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做神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雨白鸽
“医生好啊,是个铁饭碗的工作。”沐爸爸没话说了,对张琦很是满意,笑容满面的说:“坐坐,就跟在自己家一样。”
沐子晴和妈妈也谈完了,进屋打岔说:“爸妈,我给你们重新介绍一下吧,他叫张琦,是……是我的男朋友。”
她稍微有点羞涩,但随即语气坚定的说:“他不只是医生,还是中科院的医学家嘞。”
“呵呵。”沐父亲的笑容僵住,他虽然窝在农村当老师,但也不是分不出好坏的人,说张琦是医生,他信,但说他是中科院医学家
第254章 沐子晴的家境
张琦还没来得及解释,沐子晴抢先说道:“他专业是医生,还是中科院最年轻的医学家。”
“花妮,别胡说八道,中科院这种大单位,怎么可能……”
“有可能有可能。”
沐父亲刚要反驳,村主任就打岔说:“也只有这种国企大单位,才有资格喝贡酒。”
“那也……”
“吃饭也堵不住你的嘴是吧”沐妈妈发了话,沐爸爸当时就闭了嘴,村主任连连苦笑,端起酒杯说:“喝酒喝酒。”
一桌人端起酒杯,先小酌一口,还别说,贡酒就是贡酒,唇齿留香,感觉就是不一样。
一帮乡下人更是如此,添嘴咂舌,感叹这酒好喝。
开始吃饭,大家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天,大部分的话题,都是围绕着沐子晴,说她有出息,是村子里第一个考出大山的大学生,还转头夸奖了沐父亲,总之这一顿饭吃的很是热闹。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吃喝都差不多了,晚上村里也没有娱乐活动,各回各家,沐妈妈和沐子晴,跟村主任嘀咕几句,然后跟张琦说:
“这也没地方住,你今晚就去主任家过夜吧。”
张琦一想,这那行,毕竟跟人家不熟,再说,第一次登门就去别人家过夜,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张琦斩钉截铁的说:
“不用,我在哪都能对付,这教室不是有地方么,我就在这住。”
几个人好说歹说就是不听,张琦不去谁也没办法,只好让他住学堂。
酒席收拾干净,把几个课桌排在一起,扑上个褥子,留了个还算干净的花被子,今晚也只能这样了。
不得不说,张琦虽然家住东北农村,但他可没见过纸糊的玻璃,这土房跟窑洞差不多,格局也是最老式的,风吹日晒四处漏风。
这都不要紧,这些桌椅板凳搭建的临时床位,别说躺在上面,就是坐在上面都吱呀晃悠,这也让张琦感受到,真正的艰苦。
沐子晴出门前,低着头小声问:“后悔了嘛”
“后悔啥这不挺好的么。”张琦打了一个哈欠躺下,沐子晴只好关门离开,回屋跟父母说悄悄话去了。
这一夜,孤单而过。
次日清晨。
张琦昨夜宿醉,早晨的时候口干舌燥,还没起床就听见外面的琐碎声。
为了留下好印象,张琦急忙起床收拾被褥,都放好后,这才出门一看,就见沐子晴穿着一身乡下的花袄,头发梳理成两个麻花辫,除了长相,跟之前的沐子晴有这天壤之别。
“起来了。”
沐子晴在扫院子,看见张琦先打了一声招呼,然后笑呵呵的问:“我穿这身衣服,是不是认不出来了”
“嗯,不过挺好看的,淳朴。”沐子晴走过来放下扫把,拿起瓢盛了一勺水,递给张琦说:“如果你还能接受这个,就算你过关了。”
张琦没听懂,接过瓢说道:“我都快渴死了。”
本以为乡下的水无污染,肯定清爽可口,可是这水入口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一股怪味,仔细一品味,苦的,要多难喝有多难喝。
张琦本来想吐掉的,可见沐子晴奇怪的眼神,巧合的是,沐子晴的父母也从屋里走出来,这要是把嘴里的水吐出来,未来岳父岳母会怎么想,当下,只能硬着头皮硬生生的咽了下去。
我的天呢,这比最苦的中药还难喝。
张琦的内心在咆哮,表情也有些苦涩,皱着眉头问:“这水怎么是苦的。”
沐子晴面色不变,转身拿起扁担交给张琦,又拎着两个木桶,“跟我走。”
张琦跟在沐子晴身边,走了大约几公里的路程,一路上就听沐子晴说。
