。其麾下日常所需粮草用度,皆由主公提供,严禁士卒出营,即可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下去!”

    “嗯,也只好如此了!”

    要说吕布麾下的并州军士兵军纪差,其实多少有些冤枉他们了。在战场上,并州铁骑们极为勇猛善战,这与他们的配合有度是分不开的。面对上级军官下达的命令,他们都愿意严格执行,否则在面对敌人时也无法执行那些“狡猾”的战术策略。

    但是为什么一下了战场,他们就从“守序”的军人变成了“无序”的强盗呢

    说白了还是吕布纵容的。

    这个吕布与赵二一样,都是军功起家,自然是很爱惜麾下士卒的。只不过他们两个人爱护士卒的方法不一样。赵二是通过努力赚钱,给士卒提供优厚的待遇来爱护的。而吕布没这个条件,他就只能放任士卒去抢掠百姓,通过这种方式来优待士卒。

    再加上他们早在跟随董卓时期就抢掠惯了,早已习惯了见百姓就抢,现在若是重新整肃军纪不让他们抢掠,他们反而不适应。

    再说赵二这边。

    赵二与田豫苦思良久都没想到破解‘铁索拦河’之法,便对田豫说道:“既然破‘拦河铁索’的方法一时想不到,那就以后再想就是了。咱们先从陆路着手好了!”

    田豫想了想,觉得有道理,笑道:“老师说得对!就算这次咱们想出了破解之法,也不过就是方便咱们多抢点钱粮人口罢了,益处不大。而等下次正式开战时,敌人又会想出新的办法来对付咱们,到那时咱们又得头疼。索性这次就让敌人得意一回,等咱们回去后想出办法来,到下次正式开战时,咱们出其不意破了对方的‘铁索拦河’,就可以取得更大的收益!”

    “哈哈,对对!”

    田豫又建议道:“既然老师说从陆路着手,那么咱们就派出多股小部队,避开城池,从乡间行进。若是敌人不做阻拦就罢。若是胆敢阻拦……”

    赵二笑着接口道:“那就给他们一点教训!”

    很快,审配发现了青州军的动作,于是当即命颜良率军拦截了一支青州部队。这支部队只有数百人,其中大多数是辅兵。他们刚刚从魏郡腹地赶回,押送着近千人口,以及一些钱粮布帛之物。



黄祖与黄承彦很可能是同一个人!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

    黄祖的家世,本人写书的理念一般是尽量考证的,附加等多种途径。结果越找,看到文字越多的时候,越对此事情或者说背景感到迷惑。

    在边找边思考的过程中,我甚至下了个断言:

    “如果等我找到《襄阳耆旧记》的全本,看看文字,如找不到黄祖的记录,那么我会有一个十分令人震撼的猜想!”

    这个猜想就是:黄祖就是黄承彦!!

    前者是名,后者为字。

    因为历史,在可被视为正史的记录中或者可信性比较大的史料中,出现“黄承彦”的只有《襄阳耆旧记》(即裴注的《襄阳记》,东晋习凿齿作品)里的两句话。一个是《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曰:”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一条是:”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姊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

    除此以外,别无其他。

    而这本书却从头到尾,却没有提到黄祖这个人。别说单独列传哪怕是一段话也好,结果连一句话都没提一下。

    所以太有疑问了!

    黄祖,官职达到江夏太守这样的家伙,居然不提,

    可是偏偏《三国志》里又没说黄承彦的生平,裴注里面也只引了襄阳耆旧记,即襄阳记里的那两句话。

    而且,巧的是,通过文字我们发现黄承彦居然是刘表的连襟。这个关系真是意味无穷。

    放着这样的亲戚,而且是望族,不让他去当江夏太守,谁去当理论上几乎没有比这个更能符合刘表想法,更为理想的了。

    因为,要知道,刘表是个外来者。和后来的诸葛亮他们家也是一样。都是山东来的人。要巩固在荆州的地位,与当地望族关系拉好是很重要的事情。

    本人猜想的时候,继续翻书,发现这2个人年龄也不会差很多:大概60多——208年左右的时候。

    黄祖是208年死在武汉的,以下是一些简要资料:

