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魔弈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乱码者
齐国人口量远超大宋,因为修行之风盛行,从官方到民间都沉迷于修行,所以读书人并不很多,相对应的经史子集的相关典籍也不丰富,其内容和品质跟大宋相比差上了许多,大宋之前的几个朝代,如春秋战国和唐代都是文学大发展的时期。
读书读史读到了困惑,易九霄发现齐国有段历史居然跟大宋相同,这部分历史是在夏朝以前的部分,其中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关于山海的传说,居然跟大宋的史书中的记载非常相似,但从夏朝之后就不一样了,具体来说齐国史书没有夏商周及之后朝代的记载。
易九霄在前世就博览群书,算是一个儒将,如果没有去从军,考个进士应该不成问题,所以现在读书也是轻车熟路,无师自通,甚至说得上是举一反三。“追逐功名要趁早,莫等白了少年头”,十五岁的易九霄决定参加秋季的县考。
开州州府辖区为开城县,开城县其实就在开州城中。易九霄的县考是在开城县进行,考试之前要先报名登记,不过他不用亲自去报名,自有万府管事代为办理。按照常规,开城县考试院需严格审核易九霄的考试资格,因为由万府举荐,手续便简单了许多。
考试时间定在的九月初六进行至初七日进行,历时两天。离考试还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易九霄的修炼闲暇,都是用来读书。在修炼了开天经之后,他感觉记忆力有很大的提升,那些书籍,读了一遍之后就有很深的印象,几乎达到了过目不忘的程度。
万疏狂在易九霄的影响下,也开始读书,不过他读的书不一样,不是为科举应试所准备的经史子集,而是兵法。齐国和周边诸国在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军事家,所以有关兵法方面的书籍很多,万疏狂有志于从军,读些兵书还是很有用。
时间在少年的读书声中悄然溜走,转眼就到了秋季,县考在即。易九霄在万疏狂的陪同下来到了开城县的考场,考场在开州城的西南部位,整个开州城绵延百里,从万府到达考场居然有几十里的路程,所以只能提前赶过去找地方住下。
考场周围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应试考生上万人,再加上陪同人员,让考场片区顿时繁华了起来,所有旅馆客店都人满为患,好在万家提前有预定,在考场附近最好的客栈定了三间上房。这也难怪,整个开州城内有一千多万人口,万把考生真不算多,如果不是齐国重修炼而轻读书,人数会更多。
如此多考生,最后考中的有多少人,其实也就百余人,真正可以说是百里挑一,所以考试的竞争相当激烈,甚至是有点惨烈。几乎所有的考生
第十七章:县考第一
对啊!这易九霄是谁?居然能超过朱晨和善辉,魁首榜前众人议论开了。
原来第二名朱晨乃是开城县县官的公子,自幼天资聪颖,读书是过目不忘,七步成诗,虽然才十四岁,却早已才名远播。第三名善辉也不简单,家中颇为富庶,自小请名师教授,据说也是博览群书,出口成章,是开州城鼎鼎有名的小才子。
这两人万疏狂之前就曾听说过,但他无意科考,跟这两人也没有什么交集,他斜眼看了下站在身边有点发愣的易九霄,心道:你小子可真是深藏不露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易九霄也看了看万疏狂,心道:我拿个榜首也是正常不过的啊,我的诗赋都是借用前世的名家巨作,不要说县考,就是州考、国考也会名列前茅。齐国不是很重视读书,哪能跟大宋及前朝相比拟。
两人都没有发声,悄然离开了发榜现场,围观者要是知道身边的那位就是榜首易九霄,还不立马围上来,那时想走可就不容易了。齐国虽然不重视读书,但在读书人眼里,功名还是第一等重要,过了县考才是真正的书生,书生中的魁首更是万里挑一,颇受人羡慕和景仰。
回府之后,万家为易九霄举办了喜宴,万府家主万千豪亲自出席了宴会,庆贺易九霄喜中县考魁元。宴会还邀请了歌舞坊坊主良玥姐妹,以及易九霄的恩人黄略。
