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终极侧位
第514章 搞定了
“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未来充满了担忧,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斗志昂扬的迎接未来的挑战!”——小毛奇。
不得不说鲁普雷希特王子给某人带来的刺激有些大,这种直接颠覆了世界观的打击可不是一般人能很快平静下来的,小毛奇第一次意识到德国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强大,此时的德国甚至已经到了灾难的边缘。“这是帝国的危机,也是容克贵族的危机,是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危机!”小毛奇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欧洲大陆上曾经崛起过很多的民族和国家,无论是西班牙人、法国人、英国人还是荷兰人,他们在崛起的时候是那么的朝气蓬勃,他们的前途一片光明,他们仿佛是上帝的选民一般引人注目。但是除了现在的英国,他们大部分逐渐趋于平庸,甚至沉沦下来,在世界的一角苟延残喘。当小毛奇曾经嘲笑这些失败的民族时,当小毛奇沉浸在自己的叔父击败了法国,并且准备再一次重复这个胜利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变得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了。
被挫败的沮丧和对胜利的希望让小毛奇非常复杂,在随后的一周的时间里,他如同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一样不断站在德国和对手的角度考虑问题,王子殿下体贴的给他的住所里放置了一个大比例的欧洲沙盘。在这一周的大部分时间里,小毛奇一直和这个沙盘较劲,在助手的帮助下,一个个代表着双方部队的兵人在不断移动,模拟着一场场的战争。
固执的小毛奇一开始并不想放弃自己的计划。他不断的重复着那个借道比利时,然后从法国东北方向入侵的战略。“我们首先需要在2天之内攻占列日要塞,然后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向北机动,其它集团军依次展开,如果我们的铁道兵部队可以很快的修复这些铁路的话,那么我们用2周的时间可以穿越整个比利时,这个时候我们距离本土大约在250千米左右。这个时候,法国人应该已经意识到我们的计划,他们会收缩兵力,然后摧毁铁路,我们必须靠双腿和车辆走完最后一程。”
小毛奇将代表着德国集团军的兵人继续向前推进,同时他的参谋将代表法国部队的兵人开始向后方移动。“他们后撤的速度一定会比我们快,只要法国人不是睁眼瞎,那么他们会意识到在边境地区和我们交手是没有出路的,他们会撤退,然后再巴黎附近重整防线,等待着从其它方向赶来的援军,以及海峡对岸的英军!”
随着推演过程的继续,一支全新的力量进入了战场,这就是从海峡对岸赶来的英国远征军,他们将出现在已经十分疲敝的德团的侧翼,给德国进攻部队带来巨大的压力。最终双方在索姆河附近集结,准备打一场大规模的决战!
“我们无法压倒对手!”每次推演到这一步之后,小毛奇都会略带遗憾的感叹道。此时德队只有一部分可以投入到对英法两队的战略决战中,在小毛奇的计划中,德国一共有8个集团军,其中第8集团军将驻守东普鲁士,用于防御俄国人。第六集团军将驻守在阿尔萨斯—洛林一线用于防御法国对这个地区的进攻。还有1个集团军因为位置的关系可能无法参加这场决战。剩下5个集团军将通过狭窄
第516章 演习 1
搞定小毛奇的意义是巨大的,甚至比搞定提尔皮茨的意义还要巨大,毕竟1战决定胜负的是陆军,而不是海军。俗话说上面有人,心中不慌,当小毛奇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也意味着王子不少计划可以实施,并且几乎不会受到来自普鲁士军方的干扰了。小毛奇已经私下承诺过,将竭力促进王子的多项改革措施,并且个人也同意由巴伐利亚军团和奥匈军团一起对抗俄国,同时在西线稳定后增援东线。
