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华娱之白金年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蜗橙




第382章:第二部电影
    ?

    光影工作室开业第二天。

    林晓光看着屋里朋友昨天送来的十几个花篮,心情微微有些荡漾。

    不过,因为目前没有开展任何影视业务,整个工作室里,除了林晓光之外,就只剩下助理小罗,和一个财务小妹,一个扫地阿姨,以及两个保安等等,总共加起来只有不到10人。

    一大早,林晓光就约见了许铮,想到自己昨天买了300万支原始股,便特意跟华宜的财务总监要了公司的报表,来了解华宜近年的经营状况。

    许铮来了之后,刚踏进办公室的大门,就见林晓光一个人低着头在专心致志地看报表,就冲他打趣地说:“林老板,你看得懂吗”

    林晓光坦然道:“看不懂,但是可以学啊。”

    许铮恍然大悟地说:“我算是看明白了,你们老板这招,就叫做利益捆绑,当你们这些老员工持有了公司的原始股,就会开始真正全身心关注你们的公司。”

    所谓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

    既然胜利如此来之不易,自从封小缸离开华宜和章国立自立门户之后,以“脑子活络”闻名圈内的黄中军,下一步考虑的自然是可以持续把控核心竞争力——人。

    黄中军深谋远虑的“圈人术”,在华宜兄弟的上市筹划过程中,彰显无遗。

    不止林晓光获得了认购原始股的机会,章继忠、李兵兵等人也因此从中获利,他们也纷纷开始关心起公司的发展。

    听了许铮的感慨,林晓光把报表放在一边,嗤之以鼻地道:“老许,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什么叫利益捆绑买下三百万支股票我总共也才花了一百多万,一百多万块钱能够困住我林晓光你也未免太小看我了。”

    许铮没好气地道:“你知道300万股是什么概念吗5毛3一支原始股,你自己就入手了300万股,到时候你们华宜如果能够上市,指不定你就会在一天之内成为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

    林晓光有些沾沾自喜地说:“这八字没一撇的事儿,谁知道公司能不能上市,现在讨论这个还为时过早。”

    没等许铮回答,林晓光接着又道:“好啦老许,我也不跟你废话了,今天找你来,主要是想让你帮我出出主意。”

    “说吧林大老板,你有什么宏图大志需要我来给你支招”许铮摘下头上的帽子,露出滑溜的光头,悠哉悠哉地坐在一边,还嘚瑟地翘起可二郎腿。

    虽然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可林晓光的这个工作室里,并没有任何的技术人才。

    当然了,林晓光的这个工作室本身也不需要什么人才,因为林晓光自己既是导演,又是编剧,更是经纪人,至于摄影、打光之类的技术人员,只要电影项目成型了,届时制片人黄中军会迅速帮他组建剧组团队,还能帮他拉来电影资金,让他彻底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一门心思拍电影。

    林晓光心里很清楚,拍一部电影首先需要一个好的剧本,就召集许铮来开会,勾出一幅宏伟蓝图。

    林晓光的设想是这样的:

    工作室先拿出一点钱,不干别的,就组建一支编剧团队,让他们帮忙挑选和改编剧本。

    至于约见许铮,是因为林晓光认为,许铮本人拥有极其恐怖的阅片量,他这几年最少也看了几百上千部外国电影,是个能将外国电影“汉化”的电影人才。

    抛开他以前主演的电视剧不说,像之前林晓光与他合作的《人在囧途》那部电影,林晓光抄的是前世许铮和黄宝强的《人在囧途》,而许铮则是照搬了史蒂夫马丁的老片子——《飞机、火车、汽车》。

    “汉化”这个词吧,乍听起来,似乎有点高端,往实际点说,其实就是抄袭的意思,林晓光抄袭了许铮,而许铮也抄袭了别人。

    这件事儿,林晓光也是前段时间在温哥华陪黎小冉待产的时候,待着无聊租了一些欧美影片回家消磨时间才发现的,因为《飞机、火车、汽车》里面的情节,和他自己拍的《人在囧途》几乎一模一样,是真正意义上的汉化(抄袭)了。

