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翁履历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漫步名山110911064125050
“我知道钱是做生意赚来的,可是什么时候做生意能赚钱,什么时候做生意又赚不到钱,甚至赔钱。”
钱校长抬起头想了想说:“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做生意能赚钱,赚钱也比较容易,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赚钱就比较难了。”
“你说的很对,不过我要问你,你知道什么时候经济形势好,你能对经济形势好做一个预见吗”
“这个”钱校长伸手挠了挠头深有其难地说:“这个得靠经济分析,我们只有依靠真实的经济数据对其分析,才能从中看到经济形势。”
“对了,今天我就是为真实而来的。”
“董事长,啥事不真实了,让你这样急”
“现在世界经济形势不怎么好,各国政要们说话又说不到点子上,我就是为这事来找你的。”
&
第五十二章经济之痛 一、债务泥潭
第五十二章经济之痛
一、债务泥潭
五个小朋友围着工作室内的小圆桌坐了一圈,按照双稳态的安排五个小朋友中有八岁的小朋友夏伦、胡州,主持人是想让他们说点幼稚的话;还有两个十二岁的小同学项淑华、郝超她们是女孩,主持人是想让她们说点懂事的话;最后一名嘉宾是十六岁的关世杰他是一个中学的辩论高手,素有学识渊博、思维敏捷、说话尖锐的特点。
这五个人外加主持人双稳态他们坐在一起,他们说出的话那真是惊世真言。节目开始了主持人做一番引导性发言。
双稳态说:“你们五位同学都是富二代,你们的父、母,有的是银行家,有的是房地产的老板;有的是筑路工程公司的老总;关世杰的父亲是报社的经济评论员。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事说起,一直说到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时间划定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一世纪的前期。
我们说的都是经济问题,它的范围囊括小到身边的事,大到世界经济发展的事。我们在这个节目里说话不加限制,随便怎么说都行。”
他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而后一抬手说:“我们的节目就从夏伦小朋友说起。”
夏伦小朋友一听说先让自己说话,他伸手摘下自己头上的太阳帽,另一只手挠挠头面色有些为难地说:“让我说什么呢!这个我得想想再说。”他稍停片刻而后说:“主持人让我说身边的事,那我就说身边的事。”
他接着娓娓而谈,他说:“我爸爸是房地产的大老板,三天前爸爸把我叫到酒桌前他对我说:‘儿子我开的公司怕是快不行了。’我慌忙问:‘那公司不行了我们以后咋办’爸爸吸了一口烟嘴里吐了一个烟圈而后说:‘是呀!我也正为这事犯愁呢’他接着伸手端起酒杯喝了两口酒就发起牢骚来了。他说:‘这个世界上尽出些王八蛋,本来我们一家公司开发一百年也有活干,可是那些王八蛋们一下子搞了几百家房地产公司争着跟我们干,结果是房子盖得太多了,房子多得人们都住不完了,房子也卖不动了,这不大家都没活干了。’爸爸的话对我触动很大,我在想为什么房子不能慢慢地盖,让工人们年年都有活干”他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又说:“就这事我想问问大哥哥、主持人,这件事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郝
第五十二章经济之痛 二、火车头
二、火车头
郝超急着说:“债、债、债!世界上的大国、小国各个都佩上了债务的重甲,在重债的压力下,世界经济是不是会有更大的下行风险”
项淑华沉稳地说:“:当经济出现了问题,政府可供选择的措施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注资和流动性支持进行救助,遏制系统风险;另一种是允许其破产倒闭,但却面临系统危机爆发的可能。”
关世杰坐在那里很少发言,他在静听小朋友们的发言,目的是对他们的发言做最后总结性发言。这时他也坐不住了,他说:“政府愿意采用前一种措施,而不愿意采用后一种措施。”
项淑华又说:“美联储经过了四次量化宽松,每一次量化宽松的结果使危机有所缓解,却使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急剧扩大,债务负担加重。加杠杆,总是快乐的加杠杆意为着增加负债,扩大投资;去杠杆总是痛苦的它以为着信贷紧缩,我看美联储量化宽松也快走到了尽头。往后的日子也只有第二条措施允许其破产倒闭了。”