当然,为了保证小毛奇这个盟友可以在参谋长的位置上坐的更长一些,王子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毕竟历史上小毛奇在西线闪击法国失败之后就被德皇罢免,然后是法金汉上台,再然后是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对于后面这几位,王子并不是很放心,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搞国内军事生产还是很有一套的,就让他继续做这些吧,德国总参谋长的位置还是在老牌德意志贵族手中吧,毕竟历史上被推翻的不只有俄国,还有德国……。
在调整了一周之后,小毛奇终于来到了巴伐利亚诸兵种合成训练基地——铁堡。在这里存放着整个德国甚至是全世界最先进的陆军武器,以及最精锐的士兵,他们正在摸索着如何使用这个时代人类最高科技成就锻造出的武器进行一场更有效的杀戮。
“在战争爆发的初期阶段,俄国人会选择进攻,而我们同样也不会固守,因为相对于漫长的德俄边境线来说,我们东线的兵力太少了,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我们的盟友有能力挡住俄国人的攻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主动发起进攻。并且最大程度利用装甲车辆带来的机动和火力优势!演习开始之前,施密特少将首先对演习的设定进行了一番讲解。
“如果是简单的遭遇战的话,拥有装甲单位的一方将拥有压倒性优势,没有完善的防御阵地,没有各种障碍物,甚至连支援炮兵都不到位的情况下,步兵根本无法用血肉之躯抵挡装甲单位和身后机械化步兵的攻击。所以在这次演习之中,我们假定对手已经预知了攻击方的情况,并且构筑了较为完善的防御阵地。”
“诸位请看这里,这里模仿的是一个团级规模的防御阵地,我们的敌人经验非常丰富,他们知道我们拥有强大的火力优势,所以他们在第一道堑壕附近只留下了少量的观察员,而他们第一道防线的主力部队也没有在一线停留,而是停留在第一道防线后面的掩体之中,当他们的观察员发现我们展开进攻的时候,掩体中的战斗人员才会回到一线。”
“对方整个正面大概有1500米宽,大约布置了一个营的兵力,并且在阵地之中部署了大量的侧打和倒打阵地。在第一道防线后面,对方还有另外一个营作为预备队负责支援和反冲锋。而在这支预备队后面,他们还有另外一道防线作为最后的防御支持点。”
“每一个连级阵地后面都可以得到60mm迫击炮的支持。而营级可以得到一个机枪连和一个82mm迫击炮的火力支持。在整个战线的最后,他们还拥有一个6炮制的速射炮连队提供曲射和直射火力。”施密特大致介绍了一下防御方的情
第517章 演习 2
1.5吨的卡车将火炮拉到了预定位置上,然后在一群炮手的协作下,重达1吨多的105mm轻型榴弹炮被从车上解下来。这款新型火炮仿制的是德国历史上的lefh16型105mm轻型榴弹炮,不过为了获得更远的射程而使用了更大的药室。最终这款火炮的初速提高到475米每秒,配合上最大40度的仰角,这款火炮的最大射程达到了12千米!比一般的150mm重榴弹炮打的都远。对于一般火炮拥有较为明显的射程优势。
所有的火炮在十五分钟之内部署到位,然后开始在火炮旁边设置弹药堆积点。一般而言在野战情况下,火炮的弹药车和火炮要有一定距离的,否则的话,一旦殉爆,那完蛋的可是一个阵地啊。不过这一次,德国人大胆的将炮弹堆在了火炮旁边,因为这次伴随部队赶来的攻城部队携带了推土机,在机械力和巨大的铲子帮助下,很快,几个由原木和土层构成的胸墙就被建立了起来。
远程火炮部队开始部署,安置弹药。而绝大部分的步兵和装甲部队继续前进。在接近到敌人3千米的距离上时,所有的步兵开始下车,车辆放置在周围进行隐蔽,而步兵需要徒步走完最后一段路进入阵地。无论任何时候,直接坐无装甲防护的运输车走到阵地前那完全是找死的。
想想吧,后世pla还让步兵整天练习武装越野5千米呢。真当只是锻炼身体那是有战术目的的!一般而言,非装甲车辆在距离对方5千米的地方就要止步了。再靠近的话一旦让对方的远程炮兵发现了,一顿炮火急射就能把那些乘坐在车辆上的步兵彻底抹去。所以,最后一段路,不想死的话,还是老老实实用双脚走完吧!
在距离对方阵地500米到1000米左右的距离时,营指挥所和营所属的支援火炮开始展开,不过考虑到这次进攻所有迫击炮都可以使用半履带车携带,所以就免了这个步骤。半履带车直接推进到距离对方前线800米的地方进行隐蔽。而装甲车辆开始展开战斗队形。但是负责一线进攻的步兵需要继续前进,他们需要选择并且构筑出发阵地,以便将攻击距离缩短到400米以内!
