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六零种田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一甲辰

    几个孩子得了乔母的承诺,都高兴极了,一窝蜂地跑远了。

    他们都知道乔母从来不会说空话,因此最喜欢往这传消息,而这好差事可不是随便哪个孩子都能抢到的。

    乔母看着几个小孩嬉笑着跑上一个山坡,躲在那边的茶树丛中,偷偷往外看。

    她被他们这个举动弄得笑了,放下手中的菜苗去洗了手脚。

    她刚进厨房点火,就见到乔父带着三个陌生人出现的小路的尽头。

    乔母一看她们的穿着,马上就在心里安排起了待客的东西。

    不同的人不同的招待方式,基本上,红糖水就是最万能的,更好的就鸡蛋面线汤了。

    不过想想城里人的喜好,乔母就有些纠结,算了,煮红糖鸡蛋汤吧。

    乔父带着客人一进屋,先招呼他们坐下,就进厨房跟乔母说话。

    “阿姗,辛苦你一下了。”他一眼就知道乔母打算做什么吃的。

    乔父想了想,又补充道:“那对夫妻是邓迎的父母。“

    乔母闻言,手中的铁铲不小心在锅沿上敲了下,发出巨大的声响。

    她惊讶地问乔父:“他们怎么过来了”难道是要来谈婚事的,可是月儿之前打电话都没提过她这事啊!

    难道是邓家私底下的决定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们就要重新考虑一下了。

    “不是,他们是谈生意的,然后想来大队看看。”乔父说道,邓先昌和穆书宛很明显的,他们早就知道佳期日化厂的事儿,也许这笔生意也有照顾的意思。

    “算了,这时候之后再说,你快出去招呼客人。”乔母推了乔父一把,她寻思着,这鸡蛋每碗得多加一个才行。

    乔父提着热水壶出去泡茶招呼客人,还拿了杨梅蜜饯给乔母压压嘴里的味道。

    邓先昌和穆书宛不着痕迹地观察着这栋房子,看得出主体有些年头了,边上是紧接着修了有些年头的砖瓦房。

    这在高山大队是很不错的房子了。

    乡下的瓦房,肯定没法干净到哪里去,但是屋里东西的摆放井然有序,看着让人很舒心,这家的女




第六百七十七章 犹豫了
    乔母回到厨房,手上的动作不由慢了下来。

    她没想到会碰到穆书宛,看到她如今的模样,可见日子过得不错,对比之下,自己好像就有些惨了。

    乔母摇摇头,她倒没羡慕穆书宛,而是真的为她高兴。

    其实以他们家现在的情况,早就可以搬进城里去了,只不过现在老人都还在,他们就在大队里待着,反正日子差不到哪里去。

    想着想着,乔母就觉得不对,刚才乔父说啥来着,这对夫妻是邓迎的父母,所以这也就是未来亲家

    唔,现在看来,倒是不用担心乔佳月未来的婆媳问题了。

    穆书宛别的不提,性格也是开朗的,不计较细枝末节的人,很好相处。

    乔母把灶膛里的火弄小一点,擦干净了手出去。

    穆书宛当即就拉着乔母坐到旁边,两人小声地说起话来。

    邓先昌想把空间留给两个久别重逢的人,就朝乔父说:“你带我们在大队里逛逛吧,我刚听你说的事挺感兴趣的。”

    穆书宛和乔母聊着她们一起住在隔壁及一起求学的趣事儿,而后又提到了回国的事。

    “我和先昌是联姻,倒是处出了感情。不过因为他们邓家的情况,那十年我们也没能躲过。”

    穆书宛想起他们两人在乡下改造的日子,那都是泪,说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乔母理解的点头,他们是资本家族,在清算的岁月里,自然无法避开,“好在一切都过去了,以后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而很明显的,一个国家要发展,资本肯定也无法避免,曾经有底蕴的家族,起来也比普通人快。

    “是啊!”穆书宛用力点头,“你呢回国后,你又没上班吗”

    乔母不由回忆起当初的事儿,“其实挺复杂的,我回国的时间特殊,我家都在准备外出,我碰上了孩子他爸,就留下来了。”

