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国当军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贪财好色
赵二直接拉过赵熊的手,用毛笔在上面写了赵熊两个字。“看,这么写,记住了。”
“哎,老赵,你这赵字缺笔!”张飞不知什么时候过来了,肩膀上还扛着一捆布。看来是正好路过。
“缺笔”赵二反应过来,他写的是简体字的赵,走字旁里面是个乂。而繁体字里面是肖。事实上简体字在古代也有不少人使用,不过被称为缺笔字或俗字,一般是民间识字者,或者追求快速书写时使用。书法的一个流派草书中也常夹杂不少俗字。事实上,张飞也是很擅长草书的,缺笔字他也常用。不过为了奚落赵二,这才出言指正。
“染你的布去!”赵二没好气的说,“我这是……我这是为了让他记得方便,你懂啥”赵二一边强辩,一边在赵熊另一只手上写了繁体字的赵。别的繁体字他不一定会写,自己的姓氏还是会的。
“好好,俺去染布,哈哈哈!”张飞大笑着走开了。
赵熊看了看两只手,比
(本章未完,请翻页)较了一下,说道:“俺也觉得这个赵字好记些”。
赵二一听很高兴:“对吧,哈哈哈,字就是用来让人交流的,写那么复杂干嘛!”
之后赵二继续给剩下的人登记,本以为这事就过去了,没想到登记了几个后又出了一个“赵二”。
赵二不由气道:“怎么你也叫赵二”
新赵二有些胆怯的回道:“俺……俺就叫赵二啊,要不先生也给俺起个大名吧!”
赵二一脸郁闷,只得也给他起个名字:“好吧,看你瘦瘦弱弱的,跟个柳树枝一样,你叫赵柳吧!”说着也在他手上写了名字。
之后……又一个赵二。
赵二气得把笔一撂,冲对方怒道:“你真叫赵二不会是为了起名故意的吧”
那人连忙摆手解释:“不,不是,俺真叫赵二。他们可以证明!”说完还一指周围几个同乡。
周围的同乡也帮着解释道:“对对,先生,他真叫赵二!”
也难怪,河北地区(黄河以北),姓赵的本就不少,家里排行老二的更是数不胜数。要怪就只能怪赵二自己用这么个现代少见、古代却烂大街的名字。
原本“赵二”只是咱们主角的小名,后来他父母准备给他起个大名时,他却坚决不干,觉得赵二这名字叫习惯了,不肯改。父母宠他宠惯了,也只得答应。于是身份证上就用的赵二这名。
赵二虽然无奈,但也只能接受现实。当即站起身来,冲剩下的人大喊道:“所有叫赵二的人都站出来……”见赵熊、赵柳也过来了,立刻一指他俩:“你们两个起过名字的不算!其余的,我统一给你们起名。”
一下又冒出好几个赵二。赵二依次给他们改完名后,又继续登记。
轮到一个瘦小的村民时,他忽然弱弱的问:“先生,俺没名字,是孤儿,能不能……能不能也姓赵”
赵二刚要脱口而出你也配姓赵赶紧忍住,心说这不是阿q正传,别乱蹦台词。
也不问原先别人怎么称呼他,直接答应道:“好吧,我也给你起个名!”
