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周昏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谈古不论斤

    日子过得很充实!

    嗯!

    至少张凌阳本人是这样认为的。

    好在,朝堂上的大臣正在为江南地区的官员任命而争吵不已,倒是没有多少人去关注张凌阳的行踪。

    江南可是天下最富庶之地。

    虽然之前张凌阳已经安置了几名外戚亦或亲信为各省巡抚,可各州府县的主官却还还没有定下来。

    现在,朝中大佬自然都将目光瞄准江南,想要安插自己的亲信去江南为官。

    要知道,江南的官职可是整个大周最肥的。

    如果是以往,江南士绅势力盘根错节,如非关系够硬,还真没有几个人愿意去江南做官。

    毕竟,士绅集团的势力被铲除之前,江南各州府的主官基本上都如同傀儡一般,全看当地士绅大族的脸色行事。

    现在不同以往,现在江南士绅集团被扫荡一空,现在还残余的那些士绅大族,无不是夹着尾巴做人,谁还敢冒头

    如果还如同以往那般行事肆无忌惮,只怕离死也就不远了。

    所以,只要稍微有一点背景的官吏,现在无不走门路,想要谋取江南的官职。

    朝中大佬自然更是如此。

    刑部尚书高霈担任两广总督多年,地方上的门生也多,自然有人眼馋江南的富庶,想要谋求一份江南的差事,便求到了高霈府上。

    如果是一两个人,高霈还能安排,亦或随便将人给打发了。

    可现在求到高霈府上的门生故吏,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有十几位之多。

    如此多的人数,一下子安插在江南,只怕也不现实。

    可如果一个都不安插,那也说不过去。

    所以,高霈便求到了吏部尚书陈一鸣面前。

    对于高霈的来意,陈一鸣自然是心知肚明。

    高霈也是直接开门见山,刚一落座,便直接开口道:“老夫此番厚颜前来陈尚书府上,实在是有事相求。”

    说着,高霈便从衣袖中掏出一份名单递给陈一鸣,说道:“这几个人都是老夫当年担任两广总督之时的几名门生,行事颇为干练……”

    之后的话自然不必细说,陈一鸣就都明白了。

    原本




第一百一十三章:外戚不安分?且有他去吧!
    ?

    送走高霈,陈一鸣不由长出一口气,同时脸上也满是苦涩。

    其夫人见此,有些疑惑的问道:“老爷今日这是怎么了,怎么唉声叹气的”

    陈一鸣将高霈等人所求之事一一告知夫人。

    夫人听闻之后,冷笑一声,说道:“老爷也真是的,您身为吏部天官,除却郑阁老所求之外,大可谁都不用理会,怕他们作甚”

    闻言,陈一鸣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这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

    “妾身什么不懂”夫人羞恼道,“难不成他们几家出了几个妃子,老爷您以后就要夹着尾巴做人了不成

    那如果这样的话,老爷您的吏部尚书做的还真没有什么意思了。”

    “无知妇人!”陈一鸣说道,“老夫做了这么多年的官,什么样的权贵没有见过,会怕他们区区几个外戚”

    “那老爷怎么畏首畏尾的”夫人疑惑不解的问道。

    要知道,当年陈一鸣做刑部尚书之时,处决的王公大臣可是不少,也没见他这么愁眉不展过。

    陈一鸣解释道:“他们这哪是想在江南安插官员分明是在试探老夫。”

    见夫人眼中的困惑之色,陈一鸣说道:“今年宫里的几位贵人先后怀孕,朝中的这些个外戚,可不得提前布局吗”

    “就好比高霈,他女儿高贵妃在陛下面前一向得宠,万一日后诞下皇子,安未来储君的位置,说不定是谁的呢”

    “怎么会”闻言,夫人不由大吃一惊,“皇后娘娘不是已经为陛下诞下了嫡长子了吗”

    “怎么不会”陈一鸣讥笑一声,说道:“皇后娘娘虽然诞下了嫡长子,可母家安国公府是个什么模样,你又不是不知道,根本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

