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周昏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谈古不论斤
    不到五天的功夫,绍兴府便被马进忠带人攻克。

    元宵节前,马进忠又带人接连攻克了宁波、台州、金华三府。

    到了正月下旬,还在士绅集团控制下的州府,只剩下一个温州府了。

    此时士绅集团彻底成为昨日黄花。

    温州城下,云集于此的士绅见自己大势已去,自杀的自杀,投降的投降。

    当然,也有一些不甘心引颈就戮的士绅寻了几条海船,欲逃亡海外。

    可此时整个浙江沿海都已经被冯喜率领的水军封锁,又岂是那么好逃的

    正月的最后一天,士绅集团控制下的最后一股军事力量被冯喜率兵消灭于海上。

    至此,为期两个月,战火波及江南四省二十七州府的士绅集团叛乱被彻底平定。

    朝廷之所以能这么迅速的平定士绅集团的叛乱,原因很多。

    在朝堂上,因为去年晋中票号之事,许多大臣倒台,张凌阳便顺势提拔了诸如郑永基、曹睿、高霈、朱开山这样的外戚成为大臣,使得六部九卿这样的朝廷重臣,绝大部分都站在自己这一边。

    在地方上,张凌阳选择了任命马进忠、孙定宗这样的边关大将为总督,使得朝廷自始至终都牢牢的掌握着杭州、江宁两府。

    浙江、江苏两省是士绅集团此次叛乱的核心区域,身为首府。江宁、杭州自然便成为了此次叛乱核心中的核心。

    朝廷牢牢的控制着杭州、江宁两府,使得士绅集团根本就没有精力扩大自己的战果,目光始终被这两府吸引,也为孙定安收复安徽、江西两省州府赢得了时间。

    还有一点,那就是士绅集团虽然售卖了江南不少的卫所。

    可自大周开




第一百九十六章:后宫也不宁
    春节前后,江南地区虽然战火纷飞,可远在京城的张凌阳的小日子却过得格外的舒心、踏实。

    进入腊月之后,宫中先后传来几道喜讯:经过张凌阳长时间的埋头苦干,高贵妃、曹嫔、贺嫔、严嫔四女先后怀孕。

    对张凌阳来说,这可是喜出望外之事。

    毕竟,在有能力抚养的情况下,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多一些呢

    一高兴,张凌阳便先后晋升了曹嫔、贺嫔、严嫔三女为妃。

    至于高贵妃,已经是贵妃的位份了,再晋升那可就是皇贵妃。

    当然,出于种种考虑,张凌阳并未晋升高贵妃的位份。

    但,诸多上好的补品却被络绎不绝的送入高贵妃的寝宫。

    算是对高贵妃没有晋升位份的一种补偿吧!

    因为接连好几个嫔妃怀孕的缘故,这一年的春节,后宫过的格外的热闹。

    当然,后宫之中也有不开心之人。

    除了那些肚子依旧干瘪的嫔妃之外,徐太后绝对算是其中一个。

    虽然徐太后已经认清事实,也明白经此之后,皇帝肯定会对慈宁宫的人严加提防。

    可想到自己的侄女徐婉茗,徐太后依旧头痛不已。

    在徐太后想来,经过上次之事,自己只怕已近在皇帝面前没有什么体面了。

    如果有,也只是表面上做做样子罢了。

    徐太后自己无儿无女,只是一个糟老太婆,也没有什么身后事可以牵挂的。

    可自己的娘家却不能不牵挂。

    自己的弟弟,徐家的家主徐子继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只怕没有人比徐太后清楚了。

    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便是:烂泥扶不上墙!

    现在自己已经算彻底同皇帝撕破了脸,有‘孝道’这两个字压着,皇帝为了自己的颜面着想,也许不会在徐太后去世之前拿徐家怎么样。

    可一旦徐太后自己百年之后呢

    又有谁来照拂徐家

    毕竟,徐家同皇帝又没有丝毫的血缘关系。

    想想,徐太后便觉得头痛不已。

    经过几番思虑,徐太后只能将希望寄托给已经入宫成为婕妤的徐婉茗,希望徐婉茗能够俘获天子的眷宠爱,从而诞下一男半女,这样一来,即便自己去世,看在徐婉茗及孩子的份上,皇帝也不会拿徐家如何。

