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胜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傅华
    金达打了电话给郭奎的秘书,秘书说郭书记现在在会上,不过知道金达要上来,让他晚上去办公室见面。

    晚上,在郭奎的办公室,秘书领金达进来的时候,郭奎在批阅文件,郭奎说了一句,秀才先坐,等我批完文件再谈。就埋头在文件堆里,不再搭理金达了。

    一开始的时候,金达还没觉得什么,以前他到郭奎的办公室常会遇到郭奎批阅文件的时候,郭奎也是这样先批完文件,再跟自己谈的。可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金达开始察觉不对劲了,郭奎还从来没让自己等这么长时间过呢。他本来做的腰杆笔直,可是两个小时坐下来,腰酸的要命,可在书记这里,他还不敢随意的放松自己,只好咬牙坚持着。

    金达脑子里开始思考郭奎为




又想起他的好来了
    金达说:是有同志写举报信向我反映情况,我侧面了解了一下,认为有问题,才找徐正同志谈的。

    郭奎说:侧面了解了一下,你怎么就能了解事件的全貌土地是李涛同志分管的,他应该更了解情况,你为什么不跟李涛同志谈一谈

    金达低下了头,说:这个当时我没想到,是有些冒失了。

    郭奎说:你这不是冒失了,你根本在心中就存着你是省里派下去的干部,你搞基层同志一等这种观念。金达同志,你下去的时候我不是跟你谈的很清楚了吗你的理论水准确实很好,可是你走出校门就在搞一些理论研究工作,没有在基层工作的经验,之所以派你下去,是让你去跟基层同志学习的,你现在这个样子是在跟基层的同志学习吗我看你根本就是想去领导他们的。我没想到你在政治上是这么不成熟。

    金达被说得低下了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郭奎看了看低着头的金达,他知道自己可能说的有点过了,可是响鼓要用重锤,不给金达一点点打击,他会始终认为他做什么都是对的,到时候出了什么问题应付不来就会跑来省里跟自己反映,丝毫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郭奎想要的是一个能自己解决问题的有能力的干部,而不是一个反映问题的传声筒。

    郭奎接着说道:你要好好想想一下自己的问题所在,认真反省,回去要主动向徐正同志承认自己的错误,知道吗

    金达低着头说:我知道了。

    郭奎看了看金达,心知自己这顿重批让他一时有些吃不消,可是不这样他始终不能认真反省自己,就狠下心来,说:好啦,今天的谈话就到此为止,你回去吧。

    金达说了声那我走了郭书记,就灰溜溜的离开了郭奎的办公室。

    看金达垂头丧气的样子,郭奎心中暗自摇头,这家伙什么君主论、韩非子之类的政治学名著,引用起来头头是道的,怎么一到实践中,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呢他该不会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吧

    郭奎心说要对金达在下面的表现多加一点关注了,金达在经济发展战略方面还是很有前瞻性的,可如果他只是长于理论,而没有执行力,那还是将他调回来,用其所长好了。

    金达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郭奎那里离开的,郭奎这一次的批评不同于上一次,上一次的郭奎算是和声细语,还称呼他为秀才,语气中带有一份熟悉的亲昵。可这一次郭奎称他为金达同志,是语气从没有过的严厉和陌生,还要求他主动向徐正承认错误。

    金达自踏上社会以来,工作向来是被人称道的,骤然被郭奎这么重批,心里特别难受,一时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此刻时间已晚,不能马上就返回海川,金达就回家住了一晚。这一晚他辗转难眠,翻来覆去想这件事情,心里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适合在仕途上发展了。

    不过想到最后,金达还是认为自己不能做逃兵,他自小就学业优秀,做什么没有不成功的,从来没有半途而废过,他相信自己只要认真去做,仕途上也一定会做好。

    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既然郭奎让自己想徐正承认错误,那自己就向徐正承认错误,既然郭奎让自己向基层的同志学习,那就向基层的同志学习,金达还就不相信自己不能把这个海川市的副市长当好。