    听了林晓光描绘的蓝图,许铮点点头:“人我可以帮你找,这钱,可得你自己出。”

    “那是当然。”林晓光想了想,又问许铮:“对了老许,刘仪伟手头上有什么好的剧本吗”

    一听林晓光提起刘仪伟,许铮就忍不住扼腕叹息:“嗨,快咱别提老刘了,这家伙流年不利,我以为《命运呼叫转移》的票房已经足够惨淡了,没想到,他还因为写这个剧本涉嫌抄袭,前几天刚被原作者告上法庭。”

    “老刘他,没什么大事吧”林晓光忐忑地问道。

    许铮不以为然地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他能有什么大事儿,顶多就是私下赔点钱,跟人家庭外和解



第383章:电影的男女主角
    “老许,你怎么看”林晓光把问题抛给了一直坐着沉默不语的许铮。

    许铮皱了皱眉,想了好一会儿,才看着林晓光说:“晓光,我支持大头,虽然我还没有看过那部小说,但我不认为台湾那边的青春故事,能够吸引内地电影观众。”

    听了许铮的回答,大头自以为很帅地冲许铮敬了个礼,以示感谢。

    听着许铮反对自己的措辞,朱丽萍的心瞬间凉了一半,求助似的把目光看向林晓光。

    林晓光看在眼里,却没立即回答,而是分别扔了一支烟给许铮和另外两位抽烟的男编剧。

    所有人都在等林晓光表态,林晓光吸了两口香烟,才幽幽地道:“这几年台湾偶像剧能在内地市场大行其道,就已经侧面说明,我们内地观众对台湾那边的地方文化充满了兴趣,小朱说的那本小说我看过,是个相当不错的故事,很值得我们将它改编成电影。”

    随后,在朱丽萍激动的眼神中,林晓光吩咐在场的五位编剧,让他们几个尽快把《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那本小说改成电影剧本。

    面对林晓光近乎“独裁”的抉择,其他人都是一副习以为常的表情,许铮却是满眼失望,本来他还以为自己有机会,能够跟林晓光合作电影《人在囧途2》,谁知道,林晓光居然选了一部青春题材的小说作为新电影的剧本。

    许铮一个三十来岁的演员,能在青春电影里面演谁啊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不让许铮太过伤心,林晓光私底下也跟许铮做出了承诺,那就是,等他拍完电影《那些年》之后,下一部电影肯定给许铮一个重要角色。

    林晓光并没有太在乎许铮的心情,他目前要做的,就是说服黄中磊投资这部影片。

    然而,林晓光没能说服黄中磊,因为黄中磊用大数据做了一次试调,他发现,《那些年》这本小说在内地的影响力并不大,便婉拒了他的请求。

    既然老二这里说不通,林晓光也没气馁,转而把目标放在了老大黄中军那边。

    让林晓光颇为头疼的是,黄中军这位大佬有着艺术家的随意和率性,堪称“来无影去无踪”,平时除非有创作灵感,否则基本上不怎么喜欢待在公司。

    而且,黄中军从不要求下属写报告,写ppt,但是汇报工作必须得三句话就说清楚,要是没说清楚,人扭身走了。

    连续等了几天,也没在公司碰上黄中军,林晓光干脆不等了,直接打电话向黄中军说了自己的想法,然后黄中军告诉林晓光,我这里没问题,你跟中磊多沟通,后继续在外头“傍大款”。

    因为华宜正筹谋着上市,黄中军最近也没时间作画了,都在忙着到处融资,他的融资模式也极为简单粗暴,单纯依靠个人的人脉资源去“傍大款”。

    无论是太和地产的王伟,还是tom集团王先先,还是马云江南春,这些都是黄中军在企业家圈子里大款朋友,很多就是黄中军请吃了一顿饭,或者几句话的功夫,就把融资的事情谈成了。