    可已经入宫一年的时间了,徐婉茗的肚子却不见丝毫的动静。

    而此时后宫中又接连传出高贵妃、曹嫔、严嫔、贺嫔怀孕的消息,徐太后又怎能不郁闷

    “莫不是婉茗那丫头的身体有什么毛病”在徐太后想来,去年入宫的那些嫔妃之中,自己的侄女徐婉茗可是第一个被宠幸的,而且此后侍寝的机会也一直没有断过,又怎会一直怀不上身孕呢

    想着想着,徐太后便命周嬷嬷将李太医喊来。

    当然,也将徐婉茗喊到了自己宫中……

    给徐婉茗号完脉,李太医回道:“徐婕妤的身子并没有什么毛病。”

    “那为何婉茗这丫头一直怀不上身孕呢”徐太后纳闷道。

    “想来,是时机还没到吧!”李太医又能如何说,总不能说‘高贵妃那些人接触皇帝的次数,是徐婕妤的数倍,怀孕几率自然要高上很多’这样的话吧。

    看了眼李太医的脸色,徐太后便猜测出了原因。

    要不然,她这些年在宫里可就算是白混了。

    对于皇帝经常同高贵妃等人‘胡天胡地’的事情,徐太后自然有所耳闻。

    当时,徐太后听说了这些事情之后,心中第一个印象,就是‘皇帝这也太荒唐了吧’。

    现在想来,虽然高贵妃等人随皇帝一同荒唐,可现在却都怀上了身孕。

    “难不成,真要那样做才



第一百九十七章:加官晋爵
    二月二,龙抬头!

    过了二月初二,大地开始回春,京城的气候,也开始暖和起来。

    这天,张凌阳再次收到来自江南的捷报:闽浙总督马进忠率师攻克温州府,江南动乱被彻底平定!