    黄祖,以石阳城为郡治,屯兵鲁山酭月城,扼守长江,与吴屡战。汉建安十三年(20,为旧部甘宁所杀。

    三国志里,有甘宁的一段话,内容是:甘宁陈计曰:“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三国志吴书甘宁传》)

    看这个“祖今年老,昏耄已甚”,很能够说明大致的年龄。能用“耄”字,差不多60-70左右的样子了。甚至还可能不止六十。七十还更满足条件些,因为刘表也是208年死,而刘表又是142年生,算一下也有66岁。回想黄承彦取的是大的,刘表取的是小的。所以黄承彦这个年代就差不多应该是66以上了。

    所以,黄祖和黄承彦年龄重合是可能的。

    汉阳一带,正好这个黄承彦也是所谓的沔南名士。

    这一带应该就是黄氏的郡望!

    并且从人名字面分析,这个“彦”的意思是:古代有才德的人。(参见《现代汉语词典》等)

    “承彦”不就是“继承古之先贤”么

    意义即是“祖”啊——当动词用。

    “祖”这个字,在《国语》、《礼记》里就是当动词用。而且正好是用来说“古之圣德之人”的。请看:

    《国语鲁语》:“有虞氏禘(大祭祀)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喾误作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礼记祭法篇》:“有虞氏禘(大祭祀)黄帝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而且,根据《襄阳耆旧记》,这个承彦几乎可以百分之百的定为字,因为他是跟景升并列的。请看:“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妹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妹也。”早期这些很讲究的古人不会把一个人的名跟另外一个人的字于一句话里混在一起用。只有比较通俗的罗贯中喜欢把人名以名和字不对称的形式排列在一起,例如把诸葛亮和其几个朋友的全名并列方式的来写,如:与石广元、孟公威友善云云,实际上,石广元跟孟公威都有本名,一个叫石韬,一个叫孟建,参见《华阳国志》。(《演义》里把“亮”与全名方式排列是不合规矩的,应该以“孔明”去跟“广元”、“公威”排列才对。)即便是到了晋代,人们称呼两个在一起的人,即便是不直接称呼他们的原本名字,也会以姓氏加官职的对仗形式来称呼。如晋书里提到兵士们说“顾丹阳,周安丰”(称呼顾荣和周玘),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有:宋袆曾为王大将军妾,后属谢镇西。镇西问袆:“我何如王”答曰:“王比使君,田舍贵人耳。”镇西妖冶故也。足可见措辞是工整的,哪怕是平时人们口中随便说说。

    罗贯中这样排列不是说有错。

    而是他肯定没有通过华阳国志去考证石广元和孟公威的原名。但是他不会去瞎编杜撰,自己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就那么写了。

    他也没有考证承彦原来到底叫什么,他之前的古人也没去做这件事(即把名字写清楚),就算有的,要么是忘记了,要么是遗失了。

    我们今人看不到,我们今人



第三百八十三章 审配之烈,郭图之谋
    第383章审配之烈,郭图之谋

    颜良这队人虽然被伏兵吓退了,但也很xingyun地损失不大。而另外几支追击队伍就没那么xingyun了,他们在其他的地方遭遇了青州军不同程度的各种埋伏,伤亡有大有小,全部加起来,也有千余人的损失。

    颜良只得收拢残兵败将退回了平恩城内。

    赵二得知消息后,感叹道:“这颜良还真是xingyun,正好他那一路的埋伏只是虚张声势,没有太多伏兵,不然就能留下他了。”

    田豫点头赞同:“是啊,若是能俘获颜良,那对冀州军来说绝对是极大的打击。不过也不必可惜,经过这次埋伏之后,敌人应该不会再轻易袭击咱们的劫掠队伍了。”

    赵二冷哼道:“如果对方还不放弃,那咱们就再给他们更多的教训,直到他们彻底放弃为止!”