然后下一个村民,他战战兢兢地问:“先生,俺……俺不是孤儿,也不叫叫赵二,能不能也给俺起个名字求您了!”说着就要跪下。
赵二赶忙扶起,想了想,也罢,反正都已经起过这么
第七章 良马
双方互相见礼,得知这两个商人一个名叫张世平,另一个名叫苏双,都是中山国(位于冀州北部,刘备的祖宗中山靖王刘胜的封地就是这)人,常年在北地贩马为业。今天赶路时路过这里,见天色已晚,便想来借宿一下。
刘备当然不会拒绝,热情地把他们请进庄来,张飞则招呼下人安排好他们的伴当和马匹,同时准备酒宴。两位商人得知是庄主亲自出来迎接,还要设酒宴招待他们,非常感动,心中感叹这庄上的人果然热情好客。
不过他们想得倒是也没错。张飞本来就是个喜欢结交之人,就算没有缺马这事,有人过来借宿,张飞也会热情招待的,并不图人家什么。
席间,刘备、张飞都很热情得跟两个马商客套,赵二和关羽则只能在旁陪笑。没办法,赵二不擅长交际,关羽性情桀骜,这种事还是刘备更擅长。
几人说着说着,刘备就开始把话题往黄巾之乱上引。两个马商也没想太多,直言最近黄巾乱起后,生意也不太好做了。一方面要随时警惕黄巾贼的袭击。另一方面,朝廷为了不让游牧民族趁势打劫,也对边关贸易进行了限制。境内的商人在去往北方草原贸易的途中,遇到的沿途盘查的军队也多了起来。这些军队正规作战或许不行,但敲诈过路商人却是擅长得很。盘查的部队一多,喂饱这些丘八们的费用也多了,成本一高,利润自然就少了。
刘备心中一喜,觉得有门。就开始畅谈起自己的身份和抱负,先打出自己皇室之后的招牌,然后告诉二人自己现在正在做的,就是训练士卒,准备靠自己的力量对抗黄巾贼,保境安民,目的就是让大伙能够过上原先的幸福生活。张世平二人听了,对此大加赞赏,竟主动提出愿意资助刘备。
哎哟,还真是来送马的!
赵二心说怎么这么巧,刚要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刚说缺马就有人赶着马过来,运气也太好了吧!
其实不是赵二运气好,而是刘备运气太好,刘备在三国演义里的运气可是出了名的好。别看他经常跟条狗一样被四处追杀,但是到了哪儿都会遇到贵人,到哪儿,哪儿吃得开!赵二不过跟着沾光而已。而且赵二不知道的是,张世平苏双送马这事,在三国演义里本来就有这一段。
张世平和苏双提出要送给刘备最好的良马五十匹,外加金银五百两,还有镔铁一千斤。这可真是大手笔!
良马五十匹倒也罢了,如果在往年和平时期,也不难买到。金银五百两就了不得了。要知道汉朝时中国金银储量尚还很少,多的是铜。史书记载诸侯赏赐下属多少金,一般指的是铜,也叫赤金。黄金和白银可不是谁都赏赐得起的,当年汉武帝搞“献酎金助祭”,那些王爷侯爷们每年都要根据自己封地的人口来上交黄金,每千人也才四两黄金。即使这样,还有不少王爷交不起,刘备的祖宗就因为交不起酎金,丢了爵位。
还有镔铁,历史上经常记载什么坚利的兵刃铠甲是由镔铁制成,至于镔铁到底是什么,说法很多。有说乌兹钢的,有说大马士革钢的。其实镔铁就是一种比现时冶铁技术更好的外来产物罢了。
要知道,人类的冶炼锻造技术是一直在进步的,每个朝代的铁器,大抵都会比
(本章未完,请翻页)前一个朝代要略微强上一些,南北朝的铁器胜过汉朝,隋唐的又胜过南北朝,元明清的又胜过隋唐。现代的王麻子菜刀,放到古代更是削铁如泥的神兵利器。
而每次一出现比现时大多数铁器质量更好的钢材(通常是外面传入的),就都会被称作镔铁。镔者,宾也,宾即外来者。在汉末,镔铁就专指一种产自波斯地区的钢。汉朝的冶铁技术本身在世界范围上来讲,还是算不错的,但却并非顶尖,当时处于顶尖的钢材冶炼技术,是掌握在波斯人手中的。它们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广受好评。《宝藏论》有云:“宾铁出波斯,坚利可切金玉”。
张世平和苏双一出手就是这么大手笔,也从侧面暴露了草原贸易的获利之丰。自己要不要也搞点贸易呢赵二不禁意淫起来,不过很快就冷静下来了:自己又没做过生意,万一赔了岂不完犊子了
张世平、苏双二人在这住了一晚上后就准备离开了,毕竟对商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赵二趁机向他们提出是否可以留下个马夫什么的。来教授如何驯养马匹,当然这话是由刘备转达的。张世平欣然答应,留下一个伴当来养马。而张飞则心血来潮想让他们评定下自己的良马如何,毕竟这方面他俩才是专家。苏双看了看张飞的两匹马,点了点头,然后说这两匹都是不错的好马。当他目光扫过赵二的那匹驽马时,忽然停住了,他走过去仔细观察了下这匹马。
张飞向苏双介绍道:“这马是当初从马市上买的马驹,从小就不怎么爱动,又懒,又怂,跟……咳咳!”刚想说跟赵二一样,不过还是忍住了,要在外人面前给赵二留点面子。“后来养大了就拿来当耕马了。”
苏双大感奇怪,说这匹马应该是匹血统不错的良马才对,怎么就成了驽马呢于是他亲自上马试了试。专家试马自有自己独到的方法,只见他骑着马时跑时走,时停时转。
最后下马对张飞说:“我知道了,这匹马确实是良马,之所以没显示出良马的特性来,应该是它本身性格原因。”
张飞急忙问:“那还有救不”
苏双哈哈一笑:“哪有什么救不救的,这马惫懒的性子已经养成,那基本就很难改了。不过你可以拿它来配种嘛,它的血统还是不错的!”
