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德意志崛起之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终极侧位

    而一直在关注战争的美国人自然也不会放过这种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步兵火力结构的武器。所以,美国人也搞出来自己的半自动步枪,于是,历史上1922年才出现的加兰德步枪在这个位面的1915年就出现了。而设计者依然是约翰加兰德!

    比我们的武器略微重了一些,而且使用的是漏夹供弹。一旁的卡尔斯少将感受了一下手中的步枪后说道。这位少校是巴伐利亚军中有名的战术专家,巴伐利亚最早的风暴突击队战术就是在他帮助完善的。而在大战中,无论是东线还是西线,卡尔斯少将都曾带队突破过协约国的防线。所以在步兵武器上,他是非常有发言权的。

    我还是习惯使用弹夹。而且在枪中最后一发子弹射出之后,空枪的挂机声太大,在我看来,就像是提醒敌人赶紧过来的意思。卡尔斯少将皱了皱眉头说道。随后,他拿起手中的步枪对着远处的目标打空了一个弹夹,当最后一发子弹射出后,咔哒的金属碰撞声在靶场上响起。

    而这个时候旁边的马歇尔少将走了过来。感觉怎么样?少将阁下。

    手感很不错,精度也很不错。重量和我们的1908型半自动步枪比重了半公斤,但是也可以忍受。不过这个漏夹供弹我很不喜欢。卡尔斯有一说一。

    在实战中,当我们弹舱中的子弹不够的时候,我们想要换一个弹夹,那么使用1908型半自动步枪只要摁住卡笋,然后取下弹夹就可以了。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配一个20发甚至更大的弹夹。但是这款1半自动步枪只能使用8发弹舱的弹夹。而且不打光最后一发子弹,你想更换漏夹就很麻烦。

    这也确实是1加兰德的一个缺点,当初鲁普雷希特王储选择用svt40作为仿制对象而不是1加兰德就是因为这一点。实战中,步兵火力持续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比如说历史上德国人就给炮兵型鲁格手枪配属了高达32发子弹容量的弹鼓!这还是一般不用在一线面对敌人的炮兵!

    而至于大名鼎鼎的盒子炮也是有20发长弹夹的,甚至于专供风暴突击队使用的毛瑟步枪也有配20发大弹夹的事情,至于说后来,比如说到了冷战时期,俄国人给ak配属过50发超大弹夹,而后来各种弹夹连接器的存在也是为了提高火力的持续性,所以,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有的时候,在不恰当的时间突然没了子弹那就是找死。所以,鲁普雷希特选择了使用弹夹,而且供弹可调的svt40,而没有选择使用漏夹的1加兰德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如果仅仅是弹夹供弹量的问题的话,那么也不算太大,但是在补充子弹的问题上加兰德供弹系统的特性就有些让人感到很不舒服了,svt38可以轻松的更换弹夹,但是加兰德步枪如果在打到半拉半的时候想添加弹药,那么就只能一发发子弹往里头摁,而如果没有打光弹夹就像取出的话,那么就需要双手并用,拉开枪机,然后同时摁下弹夹卡扣才能让漏夹和剩余的弹药弹出。比较麻烦。

    这个确实是个问题。马歇尔少将点点头说道,毕竟这是自己的士兵使用的武器,人家要玩命的,总不能说你凑合一下吧?而且对于那些刚从家里加入军队的新兵蛋子来说给他们一把加兰德他们会很满意,因为这比他们之前在家里接触过的任何一种步枪要强大太多了。

    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在军队中混过,并且使用过德国的1908型半自动步枪的士兵来说,想让他们把手中的德国货换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109步枪的空枪重量只有38公斤不到,而1加兰德的重量是42公斤。而且对于已经习惯了使用20发大弹夹的主,你突然给他们使用8发漏夹的步枪,怎么也不愿意啊!以至于,不少美国士兵表示自己宁可从德国邮寄一支新的1908步枪,也绝对不使用美国陆军免费提供的加兰德。

    对于弹夹容量的问题,我觉得,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讲究一下,但是在长时间射击之后,我总感觉枪的导气运动有些不畅呢?我对这款步枪了解的不多,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款步枪的导气管有问题!卡尔斯少将十分肯定的说道。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第2449章 在美国陆军中 2
    握草!握草!这t果然是3年战争中在一线摸爬滚打中混出来的啊,就是有水平啊。对于卡尔斯少将刚才说的话,马歇尔顿时肃然起敬!因为,这位德国少将说的太对了!1步枪导气设定确实有些问题!这也是长时间摸枪后美国老兵油子不愿意换枪的原因!

