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再将两门一封,郑芝龙自然就成了瓮中之鳖。

    就这样,一代闽海王终是没能逃出生天,最终失去一切,成了俘虏。

    纵观郑军与新军交恶和战斗的过程,可以看出,郑芝龙虽有小聪明,却没有大智慧。

    他可以耍小聪明把唐宁抓住,但却无法指挥千军万马将新军挡在福建门外,反而一次次的吃了大亏。

    手上空有千艘船,十多万兵力,却屡屡在新军这股新崛起的势力面前失败。

    其中一个原因是郑芝龙这些年对军力的发展不够,空追求数量,没有追求质量。

    当然,这应该与大明的军事体系有着莫大的关系。

    如果单拿郑军的实力与其他各股势力相比,绝对可以排在前列,所以郑芝龙也容易满足。

    可唐宁的眼界完全不一样,他比较的对象是西方军队,是后世的一些军队,所以这就注定双方在理念上的根本性不同。

    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双方的指挥方式完全不同。

    郑军的所有战术、策略、指挥权等等几乎全部掌握在郑家人手中。

    而这些郑家人的个人能力,显然称不上良才,更没有独到的指挥能力。




第一八七章 平虏伯
    郑彩和郑联两兄弟是郑芝龙和郑芝豹的后辈,双方是叔侄关系。

    郑芝豹对大哥郑芝龙一直是很敬畏的,也比较遵从郑芝龙的命令,所以他还是坚持听从郑芝龙的意见,向新军投降。

    但是,他无法说服郑彩和郑联两兄弟,两兄弟也无法说服他。

    无奈之下,双方分道扬镳,郑芝豹带领所部万余人南下,向新军投降。

    而郑彩、郑联两兄弟率领所部不足万人北上,准备收拢闽北各关隘的郑军北上。

    知道福建已经不是自己的立命之所,两兄弟不再掩饰,将贼匪的心性暴露无遗,沿途之上一路搜刮而去,稍有反抗便是血腥杀戮。

    此举更让百姓对郑军痛恨不已,无不认为新军进入福建就是来解救他们的,各州府百姓对新军的入驻欢迎之至,鲜有反抗。

    毕竟,这只是地方势力的争斗,即便有爱国之士,也不会为郑芝龙出头。

    而且整件事情也是郑芝龙咎由自取,反而是更得民心的新军被迫反击。

    相较于被郑家统治,普通百姓更希望被唐宁所率领的新军统治,毕竟唐宁所带领的新军在潮州府和惠州府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这从新军占领福建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看出,前后加在一起,还不足两月。

    正史中,清军攻占福建花了近四个月,而且还是在郑芝龙投降的前提下,让整个福建的防御被瓦解了不少。

    要是郑芝龙也像反抗新军进攻福建一样抵抗清军,清军要占领福建,不知道会困难多少倍。

    清军入侵,让整个福建人心惶惶,但新军入驻之时,却是开城相迎。

    甚至闽中和闽北等各州府,新军还没有踏足,无数百姓都希望新军能够尽快入驻。

    似乎新军进来了,他们才更有安全感。

    唐宁和新军上下都没想到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拿下福建,也没有想到会这么顺利。

    战后总结分析,大概清楚了最主要的两方面原因,一是郑军主力受到重创,再加上郑芝龙被俘,士气更加低落,军队迅速的土崩瓦解;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心所向,福建百姓并没有将新军当成敌人。

    各州府百姓在新军士兵进驻时夹道欢迎,这种待遇,即便是统治了福建十多年的郑芝龙都不曾享受过。

    所以,新军能够这么快的取得胜利,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唐宁并没有下令将郑芝龙处死,也没有让他成为阶下囚,只是将他和他的那些兄弟软禁了起来。

    至于被郑芝龙安排从泉州府城离开的家眷,却是不知所踪,此后有消息传出他们东渡去了倭国。

    此消息是真是假,已经不得而知了,唐宁也没有精力去追踪此事,也许这样是最好的结果。

    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偌大的福建消化吸收。

    虽然名义上占领了福建,但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比如对降军的进一步整编,对地方事务的管理等等。

