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国当军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贪财好色
何进听了大惊,虽然不知道蹇硕为什么生了那么大的胆子,胆敢无视天子公然诛杀自己。但他还是急忙离开宫门前,回到自己在雒阳的宅邸里。同时派人召集与自己一党的那帮文臣武将过来,说有要事商议。
武有中军校尉袁绍、虎贲中郎将袁术、典军校尉曹操等人,文有尚书卢植、侍御史郑泰、主簿陈琳等人,可谓人才济济。
其中袁绍、曹操、陈琳等人先到,其余文武大臣就要慢一步了。
何进等不及了,便一拍桌子,大怒道:“哼!这些个阉党,老子要把他们斩尽杀绝!”
何进一怒,其粗俗本性不由又暴露出来,居然当着群臣面自称老子。而下面众人也早已知其本性,习惯了。
座上一人挺身而出曰:“大将军息怒!宦官之势,起自冲、质二帝之时。朝廷滋蔓极广,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成事,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杀绝的。倘若谋事不密,泄露出去,必有灭族之祸。请大将军三思!”
这话说得一点也没错,宦官干政,不是短时间内才有的,只是最近几任皇帝期间变得更加猖獗了而已。而要彻底诛除宦官势力,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宦官就是皇帝的家奴,是皇权的代言人,也是皇帝用来制衡其他势力的工具。只要皇帝想把握权力,那么宦官就不可能失势。这也是为什么刘宏要组建西园八校尉,却以蹇硕为首的原因了,这就是利用宦官来与外戚对抗制衡的结果。
现在京中九常侍耳目众多,而且京中军队,大多为九常侍所掌握。尤其是禁军中实力最为强劲的西园军,名义上的首领就是九常侍中的蹇硕。虽然何进一党的袁绍、曹操都是西园军中的校尉,但是他俩要想调动西园军的士兵,必须要有皇帝亲自授命才行,平时他们可没办法调走一兵一卒。而蹇硕这种宦官就不同了,他虽然也没有直接调兵的权力,但是……
他可以伪诏啊!
对于这些高层宦官来说,假借皇帝的名义发布命令,简直不要太容易!尤其是刘宏已死的情况下,不用担心事后皇帝追究。
他们之前可以伪
第一百五十章 刘辩登基
于是何进说道:“嗯,孟德之言正合我意!谁敢与吾正君讨贼”
袁绍听了立刻挺身而出道:“愿借精兵五千,斩关入内,册立新君,尽诛阉竖,扫清朝廷,以安天下!”
一番话说得又急又快,铿锵有力,一方面是为了向何进表示自己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是生怕再被自己这个满脑子忠君爱国的发小抢了话题,说出些什么迂腐之语。
他的想法很简单,对付宦官,就应该直接杀光,只要杀光了那群宦官,之后自然就什么都好办了!
现在自己向何进请求军权,一旦何进点头,士兵在手,自己就直接冲进宫里,大开杀戒,一了百了。
他从小脑子就不如曹操好使,现在又正是年轻冲动的时候,自然倾向于简单直接的办法。
何进听了大喜,对他道:“有本初相助,我放心了!”
何进说这话是有其深意的。这袁绍背后所代表的袁家,四世三公,是汉末最大的家族。有他支持,就代表了世家大族的支持,做起事来也有底气得多!
何进的册立新君之举,其风险不亚于之后董卓的废立之举。毕竟刘宏临死前是指定刘协为继承人的,虽然消息尚未为众人所知。
何进贸然立刘辩为帝,如果得不到群臣的支持,那就等同于篡逆了!
现在好了,袁家明确表示支持自己了,之后再由他联络其他几个世家,那么立刘辩为帝的事,就算不正统,也变得正统了。
于是也不等其他人提出反对意见,直接意气风发道:“好,召集大臣,进宫!”
当天晚上,九常侍们见何进迟迟不进宫,便知道事情败露,张让愤怒地质问众人:
“谁走漏了消息!”
赵忠则悲叹道:“唉,此番休矣!”
按理说九常侍们掌握禁军,不应该怕成这样。但无奈这些人毕竟只是一群宦官,没什么文化,更没多大本事。让他们收收钱,卖卖官,讨好下皇帝,那个自然是极为擅长。但要让他们统兵,就有些难为他们了。
虽然京里大部分军队归九常侍控制,但是九常侍们自己知道自己没啥本事,心里发虚,自然也不敢妄动。至于手底下,就更没有什么人才了,都跟自己一样,拍上级马屁一个顶俩,真干事就样样不行了,全是靠花钱买来的官。真正有些真材实料的人,才不屑于给一群太监打工!更别说那些盛产人才的世家们了,他们可跟宦官一党是天然的死敌!
反观何进手下,真有本事的谋臣武将就太多了!
曹操倒是有些高看九常侍了。
正当众人不知如何是好时,张让不愧是众人首领,顿时计上心来,先借故让蹇硕去防范何进,把他支了出去,然后对剩下的七个人道:
“今日事急,你我必须先统一说辞!”
