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德意志崛起之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终极侧位

    而且在雾天,情报本身就模糊,再经过几次传递之后,经过人们一番添油加醋之后,这情报成嘛样可想而知啊!所谓的“从水井中挖出一个人”的梗就是这么来的!而且因为大雾天气本来的光学因素,他们比在晴朗的夜空中交战更糟糕,至少在晚上,火炮发出的火光可以被光学仪器轻松捕捉到,大致的方向不会出错,而要是在真正的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雾天气下,就算你用专门的探照灯能够发现的距离也非常近!这个时候,就真的看临战官兵的素质,以及一些特殊的东西了!

    没错,德国海军为了应对这种非常的情况其实也是有些准备的,比如说特质的听音器,用来辅助定位对方火炮的位置。那么好了,也许有人说了,如果大战打起来,各种声音那么混杂,你怎么定位呢这就是你不懂了吧实际上一战的时候就有通过声音来反向测算火炮位置的设备,这是英国人搞得,而且英国人更大能的是,他们通过放大声音的震动来驱动磁针可以在纸带上留下一些特殊的痕迹,而根据这些痕迹可以排除杂音甚至区分某些特定的火炮!

    而德国人自然也会这一套!而且因为日本人和英国人使用的是同款英式火炮,所以,德国人自然知道英国舰炮的音频特点!通过声音定位器记录下来的声音和已经获得的信号样本一对比不就知道远处的信号是不是日本人发出的了德国人手中有全套英国舰炮数据,从6寸炮到15寸炮都有!也就是说,只要距离不是特别远,即使在有雾气的情况下,德国人也可以断定远处的炮声是不是日本舰队发出来的,顺道还能把大概的距离和方向测出来!

    甚至于,为了这次交战,德国海军还从英国取来了各种口径的舰炮,在不同情况下进行试射,来收集全套数据,随后,还在一些演习中使用声音定位系统来验证这套海基版反炮兵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且在这方面,德国海军还给美国人分享了部分信息,但是可惜的是,美国海军对此并不感兴趣,原因很简单,这套系统的作用距离有些近,而且误差很大,即使在晚上,只要有探照灯或者照明弹的话,测距仪的效果也是比声音定位系统好用的,而且,这种测距只能定性,无法定量,也就是说在方位角和距离的精度根本无法用于火控,所以美国人对此并不感兴趣。声音系统唯一好用的情况就是这种雾气太大,探照灯和照明弹都不好用的时候。

    所以,如果天气情况不是特




第2558章 跳反的西姆斯
    之前,在私下场合,苏雄给本森提出过类似的要求,当时本森虽然没有同意,但是也是耐着性子做出了解释。但是今天,在美国海陆军联席会议中,苏雄再次公开提出要求有更高的自主权,那就不是针对本森个人了,而是对整个美军海军体系的不信任!这,本森有些忍不了,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关于阁下提出的建议......。”本森深吸一口气,怒气槽开始飙升,随时准备发大招!

    “其实,如果在主力舰队没有确认遭遇日军主力舰队的情况下,我认为,给苏雄将军更大的指挥权是合适的。我们并不缺乏侦察舰队,也不缺乏前卫舰队,拥有一支经验丰富,而且能自主行动的快速舰队对于我们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就在这个时候,一直没怎么说话的西姆斯突然说道,直接打断了本森的大招!

    “握草!这就是所谓背刺吗”本森有些震惊的看着对方,心理上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似乎这个人不是和他公事的同僚,而是一个陌生人!

    “别怨我,我也是为了胜利。”西姆斯眼神中传达了这样一个意思。老实说,在整个美国海军中,真正有所谓实战经验的就只有马吉芬和西姆斯这两个人了,西姆斯是见过德国海军在临战中的反应和效率的。而且,他并不认为苏雄这样做有挑战本森权威的意思。愿意很简单,即使在最后的大决战中,即使是位高权重的鲁普雷希特王储亲自上阵,作为偏师的斯佩伯爵依然有非常大的自主权。当战局变的负责的时候,独当一面的将领必须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只能跟着最高指挥者的指挥棒转。

    这个在历史上是有过经验教训的,比如说著名的滑铁卢战役,作为法军元帅的格鲁希在接到拿破仑的命令——追击普鲁士军团之后,他不顾皇帝正在和英军进行一场决定世界命运的大战,而拘泥于命令!结果当拿破仑和威灵顿打的热火朝天的时候,他却带着足有三分之一的法军在空地上瞎晃悠,然后悲剧发生了,布吕歇尔带领的普鲁士军团甩开格鲁希,并且在法军最虚弱的时候出现在战场!于是乎,拿破仑果断打出了gg。