    如果说弹容量的问题用眼就能看出来的话,那么在射击中,能发现导气运动中的些许漏洞的话,那就真是天赋或者说日积月累的实战了。这个时代1半自动步枪的导气设计确实有问题,因为在历史上早起的1加兰德步枪使用的火药气流是通过枪口套式装置提供的,而不是导气孔。这个问题历史上到了1939年才解决,虽然是设计有瑕疵,但是也不算太影响使用,所以一直没改。

    总体来说,这是一支设计和制造都非常精良的武器,给一般部队使用没关系,但是对于一些承担特殊任务的部队,我感觉,武器还应该满足他们的需要。卡尔斯将枪递给了旁边的一名美国士兵后说道。

    好吧。马歇尔说道。按照美国政府的想法,陆军兵器自然要尽量采购本国的了,坦克什么的比较复杂,一时半会美国搞不好,总不至于连步枪都不行吗?然而实际上,搞出来之后,美国人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确实不如德国人的1908好用。加兰德是一个经典,但是在一些设计上还是有些缺陷的,而这些缺陷直接导致了使用者感观变得有些糟糕。

    对于这些问题,美国陆军也没办法,毕竟只要上战场的人,谁都希望自己手中的家伙完美一些。普通步兵就算了,真正关键而且精锐的类似突击部队的性质的精英,也确实应该给他们配一些自己想用的武器,于是,在不久之后,美国陆军追加了一批20000支德国1908型半自动步枪的订单,当然,使用的弹药必须和美国弹药兼容。

    就在卡尔斯少将和马歇尔少将结束了关于半自动步枪的争论之后,两人看见远处,一名美**官正在和卡里普特伯爵争论着什么。

    我很想知道,这么一款空枪重量达7公斤多的步枪在贵国的火力定位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卡里普特大将问道。说实话被称为bar的这款自动步枪或者轻机枪的颜值还是很高的,如果自己未来去皇家猎场狩猎的话,那么他会选择这样一款自动步枪,但是,如果是战场上,他是真搞不明白这款武器的定位到底如何。

    在我们进行的丛林战或者登陆战中,我们发现步兵缺乏一种可以伴随自己前进的突击型自动武器,贵国的g系列机枪确实好用,使用弹夹或者弹鼓供弹,而且可以通过迅速更换枪管来获得持续性火力,但是重量有些大,例如说现在的g机枪的空重高达近12公斤,再加上沉重的弹鼓,我们士兵很难在行进中抵肩或者顶住腰部射击。如果我们需要发挥g机枪的火力,必须找一个平整的地方,然后展开,主射手打开支架,副射手则负责平拖弹链保证火力的通畅性。着很麻烦而且容易贻误战机。

    一旁的加兰德少校解释道。没错,就在刚才在卡尔斯和马歇尔评价他设计的步枪的时候,这哥们正在和卡里普特聊天,他本来也想过去的,但是之前被一名德国陆军大将叫住了,他总不能离开吧?

    这个需求我感觉依稀有些耳熟啊。卡里普特摸着下巴说道。等等,这使用上怎么感觉和法国人的绍沙有些接近啊?大将阁下似乎明白了那么一点。

    使用效果如何?卡里普特问道。

    感觉还不错,士兵们拥有了可靠的中距离中距离交战武器。加兰德少校说道。至少比法国人的绍沙强多了。

    怎么说呢,就我个人感觉,这支全自动步枪是一款非常不错的民间收藏品,他外形优雅,重心也很不错,拿在手中无论是用于射打猎或者打靶都很好。但是如果用在战场上并不好,尤其是不适合用于激烈对抗的战场。卡里普特大将说道。如果说你射击的加兰德步枪可以打80分的话,这款武器最多65分。

    可是士兵们感觉用的很不错啊。就在这个时候,这款武器的设计者,约翰布朗宁开口说道。他倒是没说谎,至少在之前,美国陆军举办的老兵油子武器评价活动中,这款bar机枪的评价就要比加兰德高不少,凭什么德国人说加兰德的设计比他的bar要好?

