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矿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余甘由

    至于内心的躁动不存在的。这个女律师敢直接在她的房间休息,必然有她不怕的理由。李河川甚至怀疑,如果自己敢动她,自己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无意当中,他看到了吴曦月放在床头柜上的手提包中,一个证书露了出来。

    跆拳……黑带……

    这绝壁是故意的!

    李河川一股恼怒升起,这女的防着自己呢。

    他转身到了旁边的电脑上,打开电脑上网,继续看资料。

    原太特钢前身为原太市钢厂,是最早的华国特钢基地,是国内特殊钢生产的大型骨干企业,拥有电弧炉、lf炉、vod炉、aod炉、esr炉等完善的冶炼装备,形成了以不锈钢、工模具钢、轴承钢、汽车钢、弹簧钢为核心的高合金钢生产线,模具扁钢、锻材生产线,光亮材精整深加工,形成了从冶炼、成材到深加工一整套完整的特殊钢精品生产体系。客户遍布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汽车工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电子信息等领域。

    作为如此大的企业,本就是看不上矿海煤业的订单的,不过液压支柱的市场广泛,原太特钢也想借此机会进入煤炭装备市场,虽然没想着成套设备的研制,不过生产消耗量大的重要部件利润也是很可观的。

    这也是之前范一明能说服他们进行合作的原因。

    范一明浏览着原太特钢的新闻,便思考如何与这么大的企业谈判。

    此行,他势在必得,就连公章都带来了。

    “或许,你应该从于占胜的家庭关系出发。”身后传来一个好听的声音。

    吴曦月的话语清脆,没有一丝多余的语气,让人听着就觉得舒服。

    李河川连忙扭过头来说道:“你怎么不多睡会儿,反正下午才和特钢的人接触的。”

    “我说了,休息半个小时就够了。”吴曦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小西装,说道,“多睡只会让思维懒惰。而且,未雨绸缪是我




第26章 吴曦月的谈判策略
    下午两点,原太特钢第二会议室。

    李河川和吴曦月坐在客方,以于占胜为首的谈判小组坐在了主方。

    表面上看原太特钢对矿海的订单极为有兴趣,派出了以于占胜为首的7人小组,也显得重视。

    如果不是因为吴曦月,李河川还真被原太特钢的做法给蒙蔽了。从吴曦月给他的资料中,他才知道除了于占胜,其他各部门派出的只是普通科员,销售部倒是来了一名副经理,不过销售部是原太特钢最大的部门,仅副经理就有十多名。

    至于吴曦月如何拿到原太特钢各部门的花名册的,她只是微微一笑,告诉李河川,她有渠道,总之让他放心,一切按计划行事。

    于占胜先说了一堆客套话,对可能促成的合同表示了愿意与矿海公司一道努力,开发新型液压支柱。

    李河川只是微笑着说道:“于总工客气了,我们双方的合作只是基于亿元的框架协议,贵公司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也是我们重点考察对象。”

    按照上午吴曦月在吃羊杂汤时的建议,李河川不能表现出太大的热情,让原太特钢的人觉得订单非他们莫属了。一定要让他们知道,双方能够合作的基础,是互惠互利,而不是李河川一方送钱上门。最好让原太特钢公司的人觉得,这个订单意向客户很多,如果原太特钢的价格不合适,很容易就失掉这份订单。

    至于一个亿的框架协议,这是谈判策略之一,具体的由吴曦月扮演的商务谈判代表主攻,李河川负责打圆场。

    于占胜对于这个已经谈的差不多的框架也没有太在意,实际上,他和范一明还是校友,所以之前的时候双方也没有太大的争议,框架协议已经起草了,只是没想到范一明被辞退,所以才不了了之的。

    对于矿海煤业收购了原长林装备公司的事情,销售部的员工倒是向他汇报了,因为金额并不是很大,他也只是表示了“一半关注”而已,包括此次谈判会,也是临时通知,并没有副总以上的其他领导参加。这也是他只介绍了参会人员的部门,没有说他们的职务的原因。

    李河川的话没有引起他的主意,以为也是客套话呢,直到销售部副经理碰了一下他,在纸上写下了“亿”字,才引起了他的关注。

    此刻其他员工都在低声议论,毕竟不同于老总们见惯了以亿为单位的合同来往,他们只是普通员工,对于如此多的“零”还是很敏感的。

    于占胜压住心底的惊讶,说道:“李总说的订单是上亿元的”

    李河川没有答话,只是微笑着看着于占胜。

    旁边的吴曦月按了一下中性笔的开关,将笔尖放出来,说道:“于总工,是合作框架,具体的事情需要我们多轮谈判才能定下来。当然了,如果原太有意愿承接,也可以说是订单,总之金额会高于一个亿。”

