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混在三国当军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贪财好色

    /p>

    赵二经过这一提醒,连忙赞同道:“对对,铁索拦河,咱们是得好好想想它的破解之法!”/p>

    /p>

    不过这办法要想出来,总是需要时间的,不急于一时。/p>

    /p>

    与田豫分开后,赵二回到了自己的宅院,迎接他的自然是众女眷们的欢迎。在一一拥抱了她们之后,赵二同她们闲聊、嬉戏了一会。之前出行的疲惫便在这温馨的活动中消弭一空。/p>

    /p>

    当晚,赵二决定去陪正妻张宁。在卧房中闲聊时,张宁忽然问道:“夫君,你上次拜访郑先生时,有没有什么收获”/p>

    /p>

    张宁作为的赠与者,自然对经书的事情比较关心。/p>

    /p>

    赵二回忆了一下,顿时一拍脑门,叫道:“哎呀,贤妻你不说我差点忘了!你看我这破记性!”/p>

    /p>

    说着便把自己与郑玄的对话跟张宁说了,“贤妻啊,这太平要术的天卷,咱们送到郑老头那,让他抄录一份,去翻译一下可好”/p>

    /p>

    张宁想了想,答道:“这倒是无妨!之前咱们犹豫是否要把天卷给郑先生看,无非是担忧泄露天机会招致什么后果。但是之前夫君你去徐州时,见过南华老仙,他可是真正的仙人呢!若是他都同意让郑先生看,那么与同源的天卷给郑先生看自也无碍!”/p>

    /p>

    赵二点了点头:“贤妻说得极是!那我明日便把天卷送过去……嗯……要不还是让郑老头直接过来抄一份!”/p>

    /p>

    张宁摇了摇头,建议道:“夫君不可!郑先生身为长者,又于我们有恩,我们不可失礼。还是由为妻我来抄录一份,然后夫君把抄本送去为宜!”/p>

    /p>

    赵二同意道:“还是贤妻想得周到,就这么办!那就辛苦贤妻了!”/p>

    /p>

    第二天,赵二趁着经书尚未抄完,暂时没事时。又去拜访了下几个邻居,甄家、孙家、曹家。/p>

    /p>

    甄家和曹家一如往常,倒是在孙家,赵二看到了几只……泥猴子。/p>

    /p>

    孙家的几个孩子此时身上沾满了泥土,不知道是在哪个池塘玩闹来的。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赵二了,与赵二接触次数多了后,现赵二是个好脾气,所以一点不怕他,见他来了也没有任何收敛,依旧在玩闹个不停。/p>

    /p>

    赵二不禁扶额:“为什么孙家的孩子都这么闹腾啊……”/p>

    /p>

    刚刚从后堂走出来的吴夫人听到这话后,笑道:“赵将军见谅!我们家男孩子比较多,是闹腾了些。”/p>

    /p>

    赵二想了想,也对,甄家和曹家几乎都是女眷,相比之下自然安静得多!/p>

    /p>

    又想到背后说人家孩子不好,还被人听到了,有些不好意思,遂道:“啊……也没什么,男孩子活泼些也好!”/p>

    /p>

    赵二数了数“泥猴”的数量,忽然问:“咦,怎么好像少了只猴……呃……我是说少一个人。”/p>

    /p>

    吴夫人噗嗤一笑,并不计较赵二将孩子们比作猴子,反而觉得很形象。她解释道:“二子权儿生性喜静,与其他孩子不太一样,此时正在书房读书。”/p>

    /p>

    随后又对孩子们训斥道:“好了!你们几个,快回里屋去打理一下,脏兮兮的让赵将军笑话!”/p>

    /p>

    说着用手指了指其中三只泥猴,“尤其是你们三个女孩子家,更要收敛点!”/p>

    /p>

    赵二不禁感叹,不愧是亲生母亲,即使变成泥人了也能分辨出谁是谁,赵二就分不清他们哪个是哪个。/p>

    /p>

    这几只泥猴子不怕赵二,却怕吴夫人,闻言后立刻老实了,乖乖地回后院清洗去了。/p>

    /p>

    赵二对吴夫人建议道:“吴夫人,最近天气转冷,要小心别让孩子生病。他们经常与泥土打交道,所以更要注重清洁。每次吃东西前都务必要让他们洗干净手,尽可能每天都洗个热水澡。如果柴薪不够的话尽管跟本官说,我让人多给你们提供一些!”/p>