当然这个距离上距离对方已经相当近了,甚至已经进入了步枪的杀伤距离上,除非依靠地形,否则的话想要过去就要动用一些其它手段了。已经部署在两翼的120mm重迫击炮开始释放烟雾弹,同时,工兵开始将大量的发烟罐置于集结地域附近,很快,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一道厚实的如同幕布一般的烟墙覆盖了整个集结地狱,在烟雾的掩护下,一对对步兵开始从密集队形展开成散兵队形,在班长的带领下拉出了一条条的散兵线。
“这个散兵线拉的非常有特点啊。”虽然被烟雾遮蔽了一部分,但是眼尖的小毛奇还是发现了巴伐利亚人拉出的散兵线和一般德军拉出的是不同的!随着机枪和速射炮的出现,这年代的火力越来越凶残,普鲁士军团也进攻的时候也放弃了密集队形,以班为单位展开散兵线。从表面来看,巴伐利亚人做的和普鲁士军团差不多,士兵时间间隔在2到3米之间,一个班为一条线,攻击正面大概是三个班,同时进攻部队开始室由5层散兵线构成。前后两层之间保持了50米左右的距离。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就有问题了,整个进攻部队形成一个倒梯形队形,前面进攻部队每一层是三
第518章 演习 3
当步兵分队运动到出发阵地之后,伴随着三发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等待已久的胡蜂式突击炮从隐蔽点冲出,而这个时候进攻部队的火炮压制也达到了巅峰!105mm榴弹炮和120mm重迫击炮打出的弹幕在对方防御阵地上来回滚动。
“这居然是双重弹幕”小毛奇惊讶的发现,当榴弹炮打出的弹幕扫荡了第一道阵地之后开始向后方延伸的时候,重迫击炮打出的第二道弹幕接替了前者的工作,继续压制对方的一线部队,这种特殊的炮兵支援方式对于小毛奇来说还是头一次见到。
“第一道弹幕向纵深延伸的时候,对手往往会将处于遮蔽所中的部队派出,用于充实第一道防线,而这个时候第二道弹幕可以有效的杀伤这部分敌军。我们对突破口的打击是立体化的。用凶悍的炮火同时挤压对方数道防线!”一旁的施密特少将解释道。
伴随着发动机发出了隆隆声和履带碾压地面的声音,一个个身材低矮的钢铁巨兽从烟雾中冲出,他们用机枪和火炮快速收割着对面暴露出来的火力点,对方的机枪和榴弹对于这些披坚执锐的家伙没有丝毫的用处。
实现运动到出发阵地的步兵也开始发动进攻,在机枪和60迫击炮的掩护下,工兵携带着破障工具向前运动,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堑壕前的雷场,这是为数不多可以阻挡坦克前进的东西,一根根爆破筒被连接起来向前不断延伸,伴随着一连串闷响,原本完整的雷场中被炸出了一条条通道。
在坦克的掩护下,一个个步兵班开始交替前进,以机枪为核心的火力组压制着对方暴露的火力点,同时警惕侧面的的侧打和倒打阵地,装甲单位组成的突击队组成了梯形阵线的短边,它们和步兵一起像一个凿子一样劈如对方的防线!
在坦克出现之前,也许还没有专门的反坦克炮,但是并不妨碍防御方将步兵炮或者野炮拉平进行射击。王子之所以将初代突破战车的重量一路提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防御对方的高爆弹或者那些威力不是很大的炮弹。这次演习中,防御方虽然没有将3寸速射炮拉平,但是依然拥有一些小口径的步兵炮。
“优先攻击平射火炮!”数个携带着12.7mm机枪的火力支援组出现在阵地正面500米处,这些大口径机枪对于拥有炮盾的小型火炮拥有极大的杀伤力。寻常5到7mm的钢板根本挡不住大口径机枪穿甲弹的攻击,小毛奇亲自用望远镜看到了一个模拟的57mm步兵炮被一连串的穿甲弹打成碎片的情景。
“这种大口径机枪恐怕携带起来并不方便吧”小毛奇问旁边的人。
“他们其实并不比我们的初代重机枪重多少,因为使用风冷的缘故,所以没有沉重的水桶,同时采用新式三脚架和一系列减重措施后,这挺机枪的枪体和枪架完全可以由三人携带,加上一定量的弹药的化,7个人就可以搞定。虽然有些费力吧。”一名军官解释道。
虽然这是用1战的技术模仿的3号突击炮,但是加挂了履带板之后依然不是小口径步兵炮发射的高爆弹可以搞定!防
第519章 改进 1
“令人震惊的战术,改了战争方式的发明!装甲部队犹如闪电一般切开对方的防线,然后迅速分割对手。以往的阵线消耗战将成为历史。”小毛奇毫不吝惜赞美之词。这让在场的巴伐利亚军方人员十分受用。
“但是在进攻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瑕疵,我愿意和巴伐利亚军团的各位同仁一起分析这场战争,我由衷的希望这次演习的装备和战法可以在德队中广泛应用!”不过小毛奇绝对不因为自己的欣赏而放弃对战略战术的精益求精。
“在这次演习中,105mm榴弹炮的威力有些过小,对于稍微加固的掩体毁伤效果就很差了。在胡蜂式突击炮在近距离摧毁炮巢之前,对方的压制火炮一直在开火。这对于进攻部队来说很麻烦。所以,如果可以的话,我认为伴随装甲部队前进的火炮应该是150mm重炮。”
“这个问题我们考虑过,因为这次我们在演习设定的是遭遇战,所以对方不太可能拥有强悍的掩体和工事。而为了保证对纵深的压制,我们需要使用射程更远的火炮,虽然现在的150mm榴弹炮的重量不是很大,但是他们的射程太近了,只有6千米左右。而炮兵阵地一旦布置完成,想要继续移动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选择了新式的,射程较远的105mm火炮而不是150mm火炮。”施密特解释道。
在火炮重量一定的情况下,火炮投射量和射程是反比关系,这次演习使用的1901型105mm榴弹炮的最大射程在12千米左右,而历史上2战德国lefh18型榴弹炮的射程才13千米多一点,而这款火炮的重量达到了5吨多!而现在的1.5吨牵引车在越野情况下牵引如此沉重的火炮还是有些费劲!
