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行了,过足瘾了吧,我请你吃顿好的,今晚跟我一起回钱塘吧。顾骜看着马风退场,笑骂着丢了一瓶饮料过去。
马风涎皮赖脸地笑呵呵接过,灌了几口后,居然婉拒道:饭还是你跟嫂子吃吧,我吃剧组的便当。
说着,他就转身要往放盒饭的地方走去。
顾骜气得笑骂:盒饭什么好吃的,你今天被阿杰揍成这样鼻青脸肿,不想好好补补么?
马风把破的道具服外套往肩膀上一搭,骚包地说:那不一样,我是演员啊,当然要拿便当了。
靠实现梦想赚来的便当,吃起来意义不一样的。
顾骜和萧穗也只能哭笑不得地跟他一起吃便当。
死跑龙套的你还好意思领便当?都是你害得其他人收不了工,导演说了没允许放饭呢!管理盒饭的场务,看到马风这个灾星,就一脸凶恶,倒也跟吴孟达的表情有得一拼。
幸好顾骜前后脚就跟来了,大手一挥:算了,我说的放饭了,分批吃吧。一会儿萧编剧请客,给大家加菜。
见制片人发话了,场务才没敢惹马风,放了三个盒饭。
为了让你吃上这个盒饭,我还特么承诺给其他人吃更好吃的,你说你贱不贱!顾骜把一次性筷子,往纸饭盒上一扎,调侃着说。
马风乐得直傻笑,稀里哗啦地扒拉着饭菜:这也是生活嘛,就是要挨打换来的盒饭,吃着特别香。
便当都是问附招待所的食堂,付港币搭伙的。
顾骜已经算很注重后勤了,找的外滩附近餐饮质量最好的招待所。
每个盒饭两块钱港币的待遇,保证两个大荤硬菜。至于素菜也都要干净新鲜,尽量清炒,不要炖煮得稀巴烂的大锅菜。
今晚的盒饭,每人一块黄酒红焖的东坡肘子,半斤多肉,还有几条油炸的东海小黄鱼。蔬菜是萝卜炖面筋果花菇包菜蛋黄南瓜。都是些冬季蔬菜,因为80年国内几乎没有大棚的反季节菜。
对于被压榨的香江电影人来说,这个便当比他们平时给邵氏打工时吃到的要好太多了,足以说明顾骜是良心资本家。
但马风这种跟着顾骜过过有钱人生活的,却不应该看得上眼。
可眼下的事实,就是他倾注了无数的热情,把吃饭都当成了融入演艺生活沧桑感的大事,吃得很有仪式感。
三个人就像死跑龙套的一样,蹲在人行道台阶边,哗哗哗把饭吃了,马风甚至还很入戏地拿袖子抹了一下嘴上的油腻,然后才把筷子猛然往纸饭盒上一插,一脚踹飞到垃圾桶边。
很没素质。
走,总算过瘾了!
看马风的斗志,应该是又满血复活了。
过瘾了就跟我回招待所冲个澡,换个干净衣服,不然我不许你坐我的车回钱塘!顾骜给他泼了冷水。
第89章 这个年很滋润
因为马风这厮的耽搁,顾骜回家过年的日程被压得很是紧张,小年夜前一天的中午,才回到钱塘。
他本来想开着奔驰770老爷车自驾回家的,不过最后想想还是算了,改坐了火车。
《沪江滩还没拍完呢,这车后面还要用到,既然邵爵士是按照影视道具倒腾给顾骜的,表面功夫还是善始善终的好。
片子拍完之后,顾骜打算把这辆车弄回钱塘老家,就给老爹用好了。而他自己在京城,还是继续开那辆不起眼的伏尔加二代。
这也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因为钱塘这种乡下地方,没什么人懂外国古典车的收藏价值。
老爹作为大国企的副厂长,开一个旧老爷车出去,别的单位说不定还以为他是节俭,废物利用。
而京城相对就卧虎藏龙一些,万一有人看过外国的历史纪录片,知道这车是希特勒同款的简装版,徒然惹不必要麻烦。伏尔加二代在京城就常见得多了。
顾骜提前打了电话,所以姐姐顾敏来火车站接他,还雇了一辆三轮车,帮顾骜把香江带回来的特产西郊宾馆的特供好物统统装上,一路拉回家里。
至于老爹,当上副厂长后更忙了,要年三十才能放假呢去年6月份在伊拉克,钱塘制氧机厂前前后后累计出了1000多万美金的订单,这些生产任务足足能分批排到1980年下半年。
所以厂子如今算是钱塘最忙活的国企了,兄弟单位看着这么多外单做不完,统统羡慕得要死。
市里工业口的领导,年底时召集各大国企开会汇报工作,秦辉和顾镛可没少出风头。
顾骜平时没空关心这些,所以也是此刻坐在人力三轮车上,临时听姐姐转述的。
聊着聊着,姐姐提议:你还没吃午饭吧?我为了接你,也没空烧,要不外面吃一点好了。
顾家如今条件改善了,顾敏也要帮弟弟协调不少事情,渐渐也就懒得做饭,隔三差五下馆子。
顾骜是一早8点多的火车,开到钱塘也就11点多。
如今的绿皮车开得很慢,沪江到钱塘200公里都不到,中间得停4个站,别说秀州这种地级市非停不可,连县城都要停。
不过对于姐姐的提议,顾骜倒是不赞同:别下馆子了,一会儿去爸厂子里吃食堂吧。这学期都没回来过,也该去看看。
顾敏自然是怎样都行:我是怕你累,既然你孝心,那就随你了。
回到家收拾了一番,顾骜重新从行礼里挑出两盒土特产,往自行车书包架上一搁。然后就平易近人地跟姐姐一起蹬自行车去老爹厂里。
一路上,姐姐闲聊着感叹:由俭入奢易呐,想想前年刚住进新房子的时候,真是觉得这房子不错,又有卫生间又有大阳台,两室一厅很满足了。
跟着你见识了几天高级招待所的待遇,就有点回不来了,没热水器没电话的日子真是没发过。这才多久呢,一年半都不到我是不是很贪图享受啊?
