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风长存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鵿

    由此可见古代身份地位的悬殊是如何。

    刘利的死对于河间王府来说并不是突如其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刘利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任何时候都会离去,但确实没有想到喜事丧事一起来了。

    这对于本来喜气的王宫蒙上一层阴影。

    而对小胖墩来说,父王离世,此丧父也,如何能不伤心难过。

    崔氏在得到这个消息后也是立马安排了刘泰刘碧的事情后便前往正殿。

    人死不能复生,接下来上报天子,安排葬礼才是最为重要的。

    汉代因受儒家思想影响,所以视死如生,厚葬之风盛行。

    无论是上到天下,还是下到平民百姓,都以厚葬为荣。

    在墓室的型制和结构上,尽量模仿活人住宅,有前室、中室、后室及侧室、耳室,分别安放棺椁、生活用品、用于出行的车马器等,有的还有厨房、厕所,在随葬品方面,也尽量做到应有尽有,几乎包括了生人所有的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如食物,有酒、粮食、水果、禽、鱼、牲畜等等,多被制成饼、饭和各种菜肴,名目繁多,不胜枚举,生活用具有盘、卮、豆、酒壶、奁、甑、鼎、案、耳杯、酒樽、镫等等,当时的人们认为,这些宏丽的墓室、丰富的随葬品,能保证死后在阴间可以尽情享用。

    与厚葬之风和灵魂不灭观念相适应的便是墓祭之风的流行,汉代人们认为,陵墓是鬼神所在,祭祀之处。所以他们在墓前,有的建于地下,建立祠堂,作为定时祭祀死者的场所,汉代墓祭时还有避讳的习俗,其中之一就是禁止刑徒参加墓祭,因为他们认为墓室是先人的阴宅,灵魂凭依之所,受过刑的人去祭墓,会有损祖先之德。

    送葬前,一般死者的灵柩放在宅内堂前,死者灵柩不能随便移动,丧葬期间子女对亡故的长辈要早晚各哭一次

    吊者先要伏拜死者遗体前,哭尸时西向迩立,对其哭泣程度根据亲疏有所不同。

    吊者要向丧家送礼,称为毷礼,包括钱财,实物等。

    葬地和葬日的选择是一件大事,在汉代人心中,坟地是死者魂魄复当得还,养其子孙所在,善地则魂神还养,恶地则魂神还为害也,一般选择葬地在高大,平缓傍山之地。

    归葬本土是秦汉时重要习俗,因从军,仕宦,求学等原因人亡故外地者,亲友也要想方设法将其灵柩运回故乡,实在无法归葬本土的也要在灵柩上写明籍贯,表明不忘故土。

    吊唁结束后,就要举行出殡仪式了,出殡时灵柩置于丧车上,丧车依经济社会地位不同而有差别,上层社会用一种叫车而车的车,一般百姓只能用牛车,死者子女用弗从前牵引棺车,往往用绳子打上梁哥绳结在腰间,象征思慕肠若结,丧车前跪伏死者之子,其后是死者其他亲属,他们往往表现极度悲哀,因为死者入土后,从此生死相隔。

    棺木的制作是除了坟陵外一项重要开支,秦汉时一般用木棺,石棺和瓮棺,上层贵族多用莘木,楠木作棺,普通人多用桐木,杉木或其他杂木做棺。

    另外有一个需要提一下的是题凑,这是一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黄肠题凑: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最初见于《汉书




第八十七章:守孝
    先王薨天,新王继位,本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但是因为刘陔决定为先王守孝三年,而瞬间便得难受。

    不为别的,守孝太苦。

    在古代守孝是有很严格的规定的。

    首先,在守孝期间,儿子不能有任何的享乐,不得吃肉饮酒,只能吃粥;必须与妻妾分房而住;乃至不得洗澡、剃头、刮胡子等等。

    其次,守孝期间,守丧者不得嫁娶,不得有任何庆祝活动,不得在节日的时候去拜访亲友。

    最后,在汉代的察举制度时代,守丧者不得被举荐出仕;而后来科举考试时代,守丧者不得应考。在外作官的官员,则必须离职回家守孝,这称为“丁忧”。

    一般在守孝期间,孝子应该在父、母墓前搭建简陋的草庐独居三年。春秋时期的孔子去世后,孔子的弟子子贡,就是在孔子坟旁盖了草庐并住了六年才离去。

    由此可见,那些严苛的守孝制度,别说我们现代人难以遵守,就是古代人全做到恐怕也是不太可能的,守丧制度或许只是古人对于孝道所设想的一种理想化状态。

    但是在古代,以“孝”治国的社会中,历代政府对于官员的守孝制度是相当严格的,比如有士子在居丧期间去应考,被发现后会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而官员们的父母去世后,是必须回乡“丁忧”三年的。