    第二天一早,金达就坐车回了海川,到了海川已经是下午了,他立即找到了徐正。

    徐正正在办公室批阅文件,见金达找了过来,起初还以为是金达因为自己先找了郭奎而来兴师问罪的呢,他心里暗自好笑,讥诮的说:金达同志,你去省里这么快就回来了,怎么没跟郭书记多汇报汇报啊

    金达尴尬的笑了笑,说:徐市长,我来是向您承认错误的,土地这一块是由李涛同志负责的,李涛同志那样处分,自然有他那样处分的道理,我不该不经调查研究,就盲目的乱批评。对不起,我错了。

    徐正愣了,他根本没想到到海川来之后,一向表现的傲气冲天的金达竟然会低头向自己认错。

    徐正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他干笑了一下,说:金达同志,你真的认识到自己错了

    金达笑了笑说:是的,我是真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和李涛同志各自有各自的分工,我没有理由去干涉李涛同志的分管工作的。郭书记这一次狠狠地批评了我,说我自视太高,没有好好的跟基层的同志们认真学习,根本上就是工作态度不够端正。我认真的思考了一下,感觉郭书记批评的很对,我确实存在这些问题而不自知。

    徐正看了一眼金达,眼前这个谦恭的金达让他很



灰心
    其他副市长基本上都知道金达的后台是郭奎,本身就敬畏金达几分,现在金达的态度又这么诚恳,他们自然愿意跟金达搞好关系,因此都附和李涛的话,说金达是为了工作负责,大家互相学习之类的话。

    金达再次上演了认错的戏码,让徐正心里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家伙是在收买人心啊,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大家都知道金达后面站着的是郭奎,如果金达再跟副市长们打成一片,那以后海川市政府会是谁说了算还真是难说啊。

    徐正心里别扭到了极点,可嘴里却说:金达同志给我们这些基层的同志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啊,其实我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缺点,今后要互相取长补短,好啦,继续开会吧。

    海川市政府似乎成为了一个团结的班子,原本常有不同意见的金达变得不再随便发表意见,他开始守着自己分管的一亩三分地,不会就别人分管的问题指手画脚。

    即便被徐正点名要求发言,他要么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轻描淡写、摸不着头脑地来它几句,要么直接表个态我没意见就应付了事。他不再会蠢到为不属于自己分管线上的问题而据理力争了,哪怕是即将出台的这个决策明显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

    金达现在常常以基层有其特殊的情况给自己这么做做辩护,他开始被周边的官员们同化了,他身上原本保有的一些棱角被磨平了。

    但内心中金达是不愿意这样做的,他原本憧憬的仕途生活似乎不是这个样子的,他心目的官员应该是有能力敢承担的一些人,他们是要真心为老百姓做事服务的,而不是像这样丝毫没个性,同质化的官僚。

    金达以为他这么妥协,徐正一帮人就会接纳他,或者和平共处,但他想错了,徐正越看他这么做,越觉得他可怕,必欲除之而后快。

    一份举报信就寄到了各省领导的办公室,上面罗列了金达在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还刻意把金达跟他分管的卫生部门的一些女性部门领导的相处融洽,描述成了一种暧昧关系,说金达作风不正。

    把金达在工作中跟下面一些礼节性的小馈赠形容成了受贿,而这些小馈赠不过是些土产水果之类的,金达之所以接受,也是为了能够跟基层打成一片的缘故,不然下面的同志送你一点水果都不收,摆明了是一种看不起人的一种表现。但这些都成了举报信里描述的罪状。

