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周昏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谈古不论斤

    而中亚出产的战马,无论在耐力上还是爆发力上都很优秀,所以久而久之,中亚六国便成了大周战马最重要的来源地。

    而现在,大周要向中亚六国驻军并修建军事要塞,自然引起了中亚六国的恐慌。

    虽然之前中亚六国一直是大周的附属国,可实际上大周并未对中亚六国进行管辖,只是属于名义上的藩属国而已。

    甚至连同他们的国君登基,都不需要征求大周的同意和册封,与高丽、暹罗等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说自主性极大。

    在大周使臣向中亚六国宣布完朝廷的诏令之后,各国国君纷纷开始恐慌起来,纷纷猜测朝廷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

    不过他们也不敢表示出丝毫的不满来,毕竟中亚六国国力与大周相差悬殊,而且这次只是在境内修筑军事要塞,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必要的道路,并没有干涉他们的内政。

    虽说大周这么做已经算是侵犯了他们的国家主权了,可谁让中亚六国是大周名义上的宗主国呢。

    况且,如果他们此次拒绝了大周的诏令,肯定会得罪大周,如此一来,西有强敌奥斯曼帝国,东有大周这个巨无霸




第四百九十章:布局中亚
    中亚有六个国家,除却南部紧挨着天竺的杜兰尼王国多山之外,其余的玉兹、布哈拉、希瓦、浩罕、叶尔羌五个王国与西疆的地理、气候环境类似,都是属于干旱少雨的地区。

    说起中亚,就不得不提已经内附大周的瓦剌了。

    中亚六个王国之中,除却南部的杜兰尼王国之外,北部的五个王国与瓦剌一脉同源,都是系出突厥民族。

    也是因此,中亚地区和瓦剌之间的联系一直都很紧密,也都因为大周强盛的国力,而被迫向大周称臣,年年纳贡。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与中亚相邻的奥斯曼帝国国力雄厚。至少在工业革命以前,奥斯曼帝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所以从二百年前开始,中亚六个王国就面临着西面的奥斯曼帝国和东部的大周两个强国。

    面临奥斯曼和大周这两个强盛的国家,中亚六王国必须做出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依附对象,要不然亡国灭族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经过慎重考虑之后,中亚六国一致决定投靠大周。因为无论从国力还是人口、土地面积等其他方面来看,大周似乎更加强盛一些。

    事实也确实如此,有了大周的庇护之后,西部的奥斯曼帝国并未对中亚地区采取过军事行动。

    中亚民族虽然与瓦剌系出同源,不过很显然的是,与瓦剌茫茫大草原不同,中亚地区干旱少雨,气候比较干燥,所以那里的居民并不多。

    中亚六个王国,人口加起来也不过三百万人左右,甚至比不上大周普通的一个行省。

    中亚地区的人口虽然很少,但这里的自然资源却很丰富。除却金、铜、铁、煤炭等各种矿藏之外,中亚地区最著名的非棉花和马莫属了。

    棉花自不必细说,中亚本就是棉花的发源地。

    关键的是中亚地区出产世界上最优质的战马:汗血宝马。

    即便现在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可战马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依

    依旧是极其巨大的,因为战马代表着机动性。

    而这两百年来,大周之所以对北面的强敌瓦剌屡战屡胜,其中中亚六国进献过来的战马在其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瓦剌草原出产的战马,耐力足够,可是爆发力不足。而欧洲的战马爆发力强劲,可耐力却不足。

    而中亚出产的战马,无论在耐力上还是爆发力上都很优秀,所以久而久之,中亚六国便成了大周战马最重要的来源地。

    而现在,大周要向中亚六国驻军并修建军事要塞,自然引起了中亚六国的恐慌。

    虽然之前中亚六国一直是大周的附属国,可实际上大周并未对中亚六国进行管辖,只是属于名义上的藩属国而已。

    甚至连同他们的国君登基,都不需要征求大周的同意和册封,与高丽、暹罗等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说自主性极大。

    在大周使臣向中亚六国宣布完朝廷的诏令之后,各国国君纷纷开始恐慌起来,纷纷猜测朝廷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

    不过他们也不敢表示出丝毫的不满来,毕竟中亚六国国力与大周相差悬殊,而且这次只是在境内修筑军事要塞,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必要的道路,并没有干涉他们的内政。

    虽说大周这么做已经算是侵犯了他们的国家主权了,可谁让中亚六国是大周名义上的宗主国呢。

    况且,如果他们此次拒绝了大周的诏令,肯定会得罪大周,如此一来,西有强敌奥斯曼帝国,东有大周这个巨无霸



第四百九十一章:列强的谋算
    经过慎重考虑,泰安十四年七月,张凌阳决定在中亚的玉兹、布哈拉、希瓦、浩罕、叶尔羌五国分别兴建五座兵工厂并一些基础性的工业设施,并且修建西疆与这五个王国之间的道路。