    “后来孩子一个接一个出生,刚好在浮夸风刚兴起的时候回大队。”对于家族里的事,她没有细说。

    毕竟白家站的立场是另一支。

    都是那个年代走过来,彼此不用多说,穆书宛也能猜出几分。

    “你更不容易。”穆书宛握着乔母粗糙的双手说道,“你们要不要定居到京市”

    “以后我们就离得近了,走动也容易。”关键是他们要做亲家啊,还是离得近的好。

    乔母想了想,“这要看情况,我们留在京市的可能性比较小。”

    就算要留,不是海市就是苏市,当然,权市也有可能。

    两人聊着过去,说着说着,难免就提到了孩子的身上,毕竟都是当娘的人了。

    “我生了小迎后,那会大出血,医生说了,以后不会再有孩子,就是小迎一个人长大寂寞了些。”

    “只有一个确实寂寞了一些,但生得多要操心的也多,这父母哪里是那么容易能当的。”乔母是真的觉得养孩子不容易。

    穆书宛不由笑出声来:“你看那些生个十个八个孩子的人家,随便也把孩子养活了。然而教养孩子确实做不到。”

    “养而不教,生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乔母说道,反正她不会做这些事。

    “说得也是。”穆书宛赞同地点头,“我听小迎说过你们,你把孩子教得很好,都很优秀。”

    乔母摇摇头:“是孩子们懂事,愿意学。”更关键是有乔佳月那什么系统帮忙,否则他们一家子在那饥荒年代怕是已经饿死了。

    “孩子能懂事,真的难得。”穆书宛点头,不着痕迹地开始说邓迎的一些趣事,从侧面来夸赞儿子,在乔母面前刷下好感。

    不管如何,她这当妈的,得帮儿子一把。

    乔母如何听不出穆书宛的意思,她其实并不反对这门亲,但怎么说呢,女方不能急啊!

    她顺着穆



第六百七十八章 感谢
    乔母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也没觉得现在有什么不好。

    相比出去外头奋斗,她更倾向于在家里相夫教子。

    当年穆书宛的家世本来就好,她能与邓家联姻,说明邓家的的家世也差不到哪里去。

    相比之下,他们白家站错队远走海外,乔家这边又只是普通的家庭,两家差了好几个阶梯。

    纵然几个孩子争气,乔父也办起了工厂,但是这个家底是比不上邓家的,更别说底蕴了。

    所谓的姻亲,是讲究门当户对的,乔母受过西方的教育,自己本身并不在乎这个,她更相信爱情,所以当初选择了乔父。

    但是轮到女儿的婚事,乔母却没那么自信了。为人父母,总想要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几个孩子。

    纵然穆书宛问自己那个问题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遗憾自己的能力无用武之地。

    但乔母听在耳里就想了许多。

    如果乔佳月嫁过去邓家,邓家的亲戚问起父母的职业,她希望自己能让女儿多几分面子。

    毕竟翻译员怎么都比家庭主妇高大上。

    几个呼吸间,乔母的脑中想过许多念头。

    “这个我得考虑一下。”乔母笑着说道,“毕竟离开这一行太多年,生疏了。”

    穆书宛闻言却摇头,她说:“你太谦虚了,你的能力,当年是有目共睹的。”

    乔母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她忙转移了话题,“当年一起留学的人,你还跟他们有联系吗”

    穆书宛脸上的笑容淡了,“只有一个,其他人不是不在国内,要不就是死了。”

    听闻这个消息,乔母不由沉默,那些被放下来改造的人的生活条件会是什么样的,她一清二楚。

    高山大队有偷偷照应那些人,并没有过多为难他们,但不代表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困苦的年代,温饱是个问题,而只是一个小小的风寒就能夺去人的性命。

    “我没想到。”乔母带着歉意说道。

    穆书宛却不觉得有什么,“这都是命,还能怎样我和先昌也是有人偷偷照顾,要不然也撑不住。”

    “这样说,我反而算是幸运的了。”乔母苦笑着说道。

    她是乔父在外头娶的媳妇,大队里的人都不知道她的来历,自然也没理由闹什么幺蛾子。

    但是在京市、海市那些地方,才叫一个复杂,当年有出去留学的人家,这不是什么秘密消息,要躲过就难了。

    “等你来京市,我带你去见见见张恬,她现在身子骨不大好。”

    “行,有机会就见一见。”乔母还记得穆书宛说的张恬,那是个骄傲的女孩子,最爱诗词,曾扬言要找个才子,从此过上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生活。