关世杰说:“纵观世界,从北美到欧洲都已是债务重负,拉美的庞大债务一直都是经济发展的隐患,亚洲也快步入重债的泥潭,全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借新债还旧债和动用央行印钞票的阶段。过去我们说: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现在看来这个火车头快是不行了,它的政府每年靠提高债务上限来维持运作,整个国家的债务重如大山,沉重的债务销蚀了国家的发展红利,拖累了国家的经济增长。
2008年以后,金砖四国的经济发展很快,带动了世界经济的缓慢前行,起到了一个火车头的作用,可是时间过去五年,美联储开始正式启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计划以来,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遭遇到热钱外逃、货币贬值、股市重挫、的冲击。
从中看出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多么的脆弱。那这以后的年、月,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在那里如果世界经济没有了火车头,那经济复苏的希
第五十二章经济之痛 三、国债游戏
三国债游戏
节目开始是由毛蛋作经济分析,而后由节目组人员进行发言讨论。毛蛋坐在圆桌前说:“纵观六十三年世界经济发展轨迹来看真可谓起伏跌岩,发达国家从工业立国开始,慢慢地面临着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压力,随着货币的升值,工资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开始把轻工业和污染大的工业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就是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使发达国家的环境变好了,发展中国家利用人口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他们生产出大量物美价廉的轻工业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发达国家,使发达国家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享用着物美价廉的轻工业制成品,这使发达国家的国民得到了两全其美的享受。发达国家中的跨国公司垄断着世界财富的分配,他们通过资本输出掌控了资源和财富的流向,世界财富的大部分通过产品的交换又流入到了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有钱了,他们的国民享受着高福利,于是乎发达国家逐步演变成为几个高工资、高福利的幸福国家。
然而,货币的升值,工资水平的提高也推升了生活成本的抬升。这种发展趋势迫使发达国家的工厂一个接一个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中剩下的也只有产品研发和工业产品中的核心部分。
这种状况持续了几十年,刚开始发达国家靠的是卖出汽车、飞机、计算机------高技术产品,从发展中国家换回轻工业产品。发展中国家在这几十年中,也是奋起直追渐渐赶上,他们向发达国家要的是先进的生产技术,可发达国家是不想把自己看家的技术卖给别国的。
发达国家国内的工厂在这几十年间向外转移得也差不多了,他们的国民从小到针线
第五十二章经济之痛 四、吃卯粮
四、吃卯粮
世界经济的下一集又开始由毛蛋来讲解了,他继续说:“在发达国家的国内,三十几年前,工业生产能力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顶点,国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生产过剩,汽车厂生产的汽车过多了,住房建的也有些卖不动了。
政要们面对这种不好的市场形势一筹莫展,他们向经济专家们讨教应对良策。经济专家为他们出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用消费信贷来拉动经济。政要们采用了这一良策,于是乎银行开始放贷了,发达国家的国民可以享受到汽车购车贷款,住房购房贷款,购物分期付款和信用卡消费购物,商家为了促销发明了一系列赊销方式来吸引顾客。
银行房贷的还款期最长的延长到三十年;购车贷款也可以在五年内还清。这种拉动消费的方式果真效果不错,很多买不起房的家庭靠住房贷款买到了新房有了新家,很多人用购车贷款买到了新车。商家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如日中天,国家经济如井喷式增长。