    等大皇子成年之后,安国公府别说帮衬皇长子了,只怕不拖皇长子的后腿就是好的了。

    而且夫人细想一下,宫里的其他贵人又有几个是易与之辈

    高贵妃、郑贵妃、吴妃、曹妃、贺妃、严妃、朱嫔这些人,他们的父亲要不就是朝廷重臣,要不就是封疆大吏,又有谁是易与之辈

    只怕到时候,太子之位有的是人争夺。”

    见丈夫这么说,夫人一想,可不就是如此吗

    皇后娘娘的娘家只是盯着个国公府的爵位,在朝堂上没有一丁点的势力,而其他贵人,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在地方,都有大批的人支持。

    未来的太子之位是谁的,还真说不一定。

    其他人到好说,自己的丈夫身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自然也就成了人人拉拢的对象。

    现在这些朝中大臣,明面上是要自家老爷安插几名亲信,实际上却是要自家丈夫表态。

    如果自家老爷不表态的话,那就成为了众矢之的,人人攻之。

    “这可如何是好”想明白了之后,夫人愁眉不展道。

    “暂且无妨!”陈一鸣说道,“宫里虽然有好几个贵人已经怀孕,可到时候诞下的是男是女还说不一定。

    再说,现在陛下年富力强,等诸皇子长大成人,还有好些年的时间要等。

    现在,他们只是试探老夫的态度而已,并不值得小题大做。”

    心里,陈一鸣却道:“等十几年过后,天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经告老还乡了”

    况且,等阵到了那一步,陈一鸣肯定会上表请辞,不去趟这趟浑水。

    ……

    张凌阳虽然忙的双脚不沾地,但还是听说了高霈等人积极奔走的消息。

    冷笑一声,张凌阳心道“现在嫔妃们还没诞下皇子,你们就这么安奈不住了,只怕等皇子成年,有的是你们闹的。

    咱们且走一步看一步,朕倒要看看你们究竟能闹到哪一步

    顺便,朕也看看朝中的这些大臣,是个什么态度!”

    想过之后,张凌阳随不对此事加以关注。

    &nb



第二百一十四:皇权下乡
    ?

    短时间内,大周并未做好对欧洲列强开战的准备。

    这并不是说张凌阳怕了欧洲。

    只是现在同欧洲开战得不偿失。

    在一方刀枪棍棒,而另外一方坚船利炮的情况下,张凌阳心里清楚,大周如果要战胜欧洲列强,肯定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而这个代价,大周虽然能够承受,可张凌阳却不愿意去承受。