    而守孝为什么要守三年呢在《礼记中-三年问》中解释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意思是婴儿出生三年后,可以脱离父母的怀抱了,因此也以守孝三年作为回报。

    虽然一开始小胖墩叫苦连天,但是最后小胖墩还是决定坚持。

    而一众好友也是来信表示慰问,特别是荀彧来信说让自己好生守孝,不要辜负了我等对你的期待,更是气得小胖墩,很想提起宝剑去打他。

    于是小胖墩开始了三年的清苦生活。

    当然虽然说是守孝,但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做,于是小胖墩开始用这三年的时间,先把王宫的卫队全部撤换了,反正卫队自己指挥,就让李贵分了千人进王宫负责,不过这领头的确让小胖墩暗暗吃惊。

    领头的是吴匡,据说是陈留人,跟着流民过来的,一起来的还有十来个亲族,李贵见他有点武勇便提拔了他为伍长,后来因为表现突出,便一路提拔,现在成了一部司马,三等军侯。

    一开始小胖墩以为是重名,但是后来越想越不对,便把他叫了过来一问,才发现这位正是历史上的那个吴匡。

    他虽然在历史上没有名气,但是他的儿子,侄儿,侄女可是很有名的啊,儿子吴班,侄儿吴懿,侄女吴苋。

    见识一下吧,两位蜀汉大将,一位蜀汉穆皇后。

    “那你为何沦落流民,又为何到此”

    小胖墩热情的问着。

    “禀君上,末将家里以前也算是个小士族,可惜因为瘟疫,大部分的家人都死了,本来我打算带着剩下的族人南下颍川,可是后来听说北方河间王大量收留流民种地,于是我们就来了”

    吴匡也是慢慢的说着,并对小胖墩施礼。

    “原来是这样啊”

    小胖墩记得原来的历史上吴匡最开始是何进的部将,后来跟随刘焉进了巴蜀,之后自己的侄女成为了刘冒之妻,这才在巴蜀定居了下来,而何进之前也是在颍川当太守,看来就是这个时候跟随的何进啊。

    “那你的家人呢,在农场里还住得惯吧”

    “住得惯住得惯,不瞒君上,我等从来就没有住过这么好的房子,而且现在我的家人大部分在工厂做工,所赚的钱也基本够家里用,而我的儿子和侄儿还可以免费进学院学习,可以说没有地方比这里更好的了”

    吴匡也是非常激动的说。

    “对了,你的儿子和侄儿多大了,你还有女儿吗”

    小胖墩一脸关心的问着。

    “末将儿



第八十九章:新的一年
    制茶成功后,便是可以喝茶。

    汉代喝茶一般是煮茶,里面再放一些香料,佐料,煮出来的茶有时候比中药还要苦。

    而小胖墩则直接用清水煮茶,这这样煮出的茶不仅保证了茶叶清香,而且口感更好。

    劳作一年,又到一年的收获季,新茶虽然产量不多,但是小胖墩还是命人送给了一众好友,另外甄家,糜家,陆家还有蔡师也送了一些,并教他们以清水煮茶,众人在喝过茶后,也是觉得此茶清香无比,不似以前的那种苦茶,于是都很喜爱,来信表谢不提。

    现在小胖墩的商业产业基本稳定,所以小胖墩也暂时决定不将茶叶投入市场,但是四轮马车确可以投入市场了。

    四轮马车其实就是在木质车架上安上四个钢制轮胎,如此不仅使得车辆更加平稳,车辆结构更合理,而且因为轮胎的使用,也使得行驶更加的便捷。

    小胖墩命人先造了一个车,之后小胖墩也自己实验了一下,确实比现在那些两轮木车更加平稳,而不在颠簸。

    不过即便如此也是让小胖墩不是很满意,这时他想到了减震弹簧。

    于是小胖墩找来了一些铁匠,先拉出了一根钢丝。

    再通过卷制、淬火、两端打磨、切尾、淬火、立定强压处理、检验、表面防腐处理,便制的弹簧。

    卷制便是将钢丝加热后用一根大铁棍卷成型,之后淬火,之后再加热,将两端打磨定型,再切除多余尾部,再淬火,再把弹簧压缩到工作极限高度或并紧高度数次,一般是3,5次,之后把弹簧压至材料层的应力超过屈服点,如此极限测试后,便能制得成品弹簧,之后便是在表面镀上一层镍和锌,便制造完成。