谁不想生活方便点儿,这算什么贪图享受。顾骜显得很有同理心,让姐姐好受了些。
姐姐展颜一笑:不过也快了,市里今年在讨论,要弄出一小批高级人才的分房,都是清波门外那些民国时候起的小洋楼,给经济工作贡献大的国企干部。
这不是厂里自己弄的,是市政府给的政策。咱家贡献这么大,爸还没多拿技术人员提成,师府办的吴主任前几天开会私下里打了招呼,说今年肯定可以分到。
如果是本身没私房的,那就按公房租。如果是原先有私房的,把私房的房契交了,可以买断置换,具体政策一两年内就明朗了。
顾家原先在住的大杂院里还有两间厢房的私房房契,那都是解放前买的,受到合法保护。
当初厂子里分房时,杜海之所以卡着不给分,也是因为顾家不愿意把私房交了,所以政策排队上要往后靠。最后还是陈思聪发现顾家人贡献实在大,动用厂长的特批给办了。
现在听说能拿大杂院里旧私房的房契,加上差价的钱,置换西湖边的民国风小洋楼,顾骜立刻觉得这事儿不错。
他可是知道将来房子的值钱程度,尤其是西湖边那些稀缺地段,以后有钱也没处搞,能持有到未来的个个非富即贵,人家不想卖你根本没办法。
想要这些稀缺绝版,还真得早下手。
姐,这里面的政策我还真没了解过,你说说市里面的政策呗。
顾敏也就有一搭没一搭地扫盲了一些。
国内的住房商品化改革早期萌芽,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开始的,所以政策上完全是合法的。
解放后,全国第一批允许销售房屋所有权的交易,出现在去年9月份的沪江,当时沪江市政府拿到了中央的特批政策,弄了20套最新建的住宅,全部销售给归国投资的侨眷,本国国籍的公民是无权购买的。
(注:只是交易房屋的所有权,和土地没关系。后来出台了70年地权的法规后,这批最早的商品房还要补交地价。没补交之前视同小产权房。)
沪江这么干了之后,其他地方渐渐心思活络起来,特区粤州在79年最后几个月也都拿出了可以卖给归国华侨的房子。
到了80年,沪江市政府再次吃了螃蟹,开始讨论允许中国人也买房子。这个会议讨论历史上会引起中央的重视,并且在4月2日引来伟人的亲口明确。
从那时起,本国国籍的人才算是从法律上可以拥有自己产权的房子了。从80年底开始,几个直辖市和东南沿海省城,都开始有了这样的房子。
钱塘市政府的举措,倒也算不上超前,只是稳妥地跟在沪江后面喝口汤。
当然,这时候的买房,也都是职工分房具体实施办法的补充。
也就是说,你首先得是体制内的人,国家本来就要把这套房子分给你住,然后你可以选择每个月付租金还是一次性掏钱买断。
如果你本来就没资格分到房子的居住权,那就免谈了。比如个体户再有钱,也是不可能买房的,他们连做上述选择题的资格都没有。
从80年开始,一直到1987年为止,国内都是分批实施的这种计划分配加自选是否买断的有限商品房制度。要到88年之后,才放开了供应,不用国家分给你居住权,你也可以直接掏钱买房,然后体制外的人的钱才开始有资格涌入房市。
由此可见,直到1987年为止,家里有一两个人在体制内身居高位,还是挺有价值的。至少解决了让国家把居住权的房票发给你这个瓶颈,然后才能凭票买房。
跟凭粮票买饭肉票买肉工业券买电视机是一个性质。
否则很多东西真的是挥舞着大把钞票都搞不到。(很多书里88年以前光靠钱囤几百套四合院也是不符合政策的。性质就跟你重生到70年代,然后挥着一把人民币,却没有肉票,到菜场里嚷嚷给我来一千斤猪肉,谁鸟你才有鬼了。)
顾骜决定,等今年政策明朗之后,一定要去清波门外挑一座民国资本家盖的小别墅先。