    /p>

    古代人的卫生意识普遍比不过现代人,像饭前先洗手之类的现代人常识,在古代并不常见。富贵人家虽然有条件随时清洁自己,但也并非所有富贵人家都有卫生意识。对病菌知识的缺乏,往往导致他们对于没有污渍的地方就不去清洗。/p>

    /p>

    还有更恶劣的,魏晋时期不少门阀世家以邋遢为美,居然以在身上养虱子为乐!/p>

    /




第三百八十八章 虞瓒矛盾
    要说起这刘虞和公孙瓒的矛盾,那可深了。/p>

    /p>

    先,公孙瓒并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军阀,至少在名义上,他算是刘虞的手下。刘虞是幽州牧,掌管整个幽州的所有军政大权,而公孙瓒只是个将军,按照朝廷的制度他应该无条件服从刘虞的直接指挥。/p>

    /p>

    然而公孙瓒这个“手下”从来就没有听从刘虞的命令过。/p>

    /p>

    不听上级的命令也就罢了,还随意掠取幽州的资源,在幽州自由征兵、征粮,获取补给,从来不跟刘虞打招呼,完全把幽州当成自己地盘了。/p>

    /p>

    刘虞对公孙瓒可谓是又气又恨,但偏偏又奈何不得他。毕竟公孙瓒的部下是只听公孙瓒命令的,而幽州的其他部队又都不是公孙瓒军的对手。/p>

    /p>

    如果公孙瓒只是军事上不听调令,那还不算什么。严重的是幽州的内政事务上,公孙瓒也屡屡插手。/p>

    /p>

    这就不得不提到乌桓这个民族。/p>

    /p>

    乌桓,亦称乌丸。乌桓并非一个统一的势力,他们分成若干部落,各自为政,一直没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自东汉初年以来,原本居于塞外的乌桓逐渐开始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汉朝廷专门设立护乌桓校尉一职来管辖他们,故而他们与匈奴一样,可以算是汉朝的藩属。/p>

    /p>

    由于文化、习俗等不同,他们在塞内与汉人杂居时,难免会产生矛盾,在问题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演变成叛乱。比如之前中平年间张纯、张举叛乱时,乌桓人就参与到了其中。/p>

    /p>

    对于乌桓作乱一事,刘虞是有自己的处理方式的。他这个人对于异族并没有多少偏见,一向是平等相待,但凡涉及汉胡冲突时,他都是倾向于先查明矛盾产生的原因,然后和平解决的。/p>

    /p>

    这种方式看似不太可行,但历史的事实证明了刘虞他就是可以做到。/p>

    /p>

    刘虞这个人身为汉室宗亲,本来就在汉人中有着很高的地位。而他这人又一向对异族比较友善,他是少数能够以平等姿态对待异族领的汉朝官员。在担任幽州牧期间,他积极开放同游牧民族的贸易,加深与异族领的联系,所以很受那些异族领的爱戴。/p>

    /p>

    可以说,他在汉胡双方都有着很高的威望。有他来居中主持调解,解决问题就会变得容易很多。/p>

    /p>

    只要查明了原因,那么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刘虞绝不偏袒谁,公平公正,有理有据,令所有人都信服。/p>

    /p>

    而公孙瓒这个人则相反,这人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个极端民族主义者,一见异族就像见到仇人一般,毫无保留地痛恨胡人。/p>

    /p>

    一旦生汉胡矛盾,他才不去管真相如何,只认为直接杀了胡人就好。在他看来,只要灭了这帮乌桓狗,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p>