    之所以选择这五个王国而将南部的杜兰尼排除在外,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杜兰尼整个国家都属于山区地带,那里山区纵横,虽然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可想要在短期内修通杜兰尼国内的道路,非得耗费大量的资金不可。

    如今大周各方面的建设都需要钱,又哪有那么多的钱财耗费在一个附属国身上

    也不是说杜兰尼的地位位置不重要,其实杜兰尼就横在天竺与大周之间,地理位置又怎会不重要

    只是相对来说,短期内肯定投资中亚另外五个国家更为划算一些。

    当然,张凌阳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中亚另外五个国家的矿产资源极其丰富,无论是储量还是品种数量上,都不是杜兰尼能够比拟的,所以张凌阳才决定率先投资另外五个国家。

    宸安殿内,张凌阳看着军阁提交过来的议案,又命小福子将中亚地区的地图展看细看了一遍,最终说道:“小福子,通知军阁,调遣西北兵团十万大军进入中亚五国,就按照军阁的提议,在中亚的几个重要据点修建军事要塞并一应军事设施。

    另外,责成户部调拨白银八百万两给西北兵团,让他们务必在一年之内修通西疆与中亚五国的道路。”

    八百万两白银其实有些给多了,这是因为西疆与中亚北部五国之间的地势除却极少数的几个地方之外,大多都很平坦。

    张凌阳之所以执意要拨八百万两白银给西北军团,主要是考虑到西疆与中亚五国都属于地广人稀的地带,不利于大规模招收民夫。

    况且,虽然之前下旨说掉十万精兵进入中亚五国,可这些军人主要的职责是修建军事要塞和其他相关的军事设施。所以张凌阳只能多拨付一些银子,好尽快尽多的招收当地百姓。

    并且中亚关系到大周下一步的关键,由不得张凌阳不慎重。

    根据现在大周与欧洲之间的关系,张凌阳敢断定,在未来的三到四年之内,大周与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必将上升到无可化解的地步。

    因为大周的工业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现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欧洲列强的利益,要不然欧洲各国也不会联合起来数十倍的增加大周商品的关税。

    而且,现在大周之所以发展的这么迅速,除却国内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天竺在为大周远远不断的提供养分。

    一旦天竺被大周消化完毕,未来大周为了工业原材料和市场,肯定只能从欧洲列强口中夺食。

    原因很简单,因为除却东亚地区之外,整个地球基本上都已经被欧洲列强瓜分完了,而东亚一向是大周的后花园,大周自然不能如同对待其他地区和国家那般肆意的盘剥,所以只能虎口夺食。

    要不然,等过了几年之后,大周只能原地踏步。

    而列强之间相互竞争,原地踏步就意味着后退,所以张凌阳绝对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

    大周想要大踏步的发展,与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自然会越来越多。一旦这个矛盾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战争也就随之而来。

    这一点,张凌阳清楚,欧洲列强也十分清楚,要不然欧洲列强也不会出台提高关税的政令了。

    不过眼线还不是爆发战争的好时机,因为无论大周还是欧洲列强,其实都还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

    另外一方面,张凌阳想要通过走私的方式,从欧洲列强身上大规模



第四百九十二章:抵达西疆
    犹太人的临时安置点设置在西疆、中亚与西伯利亚三地的交界处,那里虽然人烟稀少,可也算得上比较湿润,供数百万人生活还是没有问题的。



    更关键的是,如果想要保证西伯利亚地区与大周内地的联系更加的紧密,西疆与西伯利亚中间必须要有足够的村镇,这样才能给商人提供歇息的地方。



    如若不然,但靠朝廷对西伯利亚的支持力度,不说时间上过于漫长,从经济发展上来说也是很不合理的。



    所以,张凌阳就下旨在沿途设置了不少的村落,前期自然供犹太人临时安置。而犹太人一旦离开,再从内地迁移一些百姓过去,从西疆到西伯利亚之间,也就算不那么荒凉了。



    更关键的是,这笔投资是犹太财团出资建设的,并不耗费朝廷国库里的一两银子,所以朝廷上下文武官员对此也都很支持。



    其实,对于这些村落的建设,犹太财团也没有花费多少钱。这主要是因为建设村落所需的木材都是由西伯利亚提供,因为那里并不却乏木材。



    另外一方面,驻扎在西疆地区训练的十万犹太军人,都被张凌阳给安排前去修建村落去了。



    本来就是给自己族人建设安置点的,犹太军人自然不会偷奸耍滑,而且还十分的卖力。而且,为了给自己的族人一个安定的安置点,犹太军人将那里的房屋建设的十分的牢固,而且房子与房子之间,村落与村落之间的布局也十分的合理。