    “一个亿!”这次于占胜绝对听清了,穿着干练的吴曦月明确告诉他,这是关于一个亿的合同。

    想到了这里,他顿时有些懊恼,如此大的订单,如果飞了,估计董事会也会问责的。毕竟原太特钢的技术在那里,成本也不是太高,没能争来,只能说明谈判小组无能。

    想到了这里,他连忙冲着销售部的副经理使了一下眼色。

    销售部的人都是人老成精的,在听到“亿元订单”时,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不简单了,此刻得到总工程师的眼神,他哪里不明白什么意思。

    于是,他低头看了一眼手机,把屏幕点亮,冲着李河川露出一个歉意的微笑,说道:“不好意思,接个电话。”

    他迅速出了会议室,还假装对电话说道:“郑经理,不好意思,我们在开一个重要的会议……”

    李河川看了一眼吴曦月,心想这女孩果真料事如神,有人借电话遁走,不出意外,是去请更重要的领导去了。

    他微笑着说道:“于总很多年没有回陕省了吧现在随着西部大开发,陕省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之前能源煤开采之前相比,现在的陕省上下一片热闹,每天都有大量的高科技企业注册成立,成为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力量



第27章 45号合金支柱订单
    赵驰宇进入会议室后,就成为了主场的中心,就连于占胜都退居二位。

    本来在原太特钢中,三总师的地位还要弱于副总经管理的,于占胜虽然是高层,但在9名领导中位居末尾,此刻赵驰宇却对他很是和气,仿佛他就是公司的二把手似的。

    “于总,还是先介绍一下我们原太特钢的优势吧。”赵驰宇决定先把自己公司抬得高高的,好给李河川留下一个要想买好产品,非原太特钢莫属的印象。

    尽管原太特钢的资料都在李河川手里,但于占胜还是捡重要的部分给李河川介绍。

    “原太特钢有国内一流的硬质合金生产技术,在机械加工行业也同样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连续挤压中心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五年之前我们就和神煤公司合作,生产了第二代金属摩擦支柱和液压支柱,为矿山开采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原太特钢支撑了煤矿矿井的安全。如果贵公司能将订单交付我们,我们双方一定会合力创造一个行业的标杆。”于占胜生怕自己激动,拼命压制语速,将公司的优点说了出来。

    李河川微笑着说道:“贵公司的实力我们自然清楚,这也是我们带着项目谈合作的基础。我们是合作,不是一锤子买卖。”

    赵驰宇点点头,说道:“李总说的对,贵公司有专利,我们有生产技术,这也算是科技成果转化了。”

    吴曦月翻了一下手中的资料,说道:“我司研制的新一代液压支柱,需要用贵公司45号新型合金材料为主材,这样能满足强度和韧性的要求,这一点,贵公司能够提供足够的材料吗”

    于占胜不假思索地说道:“45号合金钢是我公司研发的拳头产品,目前正在和几家机车车辆制造公司洽谈合作,进行合金部件的研发,恐怕产能无法满足贵公司的需求。这一点,我和范一明强调过,为何他坚持用这种材料”

    吴曦月头也没抬,说道:“现在是我们李总和你们谈。合金液压支柱造价高,但密封性强,寿命长,从整体上而言,要优于普通碳素钢制造的支柱。我们现在谈的是生产国内一流、甚至世界领先的液压支柱,特钢公司难道只希望这是个普通订单,而不是领先世界的产品吗”

    赵驰宇很是意外地抬头看了一眼穿着干练的吴曦月,心中很是诧异这个女的如此犀利,抓住了原太特钢的软肋。

    作为董事长的他,还兼任着总经理职务,经营活动他不是不了解,和机车车辆公司的合作还停留在图纸设计上,就算研发成功,还要经过半年至一年的上车试验,最后才能拿到铁道部的批准文号,真正推向市场少说也是三年的时间了。

    而如今,基于对粗钢产业的升级,不禁晋省省内,就连省外的钢铁大企业都开始向特种钢铁行业进军。未来可以预见的是,在普通钢行业出现的竞争,会蔓延到特种钢铁行业。

    身为董事长,压力大呀。

    吴曦月的话没错,如果能在这三五年的时间,拿出过硬的产品,就能先人一步占领市场,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他看了一眼年轻的李河川,问道:“不知李总有何条件”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拿到这个订单,于是决定开门见山说话。

    李河川微笑着说道:“这一点,还是让我的商务助手来说吧。”

    吴曦月白了李河川一眼,心中暗道,明明说好了,两个人是合作,表面的身份是商务总监,怎么现在听起来好像是他的秘书似的。

    关键是自己还是个漂亮的女秘书。

    她甚至都看见对方有人露出了然的表情,心中顿时把李河川骂了个遍,哼,等回头好好算算账,除了商务谈判佣金,看看还有什么能扣的,争取25万的预付款一分不返给他。

    她心里打着小九九,脸上却没有任何不满,这就是专业素养,是她从事律师行业两年来处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吴曦月说道:“按照之前贵公司的报价,每套液压支柱2万元,1000套是2000万元。”

    于占胜看向返场的销售部经理,那经理点头道:“没错,双方有谈判纪要的。”

