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长存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鵿
反而刘陔又成了最闲的一位。
除去处理政事的时间,刘陔便在阅文馆和农场打发时间。
有了怀表计时,刘陔现在可以随时随地的注意时间,只需要看着时间回去便可。
不过对于刘陔来说,却有一件事,一直在其心中酝酿。
那就是科举。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
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
管理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
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有客卿、食客等。
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
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但是,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每年贡士三人,后设不同科目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选拔人才,就是以应策取士,分科取士,这就是科举的前身。
之后科举在唐宋进一步发展,至明清到达巅峰,最后在清末被废除,一直持续了近一千三百年。
不过刘陔所立的科举制度,和历史上的科举略有不同。
首先历史上的科举大多以诗赋,经义为题,到明清后又逐渐以八股取士,使得明清后,特别是清之后科举也成了束缚世人思想的工具,而失去了他的本意。
刘陔希望建立的是一种能自我更新的,有生命力的考试制度,而不是慢慢的成为了束缚的工具。
所想如此,就必须打破以经义为题,在科举之中加入各种学科,特别是自然科学,算学,商学等科目,如此不仅可以获得多种人才。
看来自己是时候将格物之学彻底推广了。
其次,科举及第之后,便会直接被任命为官,这也是弊端之一,到明代,科举进士后,甚至还有特权,所以这也是刘陔要改变的。
加入实习期和试用期,除非有重臣的推荐,或者实习期内表现非常优秀的,才能最终任命为官。
同时为官之后也有考核,若考核不及格,便会罢官。
官员升迁也要以考核为主。
还有一点最重要的,便是要杜绝那种违法乱纪,知法犯法,监守之盗的行为。
除了考核之中加入德行外,在律法之上也要加强,制定响应的法律,同时加大监督监管力度,如此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当然任何一项制度的落实完善都不是一日两日便可成型的。
也不是刘陔自己能完成的,所以刘陔专门找来了众臣,特别是蔡邕一道都请了过来。
“现在燕国也算是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官员也各司其职,加上贤士馆和各地推荐,各地官员已经基本配齐,不过虽然如此,各地官员一官多职的现象依然很多,而且一些官员缺口也很大,所以孤思考了一下,想到了一个方法,特找你们来商议一下”
刘陔说完,看着众人,而众人也抬头看着刘陔,认真的听着。
“这种方法孤将其取名为开科取士,是为科举也,面向所有人,统一考试,我打算在明年三月,首先在燕国推行,所开科目除了诸子经典外,还有法律,商学,算学,格物,时政等科目,以百分计,其中诸子经典,法律,时政占五十,算学,格物,商学占五十,考试地点被称为贡院,分为三级,一为乡试,是为各乡里内进行,考两场,中者称为秀才,头名称为解元,二为会试,由各县,各郡组织考试,同样考两场,中者称为举人,头名称为会元,这第三便是国试,首先由各州组织,之后各中者前来乐成统一考试,中者称为进士,头名称为状元,第二称为榜眼,第三称为探花,所中进士者皆用金榜题名,并特赐于乐成之中举行宴席,以示庆贺,之后所有秀才,举人,进士皆根据成绩授意官职,不过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结束,表现特别优秀的,可以转正,成为正式官员,表现中规中矩的可以在顺延一年的试用期,但是表现非常差的不仅要剥夺官职,还会剥夺功名,打回去重考,另外司法府也要制定法律,详细规定考试内容,办法,监考,舞弊等行为规范,如有舞弊者无论是谁从重处理,绝不姑息,同时对官员升迁,评级也要通过考核,对于科举的题目,由学部负责出题,吏部负责监督,另外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也要派人监督,地点由工部负责择地建造,礼部负责布置,尔等可明白”
刘陔说完,一脸严肃的看着众人。
众人面面相觑,低头沉思着。
“禀主公,此策大妙啊,不过现在格物学并未完全铺开,若以此为题,或许很多人都会不合格啊”
荀彧首先提出了问题。
“对于格物,我打算就在近期全面在燕国和青州实行,燕国和青州每一个县都要有格物学院,另外,我在乐成的格物学院和青州格物学校合并为燕国何物大学,专门系统培养格物人才,另外各县学郡学也要开设何物学科,教授基础何物知识”
“主公,若是如此,让其他人学了去,不是会对我等不利”
审配担心的说着。
“正南多虑了,若是世人想学,学便是,这些就算他们学去,对我等也无甚影响,我不仅不会阻止世人学习何物,我还要制出一部专利法,对专利权进行明确的规定和保护,以此鼓励全民发明创造”
“请问主公,这专利法为何物”
荀绲问道。
“所谓专利法,便是如一人发明,著书等皆视为你的专利,只要你向专利司申请,便会得到专利法的保护,专利司在商部之下,专门负责专利申请,保护等工作,其他人若想使用,必须向此人交专利费,著书者交版权费,如此方可利用,否则视为侵权,不仅要赔偿专利人钱财,还要向专利司交付大量罚金”
刘陔说
第七十七章:墨家
“起来吧,赐座”
刘陔示意墨安坐下,开始上下打量着这位墨家首席弟子。
墨家创始鼻祖是墨子,名翟。
孤竹君之后,本墨台氏,后改为墨氏,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曾担任宋国大夫。
是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战国时期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而当时的百家争鸣,也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艰苦实践,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
