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终极侧位
第482章 叛国者 2
不仅仅是脂肪,糖类的供应也有所上升,从9月22日起,糖类每天的供应从30克左右提高到60克。而西南军团开战后甚至提高到了将近80克!而这种高标准一直到1915年初才发生改变,从这个时间段来看,历史上俄国供应的表现和老人推测的完全相吻合!
如果王子没记错的话,从1914年3月25日,俄军前线肉类定量从1.5俄磅降低到了1俄磅。而从4月1日开始,油脂的定量也从开始降低,前线人员的每天油脂定量降低到70克。而后方人员降低到40克!
而供给情况从1916年2月开始进一步恶化,俄军方规定后方单位每周有4天的素餐日。而随着情况的不断恶化,前方士兵每周也将有3天的素餐日,至此,俄国人的粮食供给彻底陷入了困境之中。
“那么我想问一下,如果战争持续1年以上的话,俄军的粮食供应会如何”王子想了想问道。
“最多两年时间,整个国民经济将陷入极端危险的境地,而且不具备恢复的可能。”老人坚定的回答。
“2年时间还是太长,有没有办法让这个时间来的更早一些”王子问道。
“如果,你们能撕开俄军的正面防线,并且能够深入到敌后的话,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俄团的供应体系。”
“这个没问题,当年我就参与过,国家供应体系我说不准,但是,军团级别的没问题。”老人微微一笑,用手中的推杆将一个个标志着军团、军、师的棋子放到了前线的各个位置上。
“俄需的粮食和饲料是这样运输的,由总部负责采购这些物资,并且负责使用铁路将其运送到前线的基地粮站,然后基地粮站的运输队将根据情况把物资送到集团军所属中间粮站和军属支付粮站,两个单位虽然等级不一样,但是获得补给的等级却可能是一样的。”
“而这个时候,如果军属粮站和师属粮站的距离在25千米之内的话,也就是一天的行程,那么军属粮站将直接负责运输,而如果超过这个距离,则有集团军所属粮站负责运输。”
“而师属粮站并没有在前线上,他们距离前线粮站的距离也有大约1天的距离,也就是说25千米左右。而前沿粮站距离一线只有半天的路程。也就是说,如果你们能一下打破俄军阵地,并且深入到10到12千米内的话,那么你们就有很大机会让一个师的部队没有粮食。能坚持3天的话,对方将不攻自破。”
“那么如果在有铁路的情况下,集团军所属的中间粮站和前线的距离应该会比较远吧。”王子问道。
“没错,中间粮站的设计标准是有铁路的情况下距离前线500千米,而如果只有土路的话,那么就只有100千米的距离。除了上述所说的两种粮站之外,还有两种特殊的粮站,一种是储备粮站,一种是要塞粮站。”
“前者顾名思义,自然是一般粮站无法满足需求的时候才会调用,而后者则是用于筑垒区和要塞区。而且所有粮站几乎都是挨着铁路和公路,只要不是特别糟糕的情况下,你们应该能很快找到这些粮站的位置。”
“粮食和面包干的运输可以像您说的那样,但是肉类运输恐怕不行吧肉罐头自然适合长途运输和储存。但是新鲜的肉类似乎没有办法吧”王子指出了老人话语中的一个漏洞。
“您说的没错,肉类运输却是不同,而我们也做了针对性
第483章 叛国者 3
“我真没有想到2年的时间就可以让一个连拿破仑大帝都束手无策的国家就这样崩溃了。原来胜利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玛丽王妃笑着说道。
“呵呵,虽然我很痛恨俄国人、痛恨沙皇,但是我不得不说,目前所有的国家都没有准备好打一场持续2年的战争吧而且我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只靠本国力量的话,奥匈帝国的处境会更加糟糕,甚至连俄国人的第一波攻击都无法承受住!俄国崩溃的同时,奥匈帝国恐怕也无法幸免。”老人毫不留情的说道。
“呵呵。”王妃微微一下,不再多说什么。
“这个时间还是太长,我需要一个更好的办法可以尽快打垮俄国!1年半之内,我要大体解决东线问题。”王子想了想说道。
“这个恐怕很难,贵国的战略重心是西线,东线肯定是要防守,根据我的估算,贵国在东线的兵力能勉强守住自己的国境就很不错了,而奥匈帝国甚至连自己家门都守不住,对方一旦攻入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地区,就可以获得那里的物资,并且影响两国的动员情况。而等到德国主力转过来,和奥匈一起把俄队驱逐出去的时候,这浪费的不仅仅是兵力和资源,更多的时间。”老人摇摇头说道,对王子的想法并不看好。
“他说的真没错,1战爆发后,奥匈军团首先一溃千里。德国的东普鲁士也被攻破了,甚至到了1915年,俄国还占领着奥匈部分地区,总体来说俄军开始的战斗力还是很高的,双方在波兰地区拉锯了n长时间。”王子心中对这位老将的评价又提高了不少。
“在我看了,如果想要加快俄国崩溃的进程的话,那么首先要做到两点,第一点,俄国对奥匈帝国的进攻必须被阻止,不求奥匈能够击退对手,但是至少要做到战损相当,而且即使这种情况下,你们也是吃亏的,奥匈损失30万部队,很难完成补充,而俄国补充三十万部队易如反掌!”