“村子里缺水,4里外只有一个水井,水质特别不好,刚打上来的水还有黄泥,需要沉淀几
第255章 看病难
像是这种地处偏远的穷山沟,吃水难,进城这么费劲的地方,村里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小毛病。
昨天来的时候,张琦就发现,村里人不管是谁,这脸色都有些发黄,中医诊断口诀,脸发黄肝胆病,也许,这有可能是地方病。
医学解释,地方病往往只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如地质、地貌、水质、气候、食物、居住条件等。
例如南方靠海地区,风湿、湿疹是高发病,北方痛风鼻炎最为常见。
而沐子晴家乡的地方病,就是肝胆,这病根就在水源,水质发苦,代表水中有很多不知名的微量元素,有可能是有害菌,而肝又有排毒性功能,所以长时间接触肯定会肝胆病变。
三婶家的孩子,今年5岁,不太爱吃鸡蛋,特别是煮鸡蛋,脸蛋除了风吹日晒的高原红之外,还有就是蜡黄的脸色,除了营养不良,肝胆的问题也很重要。
张琦做过检查之后,深思熟虑的说道:“这孩子患有早期胆囊炎”
“不能吧”三婶震惊,“孩子的爷爷就是胆囊炎死的,我孩子才5岁,怎么能得这种绝症呢”
“三婶,你别急。”沐子晴急忙解释道:“胆囊炎不是绝症,早发现早治疗不会有事的。”
“不是绝症你三大爷怎么死的,医院都治不了,人就没了。”
“那是县医院条件有限,这个病在首都很好治的。”沐子晴再解释。
“啊”三婶更震惊,“还要去首都,这得多少钱”
大山里的人,有些人一辈子也没出去过,一听说要去首都,第一想法就是花多少钱的问题。
听了她们的谈话,张琦暗自感慨,转头问沐子晴的父亲:“叔叔,今天上课吗”
“10月1放假,不上课。”
“那就好,子晴,你别帮倒忙了,通知一声,我在院子里免费会诊,村子里有健康问题的人都可以来看病。”
教室里安静片刻,下一刻三婶调头就跑,速度快的差点飞沙走石。
张琦看呆了,茫然的问:“咋回事”
沐子晴苦笑解释道:“我们这没有医生,你说免费给看病,估计全村人都会来。”
“哦,先布置一下吧。”
其实这话都多余,沐父亲和沐妈妈已经开始搬桌子凳子了。
张琦又要了纸和笔,交代沐子晴记录,等全都看完后,集体去城里抓药,这药钱张琦也都大包大揽了。
不得不说,张琦这一手很漂亮,沐爸爸之前还对张琦有些看法,一听这话,简直乐开了花。
趁村民们还没来,张琦先给沐家父母看看,其实此刻他挺后悔的,来的时候光带礼物了,怎么就没带点有用的东西呢,哪怕是个听诊器也好。
后悔归后悔,张琦还是有本事,望闻问切的本事也不弱,上手把脉诊断还是一流的。
对面是沐父亲,不得不说,近距离仔细观察沐老师,他带着眼镜,是个高度近视,头发蓬松油腻,还有满肩膀的头皮屑,但这些并不影响他的长相。
农村乡土气息压不住这江南文人气息,面对他的时候,张琦有种错觉,仿佛见到了民国文化人,比如郭沫若那些大家。
“我身体还行吧”
沐父亲见张琦一直不说话,就试探的问了这么一嘴。
这句话也让张琦醒悟过来,这才全心全力的把脉诊断,完事后心里已经有了算计。
“叔,你身体不太好,特别是你的肝脏,你是不是有的时候,感觉肋下刺痛,就在这个地方”
&
第256章 处处碰壁
看出张琦一脸难色,村主任问:“我这病还有救吗”
张琦问道:“你知道自己患有肝硬化和酒精肝吧”
“老毛病了,十几年前得过,都治好了,现在一直吃药。”
张琦眉头紧促,就他的面相来看也没有好转的迹象,这么明显的恶化,转口问:“你吃的是什么药”
村主任直接掏出一瓶药递过来,“就吃的这个药。”
“泼尼松(强的松)。”接过来一看,顿时苦笑,“这药你买多久了”
“哟,那可有年头了,好像三年前吧,这还是在首都买的嘞。”
张琦把药递给身边的沐子晴,她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村主任,你这药过期了。”
“过期了不也是药么,过期了还不能治病咋的”
张琦也不跟他犟,嘀咕说:“写上泼尼松,回头进城买点新的,还有村主任,你以后可不能再喝酒了,滴酒不沾知道么”
