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白金年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蜗橙
当然了,林晓光接拍这部戏,不只是为了圆主角梦,更重要是,《人命关天》这部戏的内容深度,从主观上,对医院这个系统,对医生这个行业,对病人群体,都进行了中立公正的描写。
而不是在医患问题面前,一边倒的支持医生的尽职尽责,认为病人都是一群胡搅蛮缠的恶棍,或者一边倒的支持病人维护自己的权益,认为医生都是见钱眼开的混蛋。
经过一段时间,在医院的耳濡目染,林晓光了逐渐解到,除了莆田系的那些丧心病狂的所谓“医生”,其实国内大部分医生都是有医德的,他们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反倒是一些病人家属,总是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抱怨和刁难医生。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林晓光越来越理解医生这行的不易,他觉得,医生和病人并不是对立的两边,医生与病人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无论病人得什么样的疾病,无论医生接待什么样的病人,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没有谁高谁低。
随着拍摄的深入进行,和对医学的进一步了解,有理
第178章:随机应变
要拍一组长镜头,其实最主要的并不是考验林晓光等人的表演能力,而是要考验毛卫宁作为导演的基本功之一——场面调度。
严格意义上来说,场面调度其实来自于话剧。
众所周知,一部话剧就那么几幕,一幕剧几个演员上台下台,围绕着简单几个道具生生演十几分钟,如果导演不知道怎么指导演员利用空间的话,哪个观众喜欢看几个人戳在台上说话
于是,调度出现了,导演告诉演员,“你说这句话的时候走过去,说完蹲下,等对方反应完了,站起来,绕着他走到那边再说这几句,说完扭头,等对方反应完了,走,在那个桌子旁边坐下,等对方反应完了,拍桌子站起,迎着他走,说这几句,说完掉头走,等对方把你拉住,你在扭头往另外一侧走……“
调度上的讲究多了去了,什么喜剧走弧线悲剧走直线,吵架要拉开距离什么的。
以上这些是一个话剧导演的基本功,也是一个影视导演的基本功,更是林晓光这个门外汉目前所欠缺的执导功力。
因为对于影视剧中的一场戏,也存在着一个空间去来完成台词,台词怎么说,除了表情语气,还要配上空间上完成的大肢体动作,这样才生动,吸引人。
不会调度的导演,导出的戏很难看,就是机位对切说台词而已,而好的导演,会先想好调度,然后摄影师才按照这些调度去设计摄影机的运动方式。
毛卫宁也不啰嗦,把林晓光和其他两位合作演员找来后,便跟摄影师分镜事宜,又派副导演全程跟进,安排好准备工作。
拍摄之前,他跟工作人员仔细讨论了一下,主要想法有两个:
第一个是影片节奏,这场戏不同以往,不能拍一会儿停一会儿,要一气呵成。
同时,毛卫宁还特别跟两位摄影师千叮万嘱,这场戏一定不要晃镜头,一定要稳,要自然,要悠长。
两台摄影机各自对准,林晓光坐在科室里,啪啪地写着病历,摆出一副很认真的工作态度。
随即,副导演帮忙喊道:“大家各就各位好了啊,这次拍的是长镜头,导演不喊咔,你们绝对不能停止手头上的工作!”
“知道了!”
这场戏说的是,两个小时前,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跑来外科科室,带着自己的女孩,跟陈天华说,她女儿身上长了一个小包块,要做切开排脓。
这位三十多岁的男演员叫果靖霖,是魔都戏剧学院毕业的男演员,他这次纯粹是看在毛卫宁的面子,才来《人命关天》剧组客串这一场戏。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演艺圈有一条不成文的说法,说中戏的看不起北影,北影看不起上戏,上戏的看不起野路子。
很明显,果靖霖骨子里是看不起林晓光这个跑龙套出身的年轻男演员的,但他没有当面明说,一切情绪都放在了戏里面。
和林晓光试拍的时候,果靖霖就已经卯足劲,琢磨着自己要镜头前,给林晓光一个气场上的碾压,虽然,他这次只是区区一个客串,但他很有信心,能够在这场医患纠纷中,抢尽主角林晓光的风头。
准备工作已经妥当,毛卫宁大马金刀的往导演椅一坐,挥了挥手。
副导演随即喊道:“就位就位!”
“准备好了没有”
“好了!”
“a!”
