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楚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温风
关羽的丹凤眼眯了起来,林宁不理其他人,朝卢植深深一个作揖:“卢公,宁知卢公忠臣也,不敢坏了卢公的美名,但忠臣不该受到如此待遇,请卢公放心,宁一定不会让小人得逞。”
他指了管亥和章平:“你们二人,带四百人随卢公去雒阳(汉属火德,故三点水的洛阳被改为雒阳,到了三国时期才变回洛阳),务必保证卢公安全。”
管亥、章平一起抱拳:“亥(平)明白!”
临走之前林宁把他们拉到一边,把这些日子敲诈地方郡县得来的钱大半都交给了两人,叮嘱他们在雒阳多加活动,尤其是十常侍里的张让、赵忠,不能落下。黄巾之乱平息很快,幽州又不是大州,刘焉凭军功调走是肯定的,下一任刺史最好不要是刘虞,如果十常侍能力荐他林宁当幽州太守,花多少钱都行。
再回来,刘备三人愁眉苦脸地商量,既然卢植被抓了,其他人领兵三人不熟悉,还不如回涿郡。计议已定,刘备来找林宁,后者道:“宁亦有此意,同去同去。”
于是还是合兵一处,走了两天,望见一片连绵的山峦,忽听杀声震天。林宁等人上高地瞭望,见汉军旗帜的大部队溃不成军,被黄巾军赶鸭子一样追着跑,黄巾军打的旗帜是“天公将军”,原来是张角的本部
第九章 不教胡马度阴山(五)
中国人讲究的是礼尚往来,更讲究登门拜访和待客的礼仪,你去别人家做客,怎么也不能空手吧林宁买了一些适合老年人吃的酥软点心,还把许家堡给的一套能工巧匠打造的鱼鳞甲转手当礼物送了出去。
恰巧,太史慈从城外打猎回来,肩上扛着一只肥硕的狍子。这个和江东小霸王孙策不打不相识的悍将长相柔和,看不出有什么戾气,但手指骨节粗大,一看就是常年习武留下的痕迹。太史慈把狍子放下,先问候了母亲,然后对一圈人从容不迫道:“诸位何事到我家中”
林宁看他这样子,估计来拉拢太史兄的人不少,心说太史慈也是有文化的一类,比许褚难忽悠,得想想办法。
“足下便是东莱太史子义”
“正是,先生是……”
“某家林宁,字如靖,渔阳太守,听闻太史子义忠孝两全,特来相会。”
太史慈愣了一下道:“原来是林郡守,屈尊贱地,慈真是受宠若惊。”
林宁瞥了一眼太史慈的母亲,笑道:“老夫人在侧,不敢高语,子义可否移步一叙”
于是太史慈向母亲告了个罪,随林宁等人到了屋外,一开口就表明自己的态度:“父母在不远游,慈家中老母多病,不敢擅离,若太守大人是想慈出仕,只能失望而归了。”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子义难道就想做个安乐翁吗”林宁直接把太史慈的遗世之言套过来了,见戏志才给自己使眼色才醒悟自己说漏嘴,天下虽乱,黄巾起义不成气候,重新安定也不远,但话说出去了也收不回,索性背手而立,静待对方回答。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这句话真是说到太史慈心坎儿里了!
戏志才及时开口:“壮士事母至孝,我等感之慨之,然而壮士知母恩,亦知国恩乎胡族寇边,边民苦之久矣,我主林渔阳立誓保境安民,壮士纷纷来投,太史子义可有意乎”一指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如山如松的许褚,“此乃谯县许家堡壮士许褚许仲康,武艺卓群,子义可与之切磋一二。”
但凡习武之人都有一股傲气,不像文人写文章各有品味,难分高下,武人谁高谁低手底下走一遍就看出来了。许褚的外表太扎眼了,太史慈心痒难耐,冲许褚抱抱拳:“既如此,慈与县令有故,可借演武场一用,愿与许兄弟以武会友。”
许褚得了戏志才暗示,又见林宁微笑不言,抱拳还礼:“求之不得!”