村主任不情不愿的起身,他一离开,其他人迫不及待的坐下,然后争相恐后的要看病。
不得不说,穷乡僻壤的村民,有个小病小灾都挺着,日积月累攒了一身的毛病,除了最严重的肝胆病之外,其他问题也都有很多。
看病从早晨到了中午,从中午到了晚上,一整天也只看了一半人,要不是张琦有急诊经验,就这连番转肯定早就累瘫了,就这还连续忙活了两天,可算把全村人的病都看完了。
统计出十几张纸,因为物资缺乏,用的还是报纸,就这还写了几百个中西药处方。
张琦指挥整理好之后,说道:“走吧子晴,跟我去一趟城里。”
沐子晴很配合,在村子里借了一台拖拉机,张琦本以为会有老乡跟着,哪知道沐子晴直接跳上车,一招手说:“上车呀,愣着干嘛呢”
“你还会开拖拉机”张琦怔住。
“乡下孩子这不很正常吗。”
张琦也没追问,坐在拖拉机驾驶位车旁,揽着沐子晴的肩膀说:“走,进城。”
沐子晴熟练的,挂挡踩油门,方向盘一转,拖拉机突突着直奔村口开走。
说句实话,这次来沐子晴的家乡,给张琦很大冲击,他出身在小县城的一个小康家庭中,从没体验过贫农生活,这次体验过后,真的给他很大冲击,特别是沐子晴。
在城市里她衣着光鲜,打扮时尚,十足的女神范儿,可是在家乡,这才是最真实的她,简单,淳朴,能干。
“看那边。”沐子晴一指远方,顺着她手指望去,就见远方农田里,有一老大爷正在费劲的拉着犁,身后跟着一个老奶奶,帮着大爷推着犁奋力前行。
看见老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地,张琦质问道:“他们没有牲口吗”
沐子晴解释:“人的水都不够喝,哪养得起牲口,每家只有一亩三分地,够一家人能吃饱就行了。”
“他们家的年轻人呢”
“进程打工了,年轻人谁愿意留在深山里一辈子。”
张琦沉默,之前总听说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这次来乡下,是深刻的体会到了。
拖拉机逛逛悠悠大半天,终于在下午3点多到了县城,这县城环境并不好,见惯了首都的高楼大厦,再看这些最高不过6楼的乡镇,感觉还真有点贫穷。
县城一共三条街,主街就是商业街,街边各种商铺林立,洗头房,五金水暖,找了好久才看见一家药店。
把车停在门口,进去购买药品,看见这么多的清单,药店人员都震惊了,但还是耐心接待,结果还是有几十种药没有库存。
把有的药品装箱,付款后搬运放进拖拉机的后斗里,然后继续找药铺,
第257章 天下大乱
时间倒回张琦离京的第一天。
首都里的医生们,分出三批人寻找张琦,三院郑院长,协和安洪峰,和中科院的刘启明。
其实当天还没觉得什么,可是次日中科院得到消息,第一批抗癌菌通过生物实验,本来是好事,可发现问题重点,所有配方都在张琦手里攥着,人联系不上,下一步也没法进行,就那怕下一步研究方针都无法制定。
刘启明打电话联系郑院长,询问张琦在哪,可发现郑院长也联系不上,打电话联系安洪峰,他更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张琦人在何方。
三个人一合计,估计考执助的事把他伤到了,别愣着,赶紧找人吧。
各自发挥,三院郑院长找不到张琦,找沐子晴,这才想起来她带薪留职了,通过各方渠道打听,又找到刘贝贝,可刘贝贝也在到处找沐子晴呢。
其次是安洪峰,他比较直接,去了实验室,可除了程欣然根本就见不到张琦人,回到协和找杨珊,打听张琦的下落。
当杨珊得知张琦考执助证失败后,人就失踪了,杨珊也急坏了,不由分说直接去了望京大厦。
俗话说关心则乱。
本来陈梓童听了温小惠的汇报,并没把张琦出门的事放在心上,正全心全意的推广女人帮品牌的时候,刘贝贝和杨珊一前一后的冲进来。
这俩女分别把事情讲了一遍,添油加醋,加上各种自我猜测,陈梓童一听,张琦出门不是为了散心,而是心灰意冷,这那行,赶紧联系吧,结果发现,张琦的手机不在服务区。
刘贝贝给沐子晴打电话,也一样怎么都接不通。
“我靠,这俩人不会一起殉情了吧。”
“别胡说八道。”陈梓童怒骂一声后,把温小惠叫来,仔细询问了张琦和沐子晴的去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