墨者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墨者中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
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如钜子腹朜的儿子杀了人﹐虽得到秦惠王的宽恕﹐但仍坚持杀人者死的墨者之法。
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
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当首领的要以身作则。
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
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墨者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但是自秦建立,特别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政策,墨家也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
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
才在之后又得到了发展。
对于墨家刘陔虽未接触,但是从其思想上来说,确实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特别是墨家机关,还有墨家对自然科学的重视,这也是和刘陔一致的,不过墨家的思想现在刘陔还用不了,毕竟在汉末这个等级深严,儒学大兴的时代,去提倡墨家的兼爱,非攻的思想,那时刘陔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而且这也与刘陔的计划不符。
但是墨家在自然科学上的应用,确是刘陔所需要的。
这就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嘛。
等以后时机成熟在实现兼爱的思想也挺好,至于非攻嘛,还是算了吧。
“不知巨子让你前来,所谓何事”
刘陔问起墨安。
“禀王上,在下前来,是为拜会王上,王上建立格物大学,教授天下人自然哲学和科学,此与我墨家一至,另王上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也与我墨家节用一至,故巨子想亲自前来拜会王上,以求能相助于王上,振兴墨家”
墨安对刘陔拱手一拜,款款而道。
“振兴墨家那是你们的事,跟孤没关系,另孤重视自然科学也非为你墨家,而是我大汉天下也,更何况你墨家虽然一些思想我也很认同,但是不适应这个时代,被淘汰也正常的,不过你可以回去告诉巨子,只要他率领墨家相助与孤,同时按孤之意对墨家学说做一些改变,我到可以让你们墨门重兴,不过这并不是现在”
刘陔说完笑着看着墨安。
而墨安一头雾水。
“这,不知王上所言何意”
“这么给你说嘛,你们墨家之学可分两块,一为墨家之思,二为墨家之用,现在我大汉所用乃儒家之思,与你们墨家之思是相违背的,故孤不用也,然你墨家之用却是鬼斧神工,你等墨家重视自然科学,格物之妙,此乃孤之用也”
刘陔简单说了自己的想法。
“可是王上,若真如此,又如何振兴我墨家”
墨安似乎有点懂了。
“你们墨家思想如果放在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环境中自然非常适用,然在现在这个时代,便会显得格格不入,这不是你们思想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不适应这个时代,所以你们才会被大为打击,如果你们暂时放下思想,而全力发展自然科学,就是你们墨家之用,那么必会让社会大为进步,生产力也随之提高,而生产力的提高又会反触生产关系的改变,那时你们墨家之思便可用也,而且在孤之想法中,不会独尊哪一家,每一家皆会用,皆会发展,但我希望你们墨家应该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应用科学上,这才是你们墨家的出路”
刘陔说完,墨安恍然大悟。
“王上之言,句句在理,在下已然明白,在下回去后便会劝说巨子,弃思而为用也”
墨安拱手一拜。
“另外孤还有一问,你们是哪一家墨家”
刘陔问道。
“相里氏”
墨安拱手答道。
刘陔点点头。
自墨子死后,墨家学派发生了分化。
有相里氏之墨也叫秦墨,邓陵氏之墨也叫楚墨,相夫氏之墨也叫齐墨。
楚墨的邓陵子,此派更多的是以侠客的身份,到处行义,他们反对各国的战争,认为这些战争都是权贵们为了自己利益发动的,不利于百姓,他们以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这个世界。
齐墨的相夫子,此派是一个以学者辩论为主的门派,他们游历各国,讲授墨家的兼爱思想,他们反对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甚至包括起义,希望能用柔和的方式去获得和平,也是思想上最幻想的一派。
&
第七十八章:再次西进
因新任凉州刺史耿鄙信任奸吏,中平四年四月,狄道人王国以及氐、羌等民族造反,聚众十余万,劫掠凉州,杀凉州刺史耿鄙。
之后又与合众将军马腾一道,合兵攻入右扶风,包围陈仓。
消息传来,举朝皆惊,很多人都纷纷上奏请玄甲军西进。
而何进认为小小王国,不必劳烦燕王大驾,便奏请左将军皇甫嵩率军西进,同时已经调任并州的,前凉州刺史,前将军董卓也一并西进,各率两万士兵拒敌。
“聪明人不失时机,勇敢的人不迟疑,现在救,城就可以保全;不救,城就会破灭,保全或破灭的形势就在此时”
董卓对皇甫嵩说着,希望皇甫嵩马上出击陈仓。
“不,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先要作出不可获胜的样子,用来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时候,不可胜在我,可胜在敌人,敌人防不胜防,而我郡军进攻则非常主动,想打哪里就打哪里,有余的,好像动于九天之上,不足的,好像陷入九地之下,现在陈仓虽然小,但守城的工事坚固完备,不是九地之坑陷,王**队虽然强,但进攻我所不救的,不是九天之上的形势,没有九天之上的形势,进攻的就要受害,陷入九地之下,防守的就不会被攻破,王国现在已经陷入受害之地,陈仓可保不被攻破。我可以兴兵动众,收到全胜的功,为什么要救呢”
而皇甫嵩确没有采纳董卓的建议。
果然王国围攻陈仓,前后一个多月,但由于城坚守固,最后也未能攻下,部众都疲劳不堪,只好解围撤退
皇甫嵩听后大喜,打算立即起兵追击,而董卓马上站了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