    西姆斯绝对不是临时起意的。其实他早就知道苏雄对于美军高层在战术上是很不信任的......。不过相对于斯佩伯爵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后者在相处的时候不仅是对美军战术上不信任,对于训练水平也是不信任的。唯一让伯爵感到满意的是,美军的装备是真不错,尤其是火控和水声装备。

    然而对于这种不信任,西姆斯的选择是面对现实。不行就是不行,打仗是个严肃的问题,不是说你认为怎么样就可以的。于是乎,西姆斯就考虑,能否真的给苏雄较大的自主权。

    在美军高层看来,苏雄的舰队其实就相当于北海大战时的希佩尔舰队,主要承担的任务就是侦察,对付对方侦察舰队,同时在交战的时候利用高速性能完成特定的战术动作!比如说压制对方站位,或者作为沙包......。

    英德交战的时候,公海舰队对斯佩舰队是这样定位的,然而,到



第2559章 折中
    所以,西姆斯一直在考虑另外一种情况,即,不要苏雄舰队伴随,让美国舰队直接莽怎么样反正,即使单纯依靠驱逐舰和巡逻艇,美国舰队也应该能首先发现日本舰队,纵然没有苏雄,美国舰队单独和日本舰队交战,不说干掉对方,但是打个僵持一点问题都没有!大家就是打个以伤还伤。然后等到日本舰队受损,跑不出去的时候,苏雄舰队再进来收割,扩大战果!

    在西姆斯看来,既然日本舰队出来了,又和美国舰队碰上了,那么他们肯定没有理由在苏雄舰队不在的情况下,放弃和美国舰队交手,否则的话,你全家老小出来干什么这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前,日本人海军凭什么放弃当然,考虑到德国舰队时刻可能出现,西姆斯认为,日本舰队最好的选择就是快进快出!集中火力攻击美国舰队中的一些弱舰,取得优势后,迅速转进。毕竟,即使是美国人自认为不错的铁乌龟,侧面的343mm垂直装甲带对于日本人的换了新式炮弹的15寸舰炮来说也不是那么保险,至于纽约之前的战舰,那就更别说了,12寸装甲太脆弱了。

    那么好了,美国舰队的目标很简单,要是能把几艘日本战舰打减速了,那么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德国舰队了,要是苏雄连这个都能跟丢的话,那么直接找块豆腐拍死算了。本着对苏雄水平的信任,西姆斯认为这个事情不是什么大事,所以他自然相信苏雄能够处理好这些事情,甚至于,在美日舰队交手的时候,苏雄能够趁乱把整个日本舰队都截住也是有可能的!毕竟,当苏雄舰队和日本舰队相遇的时候,日本舰队肯定和美国舰队打了一会了,状态肯定不好,而且舰队队形同样不咋地。

    也许有人说了,如果单纯美日舰队交手的话,如果日本舰队利用自己的速度优势抢占优势位置怎么办这样做可以很大程度上扩大日军的战术优势,关于这个问题,西姆斯也想到了。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其实美国人在战前也是考虑了如果只依靠慢速战舰如何和日本海军交战的。

    所谓的标准战舰在战术上也是标准的,首先他们的机动性能是一致的,做某个战术动作的时候可以用整齐划一来形容,所以,纵然遭到了不利的战场态势,比如说被对方抢占t字横头了,那么美国舰队也可以在绝对优势的驱逐舰掩护的情况下迅速转向拉开战列线。

    相对于英德来说,其实美日舰队交战只是小场面。战舰数量有限,所以即使短时间内让某一方获得了战位优势的话,也不会导致太严重的后果,然后大家都拉开战列舰之后就好说了,美国人有数量优势,日本人有些许质量优势。(好吧,说白了也有6艘扶桑还算可以,金刚什么的还是算了吧。)只要不是特别倒霉,美国舰队虽然可能打不过对手,但是也不至于差多少。

    而且说实话,因为能见度的问题,双方很可能爆发遭遇战,然后一通乱打,而在近距离乱战的话,这明显对拥有更多驱逐舰的美国舰队更有利啊。

    所以,考虑再三,西姆斯认为苏



第600章针锋相对相2
    而且说实话,罗斯福对于德意志帝国还是很忌惮的,虽然这个年代美国工业总产值已经世界第一了,但是和后世相比还不是一个概念,精密机械和各种高技术的东西也玩的不怎么溜,和后世2战时美帝产能技术双王冠相比那是差远了!

