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昏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谈古不论斤
“这……这……”要说面对王位德川康明不心动,那是假的,更何况还要大周这个庞然大物给自己撑腰
可当婊子还要立牌坊呢,更何况想要谋朝篡位
所以迟疑再三,德川康明还是不敢一口答应下来。
看出德川康明脸上的迟疑,韩良笑着起身道:“好了,德川将军的意思本将已经知道了。等将军登上了扶桑国的王位,本将再来同将军商议接下来的条件。”
说完,韩良头也不回的走出了幕府将军府。
……
半个月后,远在京城的张凌阳收到了韩良的书信,
看过之后,张凌阳不由笑道:“这个韩良,还真有几分能耐。甭管以后立谁为扶桑国国君,以后扶桑王室的威望必将收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不过这个方法虽然不错,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小福子,你去传冯喜过来一趟,朕有重要的事情交代他去办!”说着,张凌阳对小福下令道。
半个时辰后,冯喜来到养心殿,问道:“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确实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要你去处理!”张凌阳拿着书桌上韩良送过来的书信递给冯喜,说道:“你先看看这封书信再说。”
待看完书信,冯喜更加的疑惑不解,按理说这军国之事,陛下应该寻军中大佬商议才是,怎么让自己这个内宦看呢
这个时候,张凌阳开口说道:“朕打算让你去一套扶桑,皇家海军指挥官协助韩良一同处理废除明倍扶桑国君之事。
当然,新的扶桑国君自然是那个老奸巨猾的德川康明,不过却也不能让德川康明全得了好处。
扶桑国不是有四个大岛吗按照朕的意思,你去了扶桑,联合韩良寻到扶桑国内除却德川康明之外势力最大的三个大名,直接敕封他们为另外三个岛的国君。”
“万岁爷这么处理,奴才觉得有些不妥啊!”冯喜说道,“扶桑国的国君在民间的威望很大,万岁爷这么做只怕会遭到扶桑国上下的一致反对的。”
“谁敢反对”张凌阳讥笑道,“大战之前,扶桑国国君明倍竟然携家眷外逃,只怕京都当地百姓早就对明倍失望了。
再加上,甭管好坏,那可都是一国之君,朕就不相信,扶桑的那些实权大名会对此不心动。”
最后,张凌阳直接看了冯喜一眼,说道:“你直接按照朕的意思去办就是,如果事情办砸,朕不会怪罪于你的。”
“奴才遵旨!”见此,冯喜这才作罢。
&nb
第三百七十二章:说服德川康明
“什么这真是陛下的意思”
第二天一大早,梳洗过的韩良就来到冯喜的营帐,当从冯喜口中听到了废明倍天皇,并将扶桑一分为四,并将扶桑最大的四家诸侯册封为国君的话后,韩良惊讶的合不拢嘴巴。
“这么重要的事情,咱家有糊弄将军的必要吗”见韩良明显不信,冯喜面上有些不喜。
“公公说的是,是下官多疑了!”意识到自己的失态,韩良急忙道歉。
冯喜何许人也那是天子近前的红人,韩良麾下刚开始的那三千海军将士一开始可都是跟着人家混的,韩良又哪有资格跟冯喜叫板
“可扶桑的局势实在有些特殊,下官担心一个弄不好就会鸡飞蛋打的。”同时,韩良也有为难之处。
要说这明倍天皇在扶桑确实只是一个傀儡皇帝。
可除却明倍天皇之外,这上千年来,扶桑的哪一任天皇不是傀儡可为何他们能够安然无恙的坐在皇位上屹立不倒
扶桑国情的特殊性使得韩良心中担心不已,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将事情给办砸了。
冯喜却不以为意道:“在咱家看来,将军你有些多虑了。扶桑的国情咱家不是不了解,天皇一脉在扶桑确实有些影响力,可要说不能废除,咱家却是不信的。
如果皇室的影响力真的到了无可撼动的地步,那这上千年以来,扶桑的历任国君为何都是傀儡
其实,对于天皇只是一个傀儡的事情,扶桑百姓也都认清了这个事实,所以将军不必担心。”
韩良摇了摇头道:“公公您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也事情又岂止是关于这一个方面
扶桑国内虽说大小诸侯林立,可真要说实力最强大的,莫过于德川康明了,毕竟德川幕府统治了扶桑不下百年的时间。
如果真的要册封其他诸侯为国君的话,下官只是担心德川康明那里不同意。”
“有什么不同意的”冯喜讥笑道,“难道他就不怕自己自立之后,别的诸侯以此为借口讨伐于他
如今再册封其他几家大一些的诸侯为国君,不正好减轻德川康明的压力吗
将军也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德川康明不同意的话,你大可直接告诉咱家,到时候由咱家出面说服德川康明就是了!”