歌舞坊和黄家曾对易九霄帮助较多,所以便请他们参加,一起分享这份喜庆。万家是世家家族,的确深谙人才投资之道,所以才能千百年不衰。
过两日,县府派人送来请柬,邀请易九霄去县府做客,此次自然是易九霄独自前去,万疏狂也不方便相陪,不过万府安排了车马和仆役。
县考每三年举办一次,每次县考之后,县令都会邀请前三名书生赴宴,一方面是为了表彰那些有才华的读书人,更多的是建立一种关系。
名列前三的书生都是才子,将来做官的可能性非常大,县令如果跟这些书生建立了人脉关系,埋下一点香火之谊,将来对彼此都很有助益,所以宴请都是有县令亲自主导,考试院的官吏作陪。
易九霄在衙役的带领下拜见了开城县县令,县令姓朱,名远山,乃是县考第二名朱晨的父亲。在座的除了县令,还有开城县考试院院长乐陵,以及同榜的另两位书生朱晨和善辉,易九霄与他们一一见礼。
但见朱县令四十左右,面皮白皙,细眉长目。院长乐陵五十岁上下的样子,三缕长髯,模样儒雅。再看朱晨,与其父眉目相似,表情冷傲无比,易九霄与其见礼都爱理不理,而善辉则是笑容可掬,显露一种皮笑肉不笑的样子。
朱县令对易九霄大大地表彰和勉励了一番,易九霄再三施礼表示了逊谢,考试院院长乐陵手捻长须,点头连连,很是赞许。乐陵可是亲自看过易九霄的试卷,甚是佩服。
在座的另两位书生见朱县令表扬易九霄,脸色都不好看,朱晨的面色更加冷漠,善辉的眼中闪过一丝奸诈。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读书人很多都是眼高过顶、自命清高,除了自己谁也瞧不起,特别是易九霄这种来路不明的人物,更不在他们的眼里。武人则不一样,虽打生打死,却彼此相互重视,在大宋有句俗话叫“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句话在齐国同样适用。
读书取仕是易九霄的无奈之举,他骨子里是个武人,所以对在座的这两位毫无轻视之意,对两人所表达的冷陌和冷淡也就一笑而过,并不是很在意。
人已到齐,县令大人吩咐开宴,大家可以边喝边聊。易九霄平常基本不喝酒,但席上有县令和院长在座,他不得不端起杯,斟上酒,过去敬一下两位大人,否则便是失礼。
觥筹交错间善辉站起身,端起酒杯,来到易九霄的面前,说道:“易兄才华横溢,高居榜首,在下不胜佩服,先饮为敬。”说完咕咚一下,将一杯酒干了。
易九霄当即站起了身,举起酒杯,逊谢道:“多谢善兄,在下这次只是碰巧,论才华哪敢跟两位兄台相比。”说完,举起杯也喝了。
见易九霄喝完酒,善辉并没有走,笑眯眯地一拱手说:“易兄不必谦虚,既然被考试院看中,必有过人之处!我想易兄诗赋定然擅长,今日我们三人现场作诗助兴如何”
说完善辉看了一下朱县令和乐陵院长,再看了一下朱晨,朱晨点头,并伸出了大拇指。这是一个阳谋,裸地向易九霄挑战。易九霄是第一名,赢了很正常,如果输了,就是名副其实,而且朱晨最擅长的就是诗,号称七步成诗,如果现场即兴作诗,胜率极大。
&
第十八章:参加州考
在座的朱晨和善辉二人,面面相觑,脸色极为难看。易九霄的诗他们都听见了,根本不用评论,从意境到文采,都远胜他们,其差距几乎可以用云泥之别来形容。
“果然是好诗!”朱县令也学着乐陵,一拍桌案,其实他心底颇为恼火,本想借机替儿子扳回一丝面子,谁知这易九霄竟然如此之强,当真出乎他的意料。这人到底是什么来头呢朱县令一直不知道易九霄来自万府,易九霄报名和此次赴宴通知,都是由考试院在操作,考试院会对每个考生信息进行核对,所以考试院对考生的背景最为清楚。
朱县令之前也曾问过乐陵关于易九霄的出身,乐陵回答是平民出身,这个回复没有任何问题,易九霄在报考登记时写的就是平民,但他不是普通平民,而是万府中的一个平民。
乐陵也是老于世故之人,他看得出朱县令父子对于易九霄的嫉恨,也看得出善辉对易九霄的恶意,出于对易九霄的保护,他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易九霄的来历,打消这些人的想法,其实也是为了他们好,万府在开州不是好惹的。
只见乐陵冲着县令一抱拳,咳咳两声说:“大人,易九霄虽出身平民,但确实是个人才,看来能被万府聘请为门客,当真是不简单啊。”