太史慈箭法精绝,使的兵器有两种,一是大刀,二是双手短戟,和锦帆贼甘宁一样,以后者为主。一行人到了演武场,太史慈手持短戟,对对面握着鬼头刀的许褚说:“点到即止,如何”
“可。”
话音未落,太史慈就冲了出去,林宁和卢三、戏志才在场外观战。太史慈弓马娴熟,和许褚一样都是马上大将,在地上实力都有所削弱,不过这种高手之间的对决,有马没马都一样精彩。《三国演义》的顶级武将可以分为超一流、一流,林宁认为像吕布、赵云、典韦、许褚、马超、关羽、张飞都是超一流,太史慈、甘宁、徐晃这样的算一流,也可以算准超一流。超一流和一流之间有差距,但交手没有数百回合是分不出胜负的,就像现在,太史慈一对短戟舞得密不透风,留下一道道残影,许褚愣是从残影中找到真实的短戟,一一挡住,这份眼力,不服不行,反正林宁是做不到,现代人的视力都下降得厉害。
太史慈把从师父那里学来的九九八十一路戟法使了出来,只见漫天梨花绽开,将许褚和自己一起笼罩。渐渐的,林宁就看不清两人的身影了,只能听到似乎永无止息地爆响。他不禁担心:虎痴虽强,但毕竟是马上大将,倒是太史慈和孙策对战的时候从马上打到地上,估计步马皆宜,许褚不会吃亏吧
正想着,便听到一声几乎震破耳膜地铿锵巨响,演武场上的两人分开,许褚喘着气,鬼头刀拄地,太史慈也一样,汗水一滴滴落到地上,握着短戟的手不住颤抖。一缕青丝从太史慈眼前划过,他却无法得意,因为他胸口的粗布衣裳被开了一道口子,看得出来许褚是手下留情了,不然一刀下去,不把人砍成两半,也是一个肠破肚烂的结局。
后来许褚悄悄地对林宁说:“太史慈武艺娴熟,我是冒着险才能在一百招之内击败他,不然两百招都拿不下。”
多喘了两口气,太史慈收了双手短戟,跳下演武场,对许褚佩服得五体投地:“许兄弟猛虎也,慈甘拜下风。”
林宁道:“仲康之勇,比之虓虎不遑多让,如虎而痴,当号虎痴。”
许褚站在原地发愣,被戏志才在背后拍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扑在林宁脚下:“褚多谢主公赐号!”
&nbs
第十章 不教胡马度阴山(六)
林宁留下二十名骑兵,便辞别了太史慈,商定由这些骑兵护送太史慈和母亲去渔阳,骑兵也完全由太史慈指挥。林宁等人又转去兖州东郡东武阳县,如果记得不错,足智多谋的陈宫就是东郡人,历史上曹操杀了兖州数名名士,包括边让,陈宫由此恨之,才背叛了曹操把吕布引了进来;罗老先生则改为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说出了一句千古流传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不齿其所为又不忍杀之,于是毅然离开曹操,著名京剧《捉放曹》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
即将抵达东武阳时,正值盛夏,一行人找了一处遮阴的树林休息。戏志才趁着空隙坐到林宁身边,背靠着树,一边用手帕擦汗,一边道:“明公,志才有一事不明,请明公指点迷津。”
林宁猜他要问自己为什么这么积极寻找青州兖州的文武人才,微笑道:“耿介但问无妨。”
“志才博览群书,秦末刘项大战,至四面楚歌垓下之围,项王麾下尚有多数文臣武将追随,精兵亦有十万。据志才所知,项王麾下有谋士林宁,字如靖,与范增、武涉同为谋略大家,又有龙且、季布、虞子期、钟离眛、章邯、蒲将军等武将,亦是一时俊杰。志才览阅秦末史料,发现楚军垓下突围,至乌江时有四万人跳江,皆不见尸身,跳江者包括林宁、武涉、龙且、章邯、蒲将军……”戏志才说到这里停了下来,没有再说下去,而是直勾勾地盯住林宁,等对方的回答。
无声地叹息过后,林宁心里转了数个念头,就知道这个问题迟早被提出来,他也想过改名,实在太仓促了,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已经走一步看一步被推到今天。林宁思来想去想不出一个完美的解释,看蒲亮离得远,卢三和许褚因为是亲兵离得很近,心说卢许皆是嘴风严谨之人,不必隐瞒,便道:“耿介,我就和你实话说吧,我乃秦末林宁,阴差阳错才来到大汉,我麾下的将士,也是追随项王到乌江最后一刻的楚军,本有四万,到了大汉在我身边的只有两万,而且项庄、季布、虞子期、钟离眛等人都不见了。”虽然声音压得低,身边的人只要不耳背都能听到。