    是这样,加兰德先生的设计至少让1半自动步枪很好的完成了他的定位,即作为一款不错的半自动步枪。但是这款bar呢?他的定位是什么?在德国陆军步兵体系中,即使在有半自动步枪的情况下,步兵班排的火力支柱依然是机枪,这就要求机枪有很高的射速以及较大的弹容量。但是我在贵军中没有看到,甚至在连一级中,我只能看到重武器排中的勃朗宁水冷机枪可以配得上支柱俩字。卡里普特认真的说道。

    这就是作战理念问题了,德国人考虑的是如何在大规模陆军交战中取得优势,所以他们对武器的火力要求比较高,而且因为欧洲战场补给比较顺畅,所以不用担心弹药补给问题,机枪射速可以调高一些。但是美国人的想法也有道理,毕竟这一次美军是在万里之外的太平洋岛屿上作战,美军是进攻的一方,尤其是在丛林战环境中,步兵的机动性非常重要。

    德国的g机枪相对于他的火力来说12kg的空枪重量已经是很不错了。但是对于美国大兵来说,这个【31小说网】重量依然比较大。而且美国人觉得在丛林作战中不会存在长时间机枪对射或者压制的情况。毕竟丛林战交战距离很近,反应更快,更敏捷的bar会更好一些。要说美国人选择bar完全没有道理,那也是不对的。

    今天两更~~~!求订阅求打赏~~~!!



第2450章 在美国陆军中 3
    火力持续性上确实有个问题,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法是在特定的步兵班中配属更多的bar机枪,在我们的精锐突击部队中,我们准备每一个13人班配属3挺bar,这种突击部队在定位上接近于贵国的风暴突击队。这样的话,就不存在火力不足的问题了。而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西线的风暴突击队中,也有配备丹麦的迈德森轻机枪和缴获的英式刘易斯轻机枪的。这些轻机枪很好的提高了贵军步兵火力的灵活性。约翰勃朗宁这样解释道。

    握草,这么土豪?!对于勃朗宁的回答,卡里普特也只能说佩服。质量不够数量补从来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而美国人把他们发挥到了极致。至于说西线德军风暴突击队使用外国轻机枪的事情,这个也是事实,但是这绝对不是所谓的外国轻机枪更好用的问题,而是因为西线军团规模太大了,导致了普鲁士生产的g机枪数量不足。对于这个问题,卡里普特等人给美**方解释过了,但是从目前来看,对方似乎认为这是德国人找的托词。

    而对于勃朗宁的解释,卡里普特也不好反驳,毕竟他的经验主要还是在欧洲战场环境下获得的,而且他的主业还是大战略战役以及装甲兵专业。对步兵武器这东西他的研究真的不多,他只是感觉到了美国人的说法有问题,但是又不好反驳。于是,这就有些尴尬了。

    勃朗宁先生,我们不如做个试验吧?就在这个时候,卡尔斯少将和马歇尔走了上来。我们现在,让士兵用他们愿意的姿态来扫射某一个弧形扇面内的多个目标,怎么样?

    扫射某个弧形扇面内的多个目标?加兰德少校皱了皱眉头。

    没错,就是扫射。您看,这款bar机枪有两个射速模式,一个模式是单发射击,一个是连续射击,如果是单发射击的话,那么这款重达7公斤多的武器其实和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一样。没有区别,1半自动步枪的数量更多,而且更轻,所以,我认为这款武器的单发射击模式是没有太大意义的,那么就只剩下连发模式了,各位认同我的观点吗?卡尔斯少将笑着说道。

    没错,单发模式只是应对特殊情况,毕竟我们有加兰德。马歇尔少将想了想说道,bar是一款自动步枪,但是同时在美军的火力结构中也在承担轻机枪的使命,所以扫射也是必须的。

    连续射击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点射,另外一种是扫射。点射还分为短点射,一般是3到5发子弹,长点射一般是10到15发子弹。在卡尔斯少将看来,bar这款武器同样存在火力延续性差的问题,麻蛋,才20发的弹夹,一个长点射几乎就没了,弹容量太少!作为轻机枪是不合格的。

    而如果是扫射的话,好吧,那问题就更大了,弹容量少是一个问题,射速是另外一个问题,当需要密集火力压制的时候,只有20发弹夹和理论射速的bar是肯定远远不如德国的g机枪的,甚至还不如英国人的刘易斯!当然,这是从纸面上就可以看见的数据,实际上在使用方面也有很多问题的。

    其实,在我们未来的交战环境设计中,我们并没有考虑长时间的火力压制问题,所以火力持续性差一些也可以理解。马歇尔少将出来圆场了。

    不说火力延续性,我说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卡尔斯少将说道。

    好吧,我们实验一下。马歇尔少将点点头说道。

    在随后的20分钟时间里,美国陆军挑选出来的机枪射手用bar和德国的g机枪多次对远处的300米外的密集靶进行了小弧度扫射。而在不考虑火力延续性的情况下,设计完之后,当一行人走到靶子前面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问题的所在了,bar的精度不行!