    看着满朝的恭贺之声,张凌阳心中自然无比的愉悦。

    可想想江南乃是大周税赋重地,此番经过兵灾,只怕元气大伤。

    为了尽快恢复江南的元气,张凌阳在同郑永基等朝廷重臣商议之后,决定任命原户部主事周畅为江宁知府,原户部主事李泰为杭州知府,远盐科提举司提举朱阳为扬州知府。

    同时,张凌阳又任命此次平叛有功的宁国公府世子孙启承为安徽巡抚,又任命孙定宗举荐的江左贵为松江知府,冯喜举荐的锦衣卫暗桩张三为锦衣卫千户……

    孙启承、江左贵、张三等人的任命倒还好说,可周畅、李泰、朱阳三人却同为去年恩科一甲,张凌阳如此做法,自然引起了有心人的关注。

    “难不成,以后内阁人选,要从地方上选拔了”联想起去年张凌阳对翰林院官员的处理,有些大臣的心里越发笃定这个猜测。

    江南既然已经平定,那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自然便是恢复元气。

    马进忠、孙定宗两人武将出身,一声打仗的本事自然无话可说。

    可要说到治理地方,那才华就有限的紧了。

    因此,又同郑永基等人商议了一番之后,张凌阳方才下旨调孙定宗、马进忠回京。

    至于接下来闽浙总督、两江总督的人选问题

    张凌阳压根就不在想设置‘总督’这个职务,毕竟无论怎么说,总督一职都是把持至少两省的军政大事,权势实在太大。

    甚至,张凌阳还想着,等云贵总督张广之平定了苗人之乱后,彻底取消‘总督’这一职务。

    既然不打算再设置‘总督’这一职务,那江南几省的巡抚便不得不加紧时间安排了。

    除却孙启承被任命为安徽巡抚之外,张凌阳又将荆南巡抚吴启良调任为江苏巡抚,荆北巡抚严书调任为浙江巡抚。

    而空闲下来的荆南、荆北以及江西三省,张凌阳又从京官之中挑选了几名精干之人出任这三省的巡抚。

    当然,张凌阳也不会做什么卸磨杀驴的事情。

    原闽浙总督马进忠入京之后,不仅被委派了新的差事,爵位也被提升了一筹,晋升为西宁侯。

    而原两江总督孙定宗,自然也被敕封为了伯爵的爵位。

    一时间,勋贵在朝堂上的势力大涨。

    特别是宁国府,除却孙定安原本的国公爵位之外,堂弟孙定宗也成为了伯爵,而孙定安的长子也被提拔为了安徽巡抚。

    可以说此次授意最多的,非宁国公府莫属。

    一时间,宁国公府风光无限,俨然成为了大周的第一豪门。

    虽然宁国公府也确实有资格被称为大周第一豪门。

    但回京之后,宁国公孙定安却有些惶恐不安。

    毕竟,树大招风的道理,他又不是不懂。

    所以,经过几番思索,孙定安修书一封与长子孙启承,让你在安徽为天子金星办事,另外一边,孙定安又将家族子弟全都召集起来,严厉训斥一顿,让他们以后夹着尾巴做人。

    待众人散去之后,孙定安回到书房,在书桌前呆了好长时间……

    第二天一大早,通政司便收到了一份来自宁国公孙定安的奏折。

    看过内容之后,通政司的人不该怠慢,急急将奏折送入宫中……

    “什么宁国公递交了辞呈”看着孙胜呈上来的奏折,张凌阳有些惊讶的合不拢嘴巴。

    打开奏折看了几眼,张凌阳喟然长叹一声:“宁国公这分明是担心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啊!”

    张凌阳又如何猜不出孙定安心中的想法

    &nb



第一百九十九章:劝谏
    “郑爱卿此来所为何事”

    将郑永基宣入养心殿,张凌阳心里便猜想,郑永基莫非也是为叛乱士绅定罪之事而来

    果不其然,只见郑永基行了一礼回道:“陛下,臣是为求情而来!”

    虽然身为内阁首辅,可郑永基的威望不要说同前任张致远相比了,只怕放眼整个大周,郑永基也算是威望最低的内阁首辅了。

    六部九卿之中,不说高霈、曹睿这些同为外戚之人不服正用经济,就连同李广泰等人,对郑永基不假辞色。

    正是出于种种考虑,郑永基才不得不硬着头皮出面求情,为的便是能够收拢天下士绅之心。

    虽然这些江南士绅已经形同昨日黄花,但如果郑永基出面求情,不说这些出自江南的士绅会对其感恩戴德,只怕其他地区的士绅,也会对郑永基产生好感的。

    再者说,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又岂是说说而已

    整个大周,除却勋贵之外,为官之人,又有哪一个不是士绅出身

    也是因此,郑永基才不得不硬着头皮出面。

    他的内阁首辅实在太难当了。

    “自古以来,便有杀俘不祥之说,且这些人虽然参与到了叛乱之中,但其中有不少人都是天下名士。

    如果陛下此番将这些人悉数问斩,只怕会引起天下所以士子的恐慌。”

    顿了顿,郑永基又道:“入宫之前,微臣特意去了一趟吏部,发现大周为官之人,竟有三分之一出自江南。

    而这些人之中,竟又有大半之人与参与叛乱的士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此番陛下将这些士绅全部处死,不说其他,只怕那些出自江南的官吏,会因此而惶恐不安吧。

    心中惶恐,他们又怎会尽心尽力的为陛下办事心中会不会生出别的想法

    这些,陛下不得不考虑。

    再说,难不成陛下也要将所有出自江南的官吏全都给杀了”

    见郑永基如此说,张凌阳不由一愣。

    说来也是。

    江南几省自古以来便是科举大省,为官之人只怕也不止郑永基口中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这些人分散在各地为官,虽说不能对朝廷形成威胁,可也难免心中生出其他的想法。

    再说,大周也不是前世的满清。

    前世,满清皇帝雍正能够顺利推行摊丁入亩政策,虽然地方上经历了一些波动,但却无人造反。

    这主要是归功于满清的八旗制度。

    虽然雍正还算是比较信任汉人,但也只是相比其他满清皇帝而已。

    在骨子里,雍正只怕也不信任汉人。

    所以在各地的封疆大吏,无一不是满人。

    至于汉人,最多也只是做到巡抚之位而已。

    所以说,无论在地方是,还算在朝中,满人的势力始终都要压倒汉人势力。

    再加上,明清时代士绅的尿性,那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得了的。

    一句话来说,就是贱骨头!

    所以满清才顺利推行了摊丁入亩政策。

    大周的国情明显与满清不同。

    无论是在朝中,还是在地方,士绅都是官吏的主体部分。
1...5960616263...1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