卢三还没什么,许褚则瞪大了眼,相较于喜怒不形于色的戏志才,他的表现最失态,同时也恢复得快,等他的表情归于平静,也代表他真正适应了亲兵的职责。林宁偷偷瞥了虎痴一眼,对戏志才说:“耿介有话直说,我虽然来得离奇,但我想上天既然不绝我林宁,还让我来到大汉天下,那我总能闯出一番事业。”
戏志才有了心理准备,淡淡道:“在追随明公之前,志才便通过众人之口听说了明公在幽州、青州的所为,龙且、章邯这样的名号
实在太过响亮,由不得志才不浮想联翩。既然明公坦诚相告,志才亦非矫揉造作之人,深知‘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的道理,定不漏一丝口风,请明公放心。”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这里面的意思怎么充满了诱惑呢
林宁在这一刻想了很多,华夏史是一部斗争史,君臣之间斗、官民之间斗、文武之间斗、华夷之间斗……如果他最后成功了,建立一个高度集权的大帝国,是不是也要延续这种老路子三百年一次的王朝兴替周期律,想必也逃不过吧事实上,就是现代国家的民主政府,也不能完全避免封建王朝的某些弊端。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只能逐步完善,一个制度若有自我修复的功能,那才是比较理想的。
皇权啊,皇权,至高无上的皇权,从秦朝的法家巅峰皇权,到汉以后的儒家伪善皇权,其实都在昭示一个道理:面对权力的诱惑,中国数千年历史,昏君前赴后继,明君大浪淘沙。
皇权在理论上无法被束缚,所以皇帝可以不为自己的任何行为负责,所谓“天子与庶民同罪”,是最大的谎言。
和太史慈一样,寻找陈宫很顺利。《三国演义》陈宫先生第一次出场是在曹操刺杀董卓未遂,以献七星刀为名借机逃出雒阳,途经中牟县,被时任县令的陈宫抓获,因为曹操敢于刺杀国贼十分钦佩,遂弃官追随,结果又因为吕伯奢之死而分道扬镳。此时陈宫还没有出仕,林宁暗自窃喜:没出仕是最好的,我又不是曹操,个人魅力不大,只能靠民族大义打动人心,许褚这样的愣头青还好说,身为读书人的陈宫可不好忽悠。
奉上制作不久的名刺,陈宫很快开门迎客,身边还跟着一人,林宁起初不在意,只当是陈宫的朋友拜访。这人确实是陈宫的朋友不假,却不是普通人,从进门开始戏志才就盯着他看,林宁还没来得及和陈宫套近乎,戏志才先一步开口了:“先生莫非是济阴董公仁”
林宁哑然片刻,不可思议地看看戏志才,又把目光投向陈宫身边的人:“这位先生是……”
那人微微一笑,拱手道:“济阴董昭,参见林使君。”
陈宫和董昭都面相柔和,青衫纶巾,一副标准的儒生模样,古人没有现代人营养均衡,大多在一米六到一米七之间,陈董差不多高,比林宁矮了一头。但林宁不敢托大,向两人深施一礼,激动道:“公台先生,公仁先生,宁今日能得见两位大才,何其幸也。实不相瞒,宁即将赴任渔阳太守,两位先生应该知道渔阳地处边关,乌桓骑兵多加袭扰,而大汉为了镇压黄巾之乱,无暇顾及边关,边
第十一章 不教胡马度阴山(七)
收了颜良文丑,林宁的运气似乎变好了,一一拜访崔琰、沮授、田丰等人,都表示愿意去渔阳看看。临出冀州之前,又遇到麴义这位练兵人才,麴义练兵练得好,有勇有谋,武艺却没有达到一流水准,许褚、颜良、文丑那是一个都打不过,和蒲亮一个级别。经过一番口舌,麴义正好没有上家,没想多久就决定投效,林宁大喜,当场许诺让他到渔阳后挑选精壮建立“先登死士”。
之后一帆风顺,所有人顺利抵达渔阳郡治渔阳城,即后世的北京市密云区十里堡附近。林宁望着陌生的青灰色城墙,心中感慨万千,当年追随项羽,无论怎么说楚霸王就是要定都彭城,继而分封诸侯,不久便天下大乱,项羽身死,华夏神器归了刘邦。如今刘邦建立的大汉王朝经过了四百年风雨,期间王莽篡汉,光武中兴,西汉承平日久,大量增长的人口经过战争算是消减大半,于是东汉享有两百年国祚;至汉灵帝即位,汉朝明面上有五千万人口,若加上豪强门阀隐匿的壮丁,怎么也不会低于六千万。
以汉朝的生产力,无论如何不能养活六千万人,所以流民越来越多,按照王朝周期律,改朝换代的时候已经到了。等一场惨烈的分裂、统一战争过后,人口将急剧减少,于是新的朝代建立,“盛世”来临,多少次王朝更替,就有多少次“盛世”。如果任由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三国时代也会如期而至,六千万人会因为战乱、瘟疫死伤六分之五,等三国归晋,天下再次统一时,人口只有九百万,不到一千万。