    三天后。

    华宜总裁办公室。

    这一次,林晓光拿来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得女孩》的电影剧本,附带着一个详细的拍摄计划。

    黄中磊把资料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之后,忧心忡忡地跟林晓光说:“晓光,我这么跟你说吧,青春题材的电影在国内市场并不吃香,依我看,你还不如筹备《人在囧途》的续集,我保证你稳挣不陪。”

    林晓光摇了摇头,坦然道:“中磊哥,我这么做,是想借机拓宽自己的戏路,《人在囧途》这个ip我想先留着,利用这次机会,尝试一次不同风格的电影,如果到时候《那些年》的票房真的不行,那我下部电影肯定开拍《人在囧途》第二部。”

    瞧着林晓光信誓旦旦的样子,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黄中磊也不好意思再拒绝。

    黄中磊叹息道:“好吧晓光,看在你这么执着的份上,我就跟你赌一把,不过,有一个前提,我要事先跟你声明,男女主角必须由我亲自挑选,也必须是咱们华宜公司内部的签约艺人。”

    当初开个人工作室就是为了电影主导权,林晓光哪肯接受这样的条件,立马开口反驳黄中磊:“中磊哥,咱俩之前不是已经说好了吗电影之内的事情我说了算,电影之外的事情由你做主。”

    黄中磊也不含糊,当场反问林晓光:“晓光,你总不至于拿咱们公司的钱拍电影,然后去捧其他公司的艺人吧”

    林晓光没好气地道:“中磊哥,你这样说就有点过分了,我林晓光拍电影绝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是单纯想为公司挣钱,至于演员的选角,是不是公司内部的演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演员和角色之间搭不搭配。”

    黄中磊也意识到自己说话语气不对,马上换了一副和颜悦色地表情:“晓光,你别往心里去,你的人品,中磊哥还是信得过的。”

    没等林晓光回答,黄中磊突然话锋一转:“不过晓光,这话又说回来了,男女主角的选角问题,你怎么着也得跟我这个电影制片人商



第384章:敲定演员阵容
    兴许是先入为主的缘故,林晓光这次来北影挑选《那些年》的男女主角,都是按照程妍希和柯震东为模板挑选演员的。

    下午三点整,《那些年》剧组开始试镜。

    试镜地点就在京城电影学院的大礼堂举行,摄像机都已准备好,由导演林晓光,制片人黄中磊当主考官,按照计划的需要三至五天的时间进行试镜,一天估计只能试镜三四十个,因为这次的试镜与《人在囧途》时不一样,需要了解的内容要相对多点,不论在质量和要求上明显也高了许多。

    尤其是挑选两位男女主角,要知道,林晓光之前执导《人在囧途》,是电影还未开拍,就已经内定了黄宝强和许铮。

    所以,这次试镜的主要任务是选男女主角,女主沈佳宜最为重要,第一轮就是先选出女主,这次选女主不是简简单单让她做出一些动作就可以的了,林晓光看重的还是女演员外表,他想要的是一种可以让人眼前一亮的初恋脸,只要他能动心,观众大概也会买账,尤其是男观众。

    除了长相之外,林晓光要求女演员的气质必须是清纯的,但并非每个女学生都有清纯的气质,也非每个女学生穿什么衣服都会好看,尤其是穿上普通校服的时候。

    由于《那些年》的拍摄地主要是在学校,而校服是最基本的服装,男女主角在学校主要穿的还是校服,因为台湾那边和国内的学校一样,学生上学的时候基本上都穿校服。

    为了让这次试镜更成功,林晓光特意让工作人员向服装厂买了几十件大小不一的台湾多数学校所用的校服,当做是试镜的一个工具,这些参加试镜的女学生们都必须穿上校服出来试镜,谁穿校服穿得有特色,谁就更有机会获得女主角这个宝贵的角色。