“下官遵命!”
无奈,韩良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
德川康明这边,刚开始从韩良口中得知大周皇帝有废除明倍天皇之位,并册封自己为扶桑国君的时候,心中还是十分惊喜的。
毕竟当婊子的还要立牌坊呢,更何况入德川康明这样混迹政界的老狐狸
原本德川康明早就对扶桑国君的位置觊觎不已了,可到底没有合适的借口,也只能屈居其下。
现在好了,现在有大周皇帝的敕令,自己也就有了光明正大的借口和理由。
可还没高兴一刻钟,德川康明就被韩良后面的一句话给雷住了,“按照陛下的意思,除却将军意外,还要册封丰臣一郎及其他两位势力较强的大名为国君,分封在除却本州岛之外的另外三个大岛。”
“韩将军,您是不是搞错了”德川康明急道,“扶桑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你这么做的话可是有分裂扶桑的嫌疑。”
“本将可都是为了德川将军你考虑的啊!”韩良拿着冯喜之前说过的话,再向德川康明叙述了一番,“将军试想,如果将军你被册封为扶桑国君之后,地方上的其他诸侯会如何去想如何去做
只怕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肯定
第三百七十三章:册封和通商
对于德川康明和丰臣一郎之间的恩怨,韩良多少了解一些。所以这个时候德川康明这么说,韩良并不觉得奇怪。
摇头轻笑了一下,韩良道:“德川将军,丰臣一郎可是整个扶桑除却您之外最大的一股势力了,如果不册封他的话,只怕说不过去。
本将军也多少知道一些将军您和丰臣一郎之间的恩恩怨怨,可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将军您想,现在丰臣一郎拥兵自重,手里又有明倍这张王牌,如果这个时候不册封他的话,您觉得他会善罢甘休吗
再说,即便丰臣一郎不愿接受册封,可此事一旦传扬出去,那将军您觉得明倍还会安心呆在丰臣一郎那里吗
只怕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明倍就会逃跑。
而且这样一来,丰臣一郎的威望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到时候手里既没有了明倍这张王牌,声望又受到了惨重打击的丰臣一郎,将军您觉得他会是您的对手吗”
经韩良这么一说,德川康明才算醒悟过来。如果这个时候册封了实力比丰臣一郎小的诸侯,丰臣一郎肯定会不甘心。
甚至可能会因此全力攻打自己。
这跟丰臣一郎自己是否想要自立没有丝毫干系,这关系到丰臣一郎的颜面。
毕竟如果大周皇帝听说了其他诸侯的名字而没有听说过丰臣一郎的名字,那丰臣一郎不会认为大周皇帝做错了事情,而会觉得肯定是德川康明在这背后捣的鬼,因此会更加仇恨德川康明。
关于这一点,当前扶桑的局势就能说明一切。
大周皇家海军出兵扶桑,并占据了现在扶桑都城京都,致使明倍天皇流落在外。
可这个时候丰臣一郎起兵的理由竟然是为了反对德川康明,说是德川康明逼迫明倍天皇逃离的京都。
至于大周这些时日所做的事情,丰臣一郎连一个字都未曾提起,也不敢提起。
很明显,同德川康明一样,丰臣一郎心中也怕真的触怒了大周这个庞然大物。
在用最快的时间说服了德川康明之后,韩良就派人前去同丰臣一郎等其他几家势力较大的诸侯联络。
只是事情很诡异,这些被派出去的将士纷纷被人礼貌的遣送了回来。
“看来,还得咱家出面才行!”面对这一情况,韩良这个大老粗对此束手无策,只能让冯喜亲自出面了。
冯喜可是见惯了各种脸色的人,对方一个眼神,冯喜就能猜出对方心中所想。
所以在陆续奔波扶桑各地见了几家势力强大的诸侯之后,冯喜回到京都城就对韩良说道:“事情已经办妥,韩将军这边也可以开始着手准备接下来的事情了。”
“丰臣一郎等人都同意了”闻言,韩良有些难以置信。
“口上没有说,可咱家瞧得分明,这些人都心动了,只是不想第一个出头罢了!”