    这一点从机械出口角度就能看出来,虽然美国的工业在1战前已经占到了世界的一半以上,但是出口量反而还不如德国,1913年的时候,德国机械产品出口总额达73840万马克,占到世界机械产品出口额的291。而在化工行业德国的优势更是巨大,不要忘了,当时德国可是几乎垄断了世界所有的合成染料市场的!别看德国和俄国是敌对国家,在1战爆发前,就连苯类化工产品之类的化工产品都是从德国进口的。

    所以说,美国人的工业主要体现在量上,美国那么大,资源那么多,单纯光靠采矿、钢铁工业都可以把美国的工业规模堆到一个相当恐怖的程度。要单纯看技术的精细程度的话,这时候的美国还是不太够看的。

    所以,罗斯福巴不得双方打得惨一些,然后让美国坐收渔翁之利,而实际上不少美国实力派也都是抱着相似的看法的,说什么国与国的友谊相信这个说法的人一般都会死的很惨。至少鲁普雷希特是不相信的。

    “这是拿美利坚合众国的核心利益去赌博,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争是欧洲的内部事务,合众国没有必要参加的这么深,这不符合我们的利益,即使我同意了,议会也不会同意的,没有人会把自己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黄金作为普通货币交付给别的国家。”罗斯福说道。

    “最关键的是,其中的风险,如果合众国大量黄金储备转移的话,对于国内的金融稳定会有极大的影响,这对于贵国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而对于我们来说却有很大的危险。不是吗”鲁特国务卿说道。

    “对我们当然有好处,试想一下,如果有朝一日,我们和协约国开战,如果我们从贵国购买东西的话,你们会收马克吗同样的道理,你们会收英镑亦或者法郎吗”鲁普雷希特反问道。

    “不会,绝对不会!因为处于战争中的国家的货币是不值钱的,他们的波动太大,而且一般会贬值,所以,为了保证你们的利益,你们只会要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或者资产抵押!”还没等鲁特说什么,王子就给出了答案。

    “但是我们可以收美元。我们给贵国的贷款也是美元贷款!”鲁特说道。

    “但是我们不可能只从美国进口东西,真金白银永远是最好用的。而且说一句不恰当的话,贵国从英法获得大量黄金储备之后,美元也可以多印一些了吧在战争时期,贵国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大量的黄金,贵国民间也有大量的黄金,只要不是来自国内的问题,在战争期间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动摇美国的金融市场,有实力的国家正在参战,没参战的国家没有实力。“王子没有丝毫的让步。

    “我们的谈判似乎进入了僵局。贵国试图绑架合众国,而这是我们无法接受的。”罗斯福平静的说道。

    “德意志帝国用贵国最需要的殖民地都无法交换贵国一个不支持协约国的许诺,既然如此,也确实没有必要谈了。钱的问题我们自己解决,我想,德意志帝国在海外的各种资产已经能让我们获得足够的贷款了,我来美国的



第601章他们必须同须意
    “所有的合同都会得到德国皇室和巴伐利亚王室的认可,他们不会随政府的更迭而失效,因为这笔资产并不是购买商品所得,贵方完全不用担心损失什么,难道不是吗你们只用稍微释放一些影响力就可以了。 ”

    “按照协议,在战争期间,我们将会把相关资产转移到一个基金会的名下,而这个基金会将有德方和各位一起掌管,到了基金会使命完成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贡献的大小来分配这些资源。你们不用担心我们转移资产,也不用担心分配的不公。”劳拉伯爵最后说道。

    ”这个意见非常诱人。我原则上同意。”jp摩根第一个表态,而随后和德国有密切粮食贸易关系的芝加哥财团也表示支持。再然后是梅隆和洛克菲勒。实际上作为美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商洛克菲勒还是十分犹豫的,可以预见的是,战争爆发之后协约国一定会从美国大量采购原油或者石油加工品。

    作为一个合格的资本家光吃一家怎么行,正确的姿势应该是吃了这家吃那家,两头都吃,如果有第三家介入,那么,最好把他们都吃掉才好,按照洛克菲勒的想法,光吃同盟国和协约国是不行的,如果美国能参战的话,不管是帮那一边,国内的原油需求恐怕是大增吧

    他原本是打算做一些小动作的,但是现在看来似乎没办法了,洛克菲勒财团实力确实很强,但是奈何对方人多势众啊!摩根财团第一个表态很正常,他们主要出售各种矿石,并且在非洲有大量的投资,德国无论如何都需要进口各种矿石,在美国政府的促进下,美国的矿石在德国市场上优势很大。