“嘣”朱县令又一拍桌子,心想乐陵你这老家伙,你告诉我易九霄是平民,却不说他是万府的人,万一因此事得罪万府,岂不冤枉。但他也不敢明面上指责乐陵,这地方考试院不是归他直接管辖,而是受州府学使所节制。
“万府果然人才辈出,易兄弟,本官敬你一杯。”
这朱县令转弯很快,易九霄也是明眼人,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虽然颇为瞧不起他,也犯不着去得罪他,于是一场县考庆祝宴会在寒暄中结束了。
没过几天,易九霄高中县考第一的消息就传遍了开州城,从此才名大盛。他的两部诗作《江雪》和《短歌行》也流传开来,据说有坊间和班底将这两首诗谱上曲子,供那些歌舞伎传唱。不用猜,肯定是开城县考试院的所为,易九霄只能一笑了之,反正他只是借用前世的古人大作。
县考只是起步点,随之而来的是州考,州考在次年三月进行,开州治下七十二县的众多书生将齐聚一堂,共同竞争五十个大书生的名额,这比县考难度大得多,也残酷激烈得多。
离州考只有半年时间,易九霄该怎么准备呢,他其实并没有多少东西需要准备,关于诗文和策论方面,也没有什么准备的必要,他所缺乏的是对齐国风土人情和历史沿革的了解,这将是随后半年时间的学习重点。
齐国有些文化风俗与大宋相同,但也有很多差异。齐国每年的主要节日有春节,也就是年;有夏节,在每年立夏的那一天;有秋节,就是中秋节;有冬节,在冬至的那一天;有清明节,就是二十四节气清明开始的日子;没有端午节和重阳节等。
整个国家共有四十个州,开州是其中之一,每个州下面有许多县。齐国都城在博州,博州是齐国的政治经济中心,皇帝是齐国的最高主宰者,朝中有太宰辅助皇帝管理国家,太宰之下设置六部,分别为官部、兵部、法部、赋部、农部、工部。
其中官部负责全国官员的遴选、任免,各级考试院就归属官部所管辖。兵部掌管全国的军权,齐国周边有很多国家,可谓是战事连连,兵部尤为重要。法部负责国家立法和司法,以及各类审讯机构和监狱的管辖。赋部掌管国家的钱财,进行税赋征收。农部负责国家的农业、牧业、渔业。工部负责国家的建造、以及工商业的管辖。
除了六部还有一个学士院,负责史书和典籍修撰,政事记载,历法编撰,还有礼法的制定,以及各类占卜、祭祀活动,学士院不属于太宰管辖,而是由齐王任命的大学士管理,为齐王出谋划策,是齐王的御用文书机构。
易九霄踏入武宗境之后,随着武道修为的提升,相伴的是目力和记忆力的增强。学习齐国的文化习俗、律法制度、治国策略的时候,速度比从前快了许多,那些典籍只要阅读一遍,就记忆深刻。虽然他依旧是凡人,在这一点已远胜平常凡人颇多。
即使有这些优势,易九霄并不敢放松,参加科举应试考试的书生中,有可能会卧虎藏龙,虽然绝大多数都是灵根微弱、修行无门的凡人
第十九章:再夺第一
“这不是易九霄易兄吗,这场考得怎么样,能不能拿第一啊”
易九霄本不愿理这两人,特别是那个善辉,但还是稍微停顿一下脚步,拱手问了个好,就继续向门外马车处走去。
“他就是易九霄啊”善辉这一声喊叫,附近的考生都听到了,全部都围了上来,易九霄整日在万府中修炼读书,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名气有多大,也不知道自己的诗作已传遍坊间巷里,成了书生中的佳话,成为深闺之内的话题。
平常没人认得他,这一旦被认出,身边的人越聚越多,还没走到马车边,身前身后已经有几百人了,这些人一路上指指点点的,有些人还主动上前跟易九霄打招呼,要求结识。幸好这些考生都是男子,要是如后世那样有女考生,那就更热闹了。
易九霄无奈,只得停下急促的脚步,向周边众人一抱拳,说了声“幸会”,然后继续前行。不是他不愿意跟众人交好,只是这里人太多,也太杂,根本是应接不暇。
这时一个声音在易九霄的身后响起,还是善辉在说话:“易兄架子真大,我们高攀不起啊!我身边的这位是朱晨朱公子,上次县考中仅次于易公子,屈居第二。”
只见朱晨收敛往日的傲气,装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向众人一抱拳,说了声:“各位仁兄,在下开城县朱晨,幸会,幸会!”