    除此之外,林晓光还要求每一位参加《那些年》剧组试镜的女学生都必须要扎一条马尾。

    来参加试镜的人都聚集在礼堂门口,分批次进来,第一波总共筛选了三十五个人,其余人只能被告之明天再来,这三十五人并非全部都涌到大会议室里,而是站在会议室外面,一个个进去,当然,在进去前先到会议室旁边的小房间里换上校服,只有穿着校服扎了马尾才能进去,如果有谁拒绝穿校服、扎马尾那就直接淘汰,导演的话都不听当什么演员,到时拍片能顺利进行吗

    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林晓光现在才发现,一个人的外表好坏与打扮有着莫大的关系,第一个进来的女子从她的脸上看她的年纪看起来至少有二十二三岁,但当她穿上白色衬衣灰色格子裙的校服后整个人就仿佛年轻了几岁,如果不看脸,只看整体,远远看过去,眼前的这个长相姣好的女学生无疑就是一个刚在上高中的清纯少女。

    女学生做了自我介绍之后,林晓光开口问道:“首先问你第一个问题,你能接受吻戏吗”

    女学生没想到导演林晓光会问这么直接的问题,自己这几天所背的试镜时导演经常会问的问题都没有一个可以用得上,但又不能不回答,只好歪着头想了想,不大自信的回道:“我觉得……如果有需要,我可以接受吻戏。”

    林晓光没有表示好或者坏,而是说:“可以了,回去吧,有结果会通知你。”

    随后,林晓光和黄中磊又相继试镜了十多位女学生,这些女生之中有清纯可人,有妩媚风情,也有性感高挑,但都没有让林晓光感到满意。

    第十五个试镜者进来了,这个女孩年纪不大,有些羞涩,长得很清纯,一双大眼睛就像会说话一样,稚气未脱,不像之前进来的女子那么成熟。

    “导演好,制片人好,我叫郑霜,是07本班表演班的学生。”

    瞅着眼前微微低头的女孩,确定她就是后来凭借《一起去看流星雨》的楚雨荨一角走红的郑霜,林晓光稍微定了定神,才开口问道:“郑霜是吧你能接受吻戏吗”

    女孩沉默了片刻,看了一眼林晓光,吞吞吐吐地道:“导演,我……我可以接受。”

    随后,林晓光又陆续问了郑霜两个问题,才让她离开了现场。

    郑霜试镜刚结束,黄中磊就低声说道:“晓光,你觉得这位叫郑爽的女学生怎么样”

    林晓光不以为然地问道:“中磊哥,你有什么看法”

    黄中磊满意地点了点头:“我觉得可以,她的外表能够让人眼前一亮,气质也很清纯,符合你对女主角沈佳宜的全部要求。”

    “我觉得不行。”

    “为什么哪方面不行”

    “说不清楚,反正她给我的感觉跟沈佳宜比起来还是差了点意思,沈佳宜不一定要特别好看,但要让人感觉舒服。”

    黄中磊不可置信地问道:“她让你感觉不舒服”

    林晓光摇了摇头,想了想,坦然道:“没有,绝对没有,她确实长得不错,气质也非常清纯,但她跟我想象中的沈佳宜还是有出入。”

    时间过得很快,林晓光和黄中磊接着又试镜了十个人,可一番试镜下来,依旧没有找到林晓光想要的“沈佳宜”。

    林晓光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在第一次审核照片的时候眼光太差了,晚上回去的时候,仔细回想下午那些试镜的人才明白过来,原来不是眼光问题,是照片的问题,不是摄像师或者她们自己拍摄技术很差,原因来自她们本身。

    比如,之前有一个女生的照片看起来很是靓丽清纯,可当林晓光看到真人的时候,那个女生长得也着实不错,却完全没有相片上看起来那么清新脱俗,那种落差感差点让他很失望,现实与想象的差距就是很大。
1...123124125126127...2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