    而殖民地的资产也让摩根财团和德国政府绑在了一起,一旦英法胜利了,摩根财团在非洲的资产恐怕也会被没收把所以摩根财团没有别的选择。至于说英法从美国进口资源这个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是不太可能的,想想看,作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人家缺什么资源在非洲有各种血汗工厂,黑人工人干活几乎不给钱,再加上世界上最大的船队和世界金融中心,英国人犯得着从你那进口资源

    即使到了2战,作为享受租借法最多的英国也大部分都是买工业产品和武器,如果非要说资源的话,那也是石油最多,至于从美国进口矿石那还真没多少。

    芝加哥财团的那些农场主们支持德国也是可以理解的,德国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小麦和接近一半的大麦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来的时候或者说历史上的时候,德国的粮食进口大部分都是俄国,但是现在,有美德之间的贸易协定支持,也更为了打压俄国经济,德国的粮食进口开始转向了美国,俄国固然有地理优势,但是奈何美国的大农场和德国的大轮船以及贸易协定太给力了。

    而且因为德国是一个王国联合体,各个王国都有土政策,从目前来看,芝加哥财团出口到巴伐利亚王国的粮食是非常廉价的,因为王子通过和德国政府的协商,以减少王室拨款为条件,降低了进入巴伐利亚王国的粮食关税,所以芝加哥财团对于巴伐利亚王国还是很有好感的,至于说巴伐利亚本地农民怎么办要么去更赚钱的工厂,要么直接拿补贴种地……。知道历史的王子是绝对不会在粮食问题上省钱的!

    梅隆财团支持德国也有必然的原因,首



第603章不的得不还的债
    然后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出了问题总要人来背黑锅,就像出去吃饭,总要人来买单一样,按照一般人想的,既然背黑锅自然是要找不那么重要,但是看样子分量又足的人,到是当时美国海军规模才多大能参与到决策中的人又有多少

    杜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他不是他参战,而是留在美国本土的话,那么这个锅十有要甩到他头上,毕竟他曾经是美国海军远东舰队司令,毕竟情报大部分都是他搜集的,毕竟是他同意和日本开战的,高层不过是受了蒙蔽而已。

    但是结果呢杜威参战了!而且还战死了!更重的是死的还很壮烈,甚至连同样参加海战的埃森事后都发表文章称他是一名真正的勇士,和杜威一起战死了数千的美军,他们奋战到了最后,这些人用鲜血和生命告诉世人他们无愧于美利坚合众国,他们是政界要人最重要的遮羞布,把污水泼到他们身上,先不问那些老爷们是否同意,美国海军上下和那数万名死了亲人的家属就不同意。再说了,杀人不过头点地,人都死了,谁还会追着人家生前的战略错误不放

    杜威是准将,地位已经很高了,然后再比他高,和这件事情有直接关系,还能管事带舰队的人就不多了,辛普森也就是个中将……。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能背这个锅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辛普森将军,另外一个就是美国海军部次长,这个人的名字叫西奥多罗斯福!

    如果不考虑个人因素的话,罗斯福背黑锅的概率要比辛普森大多了!首先,这个决定最终是由海军部下达的,辛普森作为美国本土舰队的司令他更重要的是执行,甚至连自己支持这个计划都可以找到说辞,第一,自己并不在远东,不知道远东的情况,一切推断都是根据海军部的情报做出的。第二,他是舰队司令,人家在古巴打西班牙舰队做的还不错,也算是有功。

    那么好了,罗斯福呢他本身就是海军部次长,所以他没有能量让海军部长顶缸……。然而他又负责日常工作,那么好了,让副手顶缸这几乎是海军上下的共识。而且实际上这个决定确实是罗斯福主导的,让他顶缸一点也不过分。这是十分正义并且正确的决定。

    而且更为致命的是,他还阴差阳错的将两艘原本可以加入俄国或者西班牙海军的主力舰给推到了日本人这一边,而这两艘战舰的加入直接导致了战争的失败,这事要是翻出来,拉出去枪毙十次都够了!这是妥妥的卖国啊!而且还是光卖了,自己还没得到什么利益那种……。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或者说不出什么地震级别意外的话,流血流汗打赢了西班牙舰队,并且和决策部门有一定距离,还知道罗斯福一些隐秘事情的辛普森中将是绝对不会有事的,他提醒过罗斯福关注两艘战舰的去向,提醒过罗斯福关注日本人,提醒过罗斯福小心英国人。客观来看,辛普森把能做到的都做了!
1...802803804805806...8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