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是把以后三十年的钱提前拿到今年来花掉,这是一种吃卯粮的做法,这种吃卯粮不但今年把明年的粮给吃了一些,而且还要把后三十年的钱预提一部分提前花掉,这是对吃卯粮的放扬光大。
在中国的农耕社会里,人们追求的是年年有余,最忌讳的就是吃卯粮因为它预示着吃了上顿没下顿。
发达国家发明的这一金融创新,一旦成为一种社会的普遍现象,那以后的问题就会随着而来。
房奴、车奴们用房贷、车贷买回新房、新车在搬进新居,开着新车的高兴劲过后,他们将承担起月月还贷的重担,这副重担一直重压着十几年或几十年,在还贷的年、月里他们节衣缩食,日子过得异常沉重这就大大地压缩了后几十年的生活消费--------。
经济的发展靠的是国民的生活消费,如果国民的一部分成了房奴、车奴,他们在短短的时间内提前花掉一部分十几年后才能挣到的钱,这就会使国民消费出现忽高忽低的社会现像。
这种社会现像使经济发展出现大起大落,在经济大起的时候国民集中贷款买房、买车,这种购买力的集中释放极大刺激经济增长,拉动社会各部门,各产业异常兴旺。这种兴旺在一个国家大概能持续五到十年,十年过后国民们房子、汽车也买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只有还债了。
在还债的日子里,国民的生活消费陡然下滑,使经济发展出现大落的发展趋势,这也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说的经济衰退。
经济衰退中的消费下降反过来又使工厂减产、停产,这就造成工人的下岗失业,工人没有了工资,月月的还贷计划就会落空,接着连累了银行的房贷无法收回,造成大量坏账、呆账--
第五十二章经济之痛 五、前程堪忧
五、前程堪忧
毛蛋说经济的第三集又开讲了,他开始总结六十三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了。他说:“20世纪初以来全球共出现四轮摩天大楼热,而每一次都伴随着经济衰退和金融动荡。世界政要们在六十三年的时间里,为什么就不长一点记性一而再、再二三地重蹈历史的覆辙,把世界经济指向危机的泥潭,到现在世界精英们也没能找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好路。
这不能不让地球人怀疑政要们是没头脑,还是没眼光,那地球上几十亿人咋会选举些没头脑、没眼光的人充当世界经济的指导者。也许政要们是有眼光的只是眼光短了点,他们只看到任期内的事,不愿去看长远的事。因为世界各国的总统、首相、元首的任期往往都是五至十年,他们只要在任期内把一些难办的事糊弄过去,不用管他的继任者上任后面临的是天塌还是地陷,这种短期行为就促成了世界经济问题的层出不穷。
那如何才能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找出一条世界经济平稳发展的好路,就成为地球人今后努力的方向。”
地球人中还是有人考虑这个问题的,那就是银、企、网络集团的董事长双稳态,下面我们就请节目的主持人双稳态,把他的一些想法说给大家听。”
毛蛋说完,五位嘉宾拍手欢迎双稳态发言。双稳态在一阵掌声过后发言了,他说:“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从早在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所著的《中庸》一书中找出答案。《中庸》一书在中国历史上经过历代文人的发扬光大已经成为了一条中庸之道,这条道对世界经济今后的发展很有启示性作用。
《中庸》一书的内容很多,我们只从中找出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启示性的内容在这里说说。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即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或者在互动的过程中;在竞争过程中,以满足需要为合适,达到自己需要中节为止。中节即不偏,不倚。含有中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道。中者,天下之正道。这是古人在观察自然万物在变化过程中,发现事物发展的辩证关系从中说出很有哲理的名言。
