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国当军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贪财好色
雷薄心想这个人应该就是这支青州军的灵魂人物,只要解决了他,那么即使青州军再强大,其战力也会被
405章 战兵在外,守军乃敢坚壁
头裹黑巾,麻布口罩,铁甲。
这是青州军的标配,即使没有竖立青州军的旗帜亦可以轻易分辨出他们来。
雷薄军如同潮水般涌了上去,又如潮水般退下硬攻失败了。
被亲卫队团
第四百零六章 辅兵出动
临淄,州牧府,议事厅。
赵二大咧咧地往坐席上一坐,撇着腿,毫无半点官员形象。他掏了掏耳朵,似是刚回过神来一般看向刘备:“啥没听清楚。”
刘备叹了口气,提高声音道:“双飞,你就不关心下云长吗他可是几个月都没有消息了!”
“云长”
赵二想了想:貌似……是有一阵子没见到那个红脸大胡子了哈!
上次见他时他说要干啥来的哦对,这个我记得,说是要去庐江看望陆老头!
赵二掰着手指头算了算,中途还问了下田豫今天是几月几日,许久,恍然大悟:“对对对,是很久了!他走时还是秋天呢,现在都是冬天了,这时间可不短!怎么……”
他看了看众人,眼里充满问询:“他一直也没派人回来传个消息什么的吗”
治中从事王思摇了摇头:“回州牧,自关都尉走后,到今天为止,没有收到任何关于他的消息。”
“咦”
赵二这才重视起来,打起精神道:“快拿地图来!”
简雍顺手将旁边挂着的一幅简易全国地图摘下来递给赵二。
“嗯……这里是青州,这是咱们所在的临淄,这是乐安他出海的地方……这里、这里、这里……再到这里……扬州吴郡”
赵二捻了捻胡子:“这条路线与之前赵正带兵支援文台时走的路线差不多,唯一的分歧点就在于赵正是从淮河入的内陆,然后顺着淮河到达荆豫边境。而云长则是继续向南,从长江那里入的内陆。前面的路线是已经走过一次的路,咱们青州军已经把沿途的水文、风向之类的信息记录在册了。以云长的本事,应该不会出问题,而如果出问题,那就只会是过了淮河入海口之后的部分了……”
刘备点头赞同:“双飞分析得有理,你来之前我跟国让他们也是这么想的。”
田豫指着扬州部分说:“如果是那边出问题的话,那我们应该先……”
他话还没说完,正在埋头思考的赵二忽然抬头问道:“会不会是因为结冰了”
“什么”众人一头雾水。
赵二歪头解释道:“现在是冬天,河水不是会结冰吗我临出门时,看见我家宅子里那个小池塘都冻成冰了!所以我就觉得,是不是云长的船队因为河水结冰,而被困在什么地方了”
田豫也学着赵二,捻了捻自己不长的短须,略一思考,认同道:“倒也不是没这个可能,只是……”
他刚想说这种事应该难不倒关羽,刘备听了却顿感哭笑不得,提醒道:“双飞,国让,淮河以南就是南方了,南方的河到冬天是不结冰的!”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国让自小生活在幽州,不知情尚有可原。双飞你就实在太不应该了,南方的河流冬天不结冰这事还是当初你告诉为兄的呢!你忘了当时为兄还夸你见多识广来的。”
赵二一愣,随即打了个哈哈掩饰尴尬:“啊哈哈哈……这个嘛!那也是当初文台告诉我的,我也没刻意去记,哈哈哈哈……”
随后又故作严肃状,对田豫指教道:“小田子,记住了,淮河以南的河流冬天不结冰,知道了吗”
田豫无奈地点头:“是是,学
生知道了。”
心说老师他又丢人了,真是……
刘备无奈地摇了摇头,拉回话题:“好了,现在我们说说该怎么寻找云长……”
冀州,邺城,车骑将军府。
虽然同是一方诸侯首脑,一州之主的办公场所,这个已经由州牧府改名为将军府的地方,其装饰装潢就远比临淄的州牧府要华丽的多、也宽广得多。
这正应了袁绍喜好浮华、好名务虚的本性。
此时的袁绍衣装整洁,正襟危坐,而下首则是他麾下的几个谋士,正在聚在一起议论不休。几人中,除了田丰受条约所限驻守甘陵、安平、河间三郡,其他谋士都聚集在这里了。
逢纪、许攸、郭图、审配、沮授、辛评、辛毗、苏由、荀谌,可以说个个都算智谋之士。然而谋士多了有时候也未必是好事,尤其是在他们之间的关系明显不睦的情况下。
“主公!”许攸又一次站起身来,准备开口劝说。
这次众谋士齐聚将军府,正是因为许攸突然找到袁绍,说有一个能破青州的“好主意”,所以袁绍才召集众谋士过来一起商议的。
只听许攸再次重复他最初的观点道:“主公,青州军之所以纵横北方无敌手,屡战屡胜,为何盖因其水军犀利也!甫一开战,青州水军先行,迅速占据战场各个河道,而后运兵、运粮,迅捷便利之至!水军不仅利于青州,还不利我军!他们利用河道之便,屡屡阻塞我军调动粮械人马,甚至还能在我军撤退时,封锁我军退路!可以说,水军对于青州,乃是一等一的利器!”