    /p>

    调查调查个屁!/p>

    /p>

    你刘虞想去调查就去吧!我不拦着,我只按照我的方式去做,直接找到相关的乌桓部落,然后……/p>

    /p>

    屠了。/p>

    /p>

    这下可好了,当事人都被杀光了,刘虞手中的案子直接成了死案。/p>

    /p>

    刘虞平时为了结好胡人,会不定期赏赐给游牧民们一些礼品,虽然花费不多,但也是一份心意。但就是这点礼节性的礼品,也多次被公孙瓒抢夺。/p>

    /p>

    一开始只是抢夺刘虞送给胡人的礼物,到后来连刘虞派给汉人百姓的物资也照抢不误,诚心跟刘虞干上了。/p>

    /p>

    刘虞不能制止,于是上报朝廷诉说公孙瓒掠夺百姓的罪行,公孙瓒也上表告刘虞办事不利。两人相互指责,各有借口和理由。然而朝廷才懒得听他们打嘴仗,更何况就算朝廷想干涉也无力做些什么,于是索性两不相帮。/p>

    /p>

    以上是公事矛盾,刘虞与公孙瓒之间还有着私仇。/p>

    /p>

    这又要从刘协说起。身在长安的刘协过得并不舒坦,他时刻想要东归。当时刘虞的儿子刘和在皇帝身边作侍中,于是皇帝派他偷偷地潜出武关,去找刘虞让他带兵来救。刘和途径南阳,被别有用心的袁术扣留,派遣别的使者去找刘虞,说要一起派兵西进去奉迎天子。刘虞于是派遣数千骑兵到袁术那,而袁术竟自己留下不予派遣。/p>

    /p>

    起先,公孙瓒看出袁术耍诈,坚决制止刘虞派兵,而刘虞不听从,公孙瓒就偷偷派人劝袁术扣留刘和,并吞并刘虞派去的部队。/p>

    /p>

    刘虞得知后与公孙瓒间的仇怨就更深了。/p>

    /p>

    不久,刘和找机会从袁术那逃跑北上,结果又被袁绍扣留。/p>

    /p>

    这两年,公孙瓒多次进攻袁绍,即使是停战期间,也会派遣小部队不断地进攻。刘虞嫌公孙瓒过于穷兵黩武,怕他成功占据冀州后就更不好控制了,于是不许他再次出兵,并稍稍削弱了他的权限。公孙瓒大怒,屡次违反命令,又开始侵犯百姓。/p>

    /p>

    公孙瓒在州治蓟县东南另筑小城以防备刘虞。刘虞几次邀请公孙瓒,他都称病不来,于是刘虞密谋征讨他。/p>

    /p>

    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而已。现在,机会来了,公孙瓒派遣了部队去支援黑山军,而自己的其他部队则分散在各处“收集”物资,身边兵力极少。/p>

    /p>

    刘虞便纠合了十万人准备进攻公孙瓒。临行前,从事程绪劝阻道:“主公,不可啊!那公孙瓒实力不弱于您,更何况他还有大量盟友,尤其是那青州牧赵二,实力冠绝天下,绝不是主公能轻易得罪的啊!”/p>

    /p>

    刘虞大怒:“难道我要忍他公孙瓒一辈子吗我个人受辱也就罢了,这全幽州受他迫害的百姓,难道就要一直受苦下去吗他们的冤魂谁来度”/p>

    /p>

    程绪还欲再劝,不想刘虞当即翻了脸,直接下令士兵将程绪以扰乱军心的名义斩。/p>

    /p>

    这下没人再敢反对了。/p>

    /p>

    刘虞又嘱咐士兵道:“不要多伤人,只杀公孙瓒一个就行了。”/p>

    /p>

    说罢,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从蓟县出,开始攻打东南的那座小城。/p>

    &



第三百八十九章
    这件事情拖延不得,必须要尽快。走陆路肯定是来不及了。于是赵二急忙乘船渡海来到幽州,想要面见公孙瓒,替刘虞求情。

    这刘虞虽然跟自己不是盟友,还是自己盟友的敌人,但是他的施政方略却是赵二极为欣赏的。尤其是他对待异族的政策,与赵二有很多相通之处。当然,并不是完全相同,赵二比起刘虞要稍微激进一些,但比起公孙瓒又温和太多,属于两者的中间型。

    但若是非要赵二在两者之间选择一个的话,赵二宁愿选择刘虞,而不是公孙瓒。因为刘虞虽然军事方面弱鸡,但施政方面还是无可挑剔的,史书记载:
1...142143144145146...1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