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玉蝶梦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正康和
“时间久了,真有些记不清了。”
“别人说吴望龙还活着,决不会是空穴来风。吴望龙身上有一只定情信物——吉祥玉蝴蝶。你秘密去一趟吴德来的老家,暗访吉祥玉蝴蝶的下落,便知道吴望龙的生死。假如吴望龙真的还活着,你一定要想办法把他做掉,彻底铲除后患。”
“小人明白。”刘四说完,起身便走。
这时,书僮禀报:“老爷,刑部的公孙大人求见,正在客厅等候。”
“知道了。”刘熙起身走向房厅。
走入房厅,刘熙揖一揖手,开玩笑说:“今日是什么风把公孙大人吹来的公孙大人公务繁忙,怎会有闲情雅致造访寒舍”
公孙礼还了一揖,笑笑说:“怎么没有事就不能来陪刘大人聊一会天吗”
玩笑过后,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落座后,两人聊了一会朝廷的事。刘熙试探性地看了看公孙礼,问:“坊间有一个传闻,公孙大人是否也听说了”
“坊间传闻,不一定可信!不过,刘大人想说的是哪一个传闻说来听听。”
“吴德来之子吴望龙还活着。”
公孙礼一听,感觉有些意外,继尔,连说几个不可能。突然,好像想到什么。说:“刘大人这么一说,使我想到一件事。”
“什么事”刘熙似乎很感兴趣。
“有一次,我到王思竹家去,正好遇见两个少年在读书。一个嘛!肯定是王家的三公子,我认识;还有一个少年,我也觉得很面熟,似乎在哪见过,就是想不起来。问了王思竹,他说是他家的远房亲戚,姓周,叫什么念岭。”
“周念岭!”刘熙重复了一遍。
“这个少年,从体型,年龄各方面,都和吴望龙相近。这个少年,不会就是吴望龙吧!”
刘熙递给公孙礼一杯刚沏好的茶,分析说:“假如,我是说假如。假如吴望龙还活着,他一定不敢还叫吴望龙。他肯定会改名换姓。周念岭这个名字,就有深意了。吴望龙的岳父姓周,他改姓周也有道理。念岭嘛!就是想念断魂岭的意思。”
好你个刘熙!分析得入情入理。公孙礼听了,频频点头,说:“按你这么分析,周念岭肯定就是吴望龙了。”说完,竖起大拇指,为刘熙点赞,说:“刘大人这么聪明,难怪皇上这么倚重你。”
“过奖了。”其实,刘熙的心里很受用。
“公孙大人!不,应该叫你公孙兄弟。老夫想拜托你一件事,因为我不方便出面。”
“什么事不妨说来听听。”
“我曾经与王思竹闹过不愉快,也许你是知道的。可你哩!在朝中人缘很好,这我是知道的。现在,我想拜托兄弟一件事,你再去一趟王府,听说他老婆最近欠安,你以同僚的身份,去拜访关心一下,也是在情在理。然后,再打听一下那个周念岭的去向。如何”
“好说,好说!
第三十四章 侠女报国志
话说工部尚书王思竹,因在金銮殿上为吴德来辨护,得罪了刘熙。时下,刘熙擅权,王氏非刘氏一党,在处理事务时,因疏忽失职,被刘熙抓住了把柄,参了一本。
皇帝不辨真伪,不问失职之因,便把王思竹革官停职,发回原籍。
王工部乃南京金陵人。接过圣旨,岂敢违抗,便收拾轿马和细软,准备起身离开京城。可是,说走便走,令他放心不下的是三万俸银,都借在他人名下,一时取讨不回。然而,圣命难违,焉敢久留,这可怎么办
时下,长子和二子均在南京,惟有三子景隆在自己身边,让谁留下来索讨这些俸银呢让外人代讨,说什么也不放心,唯一能胜任的只有景隆了。
王工部踌躇半晌,乃呼三公子景隆前来。
那三官,名唤景隆,字顺卿,年方一十六岁。生得眉清目秀,风姿俊雅,可谓一表人材。读书一目十行,举笔即成文章,更是个风流才子。
俗语说,公婆疼长孙,父母疼幺儿。对于三官,王工部夫妻爱惜胜却心头之肉,掌上之珍。
此时,王三官正在想念自己的结拜兄弟吴望龙。心想,我这位盟兄,怎么一别数月,音讯杳无,怎不令人牵肠挂肚
如今,我父也受到奸贼的排挤,也要回归故里了。以后还有见面的机会吗不会在外面出什么事了吧
难道一时性起,去向刘熙寻仇,被刘贼擒囚应该是不会的。若果如此,也会有人透出消息的。最近,京城里也没有什么坏消息,倒是有人传闻吴望龙还活着。这么说来,吴兄暂时是不会有事的。可是,你现在哪里,你的弟弟好想你呀!