“第二,德国方向必须获得突破!将德军所面对的俄军部分重创,甚至成建制的摧毁俄国的一个集团军!只有这样,俄国人在东线的战场上才会出现一个缺口,一个即使转入防御,也无法弥合的缺口,为同盟国在东线随后的一系列大规模进攻铺平道路。做不到这两点,想要缩短战争进程会很困难,不是德国不强,而是奥匈太弱了。”老人在这个时候依然不忘对奥匈的虚弱讽刺一下。
“您的战术思路似乎还停留在防守反击上,在对方进攻中,发现对方的弱点和漏洞,然后趁机重创,在对方转入防御之前,尽可能的削弱对手,最后通过不断的阵地战,犹如一个磨盘一样一点点将对手耗死,是这样吗”王子问道。
“难道现在还有别的战术现在的战争比拿破仑时代更加固化,战术的作用在如同火山喷发一般的火力之下显得越来越无力,部队移动速度越来越慢,失败的一方可以依托阵地逐次后撤,然后建立一条新的防线,而进攻的一方无法快速推进。只能一点点消磨对手。”
“而且我开始说的德队在东线突破也是有条件的,如果从动线战场来说,俄国其实有两条战线,一条是和德国相对的东线,另外一条是和奥匈交战的南线,开始的时候他们
第484章 解决问题
虽然格鲁夫身上担负着从俄国收集情报的任务,但是明面上他依然是慕尼黑汽车厂的技术人员,既然来了,那么一些事情总还是需要办的......。比如术现在,他就必须和俄国技术小组代表库图佐夫一起解决这个火炮拖曳的问题。
“卧槽!这么重的东西难道不是都用铁路吗”当格鲁夫第一次看到俄国人改的6寸重炮之后也是吓了一跳!因为这东西别说俄国人了,现在德国人都没有研究过如何在战场上进行大规模公路机动,一般而言这种火炮都是先从重载列车运到战场,然后在用窄轨列车运到阵地。而且你要是一次运几门的话,还可以集中大量的马匹和人员运送一下,但是你要是一下运输十几门的话。单纯用马车和人力简直是很难想象的啊!