    “没必要谈论这个,长林装备已经不存在



第28章 合则两利
    李河川看着年近五十的赵驰宇,从他的脸庞就就能看出他和榆煤老总郑年达的不同。

    原太特钢是从集体所有制改制成民营企业的。想当年,原太钢铁厂亏损严重,当时的经贸委甚至决定解散这家资不抵债的企业。不过在当时以赵驰宇为首的一批人坚决反对,并经过集资,将钢铁厂收购,成为真正的员工持股企业。

    老板赵驰宇是近万职工用票选出来的董事长,这些年也带领原太特钢走在了特种钢铁行业的前列,因此在原太特钢,赵驰宇可以说是德高望重。

    对于这样的老板,只能用原太特钢未来的发展来刺激他。

    李河川微笑着说道:“自适应性液压合金支柱,我司已研发成功了80%,估计这一两周就能定型。赵总既然和神煤公司打过交道,应该知道液压支柱的需求量。未来,如果全国的煤矿企业全部更换成我司研发的支柱,保守估计不会少于100万套,每根价格即便是1万元,那也是百亿产值。”

    “百亿产值是什么概念可以再造一个原太特钢了!”李河川下结论道。

    赵驰宇眉头一皱,固然李河川说的话有些夸张,但液压之处不仅仅是煤炭行业需要,就连矿山行业也需要的。先人一步占领市场,百亿谈不上,几十亿是没问题的。如果市场开拓的好,上白亿也是能看见的收入。

    最关键的是这种合金液压支柱并非一次性产品,每六年需要做一次检修,这也是一项不菲的收入。

    “不知道授权费如何收取”赵驰宇终于问到了最关键的问题。如果授权费用太高,那么利润大头被矿海公司拿走,他赵驰宇是不愿意的。

    “20万套之内,矿海公司每套收取专利费使用费200元。20万套之外,每套400元。当然了,你们卖给我们的价格需要按成本价供应。”李河川给出了自己的条件。之所以20万套之外收取高额专利费,其实他是有自己的想法的。现在的矿海没有这个制造实力,但未来,说不定矿海可以自己销售自己的产品的。

    销售经理心中一动,尽管当着老总的面,他仍然说道:“赵总,对矿海的液压支柱,是我全程跟进的,销售的话,我可以跑遍所有煤矿的。”

    赵驰宇对这位销售部副经理也是无语,一提到跑市场,这家伙比谁反应都快,自己还没答应合作呢,他就已经跃跃欲试了。

    于占胜说道:“不知道授权期限多长。”

    “十年。”李河川想了一下说道,“如果到时候我司有升级换代的专利,贵公司有优购买权。”

    赵驰宇与于占胜低声商量了一下,说道:“专利费分十年支付。”

    吴曦月摇了摇头说道:“不行!原太特钢的实力在这里摆着呢,我估计你们一年就能生产出50万套液压支柱。而我们的授权费才收到十分之一。风险全部在我们这里,这样的条件我们不能接受。”

    赵驰宇想了一下,说道:“先说制造液压支柱的事情。我司制造一万套液压支柱,销售收入就能达到1.5亿。你们需要预付1500万元的货款,我们才能供应的。”

    吴曦月抬起笔来说道:“赵总,我纠正您一次。是第一批的货款1500万元,而不是预付款,产品验收合格了,我们会根据计划下达第二批订单。1500万元是1000套产品的货款,而不是10000套支柱的预付款,每发一次货,我们都是钱货两清的。这两点在财务记账准则上是不一样的。当然了,为了让你们放心,每次我们都是先款后货。”

    “就是少付一些印花税而已,这有什么区别吗”于占胜问道。

    吴曦月哼了一声说道:“当然有区别了。有人怀疑我公司的实力,说我们一个小煤矿,哪里来的实力采煤,研发高科技装备这种声音我相信在你们公司内部也有的,这对我们是一种很大的污蔑。我司十月份签订了60万吨的大卡煤,仅仅营业收入就达到了3.12亿。”

    “煤炭现在利润不高吧”销售部的萧亮说道。

    对市场高度敏感的他自然知道煤炭行业不景气,对于吴曦月说的事情,他倒是已经关注到了,只是



第29章 采煤机滚筒订单
    于占胜忍不住喊了出来。

    如果说液压支柱是原太特钢进入机械配件,或者说是煤炭行业的入门砖,撬开了这个行业的一角,那么采煤机的滚筒就是他们在煤炭装备制造业站稳脚跟的最好证明。

    一个能够做出采煤机重要部件的厂家,无疑是受到本行业所有企业的关注的。

    作为一个经常去神煤公司调研的于占胜何尝不知道,看到那台巨大的采煤机轰隆隆运转,切下来一块块煤炭,又有一排排分拣震碎机将煤炭和其他物质分开,运输到外面,那是多么震撼的场景。

    钢铁巨兽面前,人类显得格外渺小。但正是人,操纵着钢铁巨兽,在地上、或者地底下吞噬着乌金。

    钢铁巨兽的嘴巴,如果出自原太特钢……于占胜似乎看到众多煤企围绕着原太特钢转动的情形。
1...678910...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