第八章 军队编制
经过一段时间的招募,周边几个村子来投军的村民,基本差不多都来了。大致数了数人数,有八百多人。嗯,不少!
不过这八百多人肯定不会全留下来。不是说你想来当兵,我这就必然收你们的。赵二这里也是有征兵标准的!
而选拔士兵,决定谁留下谁走人的工作,赵二交给了关羽。赵二首先让关羽依次检测他们的体质。三兄弟中,以关羽见人最多,识人最广。每个人身体素质如何,关羽可以轻易判断出来。
赵二只让关羽排除掉那些耐力差的,不能长途行军的人。至于力量稍弱的倒是无妨,力量弱小的虽然一时不能当战兵,但当辅兵做些军中杂事还是没问题的。但如果不能长途行军,那么力量再强也没法在军中呆下去。
这些村民都是干惯农活的,平时出门挑水砍柴都要走很远的山路,所以耐力都不差。几乎没刷下多少人。倒是有几个女扮男装的妹子被眼毒的关羽认出来,遣回去了。
虽然赵二很佩服花木兰,也敬重那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但现在还不是让女性进军队的时候。等到将来军队势力大了,或许可以考虑单独组建一个女营,但若是现在就让女性进来的话,很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此举倒是让不少士兵对关羽产生了不满,心说你这红脸贼,眼睛那么毒干什么。但也只能心里抱怨下而已。
刷走了完全进不了军队的几十人后,又把有特殊技能的人,如铁匠、木匠、兽医、裁缝单独分离出来,依技能单独设置岗位。剩下的按照力量强弱,分成战兵和辅兵两部分。
战兵自然是专门负责作战杀人的,除了战斗其他的一概不管。辅兵则做一切军中的非战斗工作,比如给特殊岗位的打下手,比如扎营做饭,比如运输物资等等。但不参与战斗。
特别说明下辅兵中最高等级的是伙兵,他们地位介于战兵与辅兵之间。也需要跟着战兵上前线,但不负责杀人,而是负责收割人头。平时则负责做饭。他们的工具有一个装人头用的筐,一根尖头扁担,一柄用于切割人头的短刀和一口煮饭的锅。
在古代军队中,做饭这事其实很简单,只要把主食煮熟,再拌些野菜即可。若是有肉,也一同煮熟,加勺盐即可。所以不需要有多高的厨艺,完全不会的人多看两遍也会了。
晋升制度为刚加入的为辅兵,辅兵表现良好可升为伙兵,再立功可升为战兵。当然现在军队刚组建,所以位置都固定的。
军队编制方面,最基础的单位为伍,即每五个人有一个伍长;两个伍为什,每十个人有一个什长;五什为队,每五十个人有一个队率;两个队为一屯,每一百人有一个屯长;两个屯为一个曲,每两百人有一个军侯;两个曲成一部,每四百人有一个军司马。通常每五个部为一个营,即为一独立的作战单位。这是完全根据汉朝军制来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赵二觉得没有更改的必要。
军官从战兵中选出,现在是由大伙推举,担任的军官为临时的。等以后打了仗,再根据战功来升降。
比如一个伍长,现在属于临时伍长,如果日后打仗立了功应该升一级时,则变为正式伍长。而现在的临时什长,如果立一级军功,则同样变为正式伍长、临时什长。在正式什长出现后,临时什长卸掉什长之位,去接伍长的位子。也就是说,临时军官至少在升迁方面并没有占据任何优势。
辅兵中也是有小头目的,只不过不算军官而已。