“那就让德川康明第一个出头就是了!”韩良说道,“谁让德川康明的势力最大呢只要德川康明第一个统一册封,那其他人不也就水到渠成了吗”
“不错!”冯喜点头道,“明天你就可以入城去见德川康明,安排册封典礼的事情了。”
“可是公公,在此之前,咱们不是应该先将明倍给办了吗”想到还活得好好的明倍天皇,韩良说道。
“你就不怕脏了咱们的手明倍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傀儡,只要德川康明等人接受册封,以后自己自然就会除了明倍这一家碍眼的东西的,根本就不用咱们出手。”冯喜笑嘻嘻道,“记住,咱们此来扶桑的目的是什么!”
“下官明白了!”经冯喜这么一提醒,韩良登时就明悟过来,废除明倍的国君之位,跟杀了明倍这是
第三百七十四章:人口大迁徙
扶桑的事情彻底搞定并传回国内的时候,已经是泰安六年的年底了。
这一年,大周经历了很多事情,先是泰安府的地震,之后是瓦剌内附,最后是分裂扶桑。
这诸多事情,对张凌阳来说影响都不算最大。
要说在张凌阳看来,对大周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从河北、豫南、山东三省大规模向辽东迁移人口了。
因为去年朝廷已经组织了北方三省的十万户居民迁移至辽东,所以泰安六年入秋之后,辽东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再加上辽东诸卫所再次开发出来的土地,足能养活百万人口而一点问题都无。
不用说,张凌阳知道了辽东的情况之后,二话不说就御笔一批,决定今年向辽东迁移百万人口。
这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期间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本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所以,以吏部尚书陈一鸣、刑部尚书曹睿为首的一众大臣强烈反对这么做。
毕竟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万一出了什么乱子,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可不是后世,多准备几列火车,就能将这么多人口迁移过去。
以大周现在的条件,从内地,特别是从中原地区的豫南向辽东迁移人口,至少要走两个月的路程。
这期间所要消耗的钱粮,又岂是一个小数目
甚至,户部还一度以国库钱粮不足为理由搪塞,目的就是为了杜绝大规模的迁移人口。
倒不是这些大臣不愿往辽东迁徙人口,实在是一下子迁移的人口太多了,在这些大臣看来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正常现象。
“难道让百姓在土地里挣扎,每天吃不饱、穿不暖才是正常现象吗”朝会上,张凌阳难得的再次发了一次飚。
“既然户部不愿出这笔钱粮,那朕出!六部不愿担这么重的责任,朕自己担着就是!”
“不过朕丑话说到前头,以后辽东的税赋,哪怕一粒米,一文钱,户部都甭想收到!”
根本就不顾大臣的反对和劝谏,张凌阳毅然决然的下达了向辽东大规模迁徙人口的决定。
文臣不愿跟着张凌阳干,张凌阳也不是没人可用。
张凌阳直接吩咐小福子,从内帑拨出白银五百万两白银用以筹备粮草等物。
乍一看,五百万两白银不是一个小数目,可实际上呢只是蹡蹡够用而已。
百万生民迁徙,人吃马嚼的,又岂是一个小数目
再说,这个时代的人都安土重迁,如果不给他们一丁点好处,谁愿意去陌生而又遥远的辽东
百姓即便再足不出户,也多少知道辽东乃苦寒之地的。
更重要的是,家里的这些锅碗瓢盆的,谁愿意白白扔了即便到了辽东,不还得重新购买
这不要花钱吗
所以说迁徙人口的事情千头万绪,并不是说说而已,大臣们的反对也不是没有道理。
可张凌阳是什么人
身为帝王,即便知道自己的决定是错误的,可有时候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这项错误的决定。
既然百姓不舍得家里的瓢瓢罐罐,张凌阳直接下令,等到了辽东发放新的锅碗瓢盆。并且,先到的那一部分人家,可以分发耕牛。
这一下还了得听说朝廷到时候会发放耕牛,以前打死都不愿意去的百姓,这个时候收拾起东西来比谁都快。
谁还在乎家里的破破烂烂啊
既然文官不愿意帮忙,张凌阳索性给各地卫所,让他们在沿途安排好食宿问题。
不过好在,除却河北迁移百姓时直接通过山海关之外,山东的百姓是直接由胶东半岛乘坐海船前去辽东半岛,再从辽东半岛登陆前往辽东各地。
&nb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