    毕竟,暂且忍耐几年之后,等大周有了自己的工业基础,也能制造出自己的坚船利炮,再同欧洲列强开战,那时候大周会输吗

    除非指挥的将领是一个极其无能之辈。

    否则大周根本就不会输。

    毕竟,大周的人口基数在这,一旦爆兵,任谁都阻拦不住。

    你说什么

    欧洲列强会不会联合

    不说欧洲列强之间的龌龊,即便他们真的联合了起来,大周也是不怕的。

    因为大周的人口要比欧洲总人口还要多上一些。

    说到底,人力资源,才是张凌阳最大的依仗。

    当然,前提是大周必须有自己的工业基础。

    没有自己的工业基础,大周的人口即便再多上一倍,只怕也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

    ……

    不知不觉,时间便已经进入盛夏。

    此时,大周第一艘试制的蒸汽船已经试验成功。

    第一艘带有试验性质的蒸汽船并不大,在运河上便能肆意航行。

    张凌阳亲自前去体验了一把,速度果然很快。

    于是,心中满意的张凌阳便给参与研制蒸汽船的工匠各赏赐了十两银子。

    银子虽然不多,但对于工匠们来说,却是额外收入,心中又岂会不喜

    而此时,皇家学院的教材也已经编写完毕,开始正式授学。

    考虑到入学的学子都是寒门士子的缘故,张凌阳特意给了他们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

    在这几个月里,京城内突然多出了许多小学堂。

    那些在皇家学院就读的士子,每到轮休亦或放学之后,都会前往这些学堂教授那些京城内那些贫苦人家的孩子,从中获得一份酬劳。

    其实,以皇宫内帑如今的收入来看,别说三千士子,即便再多三千,张凌阳养起来也是毫无压力。

    可张凌阳却并没有这么做。

    张凌阳明白,越是得来容易的东西,人们往往都不会珍惜。

    而越是得之不易的东西,人们才会倍加珍惜。

    正是出于此种考虑,张凌阳才想出了这个勤工俭学的办法。

    艰辛的日子自然也使得这些寒门士子明白了读书不易的道理,因而对现在的机会倍加珍惜。

    其实不珍惜也没有办法。

    皇家学院可是有制度的。

    因为皇家学院现在实行的三年制的学制,三年之后,这些入学的学子要进行毕业考试。

    如果考试不合格者,学院是不发放毕业证书的。

    而皇家学院的毕业证书,也是内廷招收这些学子的入门资格。

    为何是内廷而不是外廷

    其实很明显,朝堂内外的诸位大臣是不会同意这批皇家学院出来的士子进入朝廷衙门的。

    即便是一个微末小吏,只怕也是不容易的。

    而内廷则不然。

    内廷完全是张凌阳一人说了算的。

    不说现在皇家银行紧缺各种财务人员,就是随着蒸汽机的到来,大周的各项科技人员都面临十分的缺乏的现象。

    身为一国之君,张凌阳可不会小打小闹的去做开一座矿山,亦或挖一些煤之类的小事。

    张凌阳布局的乃是整个大周。

    甚至,张凌阳已经想好了,待今年全国各地的税赋上缴之后,看看形势。

    如果乐观的话,张凌阳下一步将要推行商税及矿税。

    商税自不必细说,张凌阳早就想要退广了。

    在张凌阳看来,即便如今大周推行了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制度,国库每年的税收也最多也不会超过三千万两。

    至于矿税

    之前没有过先例,张凌阳也不知道会收上来多少银子。

    &nb



第二百一十五章:大周同欧洲的差距
    摊丁入亩政策、乡亭制度接憧而来,一时间整个天下闹得沸沸扬扬。

    就连朝中的大臣也坐不住了,纷纷向张凌阳上书。

    没办法,这些大臣不上书也是不行。

    那么多门生故吏,如果只考虑朝廷的得失而不在意他们的话,只怕用不了多久,他们的那些门生故吏便会选择改变门楣了。

    其中,尤以高霈、曹睿这两人跑得最为积极。

    也是是封疆大吏做的时间太久了吧,至今还没有完全了解朝廷的局势,每天积极奔波,不断的向张凌阳上书。

    而郑永基无疑聪明多了。

    郑永基的性格本就圆滑,不愿开罪太多的人。

    更何况,现在要开罪的是张凌阳呢

    是故,郑永基只是在最开始的时候不痛不痒的上了一本奏折,而后便一直‘抱病在家’装聋作哑。

    相比郑永基,吏部尚书陈一鸣更是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对乡亭制度的四十充耳不闻。

    再说,陈一鸣本人又没有女儿在后宫为妃,门生故吏也不是很多,能积极的起来才算怪呢。

    而户部尚书朱开山,虽然身为外戚,也是朝堂上的一大山头,可却如同郑永基一般,对这件事情冷冷淡淡的,并不热衷。

    此时位于风暴中心的张凌阳在做什么呢

    此刻的张凌阳正身处火器局,和那些工匠一同研制燧发枪呢。

    大周虽然还没有开始工业化的进程,可由全国召集来的能工巧匠及那些招聘的欧洲工匠一同研制几杆试验性质的燧发枪,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大周早已能锻造出了火绳枪,燧发枪虽然技术难度比火绳枪略微高了那么一点,但也就只是那么一点而已,并非天堑之别。
1...6465666768...1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