    说着拿起了地图,称赞道:“这些青州商人绘制的地图还真是好用,能让咱们在敌境内玩伏击,嘿嘿!”

    平恩城内。

    审配看着逃回城内的灰头土脸的颜良,以及麾下的那些残兵败将,终于放弃了……

    才怪!

    审正南这个人天性烈直,才不会因为一场失败而屈服。他听完颜良汇报后,登时暴怒,先命全军在校场集合,而后命军士把当时在颜良身边畏缩不前的那些士兵全部押上台阶。当着全军士兵的面痛斥他们的软弱与不尊军令,最后一声令下,把他们全部处死!

    看着地上那千余血淋淋的人头,平恩城内的士兵彻底被震慑住了。

    “哼,下次若是谁再敢违背上官命令,这就是下场!”

    过后,审配单独召见颜良,询问道:“颜将军,这些青州兵入我冀州境内抢掠,而我等受主公之命来此抵挡赵二,怎可稍遇小挫便放弃!我欲再度出兵袭击敌人,不知颜将军可敢再去”

    颜良也是个暴脾气,当即表决心道:“审先生这是什么话战场厮杀乃我等武人本分,先生但有吩咐尽管下令就是,我颜良决不皱一下眉头!”

    审配大为感动,当即朝颜良一拜,颜良赶忙回拜。而后审配对他分析道:“敌人见我方新败,定会以为我们不敢再战,从而疏于防范。而颜将军就出其不意,趁青州军出兵较多时,再度发起突袭,必可收获不小。而后敌人必然大怒,会发大兵前来报复,到那时……我们破敌的机会就来了!”

    审配并没有说他的后手是什么,颜良也没问,当即拱手领命,瘸着腿走向坐骑,在亲兵的搀扶下上了马,准备下一次的进击。

    他的腿虽然骨折了,不过折的是小腿部分,对骑马的影响倒是不大。

    数日后,赵二又一次接到青州劫掠队遭遇袁绍军袭击的报告,登时勃然大怒:“好你个审配,居然如此顽固,本将军真是低估你了,不行,我得给他点教训!”

    田豫连忙劝道:“老师息怒!这审正南如此刚烈,确实出乎咱们的意料。咱们还是从长计议为妙!”

    赵二深呼吸了一下,稍稍平息了一点怒气,而后忿忿地问道:“那就再设一次伏,打痛他们”

    田豫摇了摇头,否决道:“同样的计策可一而不可再。那审正南不是傻子,不会再中一次计了,咱们得另想办法。”

    赵二起身来回走了几步,目光中露出一丝狠色:“那干脆把平恩城也攻下来吧!彻底打通前往魏郡腹地的道路!”

    从地图上来看,一旦赵二攻占了平恩或者馆陶其中一县,那么再后面就是一路平坦,没有什么可以阻碍青州军深入的城池了。到那时赵二可以在冀州腹地任意劫掠,而不必担忧受到袁绍军干扰。

    田豫点了点头:“嗯,也是个办法。正好咱们后续的援军也已经到达清渊,咱们有条件直接正面攻城。”

    就这样,赵二带着五千战兵、一万余辅兵,浩浩荡荡地开向了平恩城。

    半路上平恩城得到了消息,派出颜良率数千骑兵过来袭击赵二,被赵二大军轻松击退。

    一开始颜良仗着自己骑兵机动灵活,不断地用骑射战术骚扰以步卒为主的青州军,但青州军仗着甲胄精良,纪律严明,完全无视敌人骑兵的骚扰。他们中虽然偶有人中箭倒下,但却能保持队形不乱,径直向平恩城下推进。
1...139140141142143...1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