    这主要归功于犹太军人中能人辈出。



    犹太民族在这个时期应该算是全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个群体了,甭管以前他们在欧洲的社会地位如何,可在教育上他们却十分的下力气。



    所以,这十万犹太军人中,懂的建筑学的大有人在,能规划出很合理的布局也就不算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了。



    这一方面,无论张凌阳是否承认,大周在这方面确实技不如人。



    因为张凌阳即便已经对教育很重视了,这些年来也在努力的加强各地的国民教育,可大周的人口基数实在是太过庞大了。



    截止到泰安十四年年的年底,大周识文断字之人已经不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在军队中,张凌阳能够确保的,只是最基层的军官能够识文断字,至于那些兵丁,大字不识一个的依旧大有人在。



    这还是军阁成立以后在军队中大规模推广了教育之后的结果。



    如果按照以前,即便是军中中层军官,不识字的也是大有人在的。



    甚至到了现在,依旧有很多中下层军官对朝廷规定的强制性的学习计划有所不满。在他们看来,他们只要在战场上拼命就行了,学那么多的文字和道理有什么用处,竟是浪费时间。



    可时代到底已经不同了,现在已经迈入了科学技术的时代。如果连军官都不懂知识,都没有文化,那如何确保这支军队的战斗力



    所以,即便军中有不少的反对之声,强制性教育依旧被强力推行下去。



    甚至,军阁还做出了一份新的规定,在未来五年时间内,军中所有中层以上将领都必须进入皇家军事学院进行系统的学习,考核合格之后方才能够回到军队担任原本的职务。



    如若不然,那就在皇家军事学院耗着得了,反正朝廷也不差他们那点伙食费和补贴。



    甚至,军阁还做出了更为长远的规划,计划用二十年也就是一代人的时间,在军队中普及基础教育,让所以军人都能够识文断字。



    不仅如此,二十年之后,连最基层的军官也要通过皇家军事学院的考核,方才能担任军中实际职务。



    &



第四百九十二章:抵达西疆
    犹太人的临时安置点设置在西疆、中亚与西伯利亚三地的交界处,那里虽然人烟稀少,可也算得上比较湿润,供数百万人生活还是没有问题的。

    更关键的是,如果想要保证西伯利亚地区与大周内地的联系更加的紧密,西疆与西伯利亚中间必须要有足够的村镇,这样才能给商人提供歇息的地方。

    如若不然,但靠朝廷对西伯利亚的支持力度,不说时间上过于漫长,从经济发展上来说也是很不合理的。

    所以,张凌阳就下旨在沿途设置了不少的村落,前期自然供犹太人临时安置。而犹太人一旦离开,再从内地迁移一些百姓过去,从西疆到西伯利亚之间,也就算不那么荒凉了。

    更关键的是,这笔投资是犹太财团出资建设的,并不耗费朝廷国库里的一两银子,所以朝廷上下文武官员对此也都很支持。

    其实,对于这些村落的建设,犹太财团也没有花费多少钱。这主要是因为建设村落所需的木材都是由西伯利亚提供,因为那里并不却乏木材。

    另外一方面,驻扎在西疆地区训练的十万犹太军人,都被张凌阳给安排前去修建村落去了。

    本来就是给自己族人建设安置点的,犹太军人自然不会偷奸耍滑,而且还十分的卖力。而且,为了给自己的族人一个安定的安置点,犹太军人将那里的房屋建设的十分的牢固,而且房子与房子之间,村落与村落之间的布局也十分的合理。

    这主要归功于犹太军人中能人辈出。

    犹太民族在这个时期应该算是全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个群体了,甭管以前他们在欧洲的社会地位如何,可在教育上他们却十分的下力气。

    所以,这十万犹太军人中,懂的建筑学的大有人在,能规划出很合理的布局也就不算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了。

    这一方面,无论张凌阳是否承认,大周在这方面确实技不如人。

    因为张凌阳即便已经对教育很重视了,这些年来也在努力的加强各地的国民教育,可大周的人口基数实在是太过庞大了。

    截止到泰安十四年年的年底,大周识文断字之人已经不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在军队中,张凌阳能够确保的,只是最基层的军官能够识文断字,至于那些兵丁,大字不识一个的依旧大有人在。

    这还是军阁成立以后在军队中大规模推广了教育之后的结果。
1...140141142143144...1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