众人点头称是,静听张让下文:
“先帝宠信蹇硕,而蹇硕与董太后关系甚密,只有将此事栽在蹇硕头上,我等方可活命!”
众人一听,有道理!刺杀何进这种事一旦泄露,何进必然震怒。而要想消除这股怒气,唯有鲜血方可。几位中常侍们要想活命,就必须得找个替罪羊。而且这个替罪羊的级别不能低,而蹇硕则是最好的人选。
蹇硕这人不仅深受皇帝宠信,而且他还跟董太后关系好——这才是最重要的。要是推别人当替罪羊,是没有说得通的理由的。不能是你说这事你没参与,就能让人信的。谎话得先符合逻辑,然后才能让人相信。
十常侍里,就蹇硕与封谞跟董太后关系最好,封谞早已死去,就只剩下蹇硕了。而这锅名义上是甩给蹇硕,实际上则是甩给了他背后的董太后。
董太后把刘协当亲孙子养,与支持刘辩的何进,是天然的政敌,是最有可能出主意暗杀何进的人。
反观其他中常侍,与董太后关系一般,就有了未参与的可能。
至于蹇硕的生死,谁在乎!他跟自己关系再好,能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要吗
张让见没人反对,便接着说道:“其二,我们赶快赶到何皇后那里,苦苦哀求她,眼下只有她,才能救我们!”
何皇后身为何进的妹妹,一旦她能够答应护着九常侍,那何进自然不敢轻举妄动。毕竟何进现如今的荣华富贵,都是依靠妹
第一百五十章 偏袒张让
这就是何进等人商量一夜,所指定的阳谋。堂堂正正,让敌人无懈可击,毫无还手之力。
原本如果他们选择搞阴谋的话,手段无非是你暗杀我,我暗杀你而已。双方军队都有对方的探子,谁想出手对付对方,都很容易被对方发觉,从而导致失败。
但是用阳谋就不一样了。
趁着先帝新死,朝中没有主事之人,何进等人就可以借着给先帝办理丧事,防止葬礼出现意外的名义,公然调集大军进入皇宫,把皇宫控制起来。然后自己再在百官面前,强行扶立刘辨即位。那些阉党们只会背后搞阴谋,哪里能抵挡得了这个
他们可不敢在满朝文武百官面前,在先帝的葬礼之上,公然搞什么事情。
毕竟在身份上,他们只是宦官,只能呆在内廷,上不了朝堂的。十常侍们以往在内廷里可以呼风唤雨,暗中掌握天下大权。但也只能是暗中,无法浮出明面。否则,一顶宦官干政、蓄意谋反的大帽子扣上来,谁也救不了他们。要知道那前朝秦朝,其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赵高公然干政!
何进他们公然在朝堂上做什么,九常侍们就算事前知道了他们的打算,也是无可奈何的。
这就是阳谋的性质:我就是让你知道我要干什么,你也只能被动受着!
而珠帘后面的董太后,见此情景,气得怒哼一声,起身走了。
董太后没想到底下人居然敢这么干,刘宏临死前说册立皇子协为帝的事,董太后也是知道的。现在他们居然敢擅自违背先皇的遗命,立那个屠户出身的何皇后的儿子!
简直放肆!
但是她也没有办法。毕竟她身居后宫,在外廷可没有什么权力。后宫干政同样也是大忌呢!
而何皇后,则得意地一笑,心说自己这位便宜哥哥真是干得不错!现在自己亲儿子当了皇帝,朝中大臣又都是何进的党羽,这天下已然落入了她何家手中,简直是太好了!
至于死去的刘宏,根据群臣商议,定谥号为孝灵皇帝,史称汉灵帝,葬于文陵。
中平七年,三月九日。
皇子刘辨即位,史称少帝。改元光熹元年。
何进见大事已定,便趁机收编了蹇硕的西园军。原西园军的外壳还在,统领依旧是蹇硕。但内里的士兵却早已改归何进调遣。京中其余九常侍一党的部队,看到九常侍失势,亦尽皆投顺——就算再傻的人也能看出九常侍们药丸了,他们可不想陪着那几个太监一起掉脑袋!
在事后的庆功会结束时,袁绍再度提议诛杀宦官:“中官结党,今日可乘势尽诛之。”
在袁绍看来,这何进就是太优柔寡断。现在本来局势已定,诛除宦党易如反掌,还犹豫什么早灭了那帮太监早完事!省得日后留祸患。
袁绍为了不被曹操等人打扰,此时是单独约见的何进,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了。
何进正犹豫时,忽然宫里传唤,说何太后要见何进。于是何进便顺势跟着进了后宫,袁绍则暗道可惜。
见了何皇后,兄妹二人互相庆祝了一番后,何进便趁机提起九常侍的事情。虽然何进并不想同他们刀兵相见,但事情毕竟得有个解决,至少要有个结果才行。
不能说你想杀我,没成功,我就可以放过你们算了。
那可不行!
