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时钟游戏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历史里吹吹风

    方修不由得哑然失笑:“略有耳闻!略有耳闻!”

    船一路穿行绍国境内,途中不断有人下船,也有人上船。

    大河之上,大大小小的舟船络绎不绝,尤其是南方河川湖泊众多,水路商贸更是发达至极,一路过处村庄城镇的景象,和繁华的码头,这一切足以见证绍国国境之内的兴盛。

    天下虽然实力还是以大桓最强,不论是大桓的黑甲军还是巫祭司,以及十几位二阶强者,六卿五官皆是当世强者,还有着神秘莫测的大巫祭和王族留下来的老一辈,这才镇压得天下蠢蠢欲动的诸侯和修士不敢动弹。

    但是文明中心却逐渐的从中土渐渐转向南方的绍国,不论是礼仪教化,还是人口富饶,南方的绍国都远远超过了其他地方,包括大桓的王畿之地。

    要不是山海界之中的天地法则和现世之中的差异,天地都是由五行元气演化而成,绍国此刻恐怕就要在几十年前跨越数千年的差距,一步跨越到现世的地步了。

    不过他们发现法则的差距,和现世科技完全不能用于这个世界之后,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这是一个属于修士和神魔的世界,术法和大道才是这个世界的基调,一个和现世迥然不同的山海。

    途中经过一条叫做勃河的大河之时,一只妖鳄翻江倒海,方修还没来得及出手,就从对面船上飞出




第一百九十二章:神道
    龙丘为大桓王陵之地,历代大桓人王登基之后,都会前往龙丘祭祀先祖,祷告天地巫神,祈求祖宗神明护佑大桓的江山社稷。

    身着黑色玄甲的数万大军持着矛戈,浩浩荡荡如同大山一般拱卫着桓王的座辇,一路穿过大桓境内的城池邦族,一路之上,封邑城邦的卿大夫率领着部众跟随着桓王的座辇北上。

    敢有不从或者违逆者,这数万黑甲军和随行的巫祭足以镇压一切心怀不轨者,六年前上代桓王北巡,就是伴随着血与火,如今还在龙丘修建王陵的数万囚徒,就是见证。

    所过之处,可以看到乡间的庶民、野人、部落皆跪拜在桓王的座辇之下,在他们眼中,这场景简直如同天帝出行一般,在那黑衣甲士的注视之下恐慌发抖。

    这同样是为了向北方强盛的磐国彰显武力,磐国不断扩张,南边国境已经贴近了大河,东境抵达了太首山,国土竟然和大桓相近,而磐国同时还有着太首山、灵枢山支持,背后甚至还有着曾经轩辕古族的影子,这样的强敌,由不得大桓不重视。

    此刻那磐国南境与大桓隔大河相望,若不是万妖邪魔、蛮族源源不断的冲击,恐怕早就蠢蠢欲动了。

    六匹龙驹浑身的毛发就好像火焰一般燃烧,三丈长的天子座辇周围跟随着数道散发着强大气息的存在,每一个人身上涌现出来的气息,或化作黑色狼烟,或化作璀璨光柱笼罩天上。

    而大军更是散发出火红色的血气之云,蒸腾而上。

    远处打开灵目张望着天子座辇的几个炼气士,看着这情景不由得脸色苍白,他们穿着黑色的斗篷站在山巅之上张望,而那力量形成黑色狼烟的存在,突然化作一只天狼,发出一声震天怒吼。

    远处窥探的几人,同时闭上了眼睛,领头的那人更是一口鲜血喷了出来,双眼溢出鲜血,化作两行血泪从脸上淌下。

    “桓王虽然年幼,但是大桓国力依旧强盛,气运未衰。”

    “师尊说的没错!还没到改朝换代的契机啊!”

    几个人正是灵枢山的炼气士,千里迢迢而来,正是为了观测一下大桓王朝王权交替的变化和虚实,看完之后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去,化为几道黑影消失。

    而随后穿着黑甲的大桓兵卒和巫祭便抵达了这里,马蹄嘶鸣,还伴随着浓烈杀气,然后巫祭施展法术,追根溯源,却什么都没有发现。

    数日之后,桓王重康在大祭司和太史、太宰等卿族官吏大夫的伴随之下,亲自登上龙丘山,祭祀先祖,祷告天地。

    顷刻间,天地风起云涌,漫天白云化作丝线薄雾扭曲消散,狂风骤起不歇。

    龙丘大山都好像动了起来,盘起的地脉大龙之中,飞出了一道帝君神诏,落入了大桓人王手中。

    至于其中到底写着什么,有什么作用,就没有人知道了。

    这是百年来第一次得到了龙丘帝君的回应,同时也代表着天地正在发生的变局,还有地祗封神和阴司重现的重要性,连龙丘帝君都开始绕开限制规则,插手介入。

    太首山乃是青阳寻遍了东部大山大川,寻到的一座灵山,山不算高大,却钟灵神秀,灵气充沛。

    当初这里还是一片蛮荒大地,周围只有一些部落蛮人,妖魔鬼怪横行,魑魅魍魉肆意吞噬人族,而如今,却已经成为了磐国境内的的领地,太首山下就有着三个乡村,往远处还有着边境重镇。