    她没有问张恬是否实现了她的梦想,她从这只言片语中嗅到了点什么。

    另一边,乔父带着邓先昌在大队里走动着,介绍着大队里都一应事物。

    原食堂那,一堆人还围着小轿车讨论,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他们看到乔父带着客人过去,都往一边退了点,但是仍然没有散去。

    被这么多人看着,邓先昌倒没什么不自在。

    他看到空地上放着许多的大木桶和竹匾,就奇怪地问:“这是在做什么”

    “在做地瓜粉。”他们大队这个粉地瓜的品种是真的好,也已经传到了附近的大队里,被大面积种植。

    做地瓜粉是许多人都会的,毕竟水洗沉淀法并不难,不过地瓜粉丝可目前只有高山大队掌握了。

    地瓜粉丝是大队里主要收入之一,还不能教给其他大队。

    邓先昌看过脚踏脱粒机、烘干机,啧啧称奇,也侧面知道了高山大队为什么比较富裕的原因。

    并不是说高山大队的田地多么多、多么肥沃,而是他们的副业发展得好。

    但是这一切看在邓先昌的眼里,还是有着巨大的局限性。

    &n



第六百七十九章 请求
    太阳一落山,那山风就突然间就来了劲,刮得树梢猎猎作响。

    乔母和穆书宛往回走,厨房那边的饭菜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她们把饭菜摆上桌,摆摆手就走了。

    不一会,乔父和邓先昌带着司机也回来了。

    中午他们就吃了个馒头,都不顶饿,此时闻着喷香的饭菜,也忍不住多下了几筷子。

    吃得差不多,乔母拿出了杨梅酒,一人倒了小半碗,“祝我们能再次相遇。”

    “祝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蒸蒸日上!”穆书宛看着乔母笑道!

    喝了酒,就话匣子就打开了,穆书宛低声对乔母说:“你们大队的这个杨梅味道真的好,杨梅酒也是,我家里那小半瓶都舍不得喝。”

    乔母笑道:“等你们回去,我给你带一坛三年份的。”

    她还记得穆书宛喜欢小酌两杯,“等明年六月,你来我们大队,亲自挑选杨梅酿酒。”

    “那就这么说定了。”穆书宛闻言,高兴地拿碗跟乔母的碰了下。

    家里的孩子都不在,房间是足够的,乔母安排好穆书宛和邓先昌以及那个司机的屋子后,也回了房间。

    乔父看着乔母对着镜子仔细地抹脸和手,“我记得你不是不喜欢抹这些”

    乔母小心地把罐子盖紧,转身对着乔父说:“现在不一样了。”

    他们男人哪里能明白女人的心理。

    她和穆书宛以前是关系好,但不代表就不会比较,她不希望自己在容貌上差得太多。

    如果自己打算重拾翻译这一行的话,那外表势必要重视起来的。

    乔父琢磨了下乔母这句话的意思,不是很明白,不过他也不纠结。

    他掀开被子让乔母躺下,“我没想到你和邓夫人认识。”

    乔母伸手掖了掖被角,“我也很意外,但不得不说,月儿嫁入他们家的话,我会不那么担心。”

    乔父闻言,心里就有些酸,他哼了声,“月儿要嫁人还早着呢。”

    乔母拿脚踢了他一下,“难不成你还想把月儿留成老姑娘不成”

    “月儿不急,还是三个儿子的婚事先解决了再说,毕竟长幼有序嘛!”

    在乡下,除非有什么特殊情况,否则子女的婚嫁都是按照年龄来的。

    “三个儿子你自己说去。”乔母倒不担心儿子年纪大了娶不到媳妇,毕竟老夫少妻并不少见,但是女儿就不同了。

    乔父哼了声并不说话,三个儿子他也不见得能说服他们。

    另一边,邓先昌和穆书宛也在夜谈。

    “是阿姗的女儿,我们就不用担心了,她肯定把孩子教得很好。”穆书宛对乔母很有信心。

    “你们在出去那么久,都聊了什么”

    邓先昌侧了个身,“就是聊他们大队里的这些副业发展,他们大队的副业比我想象的要多。”

    而且根据他的推测,这些副业的发展,有大半都是乔父带人做起来。
1...192193194195196...2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