试想一下,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变化中的,事物的变化那就是有快、就有慢;有高,就有低;正玄曲线就是一条事物有高到低的演变曲线,曲线的轨迹从零点开始一路向高,这种高是有顶点的,当轨迹达到顶点值,我们管它叫极大值或峰值,假如这一点的数值是1的话,这一点也就是轨迹的拐点,轨迹从这一点开始一路下滑一直下滑到谷底的负1,这就告诉人们事物的发展演变是有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高与低都是有顶点的,事物到了顶点它就会向相反的方向演变。
快与慢也是一样,在运动
第五十三章正道与创意 一、警言一语
第五十三章正道与创意
一、警言一语
新一集实说经济节目开讲了,双稳态说:“过去几十年的世界经济发展之路,就像是正玄曲线一样一高一低破浪式前进,这种发展方式不好的一点就是经济不能平稳发展。
高点与低点的落差太大,这种大落差让人难以承受,经济发展的不平稳又容易引发重大的经济问题,在人类发展史上,大的经济问题容易引起政治动荡和军事冲突。
如何才能实现世界经济平稳发展呢这就又回到我们刚才说的中庸之道,中庸中说:‘中者,天下之正道’意思是说逢中而行才是天下的正道,前几十年世界经济的发展先是向高而行,后又开始下滑,没有逢中而行所以才问题丛生。只有逢中而行世界经济才能平稳发展。
经济发展怎样才能逢中而行呢?我们知道交流电的电流曲线就是一条正玄曲线,电流的大小不停地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在不停的变化中,这种不停的变化不利于交流电的长距离输电,后来人们发明了一个滤波器,它能把交流电中电流不停变化的波形过滤掉,使交流电变为直流电。
深受上述内容的启发,我看各国政府都应该准备一个经济发展的滤波器,用它把发展过程中高的部分与低的部分过滤掉,剩下的就是中庸之道与中庸发展,世界经济也就逢中而行平稳发展了。
再说快与慢的关系,经济发展不能太快,因为由快到慢是一个转化的过程,经济发展快了好办,可慢了呢慢了容易出现社会问题。中庸中的中字就是要,不快、不慢中速前行,这样作才能使经济平稳发展。
现在又回到刚开始夏伦小朋友说的,房地产开发中的盖高楼是快了好还是慢了好
第五十三章正道与创意 二、天下之正道
二、天下之正道
双稳态主持的《儿童实说经济》节目,在环球儿童网络在线上播出后,该节目在地球人中间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面对着世界经济凉风的吹拂,回头看看世界经济走过的六十三年,不能不认识到节目中所说的话都是金玉良言,他们想说的那就是金玉良言说的有些太晚了,于是有很多听众给节目主持人双稳态写信说:你为什么不早早把《儿童实说经济》节目中的话说出来,也让世界经济少走些弯路。
双稳态在回信中说:我出生的太晚,成熟的就更晚,说出的话也就有点太晚了。不过,孔老先生说出的《中庸》以及后来的中庸之道,那可是在两千多年前都说出来了,为什么世界政要们都不去好好看看、好好想想呢
毛蛋总经理也收到很多观众的来信,他的回信是这样写的:每一个人的体内都有一种贪婪的基因,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贪婪就会在国民和政要们的头脑中快速膨胀,这种贪婪就会推升经济发展向更高、更快的方向发展,政要们也就把历史上至圣先师孔老先生说过的,有关《中庸》的话也给忘到脑后。
在经济泡沫吹大的过程中,经济发展向世人呈现出了一种空前未有的繁荣,这种繁荣的假象遮蔽了人们的双眼,使人们处在一种浮躁、奢华、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头脑也有些令利智昏。有权的人为了维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大胆妄为贪污**,损公肥私;负责监管的人得到好处也不作为,他们做出的事背离了公众利益以维护既得利益。
有些有点头脑的国家政要,可能也看到经济发展过程存在严重问题,但自身也回天无力,只得随波逐流。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工程师制造出了无数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创造了与实体经济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金融交易,这些金融交易的目标是制造波动、投机套
第五十三章正道与创意 三、炒热的新词
三、炒热的新词
世界上的小孩子都在嚷嚷着世界经济,而钱董事却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想怎么筹钱去建他的名人小屋。他为此事把他的三个好伙计叫到他的办公室,在三个好伙计到齐后,他让他们坐到那四组沙发上,他给大家斟上茶水就面对他们坐下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