他提高了声调:“那么诸君有没有想过,既然水军如此犀利,为何千百年来,只有他赵二一家积极在北方发展水军其他人难道看不到发展水军的优势吗”
“不是!”
他转身冲其他谋士道:“千百年来,智谋之士何其多也!他们因为什么而不大力发展水军是因为冬天!因为冬天河水会结冰!一旦河结了冰,船便无法通行,那么纵使他青州水军再厉害,也只能被迫停在家里,无法出动!”
“而现在是什么季节是冬天,是河水结冰的日子!”
最后,他又一次提出了他的建议:“所以,我们应当趁现在,对青州军发起突袭,夺回我们之前被割让出去的故土,甚至攻入青州,拿他青州几块地!我们还可以学他们对付我们一样,签条约,逼他们主动把地方让出来!”
袁绍听了连连点头
第四百零七章 你马死了
这由不得雷薄不怒,毕竟关羽的这种行为对任何敌人来说都是一种**裸的挑衅。
是,你关羽的青州兵战斗力强是不假。但之前雷薄的数万大军拿关羽没办法,那是因为关羽的士兵都在舒城的城门底下。城门口总共就那么宽,能容纳的人数有限,士兵更是难以展开。在这种地形下,雷薄军的数量优势完全无法发挥,一旦雷薄军的先头精锐没法冲破青州军的阻拦,那么后续再打下去也只能演变成“添油战术”,白白消耗兵力,得不偿失。这也是为何之前雷薄在发现攻不破青州军后立即选择撤退的原因。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青州军要想在城外修筑工事,那么就必须在远离城门……至少是稍稍远离城门的地方来修筑,这样才能起到效果。
而一旦如此,那么青州军的地形优势就没了。一旦走出城门洞,那么地形一下子就开阔了。虽然他们依然能够得到城墙上的火力支援,但是青州军毕竟只有五百战兵,而雷薄军的数量相比青州军是一种压倒性的优势,雷薄军可以在这里从容展开十倍、甚至几十倍的兵力,以绝对的力量将那丁点青州兵“摁死”。这时候城墙上的火力支援就显得杯水车薪了,完全不足以弥补这种差距。
而且还不止如此,
因为青州军的任务并非单纯的作战,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那些修筑工事的民夫。这些民夫在施工时,是毫无自保能力的,并且为了修筑,他们所占据的面积也很大,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青州战兵的保护难度。
青州军要想完全保护这些民夫,就不得不分散力量。而这对于严重依赖阵型作战的青州步卒来说,是致命的!
以上就是雷薄的分析,他不由冷笑道:“青州军这是找死!”
雷薄站起身来:“很好,既然你们要找死,那老子就成全你们!传令下去,准备作战!”
“诺!”
两刻钟后……
雷薄来到了舒城之下,他疑惑地看着眼前的画面,瞪大了眼睛:“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在他面前,青州军的战兵依旧由那个他不认识的红脸大胡子率领。只不过与想象中的不同,这群人就聚集在一个角落,列好了阵型。虽然看起来这些人也是处于随时准备战斗的状态,但他们既没有分散保护民夫们,看到雷薄带人过来后,也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举动,仅仅是拿眼睛盯着雷薄而已。
再看那些民夫,他们人手一件工具,有的是铲子,有的是工具斧,有的是量尺(其实就是标着刻度的软绳),各不相同,其中以铲子居多。
他们在青州辅兵的指挥下,在……
挖坑
在城门前挖坑这个雷薄是知道的,守城一方如果提前知道敌军要来攻打的话,往往也会在城门前的空地上挖上不少坑洞、沟渠,以给攻城方造成阻碍。
但那种阻碍顶多就只算是一点麻烦而已,毕竟攻城方在攻城时,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派大量炮灰民夫过去把地面填平。
雷薄军中并不缺少这种炮灰,对于雷
薄来说,这种低贱的民夫要多少有多少,随便攻陷一个村子就能抓来大把,完全是跟空气一样不需要在意的东西。
而事实上,雷薄的数万“大军”中,有超过一半的正是这种临时抓来的民夫。否则的话,以雷薄在袁术麾下的地位,让他独自统率数万正规军是根本不可能的——袁术手里现在才多少军队给雷薄几万,雷薄能直接独立造反了!
真实的情况是:当初雷薄从袁术那出发时,袁术只许给他两万人,然后雷薄把军队接手后一清点,发现只有一万多,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弱病残,这可把雷薄给气得够呛,心想定是哪个世家的混球给自己克扣了!