    有了弹簧,车辆的减震系统也更加合理,再增加了刹车系统,和车灯后,成品车便问世了。

    刹车系统其实就是用八块钢板制作成刹车片,安装于车轮两侧,再设计一种类似于自行车的刹车把,分别控制前后两轮,而车灯,其实就是灯罩里放上蜡烛而已。

    四轮马车成型后,小胖墩也开始了自行车和三轮车的研究,到时候四轮马车推入市场,而自行车和三轮车就自用。

    其实造自行车和三轮车不难,难点是焊接。

    不过让小胖墩感到惊奇的是这时候居然有了焊接技术。

    中国古代的焊接方法叫钎焊。

    中国古代焊接技术约发明于西周晚期,战国时期就较广地使用起来,从焊料成份看,其大体可区分为铅锡焊、铜焊、银焊三种类型。

    钳锡焊叉可区分为高温型和低温型两种,高温型约与今软钎碑相当,低温型即汞齐焊;其焊料都是铅、锡及其合金。铜焊和银焊约与今硬钎焊相当,皆为高温焊,铜焊焊料包括红铜和响铜两种,银焊料之美者为银四铜六的合金,

    中国古代焊接的造渣熔剂主要是硼砂,此外还使用过硇砂等。焊接的具体操作约有三种:即高温浇焊、高温点焊、汞齐粘焊。

    其实在后世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就有类似记载,卷十“锤锻治铜”条云:“用锡末者为小捍,用响铜末者为大捍。若捍银器,则用红铜末。”此“响铜”意即用来制作响器的铜,即高锡青铜。看来,此用“锡末”的小焊约与今软钎焊相当,其强度较低;用响铜末的“大焊”约与今硬钎焊的铜焊相当,其强度稍高。

    看着铁匠们在那里按照小胖墩的要求焊接着,小胖墩也是感慨万千。

    数千年的文明史究竟有多少古老技术最后失传了,这或许真的只有天知道。

    小胖墩抬头看看天。

    而吴苋则在一边好奇的铁匠们,一边又好奇的看了看手中的图纸。

     



第九十章:大航海时代的开始
    作为进过李玉专门改良过的三种船型,这三种船比历史上的更加可靠耐用,而且动力系统更加完美。

    而本来车船,沙船和福船就是中国古代各种船型的集大成者。

    现在的水军和海军也避免了有人无船的尴尬。

    而且听李玉所说,现有船厂在研究的同时,进行了扩建新建船坞和大量招人扩大了船工和学徒规模,现在卢乡的船厂有熟练船工一千一百多名,学徒两万五千多名,只要开足马力,一年完全可以制造沙船和小型福船上百艏,中型福船二十艏左右,大型福船五到八艏,另外还可以制造各种小号福船数百艏,可以说只要料足,卢乡一个船厂就可以制造各种船型的船只数以五百计。

    而且据李玉所说,现在卢乡船厂的产量没到最大,等达到后,未来再择地建两个同样规模的船厂,如此不仅可以保证海军使用,也可以用来运输船所用。

    至于民用海船,现在暂时不涉及,等以后海运发达了再造。

    而仓山西堡的船厂规模并不大,但是主要建造五百料和千料俩种规格的车船,一年的产量也在百艏以上,一部分用来运货,一部分则做军用船使用。

    看着这些小胖墩非常激动,可惜自己正在守孝,不然真的很想去青州看看。

    但是小胖墩也传信李玉,让他在卢乡的两个乌堡内设一个航海学院,一个海军学院,专门培养航海人才和海军人才。

    这人才培养必须要先立起来,不然有船没人不是更不好吗。

    看来大航海时代就要来临了,找到这个,小胖墩不自觉的看向了东方。

    ……

    ……

    ……

    同一时间,青州外海的海船上,一只船队正在向外海航行。

    而在领头的福船上,站着三为位年轻人。

    “李公子,这种航海测试,由末将二人负责便可,李公子怎能亲自前来”

    说话的正是蒋钦。

    “公奕兄,话不能这么说,这种船是我设计的,而我也要试试这种船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啊,更何况这次我们可不仅仅要出海试船”

    这次说话的正是李玉,听说福船正式下海了,李玉也是开心的来到了卢乡。

    “哦那又有何事”

    “看见那些巨弩了吗,这次我们就要靠这些巨弩了”

    蒋钦回头看了看船尾的那三个大型的床弩,这并非三弓床弩,而是李玉命人专门打造的,那弩头非常的巨大。

    “末将还是不明白这种床弩用来干嘛的”

    “哈哈,用来捕猎啊,这海里的鱼可非常巨大啊”

    “这大海我是见识过了,可这海里的鱼,能大到哪里去”

    这也是蒋钦第一次出海,这大海的大他也非常吃惊。

    “放心,不会让公奕兄失望的”

    李玉说完也不再言语,而是拿起了望远镜四处看着。

    而蒋钦也是一脸疑惑,之后也拿起了望远镜四处望着。

    过了好一会。

    突然只听李玉大叫。

    “看见了,看见了,快快,公奕兄,快命人瞄准,今天我们可以猎它几头”

    李玉说完,就看见蒋钦也看向了李玉所指的方向,蒋钦发现了很多鱼群,而鱼群四周有很多大型的黑影闪动着。
1...2728293031...1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