王三官正胡思乱想之际,忽闻老爷叫唤,立即前来,恭立在侧,口称:“爹唤孩儿,有何吩咐”
王思竹若有所思地说:“爹明日即便回宁,可有数万俸银,来不及索回。今留你在此读书,叫王兴讨帐,银子完日,须作速回家,免得父母牵挂。”说罢,便把一切帐目都交付三官。
老爷又叫来王兴,吩咐道:“我留你与三叔,在此读书讨帐,不许你引诱他胡作非为。吾若知晓,唯你是问。”
王兴叩头道:“老爷吩咐,小人谨记在心。”
次日,王工部收拾停当,携带家眷即便起程。三官与爹娘依依惜别,母亲梁氏说:“我儿多自珍重,如有龙儿的音讯,须告诉为娘,免得爹娘想念。”
“我娘放心,孩儿谨记。”
于是,王三官和王兴搬出府宅,另寻寓所住下。
王三官谨依父命,在寓所攻读书籍,王兴天天出去讨帐。不觉三月有余,三万银帐,皆已收完。公子准备择日起身,打道回金陵。
这日,王三官对王兴说:“我们即便告别京城,何不再到大街小巷闲玩片时,尽情游玩一番,饱览皇都锦绣景致,来日起程”
这一提议,无隙可驳。留恋故地,也是人之常情。因此,王兴也不反对。心想,趁此机会,再游一番京城。离开了皇都,来日再来恐无机会。便说:“既然如此,小人全凭三叔意思。”
于是,王兴便锁了房门,知会主人用心看着牲口。房主说:“但请放心!你们尽情去游玩吧。”二人离开了寓所,到大街游玩去了。此一去,有分教:
身入春院惹烟花,三万银两手中垮。
茫茫千里金陵路,摇头喟叹自无话。
主仆二人来到大街上,到处游玩。已是晌午时刻,来到一个所在。但见门前站着几个女子,衣服整齐,脂粉淡施,颇有几分姿色。
“此是何所在”公子问。
王兴回答说:“此乃酒馆也!”
“我们游玩了半天,只觉手脚酸麻,再说肚子也闹翻了。何不进去歇歇脚,吃碗东西”
公子既然这么说了,王兴也不置可否,便跟在公子的后面,上了酒楼。公子刚坐下,酒保满面堆笑的跑过来,冲着三官问:“客官!想吃点什么”
“先来两碗解渴的。然后,炒三个菜,提一瓶酒来。”
“请稍候便来。”
楼上已有五、六桌饮酒的。其中有一桌只有两个女子,坐着对饮,桌上放着两把剑。公子细眼瞅望,看她们的行头,倒像是两位侠女,但见人物清
第三十五章 招募与募捐
自从进了岳府,岳老夫人爱惜周倩玉,没有把她当外人,还认她作义女。这对周倩玉来说,是莫大的欣慰。然而,她始终认为,“如意”玉蝴蝶一直放在身边,不够安全。应该找个隐蔽的地方藏起来,等以后再找到如意郎君时,再取回来。免得放在身边,担心受怕。
周倩玉也是个急性子,想到的事情,便会立即动手去干。她瞒着云儿,私自下楼,在院子的大槐树下,找到一个隐蔽的地方。
趁云儿不在的当儿,周倩玉上楼把“如意”包好,放进那个隐蔽的地方。然后,站在原地,默默念道:“我的好‘如意’,为了你的安全,我把你藏在这个暗无天日地方,对不住了!你重见天日之时,便是周倩玉找到如意郎君之日。”说罢,对着大槐树拜了拜,说:“槐树爷爷,拜托您看好我的宝贝。”
藏好了“如意”,周倩玉更加放心了。也免得日后被飞天鹤偷了,活该他空手而归。
那天,周倩玉和崔成亮打了个照面,她也觉得有些面熟,想不起来再哪里见过。因为此事,她婉转地问了岳玉承,才知道他就是打了自己父亲的大恶人崔成亮,也知道崔公望升官了,从地方调到了京城。
自从和崔成亮打了个照面,那天晚上,岳府就遭贼,重点却是自己的卧室。不难看出,这个梁上君子是冲着“如意”来的,也肯定是崔成亮雇人干的。
新仇旧恨,使周倩玉对崔成亮更加仇恨。
再说,苏淮带着周倩玉正想回怡春院,没有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活生生的打美女截走。在当时,他只认准一个理“好汉不吃眼前亏”,知道自己势单力薄,斗不过官兵,只得认怂,眼睁睁的看着美女被人截走。
可苏淮的心不甘呀!这个美女颜值那么高,正想靠她挣钱哩。他哪里甘心人财两空。于是,他远远的跟在官兵的后面,亲眼看她进入了岳府。
“只要知道在什么地方,你迟早是跑不掉的。”苏淮自言自语地说。
回到怡春院,他只好如实跟鸨子说了。鸨子听说,也是愤愤不平,但又如之奈何
岳老夫人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她隔三差五,便要前往附近的城隍庙烧香拜佛。自从周倩玉来了,岳老夫人视她为亲闺女,几次约她作伴,前往城隍庙。
今日,又是岳老夫人礼佛的日子。一大早,她便约了周倩玉,各带一个丫头,一行四人,向城隍庙进发。
走到一个巷口,看见围满了一堆人,有男的也有女的。因为好奇,她们也围靠过去,只见墙上贴着一份招募告示。旁边放着一张桌子,坐着一个美女,从她的行头判断,肯定是侠义之士,身上还背着剑哩!