然后让邮电局的人给家里装上电话。
以后也要争取让老爹有机会多做贡献,或者让家里其他人巧立名目变着法儿拆家做贡献。
要是给老爹分一幢给姐姐分一幢再给顾骜自己分一幢当然再多也不太可能,因为分户已经分到最小了,每户才1个人。
除非借助港商侨胞的护照。
然后都掏钱买下来,美滋滋啊。计划分配下的房子,把产权买下来,简直跟不要钱一样。
就算是小洋楼,每个月七八十块钱租金,按政策你一次性给相当于15年房租的钱,就彻底买断了。
也就是说87年以前,最多2万块钱,能买到一幢国家已经分给你住的别墅。(相当于有房票的白市价)
姐弟俩核计着,已经骑到了厂子里。
爸,我回来了。顾骜停了车,拎着特产径直跑进老爹的办公室。
这还是老爹被组织提拔为副厂长后,顾骜第一次回来探亲呢,所以好奇自然是有的。
顾镛如今分管生产和技术口,所以用的就是秦辉原先的办公室。
分管后勤和政工的厂领导,也都换上了比较听话的。
骜骜,吃过了么。老爹才不跟顾骜客气呢,基本上不会说别的。
准备蹭厂里食堂呢,快拿饭菜票来。顾骜也一样显得没心没肺。
一旁老爹的秘书连忙过来,拿了一匝橡皮筋捆着的塑胶片,递到顾骜手上。
每一片上有一毛两毛的面额,正是厂里的饭票,便于回收利用,也好清洗。
厂里效益好了之后,给工人多发工资是比较难的,因为国家计划都有定额卡死了。
不过把成本做高一些福利做好一些,却是这个时代每一个国企的惯例做法。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给厂里的食堂高额补贴,菜价压到外面市场价的好几分之一,还不收工人肉票粮票。
如此一来,就会有外面的社会人员想混进来蹭便宜,就跟后世京城那些社会人想混进北航食堂蹭钱一个的荷包蛋一个道理。
厂里的饭菜票,也只能从原先的油印纸换成了塑胶凹凸模压印的。
没办法,作为本市效益最好补贴最高的厂子,想混进来占便宜的刁民太多了,只能把饭票的防伪工作做好一些。
看来老爹的日子很滋润呐。
第90章 天地之间有杆秤
1980年,如果是在农村,一顿饭1毛钱也不算什么占便宜的事情。
很多农民都能做到只花三五分钱成本搞定,自给自足。
不过在大城市,机关或者条件还不错的国企,一毛钱一顿还是挺常见的,多半还能见点荤腥。
籼米1毛1粳米1毛3富强粉1毛5猪肉8毛开放两年来,物价也稍有上涨,总体大致是这么个水平。
钱塘市里其他效益持平的工厂,食堂不赚加工费和水电房租,实打实给工人1毛钱的原料成本,就可以吃上半斤米饭馒头再来点带肉丝肉片的炒蔬菜。
顾骜跟姐姐拿着塑料的饭菜票,以视察的姿态,混进食堂里排队打饭。老爹还有点事情,晚几分钟到,直接吃打好的现成。
因为副厂长不在,顾骜和顾敏就没那么扎眼,可以观察到最真实的与民同乐状况。
反正工人们都不看《人人日报和新闻连播,除了技术科和供销科的之外,厂里七八成都不认得顾骜的脸。
阿姨,两份1毛的套餐,顾敏比较轻车熟路,先探到窗口里吆喝了一声,然后趁着阿姨打饭,回头问弟弟,你还有啥硬菜要吃,自己看着点。
一会儿爸也来,你就点两份套餐够吃么?顾骜质疑。
顾敏:别废话,这里米饭馒头是管够的,后面人排队呢,快点硬菜。
顾骜也就很有素质地不再废话,看都没看完就赶着报了俩菜:那就这狮子头和腊青鱼吧。
一共伍毛。食堂阿姨拿了伍毛的塑料票,啪啪啪打了满满两搪瓷缸子。
看样子,套餐和青鱼鲞都是1毛的,狮子头要2毛。
不过那个分量,着实让顾骜大吃一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