    郭奎看到了这封举报信,这上面的问题连查都不值得查,但是却让郭奎心中十分震惊。

    对金达这一段时间在海川的表现,郭奎是一直在关注着的,他很满意金达已经脱去学者的外壳,慢慢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个官员了。金达果然没有让他失望,他开始懂得如何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如何策略的生存下去,孺子可教也,假以时日,郭奎相信他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可金达已经都这样忍让了,却仍然有人写他的举报信,这问题就有点令人费解了,看来问题不仅仅在金达身上,而海川市政府徐正这些人身上肯定也有问题,联想到徐正上一次进省添油加醋的告金达的状,郭奎心中就大体猜到了是徐正在搞金达的鬼,徐正容不下金达在海川的存在。

    这就令郭奎十分震惊了,为什么徐正就是容不下一个金达这样的副市长呢金达诚然有些缺点,可这些缺点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更何况是金达已经开始改正自己的缺点了。

    郭奎把省委副书记陶文找了过来,把举报信递给了陶文,说:老陶啊,你那里收没收到这封信啊

    陶文翻看了一下,笑了,说:收到了。寄信的人怎么会缺了我那份呢。

    郭奎笑了笑说:那你怎么看这封信

    陶文笑笑说:我觉得写这封信的人别有用心,他应该明白这些内容都不足以引起组织上的调查,他可能只是想破坏金达同志的形象罢了。

    郭奎说:那你认为写这封信的人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陶文说:我觉得是某些人看着金达同志在下面碍眼,故意给他制造出这么些事端来,想要逼走金达同志。看来金达同志的工作环境很复杂啊。

    郭奎心中想的跟陶文是一样的,他觉得是金达不知道触及了徐正什么利益了,徐正才会这样对待金达,他说:这个海川市政府班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徐正在百合集团和鸿途集团上面接连出现失误,现在对一个金达同志又这么排挤,他想干什么

    陶文看了郭奎一眼,说:徐正这个人本来就有些独断专行,我听说金达同志下去之后,跟徐正吵过几次,想来徐正不待见金达吧。

    郭奎说:他们吵架的事情我也知道,本来我觉得可能是金达没端正好态度,对基层工作的同志不够尊重的缘故,现在看来我把问题简单化了。金达同志可是一个很有能力很不错的同志,现在看来把他放在徐正手底下有些不合适了。

    陶文说:郭书记想给金达换地方

    &nb



膜拜
    可是要不要去见一见郭书记啊金达问道。

    万菊想了想说:还是不见为好,你现在去见郭书记要干什么去跟他抱怨吗你就老老实实服从组织上安排去党校好了。

    第二天,金达没有去找郭奎,直接坐飞机到了北京。傅华在首都机场接了金达,他已经从海川的朋友那里听说了金达是被徐正排挤,才到中央党校学习的,因此对金达脸上的郁郁之色也就不感觉奇怪了。

    不过书记对金达似乎很重视,特别打电话来交代傅华,要安排好金达在北京期间的生活。傅华本来就对金达印象很好,认为这个副市长有能力有正义感,是一个很优秀的干部,因此笑着对说:张书记,你就放心吧,我会做好接待金达副市长工作的。

    傅华将金达先接到了海川大厦,晚上两人一起吃了饭,傅华笑着说:金副市长,驻京办就是您在北京的家,您在学习之余,可以到这边来放松一下心情。

    金达笑了笑,说:那就麻烦你了,傅主任。

    席间,金达并没有说什么话,看得出来,他的心情还是很不好。

    第二天,傅华送金达到中央党校去报到。中央党校显得很神秘和庄重,在进入这个神秘大院前,傅华和金达履行了极为严格的手续才领取了通行证。之后,两人将通行证交给在校门口站岗的武警战士查验,才得以进入校园。

    沿着校园的中轴线向北走,首先看到的是庄重、大气的主楼。这是一座7层高的灰色建筑,墙体上有几块巨幅浮雕。有资料说:这些浮雕与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系同一材质、同一主题、同期制作而成。中央党校主要的教研室和行政部门,都集中在主楼内。