    青阳散人归来的时候,最小的弟子已经垂垂老矣,但是太首山道场却日渐壮大,拥有了门人上百,原本简陋的道观,已经化作了青阳道宫,山上还有着藏经阁、摘星楼、悟道洞等等建筑,看上去总算有了大门大派的气象。

    传承近百年,原本只有寥寥不到十人的太首山道场,随着祖师青阳散人归来,底蕴深厚,在整个人族中都有着非常大的名气。

    青阳散人是先一批进入山海界的,此刻已经在山海界呆了近三十年,论起对山海界的变化和局势了解,也以他为最,从二十多年前,他就开始布局。

    “阴司敕令!”青阳散人手中把玩着一具散发着神光的铜令,正面有着扭曲古老的文



第一百九十三章:夫子
    埙都在大桓还没有建立,埙部落的时候,埙人就已经生活在这里了,依靠一座上古遗迹建立,是大桓最深厚的根基,可以说大桓的一切,都是由这一座遗迹而来。

    所以哪怕百年间发生了种种变局,大桓的都城依旧在这里未曾变过,不过哪怕地方未曾变过,但是埙都和百年前的埙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方修乘坐的牛车并不是那种乘坐的马车,而是用来拉货的马车,方修就这样倒躺在货物上面,脑袋枕着双手,身上放着一具斗笠,看着大道的两旁,一如他当初离开埙都的模样。

    一切都和百年以前不一样了,不论是人、房屋、城郭都变了。

    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百年休养生息,丰饶大地和未曾发过大的天灾战祸,不断推行的文明和修士、异人、巫祭影响之下的世界,就好像被不断鞭策的马车,沿着大道一路狂奔。

    茅屋土墙、宽大街道和满大街的牛、羊、捆缚的奴隶全都消失不见了,化而出现的是青砖绿瓦,是繁华的街市、酒肆、商铺。

    骏马嘶鸣,马车滚滚而过,不再是公族巫祭的专属,店肆商铺之中进进出出,牛马拖着货物进进出出。

    古朴而带着菜色的庶民,没有了满大街关着膀子甚至赤身**的情况,人们穿着深色布衣、褐缕,不再披头散发纹身,束发带冠,彬彬有礼。

    还有那带着木冠的学子,街头可以看到写着字的招牌,迎风招展的布幡,贴着告示的墙壁。

    文字深入到了角角落落,看到这一幕的方修,不知道为何,嘴角一下子翘了起来,眉眼之中露出了一丝笑意。

    牛车沿着陡坡而上,随着人群和车马上了一座石桥,桥下有开凿的河流,从城外的护城河连接在一起,直通大河的支脉,这是百年前未有的。

    站在这里,回头望去,就能够看到满城的景色。【 ¥最快更新】

    千万青瓦屋舍绵延向远方,亭台楼阁处处,人声鼎沸,车水马龙。

    桥上麻衣少女抱着父亲的手臂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桥下的船夫轻松的撑起船杆,远处的的店肆老翁背着货物满头大汗,人生百态,尽显眼中。

    方修站起来,眺望向远方,一瞬间感觉梦回百年,自己也曾经站在这里回头顾盼。

    方修的脸上一瞬间失神,感觉岁月匆匆,时间如梭,自己也只是其中一个过客,不论身份高低,不论强弱,也留不住那岁月。

    穿过城北的大街时候,路过一处朴实但精致的学宫前的时候,变得热闹轰轰,原本只有一座大院的埙都学宫,变成了连绵一大片的建筑,但是建筑样式却和当初没有大变,依旧如同当初那般朴实无华。

    其内光是学子门徒就有千人,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大贤大能从这里走出,名留青史,改变天下,这里早已也不再是一处单纯的教书育人的学宫,而是天下学者的圣地。

    各国开宗立派,立下种种学说,教化天下的诸子贤人都出自这里或者和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每年不知道有多少人慕名而来。

    学宫大门敞开,从未禁止人出入,但是每个人在进出之时,都会对那门口的埙都学宫石碑鞠躬行礼,据说那是丰圣亲手留下的圣迹。

    正是丰圣在这里立下了这块石碑,建立了埙都学宫,传道天下,才有了他们。

    门前和院内围着不少人,听数名学者站在门前,辩论着关于人生善恶的问题,谁能够讲得让人信服,就看见上百人一同为之欢呼举臂,挥袖如云。

    门前和院内的月槐藤花盛开,花藤伴随着秋风摇曳,美艳不可方物,随风吹过,花瓣散落漫天,掠过坐着马车经过这里的方修,落入他的手中。

    方修看着那熟悉的埙都学宫石碑,和埙都学宫的诸多门徒学子擦肩而过,没有人注意到这个看上去年虽不大的男子,近百年前曾经在这里讲道传经。

    方修捻着落下的花瓣,轻轻的嗅了一口:“又回来了!”