急诊科室。
林晓光虽然头也不抬,却已经入戏,把自己当做陈天华,而不是把自己当做饰演陈天华的林晓光,他边拿着钢笔写着病历,边回答道:“你来错时间了,现在门诊已经下班,做不了切排。“
果靖霖站在他的跟前,面露不悅:“怎么做不了一个那么大的医院,连一块小包都切不了“
林晓光放下钢笔,抬起头,想了想,随即语重心长地道:“晚上可以做急诊手术,但你女儿这个情况是属于门诊小手术,不够进大手术室。门诊的手术器械晚上都要消毒,所以现在做不了,您明天白天再来门诊做吧。“
果靖霖脖子一歪,一副领导口气:“你联系联系,吊一套器械来做不就完了,这么简单的事!“
林晓光无奈地笑了笑,心说,你这也太看得起我了,这么大的一个医院,我又不是护理部主任,说调就调。
缓了缓,林晓光语才无可奈何地道:“不好意思啊,您这个要求,超过了我的能力范围,您女儿没什么压痛,明天白天来门诊做就可以的,晚上我们负责看急诊病人。“
果靖霖说话音量开始变高,说话开始带渣:“我这怎么不急我女儿白天要上课,她没时间来……我女儿的成绩可是全班第一,耽误她的学习,你负责的起“
说实话,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无理取闹的病人家属,其实并不是个例,《人命关天》之所以拍这场戏的缘故,也是想通过电视这个平台,以医生的角度,向普罗大众诉说医生这个行业的不易。
林晓光也不多作解释,直接跟他摊牌,说:“你跟我嚷嚷没用,我确实没这个能力,现在没器械,真的做不了切排。“
果靖霖彻底怒了:“你叫什么工号多少我跟你们院长是哥们,你知道吗“
林晓光忍着,把胸牌递给他。
&n
第179章:金鸡奖
这段长镜头的戏拍完,林晓光脱掉白大褂准备收工,那边毛卫宁也正跟果静霖私聊。
果静霖感慨道:“导演,这小子什么来头有两下子啊……“
毛卫宁得意地说:“怎么着这回吃大亏了吧”
果静霖别过头,不服气地道:“嗨,瞧您说的,这算哪门子吃亏,再说了,我这不是给您撑场来着么,吃点小亏算什么,红花还得绿叶配呢,您说是不难不成我一个客串,有必要抢他一个主角的风头”
言罢,毛卫宁欣慰地点了点头,道:“静霖,我也不瞒你,晓光是制片人签来的,具体情况我没问太多,只清楚他是海润的签约艺人,以前确实在横店跑过龙套,其他方面我就不了解了。”
果静霖不可置信地问道:“他真没学过表演”
毛卫宁琢磨片刻,点头道:“还真没有,你别看他年轻,可这家伙就是个实打实的体验派,特能吃苦钻研,就说我这部《人命关天》吧,他为了演好医生陈天华这个角色,开机前还专程研读了不少医书,那理论知识简直是出口成章,一般医生还真问不倒他,平时收工没事的时候,他还跟在职业医生身边转悠,给人家打下手,值夜班啥的,还特么给病人缝过针!”
“我就说嘛!敢情这小子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演起来也是有鼻子有眼,原来是准备工作充足啊。”果静霖恍然大悟道。
……
话说,果静霖向来不喜欢野路子出身的演员,歧视谈不上,就是有点优越感。
而且,在这个圈子里,科班出身的演员和非科班出身的演员确实是有很大差别的。
如果不考虑表现力、表达欲、模仿能力等天赋上的先天优势,同等智力和天赋的演员,科班和非科班出身在起点上的差别就非常巨大,中间隔着一道东非大裂谷级别的鸿沟。
所以,林晓光这个龙套出身的演员想要跨越这道鸿沟,需要付出超出常人想象的努力,还需要天上掉馅饼级别的好运气。
科班出身的演员,如中戏毕业的袁泉、刘烨、章子怡,北电毕业的徐静蕾、赵薇、陈坤,一般都已经具备了以表演为业谋生的专业技能,入行的起点最差也是高于群演的,更不用说前面提到的这几位运气好到在校就当男女主角的了。
非科班出身只有明星梦的人想要成功,由于缺少系统的训练并不具备塑造人物的专业技能,即使是个丫鬟角色,只要对情节有用处,也是需要体现性格的,就要付出比周星驰电影《喜剧之王》中表现的还要多得多的努力,即使没有周星驰级别,也要有黄渤、王宝强级别的天赋、智慧、决心、野心和勤奋程度以及不是一般的好运气。
至于第三么,老实讲,果静霖觉着野路子出身的演员的演技,还真就不咋地。
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他之前在剧组合作过的一些野路子出身的演员,那浮夸、做作或者拘束的表演实在辣人眼睛。
当他从毛卫宁口中得知,确定林晓光以前确实没有学过表演之后,虽然也表现出些许惊讶,但也仅仅如此。
此时的内地演艺圈人士,如果说对林晓光有印象,那要么看过《像雾像雨又像风》,要么看过《机灵小不懂》等等大热的电视剧中的英俊配角,要么听过一些小道消息,至于本尊的实际情况,多数人尚未了解。