人口锐减也就罢了,关键是晋朝中央**无能,根本制约不了树大根深的豪强门阀势力,或者说晋朝就是由士家大族支持建立的,晋朝推行的政策也是围绕着士家大族的根本利益;加之九品中正制的推行,皇权孱弱,于是引发“八王之乱”。说到底八王之乱的起源是后宫干政,这在其它朝代引起社会动荡是可能的,但要说搞得天下大乱,以至于亡国就骇人听闻了。八王之乱导致了西晋亡国和五胡乱华,使得大汉民族衣冠南渡,中国历史进入了东晋十六国的悲惨一页。
这次回渔阳林宁没有通知任何人,所以当一群人走到郡守府的时候,武涉还在忙着批改公文。田畴抱着一堆竹简正和林宁打个照面,他不认识林宁,但见此人能顺利进入郡守府,心知不是常人,很有礼貌地说:“先生何事登门”
林宁报了姓名,田畴恍然道:“原来是太守大人到了,快快请进,畴失礼了。”
回渔阳的第一件事是接见汉灵帝的传旨使者,这个可怜的天使等了好几个月,要不是好吃好喝招待着,时不时还塞点钱,天使早回去找皇帝上眼药了。林宁
换了一身衣服,准备见天使把圣旨领了再说,忽然想起一件事,把武涉拉到一边问:“武兄,你没给天使送美人吧”
武涉愣了一下,失笑道:“送了,而且天使也收下了。”心说那个官宦别看没了那玩意,看到美女竟然走不动道,也不知道要来干什么,天天摆在眼前干看着
普通的圣旨站着接是可以的,但像任命书之类的圣旨属于大大的恩旨,是必须跪接的。摆上香案,林宁跪在地上听完了汉灵帝给自己的圣旨,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位卖官鬻爵的皇帝亲自捉刀,整篇圣旨读下来一气呵成,文采斐然。等声音尖利的官宦把圣旨最后的“钦此”读完,林宁突然想到自己不清楚汉朝的接旨程序,一时没有动弹。在林宁后面跪着的武涉、戏志才觉得奇怪,但圣旨面前又不敢抬头,只能暗自着急。
天使的表情渐渐转为不悦,林宁开始回忆以前看的电视剧,一般都是喊个“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就完了,这是不是太敷衍了他又想起以前看的一本书,里面有关于明朝的接旨程序,估计是明朝离现代比较近,所以记载详细。这么一想,林宁以五体投地的姿态双手拍在地上,头顶也抵在地面:“臣林宁,恭请天安,万岁、万岁、万万岁。”
半晌听不到天使的回应,如果林宁抬头或者回头,就可以看到天使还有武涉、戏志才古怪的表情,再往后跪着的还有龙且、章邯等人,他们更不清楚汉朝接旨程序,但因为没想那么多,表情倒是正常。林宁一边在心里转着“这个死太监怎么不说‘圣躬安’”的念头,一边为了不让场面尴尬下去,只能跪直片刻,又一个大礼拜下去:“臣林宁,恭谢天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安静,还是绝对的安静,林宁也不多等,行了第三次大礼:“臣,林宁,永服辞训,万岁、万岁、万万岁。”
到这里程序是走完了,林宁爬起来,拍拍膝盖上的土,恭敬地双手接过了圣旨,又让人给天使赏钱,并请天使用饭。吃过在渔阳的最后一顿美餐,天使也没有理由多留,因为拿了不少好处,还有些不舍得走,林宁趁机多往他兜里塞
第十二章 奠基(一)
中平元年的秋天,或者说渔阳郡的秋天,来得分外冷冽。
此时黄巾军在整个大汉境内掀起的狂澜正一点点平复,汉军屡战屡胜,张角控制的大片领土被压缩,加之本身的健康问题,黄巾起义失败的苗头开始显露。许定从谯县千里迢迢赶来了渔阳,还带着一批家族子弟,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家严家慈叮嘱我等杀贼报国,正当其时。”林宁经过半个月的准备,先是大裁军,只留八千常备军,分为六千步兵、两千骑兵,以楚军旧部为主,保证战斗力不下滑。为了实现承诺,林宁让麴义挑选青壮成立“先登死士”,定额八百人;其后,设立各种职位,并把招揽的人才安插到适合的岗位上,后世普遍认为这一次创制奠定了大楚帝国的基本体系。
颁布义务兵役制和志愿兵役制,混合实行,渔阳百姓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不论男女,每周都要抽出一天时间参加军事训练,战时接受征召。等教育普及之后,当兵成了一种荣誉,将取消义务兵役制,改为志愿兵役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