俄国人随后给格鲁夫展示了一下他们的工作成果,粗长的6寸l30炮管被抽出,然后放在专门的四轮车上,而炮架部分则和前车一起,用另外16匹马拉动,在实验中,这些马车在公路上或者砂石路面上跑的还算可以,先不说多快,但是感觉走起来还是没啥问题的。
“你们这问题解决的不错啊,找我们干嘛”看着在32匹顿河马牵引下缓缓前进的炮车,格鲁夫有些纳闷的说道。
“然后,我们在远东战场上的路况比您所经历过的所有的恶劣的情况都要严重,甚至于我们的3寸速射炮在某些地区要拆开用马匹托运!在远东的大部分地区,即使你把马匹加一倍也未必够用,这些沉重的火炮兼职就像一台犁一样,走过去后,留下一道道深深的泥坑。”库图佐夫说道。
这不死拖着炮走的问题了,这就是走两步掉坑里,然后费尽气力再拉出来,然后再掉坑里,说白了就是通过性太糟糕了。没办法,现在俄国人用的还是铁制轮子,最多在外面加上一层橡胶。(在库图佐夫来到这里之前,俄国人刚刚放弃了他们的木质轮子包铁,除了通过性茶几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东西太不结实了,3村炮可以将就一下,6寸炮还是算了吧.......。)
“原来是这样啊,看来我们需要先给这些火炮配属一个合适的轮子!”火炮和炮架问题先不用了,想要减少重量需要重新设计炮架,这是俄国人的事情,除非他们愿意把炮架生产任务交给巴伐利亚人,否则克鲁格是不会管的。
铁质轮子通过性太次,重量太大,而且易于磨损。巴伐利亚同样有大量的重炮需要运输,而这些火炮在改为车辆牵引之前就首先改进了炮车。使用了新式的橡胶轮胎,合成橡胶工艺1战前就有,而通过渗碳增加轮胎的耐磨性也不是什么难的技术。但是涉及到轮胎制造的就绝对不是一个外胎然后里面弄个内胎就行了,这样造出来的是自行车轮胎......。
巴伐利亚给俄国人带来了两种轮胎,一种充气轮胎,另外一种轮胎内部填充了海绵橡胶。前者可以用于重型载重车辆,而后者则可以用于一般的马车和炮车。根据慕尼黑轮胎厂的计算结果,如果运作的好的话,单纯轮胎一项的销售利润能达到炮弹利润的4成左右......。
而这一次,巴伐利亚给俄国人带来的新式轮胎则是仿
第485章 外贸版装甲车
最早的7.6254mm子弹是圆头、平底、铅芯、白铜被甲,但是这一次俄国人拿出了新式的尖头弹,而在这些尖头弹种还有一种是用钢芯的子弹,虽然出口动能差不多,弹头重量也差不多,但是穿甲威力显然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个历史上是1908年后才出现的钢芯尖头弹。)而对于这种大威力化的子弹,对于装甲车防御的水准自然要有所提高。
而为了抵御这种子弹的中近距离攻击,巴伐利亚方面需要把装甲厚度从5mm提高到7mm左右!这自然要大大提高装甲的重量,整辆车都需要重新设计和布置。除非你可以在其它方面把重量降下来!
俄国人想了想,于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意见,他们决定为采用两种武器配置,原来的运输车地盘使用重量较轻的机枪。而专门设计的战车地盘则使用重量较大的火炮。而对于俄国人的锱珠必较,巴伐利亚表示没问题!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重量,装备独立的炮塔自然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从外形上看,这种简装机枪战车其实和后世的机枪皮卡差距不大,但是因为却又一定的装甲防护,车体正面完全可以抵御机枪和步枪子弹在100米的距离上的攻击,而侧面钢板厚度也在4mm左右。
俄国人坚持使用自己的机枪,而巴伐利亚显然不打算把自己的可更换枪管的新式机枪提供给俄国人。所以这款战车使用的机枪依然是比较古老的马克沁机枪。依然装备有较大的水桶,不过德国人在细节上还是做了一些改进。
为了保证火力的连续性和足够的射速,德国人专门设计了一种双联式枪架,这种枪架可以容纳两挺机枪,下部还与一个辅助的旋转装置,可以较为快速的控制俯仰角和转动,而最大的改变是在两挺机枪中间安装了一套光学瞄准具,可以辅助测距和瞄准。
而在枪体上德国人也进行改进,因为不用考虑机枪的人力移动,所以不少地方可以增加重量以提高性能,德国人首先在机枪的水桶前部加装了一个装甲套,用于防止机枪水箱被子弹打中后导致失效。在机枪手正面。同样加装了一个巨大的可拆卸护盾,用于保护机枪手。
为了提高机枪的火力的持续性。德国人还未其设计了一个全新的冷却水系统,这个系统比步兵使用的机枪还要复杂。从冷水箱中抽出的冷却水进入冷却水后,顺着环形管道从机枪的枪管处带走热量。然后再接近枪口处冷却,水蒸汽变成水然后顺着另外一根导管重新流入到冷却水箱中。这样的设定不用专门给机枪冷却水桶加水,就可以持续不断的射击。
不过这个巴伐利亚人自认为非常完美的射击却并不受俄国人的欢迎,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在冬季开战的话,根本不需要冷却水,所以他们只是采购了少量几套备用,这让巴伐利亚方面始料未及。
介于布尔战争中马克沁发明的37mmpin-pin炮因为凶悍的火力,较轻的重量而备受英布双方好评,所以,俄国人也决定装备这种机关炮作为骑兵的轻型火炮使用。当俄国人发现在这种新兴载具间距良好的通过性和巨大的装载量之后,就萌生了
第486章 巴伐利亚的自用品 1
“王子殿下,我们在未来是要和俄国人开战的吧”谢林伯爵有一次终于忍住不说道。
“是的,不出意外的话,我们会干掉俄国。”王子平静的回答。
“那您为何还不遗余力的帮助俄国人提高军备水平”谢林伯爵斟酌再三,还是这样问道。
“因为这一切装备都已经过时了!我们目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俄国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那些过时的装备上!然后让俄国人满怀希望在远东和日本人拼个你死我活!”王子笑着说道。
“我之所以把这些东西给俄国人,是因为我有了更好的东西!”王子信心满满的说道!