我可是大将军,皇帝是我外甥!不是好欺负的!
何皇后听完何进的话,觉得何进毕竟是外廷中人,思维方式与宫内不同。于是笑着对何进说:“兄长,你不可轻信那些大臣。宫中之事我比你清楚!设计谋害你的,仅蹇硕一人而已!并不干张让他们的事。”
心里想到,这后宫里可不如你想象得那么太平,里面刀光剑影不比你们宫外差!在后宫里的“战争”中,也是要讲兵法的,既要打击敌人,也得拉拢朋友。那九常侍就是自己的朋友,自己怎么可能自断手脚,去对付他们
何后的话出乎何进的意料,何进心说你是我妹妹,干嘛要替外人开脱他一时情急之下,起身凑近何后道:“太后,你……你为何要偏袒张让之辈”
心说那帮混蛋可是想要我的命,这时候你还偏袒他们干什么
何后见他离自己太近了,都能闻到对方的呼吸了。虽然是自己哥哥,但也太放肆了!于是面色顿时转冷,直呼他的职位,让他认清楚身份;“大将军!”
何进亦觉得有些不妥,又坐了回去。
只听何皇后继续道:“大将军,你仔细想想,你我出身寒微,若非张让等人,能有今日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
何皇后心说,
第一百五十一章 董何争权
董太后宣张让等入宫商议曰:“何进之妹,始初本宫抬举他。今日他孩儿即皇帝位,内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权太重,我将如何”
心说上次你们诛杀何进不成,却把锅甩给本宫,本宫还没找你们算账呢!现在那何氏小贱人欺负到本宫头上了,你们要是不来帮我一把,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张让心想,之前谋杀何进的事,的确是让董太后背了锅。既然如此,那这次我就帮你一把,也不算白让你背一回锅。
况且那何进背后的那群人,一向视我等为仇寇,恨不得啖我之肉,根本见不得我等安生。现在他们掌握了大权,我等要是再不另外找个靠山,哪里还有活路
虽然上次把何进给忽悠过去了,但下次他们难保不会再找个什么由头,向我等发难。要是每次都不得不推出一个替罪羊,那还不如直接把我们一齐全杀了呢!
我们十常侍,可也是讲义气的,不到生死关头,哪里会出卖同党
现在这董太后明显就是可以拉拢的对象,是一个可以利用的靠山,所以帮她是必然的。
于是张让奏曰:“那何进立皇子辩为帝,只不过是抢先了一步。太后不会给他来个各行其事”
董太后问道:“何为各行其事”
“何后有皇子辩,太后不是也有皇子协,何后有她哥哥何进,太后,您……难道就没有娘家人依小臣看,赶早不赶晚,明日早朝,太后可临朝,垂帘听政。封皇子协为王,加国舅董重为骠骑将军,掌握军权,给他来个……平分秋色。”
那何进本身没什么本事,单纯是靠何后才能当大官。既然如此,让董后也扶植起一个外戚高官,这样才能与其相制衡。
而骠骑将军这个职位也很有意思。当年汉武帝平定漠北,任卫青为大将军、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因为两人同样功绩重大,故而规定两个职位官阶与俸禄相等,以示公平。
一旦董重担任了骠骑将军,那么就与何进#平起平坐了。
张让进而补充道:“最后再重用臣等,大事可图矣。”
意思是您的地位保住了,也不能忘了我们,得有我们协助,你才能坐得安稳!
董太后对于后宫干政这事一向是很犹豫的,故而她担任太后这么多年来,一直也没像何后那样扶植自己家的高官,就算是那个董卓,自己也只是替他开脱一下罢了。况且那董卓说是自己族人,其实关系已经很远了,一个在河间,一个在陇西。只是那董卓一门心思过来巴结,才认了这个亲。
而后宫干政的前车之鉴,自己也是亲身经历过的。
前任太后,也就是汉桓帝的皇后,窦太后(即窦妙,她与董太后是同一辈的)。就是一个喜欢干预政事的人,她与她的父亲大将军窦武联合把持朝政,威风无比。然而很快窦家就因为朝廷斗争失败,而身死族灭,下场令人唏嘘。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那何家现在已经欺负到董太后头上来了,自己要是再不反击,迟早也要被他们玩死。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而且现在张让说他们愿意一同担着,与自己共进退,董太后的忧虑就减轻了许多。
嗯,本宫就算不能当吕后,也可以尝尝窦太后的滋味!
那窦家与宦官不睦,因而失败。自己可不会,现在张让他们与自己可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想通了这些后,董太后大喜道:“好,就来个垂帘听政!”
同时心说,重用你们完全可以,只要能够重夺大权,养你们几条老狗又算得了什么!
十一日设朝,董太后降旨,封皇子协为陈留王,董重为骠骑将军,张让等共预朝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