    主楼背后,是一个广场。傅华和金达在广场上看到了传说中的那一尊刻着实事求是4个大字的长方形巨石。这4个字,是主席题写的中央党校校训。这是中央党校最负盛名的景点,几乎每个来此学习或参观的人,都会在实事求是前留影。

    石碑的北面,矗立着一栋仿窑洞设计的大礼堂。这是中央党校多数重大活动的举办场所,也是当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的发起地。党校学员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都在此举行。

    傅华站在广场上,心中油然浮起一种朝圣的感觉。

    金达很快就到中央党校办好了报到手续,领取了学员卡、饭卡、图书卡、游泳卡、日程表和注意事项,正式入住了学生宿舍。

    傅华见金达安置好了,便离开了中央党校,临走的时候,跟金达说周末过来接他逛逛北京。

    周末,傅华到中央党校接了金达,笑着问金达想要去哪里玩,金达想了想,说:北京应该有大型的古旧书市吧

    傅华笑了,心说这家伙果然是书生本色,便说:有哇,北京的报国寺就很不错。

    金达笑笑说:那就过去看看。

    傅华就把车往报国寺开,路上,傅华跟金达闲聊,他心中对中央党校有着一种崇敬感,很好奇里面的学习生活,便笑着问道:金副市长,在党校里面学习还习惯吧

    金达笑了笑说:很不错,可以用惊喜来形容,我原本以为马列主义课程会枯燥,谁知教授们把理论讲得生动有趣。同我们在大学里学到的有很大的不同,那时从基本理论去推理判断的因素多,现在注意从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经验结合上分析问题,更客观、更深刻了。更厉害的是,我们这些学员来自祖国各地各行各业,什么样的人才都有,在学员讲课的时候,很多学员谈起他们所在的行业,引用数据精准,眼光独到。你知道吗,这一周让我大开眼界,都觉得自己像一只井底之蛙。

    傅华笑了,说:看来金副市长这一次真是来着了。

    金达笑了笑,说:是啊,这半年看来我是有东西学了。

    很快就到了广安门内大街,在路北就看到了报国寺。报国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始建于辽,明代成化年间扩建后更名为大慈仁寺,清乾隆年间重修后,改全称为大报国慈仁寺。随着清初满汉分居政策的实行,一些汉人文士寓居于此,北京当时书市迁入报国寺内,这里也一度成为京城文人士子汇聚之地。顾炎武王士祯还有曾国藩都曾在此寄居。现在的报国寺文化市场建成开放于1997年,除古玩、字画、邮票、钱币之外,也设有专门的书报刊交易区,旧书交易在北京颇有影响。

    因为喜欢收藏古旧书籍,这里是傅华常来的地方之一。

    由于是周末,报国寺里面已经很热闹了,傅华和金达下了车,走进了市场内。这里的摊位鳞次栉比,摆满了你能想象到的



邪不胜正
    傅华说:对啊,你像关公、岳飞这些被后人奉行为神的人物,在信史根本就找不到他们那些所谓的光辉行为,我想他们之所以能成神,是后来的统治者为了统治的需要,故意粉饰出来欺骗大众的吧。

    金达说:可能是啊,这也是一种愚民的手法。诶,你批评了曾国藩这么多,怎么又会敬佩他呢

    傅华说:其实曾国藩真正值得后人学习的,不是那些立功立德立言,而是他的韧性,他身上那种屡败屡战,打不死的韧性才是他真正能够打败洪杨的太平天国的原因,也是他能获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有人说曾国藩实际上并不懂军事,他跟洪杨的太平天国打战,并没有使出什么奇计妙策,而是每到一地,深沟高垒搞好防御,等你来打我,只要你打不死我,我那就反过头来打死你,这是一种打死仗的笨办法,没有一种韧劲,没有一种坚持,是无法胜利的。这在我们今天也是很值得借鉴的。

    金达听完,看了一眼傅华,他感觉傅华转了一大圈,费了那么多口舌,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在这个韧性上,倒好像是专门为自己才说的这番话的。
1...113114115116117...7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