他这一番做派倒显得为人谦逊,同时又反衬出易九霄的高傲。就在朱晨和善辉两人一唱一和之际,人群已经有人在议论易九霄的不是,说朱晨之好了。
“第二名啊,跟第一名也没多大差别,有时候差的就是运气吧。”
“第一名,徒有虚名吧,光有才学,人品太差也不好,不会走得很远的。”
考生中大多数人都不明真相,听着这些话觉得很有道理,一般都认为,第一和第二都是实力相近,差别不是很悬殊。所以众人对朱晨开始刮目相看,有几个人上前跟朱晨打招呼和结识了,然后更多的人走到朱晨这里,反倒将易九霄冷落在一旁。
这些易九霄都看在眼里,包括不远处善辉的阴险笑容,今天无故被此人戏耍了一番,并且做了一回朱晨的垫脚石,心道将来还是要防范这等小人。但这些心思都没有表露出来,也不愿意与其纠结,淡然无视地上了马车,回到了万府。
四月初六,是州考放榜之日,万疏狂陪同易九霄一起去看榜。本来也可以不看榜,州考不同于县考,州考中榜者,州府考试院会安排人员进行报喜,报喜人员将考试院的报喜文书送到各个考生家中,但因为考生人数较多,很多人路途遥远,报喜者的消息相对滞后,所以有很多人还是选择过来看榜,获得最新和及时的消息。
反正考试院离万家也很近,不如直接去看看,于是两人共乘一部马车,赶往考试院。路上无事,开始闲聊,万疏狂就问:“九霄,不知你州考名次会如何,州考名次靠前的,能直接做官。”
“不好说,州考不同于县考,其中人才济济,我也只能是尽力而已。”
诚然,州考虽只有几千考生,但都是各县县考的精英,其中不乏有才之人,易九霄的作品虽然借鉴了前人佳作,但还要看是否符合阅卷考官的口味,如果考官不喜欢,那也无奈,所以对于名次易九霄一点把握都说不上,甚至落榜的可能性都存在。
至于万疏狂所说的州考名列前茅者可直接做官,这倒是真有其事。每个州都有官吏编制,其中主要官员由朝廷官部下派任命,剩下的官吏可由州官挑选任命。州府太守的权利很大,他有权从州考优秀者中遴选出一些人才,来充实州府各司各坊。
在州府任职并不是易九霄的追求,他的理想是去博州,在朝廷谋个前程,那样才能走得更高更远。但是易九霄常常自问,这一切有可能,有机会吗
州考之后就是国考,国考的优胜者有机会会留在朝廷六部为官,其余人等还是下放到全国的各州各县,如果在本次州考中都拿不到名次,参加国考又有什么意思呢,想到此,易九霄不由得几分黯然了。
万疏狂见他如此,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连忙安慰说:“无妨,九霄,我相信你!”
开州考试院的放榜台比县考的要大,州考的结果同样是在放榜台上进行公示。虽然州考考生人数不及县考,但看榜的人数远超县考的。县考的考生参差不齐,有人混场子的,那些考得特别差的索性不来看榜。
而州考考生普遍来说,具有一定的功底,也自负
第二十章:骏萃宴
万疏狂的一番话,让易九霄对季海产生了兴趣,将来他肯定有机会见到季海,不知是否能一解心中疑惑。两人无事,又转到放榜台的另一侧,这一侧密密麻麻都是名单,共有四十七人之多,朱晨和善辉也在其中,分别列第三十一名和第四十七名。
这二人能有这个名次也很不错了,因为参加州考的并非就是去年县考的中榜者,其中夹杂着很多往年的考生。历年州考没中的书生都可以参加考试,有些人连续参加了几届,真正当届县考中榜者应试的绝不过半,因为竞争太过激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