    此次作战,新军先后收降郑军近六万,有三分之一的人还迅速的跟随新军一起作战,去对付他们曾经效力的郑军。

    但是,这些人的战斗素质还有忠诚度都有待提高,需要再精练一番。

    至于地方事务,暂时还是由原来的官员进行管理,随后,唐宁会陆续的将潮州府和惠州府的一些官员空降过来,让福建也按照两府的模式进行发展。

    当然,这些事情都不需要唐宁亲自去处理。

    福建这么快被新军占领,自然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弘光帝第一时间派刘公公到福建加封唐宁为福建总兵,并册封他为平虏伯。

    爵位刻意用平虏二字,用意很明显,刘公公传达弘光朝廷的意思,希望新军能够北上抗清、抗闯。

    唐宁当即答应,不过他表示福建刚经历大战,还有诸多事情需要处理。

    且军队北上远征,备战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所以需要两月准备一番才能出兵。

    不过,新军倒是可以先抽出部分水师应援。

    刘公公顿时大喜,暗道陛下果然没有看错人。

    他能听出唐宁所说的话很在理,而且江北四镇和左良玉部加起来有上百万人,抵挡几月应该没什么问题。

    甚至,唐宁还主动提出新军水师先行出兵,相比大多拥兵自重、互相推诿的武将来说,诚意已经很足了。

    唐宁还和刘公公说了其他很多问题,并写了一封亲笔书信让他带回去。

    他在信中不但表达了自己的一些见解,还有参谋部提供的一份战略书。

    信中主要表达的意思是,清军才是大明的最大敌人,李自成大势已去。待李自成被清军消灭之后,清军必下应天府。

    所以他希望朝廷能够摒弃前嫌,就算不能直接与李自成合作,但也不要妄想与清军媾合。

    否则,弘光一朝将是另一个北宋,清军将会像金国先联宋灭辽一般,待对手消灭之后,便会露出真正的狼子野心。

     



第一八八章 清廷震动
    《明报》最新一期中,头版头条,大篇幅刊登唐宁亲自撰写的文章。

    文中他痛斥清军的暴行,对生灵的荼毒,对文明的破坏。

    通篇看来,和一般檄文并无二致,但是,却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因为在这篇文章中,还用醒目的粗字体夹杂着一首歌谣。

    这首歌谣迅速传播开来,清廷上下听闻,皆是惊骇不已。

    因为这首歌谣所指的两个核心人物,一个正是摄政王多尔衮,另一个,则是他们大清当今帝王顺治帝。

    摄政亲王多尔衮,顺治七年了此生;忍辱负重顺治帝,掘其坟来拆其骨。

    生前荣辱一朝丧,身死道消无安生;大清未来无可期,可悲可叹又可笑。

    歌谣的内容很通俗,稍微有些理解能力的人便能够口口相传,意思也很明确。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多尔衮,当今权臣中的权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连顺治帝都要受他拿捏。

    但是这样一个人物,在顺治七年,也就是在五年后便会死去。

    他死之后,一直忍气吞声的顺治皇帝,终于露出了獠牙,将多尔衮掘坟拆骨。

    无庸置疑,多尔衮对大清的功劳是非常卓越的,大清能够问鼎中原,他功不可没。

    可是,如果他身死之后连坟都被掘了,顺治皇帝还会承认他的那些功劳吗肯定会极尽淡化,然后罗列出一系列罪名,极尽抹黑。

    所以,生前荣辱一朝丧,身死道消无安生是必然的结局。

    至于最后一句,却是直指大清国的。

    直言大清没有未来,最终会走向穷途末路,只能徒增笑柄。

    如果是别人写出的这首歌谣,绝大多数人只会一笑了之,不会当成多大一件事。

    但这首歌谣,却是唐宁亲笔撰写,这意义就不一样了。

    谁不知道这可不是唐宁第一次干这种事了,但凡出自他手的歌谣,都得到了应验,想让人不当回事都不行。

    一时间,大清朝野上下,都受到了这首歌谣的影响,特别是与此息息相关的势力,还有那些投降派。

    《明报》已经通过特殊渠道在全国范围内秘密输送开来,作为中枢的京师,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都能够及时的获得一份最新一期的《明报》。

    不用他们通过什么渠道去购买,会有人趁着夜色主动塞入门缝,或者丢进他们的府内。

    睿亲王府,一个身高近两米的虬须大汉,身着锦袍,手中拿着一份《明报》在府中前厅转来转去。

    身前几个官员皆是微躬着身子,神情谦恭,不敢言语。

    因为,这虬须大汉不是别人,正是权势滔天的睿亲王、摄政王多尔衮。

    这些人自然是看过这份《明报》上的内容,此番前来睿亲王府觐见睿亲王,正是为了此事。

    突然,多尔衮的身形一定,看向中间的一人,淡淡的问道“苏克萨哈,你觉得这首歌谣有几分可信”