至于历史上德国1战中的sfh13型榴弹炮使用17l的炮管,射程也不过8600米左右。奥匈的sfhm15型150mm榴弹炮使用20l的炮管,射程倒是不错,达到了11500米。但是奈何炮重太大,放列重量5560kg!而如果要牵引的话,重量还会上升!
历史上唯一可以接受的150mm火炮只有一种,那就是法国使用的m1917型155mm榴弹炮,使用l15的炮管居然可以打出11300的射程,最恐怖的是,这货的放列重量只有3300kg!这性能绝对是碾压1战其它同级别火炮,甚至扔到2战也能凑合着用!所以巴伐利亚目前的重炮工厂正在研究更大药室的火炮......。
“如果我们把155mm榴弹炮放到车上呢例如说用胡蜂坦克突击炮的底盘或者卡车底盘。”小毛奇建议道。
“卡车的话承载能力有限,目前5吨级别的卡车正在研制,而坦克底盘的话,成本太高而且产量有限。”施密特有些为难的说道。“当然,如果这款战车能走向德国全军的话,那么地盘生产的成本会降下来。”
“呃,这个问题啊,以后再说吧......。”小毛奇有些难堪的说道。毕竟现在的他可没法保证什么,自己现在还不是普鲁士总参谋长,就算你是普鲁士总参谋长又能如何上面有德皇,下面有一堆阴奉阳违的人,小毛奇也不好做啊。
“不过我会尽量推进火炮机动化的,甚至从我
第520章 改进 2
“关键问题还是发动机,如果有更大功率的发动机的话,在保证战车机动性的前提下将战车重量提高到20吨的话,会解决很多问题。”一旁的施密特少将想了想说道。目前的战车越野机动性勉强接受,而增加装甲势必增加重量。这对于战车的机动性来说影响太大了。
“关于发动机技术这方面,我会尽量为您和普鲁士的工业部门牵线搭桥,如果可以的话,我们能否在一台车上装上两台发动机来提高功率”小毛奇又问道。
“理论上自然是可以的。”王子点点头。“但是实际上并不提倡,因为两台发动机会极大的增加车体的重量和体积,而且内部散热和布置也会成问题。稳定性会下降。”历史上的英国人的1战坦克和2战中德国的象式战车都是布置了2台发动机,使用的稳定性和同期同级别单位比起来还是要差一些,王子不是那些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做事一根筋的德国设计师,简单、使用、容易生产是王子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装两台发动机的事,基本不会考虑。
“技术上的事情我不太懂,不过我会尽量为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小毛奇想了想还是不要干涉太多为好,自己不过是个外行,外行干内行的事多半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这样一支突击十分迅速的部队如何进行有效指挥呢比如说战场上发生了变故,需要部队改变方向或者规避的话,侦查部队如何将这个信息快速传递到装甲部队中”终于小毛奇提出了最为核心的一个问题!其实不要说现在了,2战中基层部队之间的通信和协调都是个麻烦事,连级内部传递信息基本靠吼。(装甲部队除外)遇上突发事件也只能期望官兵素质高一些。而这个时代,对于连电台都没有的装甲部队来说,通讯自然更加困难!
单纯步兵作战的话倒也没什么,因为双方移动速度都很慢,即使遇上突发情况,也有时间慢慢处理,但是这对于可以快速深入敌后,在对方纵深作战的装甲部队就不一样了,因为装甲部队在对方纵深作战,环境非常不利。而且因为速度过快,很容易和后面的部队脱节。脱节后双方如何重新建立联系现在不要说战车之间可以互相通讯了,甚至连战车连队之间的协调和通讯都是个麻烦事。无线电台太大,而且不稳定。让部队之间的协调非常困难,要知道,2战时期的无线电通讯都非常麻烦,指挥坦克往往连火炮都不能装,就是为了容纳电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