普通重机枪好用吗这东西扔到日俄战争中确实好用,但是在1战,这个无数新式武器即将出现的黎明时期,普通机枪对付步兵还是够用了,但是无论是简单加固的土木掩体还是那些在空中飞行的大鸟,普通机枪效果就不那么好用了,如果王子直属军队中的战斗车辆要装备机枪的话,那么普通机枪肯定只是备选之一,而不会是唯一,甚至说即使只为了对付1战中英国和法国的各种轰炸机,就需要研究一款大威力机枪了,毕竟1战中也有最大起飞重量13吨的大家伙!
而现在,王子想要搞出来,同时1战也能发挥大作用的第一种武器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布朗宁m2型12.7mm机枪!有了这东西,别的不说,至少英国人mk系列坦克以及法国人的雷诺之流是没有活头了!m2型机枪的穿甲弹弹头重量46.2克,以每秒884米的初速射出,在100码的距离上打穿22mm厚的装甲!至于后来研究出来的m20曳光穿甲弹和m8型穿甲燃烧弹的穿深就更高了!
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款机枪非常轻便,(相对于同级别武器来说)基本型号的m2型机枪重量不过27.7kg(只是枪身,不算支架。)即使使用了重型枪管,让机枪有了较好的火力持续性的情况下也不过36.7kg。当然如果说给机枪加上冷却水筒的话,那么重量会增加不少,最终空水情况下重量是45kg左右。而装满水之后重量立即到了55kg!
而且这款机枪现在完全可以搞,而搞出来之后更是可以使用50年以上的经典产品!你可以给他按上各种底盘,放到飞机上打飞机或者扫射步兵也是很不错的。君不见2战美国无论是战斗机还是轰炸机绝大部分武器都是布朗宁m2机枪啊,有的就是换个名字或者枪管,几乎是换汤不换药啊!
采用短后坐和闭镗待击原理的m2机枪还有很好的精度,面对单个目标的时候有效射击距离在1.5千米左右。而面目标大约在1.8千米左右。和普通7.92mm级别的机枪在千米之外只能进行压制射击完全不同的是,m2机枪在2千米左右依然可以保持较为稳定的散布,当狙击步枪可能不行,但是依靠良好的散布依然可以通过短点射有效击杀目标!可以说,这款武器的有效射程远强于现有的7.92mm机枪!
(越战时期据说有一名叫做克洛斯.海思卡克的狙击手使用一个加挂了unertl10瞄准镜的m2型50机枪,在2286米外击杀了对手......。)
要说这款武器有没
第487章 巴伐利亚的自用品 2
至于说作为航空机枪的话,50机枪比同时代的mg08系列改出来的航空机枪要强多了,首先从重量上来说,身为50机枪的m2就不比7.92mm的mg机枪重多少,要知道,mg08机枪光枪管重量就22.2kg,排除4.5kg的冷却水也有18kg左右。mg08-15虽然重量轻一些,但是重量也在12.9kg左右。
而一般后期战斗机上要是用mg机枪的话至少要2挺,而用m2机枪的话一挺就够了,双方重量相当,但是火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航空机枪不用太考虑散热问题,所以m2机枪的射速可以充分发挥,一分钟可以打出600到750发子弹,而mg机枪一般只有450发左右的射速。
而如果考虑弹药杀伤的话,50机枪的毁伤效果肯定比mg机枪强很多,除了大威力的燃烧弹之外,m2机枪的普通弹都有46克重。而mg机枪尖头弹只有12.8克,一发m2子弹几乎等于4发mg机枪子弹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