    “到咯!到咯!”赶着牛车的壮汉,回头提醒后面的白脸青年,却发现躺在后面的身影早已消失不见,只剩下洒满的月槐藤花。

    埙都学宫这一任夫子名为易衍,自三圣离去之后,诸子贤人皆数散去,埙都学宫的文运仿佛



第一百九十四章:棋局
    传道玉简有着特殊的传承方式,只有夫子之间的传承,才能够启动这传道玉简,此刻方修握着这传道玉简,摊开,就看见其上的墨字不断流转,如同虫蚁一般落下流淌,轰然间传遍了整个室内,朝着外面蔓延而去。

    室内、屋外、诺达的藏书库到处都可以看到墨色的文字流淌,好像海洋一般占据了整个书库,流淌着墨香。

    书里面有着历代圣贤留下的文气意志,还有着天下学宫门徒聚集而来的香火信念,这件方修留下的种子,终于在百年来的熏染之下,成为了一具承载文圣香火的圣器。

    方修挥手,传道玉简瞬间合卷,山海文字骤然回拢,却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易衍不敢置信的看着面前这个和自己一样穿着夫子袍的青年,百年岁月逝去,岁月仿佛从未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丰圣!”

    易衍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声音都有些哽咽,那话语之中有着无尽的震撼和崇敬,就好像自己信仰的神明从画像之中走到了自己面前。

    当他还是一名孺子之时,身高刚没过案桌之时,就在这学宫之内,仰望着先师圣贤的画像,读写抄录着《传道》《无涯》还有夫子伊尚的《问道》,每一次读到传道的时候,都能够从那字里行间之间,感受到圣人传道天下的伟岸。

    梦回百年,每每激动不能自已。

    从一孺子学童,到青年、壮年、年迈老矣,直到庄圣、伊圣已逝。

    当初在这里授课,同堂的学宫诸子、圣贤也皆数散去、老朽。

    唯有那经义、传道玉简长存。

    易衍站起,拱手,肃穆庄严的面向坐在桌案前,手持着传道玉简的圣人执弟子礼。

    “埙都学宫第六任夫子易衍见过丰圣!”

    方修抬眼看向了站在自己面前的易衍,微笑着说道。

    “听闻汝祖上是埙国的贞人,名为衍,却在自己名字前加了个易字!”【¥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方修看挥手,高举起传道玉简,袖袍跟着一起挥舞:“日月为易,阴阳交替也!”

    “易者!阴阳消长,易鼎革新!”

    说到这里,说到这里,易衍仿佛有着千言万语想要向先师丰圣诉说。

    “汝正处于易鼎革新、阴阳消长之局!”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方修眼睛微微眯起,发出了清朗的笑声,看着欲言又止的易衍:“不必说!来,让吾看看汝之道!”

    传道玉简扔出,玉简瞬间化为了白色的太阳挂在了天上,白色染遍了整个室内,朝着无尽远方传递而去。

    易衍就感觉他和丰圣一同无限升起,意识穿过了房屋,看到了底下的埙都,一路而上。

    意识穿透重重白云,凌冽罡风,屹立在天之巅,九霄之外。

    他看到了整个王畿之地,看到了大桓。

    然后,看到了整个天下。

    苍茫东洲大地,尽收眼底。

    “滴答!”

    和自己凌驾于苍穹之上的丰圣挥手,就好似神魔一般改天易地。

    指尖点拨而出的力量,好像一滴水在白色之中泛起涟漪,震荡向远方,整个世界一下子化为了白色。

    大地、山峰、长河纵横交错,瞬间化为墨色,纵横交叉,演化成一幅巨大的棋盘。

    北方的磐国、东南的绍国、四方犬牙交错的高、白、卫、诵,一个个或强壮伟岸、或仙气飘然,或猥琐阴险的人影不断化为棋子落于棋盘之上。

    “天地为局!”

    “众生为子!”

    易衍缓缓的吐出了这句话,一个字一顿,说到后面,连声音都有些变形了,脸上充满了惶恐和不知所措。

    他抬起头看着面前与自己坐而论道的丰圣,脸上没有一丝涟漪波动,就好像坐看风云变化,沧海桑田。

    这气量和气魄,震撼的他浑身颤抖,脚都在打颤。

    于此同时,一道道人影又不断落入其右手边的棋盒之内,一个个熟悉的形象映入易衍的眼眶之内,那是存在于诸侯各国,整个天下的学宫门徒学子。

    这是一副下到一半的棋局,显示的是大桓王朝的天下,而这棋子,则是天下众生。




第一百九十五章:落子
    每落一子,大势和棋局都发生连锁式的反应,在易衍的眼中,能够看到棋局之中千军万马奔腾,数十万人在厮杀开战。

    他可以看到血流成河,成千上万的庶民卿族葬身兵祸,高贵的诸侯公族刀剑加身,染红了整个天地,染红了他的眼睛。
1...6162636465...2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