袁术麾下除了之前提过名字的那些文臣武将外,还有不少大世家的人,在袁术麾下担任要职,这些人单纯就是出身高贵,但办事能力却是近乎于零。他们比起之前提过名字的那些人还要不堪,基本就是在家混吃等死、出门花天酒地的那种,比起清末的旗下大爷们还不如,那些旗下大爷好歹还能拉个洋车赚钱糊口呢,这群人你让他去拉车他都拉不好。
正是这些人克扣了“受气包”雷薄的兵,让雷薄只能带着远不如庐江的军力出发了。
不过雷薄也有办法,那就是在前进的道路上疯狂“扩军”,每经过一个村子就进去抓一些壮丁出来。后来觉得光靠壮丁不够快,于是不少老弱病残也一并抓进军中服务,生生把不到两万人的部队扩充了几倍。
雷薄想着:正好,军中粮食有些不多了,那些老弱病残除了充数也派不上什么用场,还浪费粮食。正好拿你们去填坑!
既然如此,那我就先放任你们青州军先挖一会儿坑,等挖差不多了我再进攻。
到时候先洒上一万老弱出去看看效果……哼哼,谅你们区区五百战兵也拦不住!
于是雷薄下马,命人搬过一个胡床过来,坐下来慢慢欣赏青州辅兵们施工。而其余部队则拱卫两侧,保护雷薄。
过了一会儿,雷薄的一个亲信忽然快步从后方跑来,发现雷薄后,过去凑到雷薄身旁,在雷薄的允许下,俯身向雷薄耳语了几句。
“嗯……嗯……咦”
雷薄惊愕地一愣,随即骂道:“上边又搞什么幺蛾子!真不让人省心!”
他站起身,急躁地在胡床旁踱来踱去,最后骂了一句后,一屁股又坐下了。
&
第四百零八章 庐江周瑜
豫州,颍川郡,阳翟。
安汉将军府。
将军府的主人孙坚今天有事出去了,不在府里,所以现在府里地位最高的人,便是他的长子孙策了。然而孙策也只是地位尊崇,却并非是府里权力最高的人,因为府里还有几个连他爹孙坚都不敢轻慢的入幕之宾留守着,如陈群、杜袭等。他们或是被授予实职,或是得到孙坚的授权,在这将军府里牢牢掌握着整个豫州的权力。
孙策当然不会不知趣地去招惹他们,也不会在此时去打搅他们,因为他知道他爹和这些人最近正忙着战争前的准备工作,距离第四次豫荆战争已然不远了……
孙策作为性格与父亲极为相像的人,对打仗这种事,自是极为热衷的。以往孙坚要出门去做什么事,孙策都会请求跟随,然而今天却没有,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接待贵宾。
而这位贵宾,在整个将军府,乃至整个豫州,都只有孙策最适合接待了。因为只有他与这位贵宾最为亲近。
在这个世界上,若说能让孙策亲近,甚至于达到尊敬这个程度的,除了他爹外,就只有一个人了:那就是与他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的……周瑜。
周瑜与孙策同年出生,从小就认识,可以说是发小,两人交往甚密。后来孙坚参与讨董联盟时,为了家人安全,便让家眷们搬到他的老家庐江舒县。而周瑜听说后,就主动献出自己家族位于县城内的宅院,供他们居住,可以说是相当够意思的哥们儿了!
只是再后来,孙坚坐稳豫州刺史一职后,便将家人迁去颍川,后又将除了孙策之外的其余家眷托付给了赵二,只留孙策在身边。这样一来,孙策与周瑜便分开了。
周瑜很想念孙策,他自己一人在舒县觉得无聊,又因为今年刚刚十八岁,尚未弱冠,不用去劳碌什么事情。便一时兴起,打着游学的名义,独自离开家乡去了颍川,来找孙策玩。
孙策见到周瑜来了,可高兴坏了,连忙吩咐府里下人们张灯结彩,大摆宴席,要给周瑜接风洗尘。弄得周瑜哭笑不得,对他劝道:“孙兄,不必如此!你我之间虽无血缘之亲,但胜似亲兄弟。我来见你就相当于访亲,乃是常事!况且你我二人尚未弱冠,在这将军府里如此大操大办,影响不太好吧”
按理说二人如此亲近,是应当互称表字的。只不过现在二人尚未弱冠,都还没有表字。《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纵使到了汉朝这条执行的不太严格了,但仍有相当多家庭保持着这条规矩,孙家与周家就是如此,故而二人只能互相以“姓氏+兄”的方式表示亲近了,就如同赵二对刘备那样。
孙策却满不在乎地回道:“不妨事的,周兄!你我许久未见了,今日你能来看我,我太高兴了,胜似过节!难道过节还不应该庆祝庆祝吗”
“哈哈哈哈哈……”二人相视大笑。
虽说是宴席,但实际上在座的就他们两个,屋内侍候的也都是府里的仆役。陈群他们自诩大人,才不会搀和这种“小孩子”之间的聚会,根本没有露面。孙策周瑜两个觉得这样也挺好,更自在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