兵种方面,猎户和能拉弓者全部被征为弓箭手,使用自带的猎弓,外加一根尖头木棒。有一定骑马经验的,以及经过关羽挑选适合骑马的,抽调50人编为骑兵,配长枪和环首刀。剩下的就都是近战步兵了。
步兵中,分为刀牌手,长枪兵,戟兵和大棒手。这是融合了戚继光鸳鸯阵的元素,结合汉朝的实际而定的。
戚继光的兵书中,有些兵种和武器,在汉朝,或者说在目前刘备军中,很难弄到。比如火铳手,镗钯,狼筅之类的。如果完全照搬,则完全无法成军,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改良。事实上戚继光也是支持这种改良的,他在东南沿海对抗倭寇时,与在北方对抗游牧民族时,所用的配置就是有所区别的。
刀牌手使用环首刀和大盾,长枪兵和长戟兵如其名,使用长枪和长戟。其中长戟因为重量原因,长度比长枪要短些,用以替代镗钯。大棒手的武器为一根粗长大木棒,顶端加了片铁刃。
不过目前步兵中仅有刀牌手和长枪兵。后两种兵种得等以后补入。
所有人编好后,由刘备对他们登记在册,在他们原先登记的名字后面写好职位兵种等信息。这时候又体现出木简的好处了,可以随时在每人名字后面添加文字,一行不够再加一条木条,然后从新串起来就是了。
册子
第九章 士兵当马养
“难道你们想看着自己的家乡被黄巾贼摧残么”
听了这话,不少准备走的新兵又反应过来:是啊,自己这么一走,是没有条例来管自己了。但同时也就没什么人来保卫家乡了,当初自己来这里,不就为了这个来的么
自黄巾乱起以来,流落到附近的流民可不少,他们家乡被黄巾贼肆虐过的惨烈景象,都被他们亲口描述过,自己的家乡可不能也遭此横罪啊!
就算黄巾不来这里,但因为黄巾之乱而导致的各处匪寇四起,也早已令乡民们苦不堪言。战事一起,官府的兵力,包括很多原本用来辑盗的县吏都被征入军中,去奔赴前线跟黄巾主力作战去了。现如今这涿郡的治安可以说是极差!
于是不少新兵又犹豫着不再走了。最终坚持走掉的只有几十人。不过一个零头而已。
刘备很高兴,自己的话算是奏效了。而赵二则阴测测地邪笑着,心说你们今天不走,以后就走不了喽!
训话完毕,暂时先让他们解散,然后让所有军官先留下。
目前军队有八百余人,其中十几个工匠,二百名辅兵,六百名战兵。战兵中骑兵、弓兵各五十人,近战步兵五百人。如果按大汉军制,则是两个部。不过由于骑兵、弓兵、步兵和辅兵被完全分开,所以只有一个军司马,两个军侯,五个屯长,大量的队率什长伍长。
赵二看了下光军官就这么多人,估算了下,就先让军司马到屯长一级的军官先站前面,骑兵、弓兵的队率也在前面。其余的军官站后面。然后跟他们讲,这些军规条律要求全军的每个人都必须背下来,当然,不是当天就得背下,毕竟内容长了点。只需要在训练期结束前背下就好。
至于把军官叫来,是要先让军官背下,然后再由军官复述给自己的下级,下级再让更下级来背。每天背一点,然后逐级检查。
这也是考虑到这些人从军官到士兵都不识字的因素。没法直接把军规发下去让他们看,刘关张等人也不可能一直有时间给他们念。所以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当然,军官数量也有点多,所以刘关张先念给屯长以上高级军官和骑、弓两队率。然后再逐级执行下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