周倩玉仔细一看,告示是这样写的:
姐妹惠鉴: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满人犯边,李闯闹事,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男人正在战场上流血,甚至丧命。我们虽为女流之辈,但也是国家一份子。古有花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便是我们的楷模和表率。走出闺房,操起刀剑,走上战场,和男人们并肩作战,共赴国难。本处拟组织女子护**,招募爱国女子,加以训练,等待国家的招唤,随时开赴前线。楚婷婷敬启。
云儿悄悄地对倩玉说:“此处在招女兵,可惜的是,我们手无缚鸡之力,否则,也报个名。”
“上边不是说了么,加以训练。军队都是训练出来的。谁生出来就会舞刀弄枪的。”
“说的是!”
那边,也有几个男人在议论。一个说:“女子有这样的国家观念和大局意识,真令人肃然起敬。”另一个说:“作为男人的我们,可不能认怂。投
第三十六章 芦苇地受辱
出了酒馆,王三官只顾追赶两位侠女,把王兴落到后面了。走入繁华街道,人来人往,拥挤不堪。王三官不仅跟丢了侠女,回头也找不到王兴了。
他左顾右看,不会在意王兴的存在,旨在寻找侠女的踪迹。可是,走遍了一条街,连两位侠女的影子都见不到。人家毕竟是练过武的人,走起路来,健步如飞,王三官怎能赶得上
找着找着,不知不觉走到了郊区。一路走来,没有记住路标。眼看天快黑了,王三官却找不到回去的路,不禁着急起来,便在附近绕来绕去。
正着急间,迎面来了一伙人。三官躬身便问:“列位大哥!回京城的路怎么走”
那伙人不是什么好人,乃是北京城郊游手好闲的地痞。见三官衣服齐整,行头高贵,便心生一计,说:“往芦苇那条路走。”
“多谢列位!”
三官心里有些纳闷,心想,过来时好像没有经过芦苇地,怎么回去要从芦苇地走心里虽这想,可脚不听使唤,还是向那边走去。
这伙人见三官果然往芦苇地走,心知中计了,立即赶在前面等着。三官走近,只听一声吆喝,但见芦苇地里跳出几个人来,不由分说,把三官扯住,并一齐动手,脱了三官的衣服帽子,还拿出绳子把他捆了。
一搜周身衣服,竟无分文所获。只听其中一个说:“今日倒霉,遇见穷鬼。”一个说:“看他这身行头,还以为是富二代哩!”另一个说:“这身行头,也可值几个铜钱。”
恼怒之下,便是一阵拳打脚踢,然后扬长而去。
可怜王三官,一介书生,那经得起似风来如雨至的拳脚。顿时,鼻肿脸青,鲜血直流。他手足被捆,只盼有人打从这里经过。可是,天色已黑,等了好久,没有一个人路过此处。
三官叫苦不叠,泪水潸然直下。只觉四肢酸痛,腹空如洗,心下懊悔不已。
就这样,三官昏昏沉沉,只冷的直抖擞,在芦苇地里苦熬一夜,好不容易捱到天亮。
三官在芦苇地里,口口声声只叫救命……
这时,许多乡老打这儿经过,看见三官这般模样,天底下毕竟还是有好心人。好心的乡老便帮三官解了绳子。问:“你是哪里人为何被捆绑在这里”
三官害羞,不敢说是为了追美女而迷了路。浑身上下又无衣服,不禁掉下泪来。说:“列位大伯!小人是河南人,来京城做小买卖,不幸遇着歹人,将一身衣服尽皆剥去,盘费分文不留。”
众人见三官年少,舍了几件衣服与他,又与他一顶帽子。三官谢了众人,慌忙把衣服穿上。问明了回京城的路径,正准备返回。
就在这时,一队人马打这里经过,三官立即闪到一边。突听骑在马上的汉子“哟呀”一声惊叫,指着闪在路边的三官说:“这不是王尚书王大人的三公子么”
听这么一说,大家都停住脚步,委目观看。马背上的汉子再仔细一看,证实自己没有看走眼。便冷冷的说:“昔日堂堂的王公子,十足的官二代,今日怎么成了脱水龟”
一句话,引来了一阵取笑声。
倏地,只见那人把脸一沉,寻思:不对头!王尚书在朝时,与刘大人不和。如今不是已被皇上遣回原籍了吗怎么这小子还在京城,这等衣帽不整,装哑作傻,是否有什么图谋管他三七二十一,把他带回见过刘大人,再作裁处。
于是,立即传令:“把这个乞丐带回府去。”家奴们一呼而上,哪容分说,把三官抓了起来。正是:
才脱老虎口,又上阎王殿。
&nbs
第三十七章 出闺逛庙会
“此人不是王尚书的三公子景隆吗”
雷教头惊讶之余,转而又想:王尚书已辞官归里,足有年余,他的儿子怎么还在京城既然在京城,又是怎么落在刘四手里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