《少年包青天》就更甭提,林晓光就那几场戏份,指望几位观众还记得你个大龙套何况在电视剧领域,孩子和师奶才是受众,跟忙碌的演艺圈演员们压根没啥关系。
《生活秀》这部电影成为魔都国际电影节的最大赢家,果静霖自然也有耳闻,什么陶红拿了国际影后,导演霍建起很牛逼,最近又入围了金鸡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实力雄厚……
眼下果静霖虽然见到了林晓光,但他却完全不知道,林晓光也参演了这部电影。
夜深,《人命关天》会议室。
俩人正挤在小会议室里看今天《人命关天》的长镜头那场戏的回放,大体的内容没有问题,余下的一些细节,尤其是林晓光和果静霖改戏的部分,还需要考量考量。
“怎么样”放完了一遍,灯光亮起,毛卫宁问道。
“比我想象中的好太多。”林晓光有些惊喜,笑道:“我还以为临场发挥,会演的很过火。”
&nbs
第180章:角逐影帝
总之,金鸡奖的开幕式已经结束,闭幕式马上也马上要开始了,林晓光这次能够获得最佳男配角提名,这可是不小的成就。
林晓光出道两三年,除了这次的《人命关天》,之前演的都是配角,没有太多人注意到他,这次凭借开双久这个角色,获得了金鸡奖的提名,真可谓是皇天不负有心人。
不过,对于林晓光自己来说,能不能得奖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己本身就喜欢演戏,表演对于他来说就是最大的兴趣爱好。
也正是因为这样,林晓光才能在这个浮躁的娱乐圈里静下心来磨炼演技,才有了这次的金鸡最佳男配角奖提名。
这金鸡奖诞生于1981年,杭州是第一届金鸡奖举办地,因当年属中国农历鸡年,故取名中国电影金鸡奖,以金鸡啼鸣并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起舞。
和许多电影节有固定的举办地不同,金鸡奖每届都会换一个地方举行,这届金鸡奖的举办地在则设立在江酥无锡。
无锡。
夜,酒店。
陶红正坐在椅子上,正漫不经心的看着电视剧。
看了一会。
她见林晓光还没从卫生间出来,不由喊道:“行了,别臭美了!导演他们都等着你出去吃夜宵呢!”
“我说大姐,这身礼服可是我现在的导演亲自让魔都的裁缝师傅给我量身定做的,来之前我还不舍得穿,想着明天就要走红毯了,我试穿一次,你帮我看下合不合身。”林晓光道。
“林晓光,你什么时候变得那么臭美了”
林晓光弹出脑袋,打趣道:“我一直都很臭美啊,难道你现在才发现”
陶红不满道:“明天才闭幕,你今天打扮那么帅,难道还能给我长脸不成”
“那当然,咱俩可是姐弟,你有一个那么帅的弟弟,应该感到荣幸才是,怎么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陶红晓得自己说不过林晓光,自觉闭嘴,就听里边悉悉索索的脱衣服,又开始穿起衣服,又过了好久,人才闪出来。
陶红定睛一看,林晓光穿着以一件黑色西装外套,内搭一件黑色t恤,下身穿着一条黑色裤子,整个造型虽然简单,但是帅气无法抵挡。
陶红感慨道:“晓光,你好像很喜欢穿黑色西装啊,我记得上次参加魔都电影节那会儿,你也是穿的一身黑的造型。”
林晓光一本正经地道:“这是裁缝师傅peter给我量身定做的,很符合我的气质,低调奢华有内涵。”
陶红疑惑地问道:“peter外国人”
林晓光笑着说:“中国人。”
陶红白了他一眼,不满地嘀咕道:“既然是中国的裁缝师傅,那怎么还整个外国人的名字,崇洋媚外!”
林晓光得意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这魔都南外套啊,有个轻纺面料市场,我去的时候,那里一路上穿梭着不少外国人,他们几乎算是熟门熟路地进了那里的的商场。”
“里面什么都有,那幢挂满陈旧的广告牌的楼里有300个铺子定是做西服、衬衣、旗袍、唐装,同时也出售面料和服饰类配件。”
一下子听林晓光扯了那么多,陶红有些不明所以,没好气地道:“所以呢”
“所以,去那里做衣服的,几乎都是外国人,那里的裁缝师傅对店中来往的外国顾客早就习以为常了,于是,他们就干脆给自己起了一个英文名,见到新顾客就随手递上中英双语的名片。”
“大家都起一个外国名字,这样叫起来好叫,外国人和我们中国人不一样,外国人喜欢订做衣服,我去的时候,peter店里大概60、70%都是外国人,如果不是毛卫宁导演有门路,我的礼服还不一定来得及做好呢。”
听着林晓光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陶红又好气又好
第181章:实至名归
10月21日,第22届金鸡电影节闭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