    苏克萨哈心头一颤,连忙说道“微臣觉得,殿下正值壮年,乃我大清之肱骨,承天之大运,定可长命百岁。”

    “此番唐宁小儿恶意中伤,蛊惑人心,实为乱我朝纲,动我军心,不可不妨。”

    一旁的刚林、谭泰几人也先后表态,“苏克萨哈大人所言极是。”

    “唐宁偏安南隅,近又侵占福建,野心勃勃,此后必是我大清之劲敌。此之人言,自不可轻信。”

    先不说这首歌谣是不是真的会应验,他们都不会当着多尔衮的面赞同,否则的话,岂不是诅咒多尔衮早死

    但是,他们对这份《明报》,又充满着忌惮。

    因为这当中除了蛊惑人心的那首歌谣之外,还大肆渲染了清廷各派系之间的龃龉,特别是有关多尔衮一系与顺治、孝庄之间的纷乱关系。

    就是为了力佐顺治对多尔衮的悔意是一步步如何产生的



第一八九章 江北四镇
    “唐大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石破天惊哪。”

    “是啊,还是陛下英明,当初一眼就相中唐大人乃可朔之才。”

    “满清内部矛盾重重,此番被唐大人全然揭露,必是人心惶惶。”

    “多尔衮权势滔天,又无子嗣,一旦其对顺治产生戒心,难保其不会想方设法将顺治废黜。届时,满清内部必定大乱。”

    “料想,满清正值焦头烂额之际。多铎乃多尔衮之同母弟,乃多尔衮之左膀右臂,此番事发,必无心南下。应天府之危,解矣……”

    “恭喜陛下,得此良将,我大明收复故土,可期,可期啊……”

    “唐宁谓之明君,必是陛下无疑。陛下乃旷世明君,中兴之主啊……”

    应天府南明朝堂之上,一片恭贺之声,看似褒奖唐宁,实则拍弘光帝的马屁。

    弘光帝龙心大悦,早朝结束之后,又是一片歌舞升平,更加放心的享乐了。

    刘公公回来后,就第一时间将唐宁所说之言和那封书信递交了上去,但是以马士英、阮大铖为首的掌权者却根本没有当回事。

    对他们来说,联清抗李是拟定的国策,他们和李自成之间可是有着灭国之仇,岂是一封书信和三言两语就可轻易改变的。

    如果和李自成这样的国贼联合,与背叛祖宗何异

    刀没架在脖子上,这些人比谁都忠贞,都深明大义,处处为朝廷着想。

    可只要清军的刀在他们眼前晃一晃,他们又比谁都更快的弯下膝盖。

    至于江北四镇,本就各怀心思,不思进取。

    江北四镇与清军势力最接近的是高杰,此人狂妄自大,在唐宁所写书信送到他手上之前,已经被人设计干掉了。

    好在他有个比较聪明的夫人邢氏,是他从李自成那里勾搭上的,正因为如此,他从李自成手下叛逃至明军。

    他能有今天,和邢夫人脱不开干系,他自己也承认,虽为人桀骜不驯,但对邢夫人却是言听计从。

    高杰欲收复河南的决定,邢夫人有着不小的推动作用,这个战略是极其正确的。

    但是高杰太过自大,带着几百人就进了河南总兵许定驻守的睢州。

    早在之前就有人提醒他要防范许定国,他却不以为意,还和自己的亲兵在对方的府邸喝醉了,然后半夜被人全杀了。

    真是咎由自取,只是现在他本人已经死了,邢氏一个女流之辈,威望不够,所以高部也只能投靠其他势力。

    正史中,就是邢氏让李成栋率领高部向清军投降的,而李成栋迅速成了清军的急先锋,为清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唐宁所写的书信,高杰没有收到,自然落到了邢氏手上,只是不知道她最终会做出何种抉择。

    江北四镇其二的刘泽清,势力范围在淮安府,此人对内残暴,对清军却是愄之如虎。

    他本是山东人,崇祯末年官至山东总兵。

    可以说,山东是他的发家之地,祖宗之所。

    当初被强势的李自成赶出山东,还勉强算是情有可愿。但此时,闯军连败,山东被清军所得。
1...5657585960...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