    bar机枪的重量只有7公斤出头,这是一个优势,但是同时也是一个劣势,我能很清楚的看出布朗宁先生为了减轻这款武器的重量使用了轻型枪管,并且没有使用机枪支架。然而,枪支的重量在连续射击中对于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纵然bar可以抵肩射击,但是这不过是权宜之计,因为连续射击的时候枪身震动很大,直接影响了精度。而如果想要趴下射击的话,这款武器又没有支架。各位能想象一挺没有支架的速射武器如何能保证精度吗?我原来没想过,现在我知道了。卡尔斯少将笑着说道。

    实际上历史上bar机枪在连续射击的时候精度也非常糟糕,以至于历史上美国人在随后的bar改进型中增加了机枪两脚架。至于换重型枪管,早期的1922上换了一些,但是大量的bar并没有更换。考虑到历史上美国陆军是一个班一把bar,剩下的步枪全是加兰德,在和德国人标准配置的g机枪加毛瑟步枪的搭配中对抗也算凑合,所以,bar的火力问题并不算突出,毕竟德国人的步枪火力和美国人差了一个次元。至于说德国人的stg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而冲锋枪中,因为射击距离较近,所以暂且不放在一起讨论。

    没关系,如果我们需要长时间火力压制的话,我们会用1913型布朗宁中型机枪的,bar的性能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使用要求。马歇尔出来圆场道。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



第2451章 在美国陆军中 4
    好吧,就当我多嘴了。卡尔斯少将做了一个无奈的手势,随后便离开。

    这个,bar机枪能不能改改?在德国人离开后马歇尔对约翰布朗宁问道。这个火力持续性确实很糟糕。而且我也一直担心这个问题,实际上,现在那些小伙子们喜欢bar是因为他的重量比较轻,在没有上战场之前,他们绝对不会对火力延续性的重要性有太深刻的了解的。

    拿着轻,这绝对是和平时期一件步兵武器最大的优势。毕竟步兵吗?现在还是用两条腿走出来的兵种,不打仗的情况下,你愿意扛着一支重量72kg的bar还是愿意扛着一支重量12kg的g通用机枪?肯定倾向于前者啊!毕竟又不用上战场。

    马歇尔少将是去过一线考察过的,他在战场上能看到很多德国士兵,尤其是承担突击任务的德国士兵为了增加装弹量对自己的武器进行丧心病狂的改进!比如说20发长弹夹的毛瑟步枪,使用了弹鼓的鲁格长管手枪。

    甚至于本来火力持续性就不错的g机枪也进行了改进,在不配弹链的情况下,g机枪使用的是50发弹鼓,但是结果德国突击小队士兵认为50发弹鼓备弹量太少,于是在战争中,德**方专门为机枪手配属了一种特殊的装弹量高达75发的马鞍形弹鼓。总之一句话,无数事实告诉马歇尔少将,在士兵个人体力能够支持的情况下,多装点子弹总不是坏事。

    德国人的弹鼓确实不错,我们也考虑过,但是弹鼓比较难保养,您知道的,弹鼓使用的是螺旋弹簧,甚至在战前,每一次装填的时候都要调整弹鼓的弹簧弹力,我很担心在太平洋战争的环境下,这种弹鼓的可靠性。布朗宁想了想说道。

    他说的这一点也确实有一定道理,弹鼓确实要复杂一些,历史上2战中苏联后期使用的**沙冲锋枪不少就是用弹夹的,因为弹鼓太麻烦了。

    好吧,我不是专门的技术人员,对这个问题我不能轻易做出决定。但是我会上报给潘兴将军的,我会提到德国代表团对于bar机枪在扫度弹容量上的问题。马歇尔说道。他不是技术军官,也不是一线打出来的,所以,在这种方面他是肯定说不赢布朗宁的,而且现在bar也确实很受一线官兵欢迎,所以,对于他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写个报告,一旦未来出了事,这个报告也许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好的,这个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的。一切为了美国陆军。布朗宁正色道。而事后,勃朗宁也确实对bar机枪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比如说,为了增加卧姿射击的稳定性,他给机枪前部加了一个两脚架。为了提高火力的持续性,他给机枪配了40发的弹夹然而在经过一番改进之后,bar的重量增加到了将近9kg。至于说实战中美国陆军人员对轻机枪使用弹夹的怨念那是后话,暂且不提。
1...786787788789790...8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