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小哑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我吃元宝
也是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
罗小年是他身边的人,即便胆敢贪墨,也是极有分寸。
若是将赈济灾民一事交给朝廷官员,贪墨数量可就没数了。
与其到时候和朝臣扯皮,杀不得,最多只能罢官,不如让宫里的内侍去操办。
谁的手敢深向救灾钱粮,直接杀无赦,都无需经过朝议。
设想很美好,只是朝臣不答应。
事关百姓大事,岂能让一群阉人插手。
这本是朝臣的职责,皇帝却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阉人,而且事先没有告知一声,着实欺人太甚。
朝臣不满,就要表达出来。
弹劾奏章,每天几箩筐,飞入宫里。
朝议时,众臣一起朝新皇萧成义喷口水。
骂他任用阉人,实乃昏聩。
就差说他不配坐在皇位上,昏君一个,该死!
这是自登基以来,萧成义遭受得最大的压力,也是他面临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危机。
看着朝臣们唾沫横飞,骂人不带一个脏字,却将他从头到尾都讥讽了一遍,萧成义很想动怒,很想当场下令处斩这帮无法无天地官员。
同时,他有点招架不住,他差一点就要妥协,要不息事宁人,将内侍们都召回来
不!
不行!
他牢记先皇对他的教诲,绝不能对朝臣轻易妥协。
一旦开了这个头,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尝到了甜头的朝臣们,从今以后,一遇到事情,就用类似群攻的方式,逼迫他一次又一次的妥协。
从今以后,他哪里是什么皇帝,分明就是个傀儡。
他不敢说要做个明君,但是也绝不做傀儡。
所以他决定坚持己见,绝不妥协。
“此事朕心意已决,诸位爱卿休要再说。西北军事……”
“陛下让阉货出面赈济灾民,此乃昏聩之道啊!迟早会酿出大祸。”
“什么大祸你告诉朕什么大祸”
萧成义冷着脸质问。
“前朝因为什么覆灭,陛下都忘了吗正是因为阉货祸乱超纲,民不聊生,才会遭到天下大变。”
新皇萧成义大怒,“胡言乱语!阉人才几个人,而且不能出京一步,得有多大的本事,才能祸乱天下。祸乱天下的人不是阉货,是你,是你,还有你……是在场的每一个人。
但凡百姓有口饭吃,有自己的土地,谁会跟着去造反百姓的土地去了哪里,难道是进入了阉货的口袋里面吗你们当朕是傻子,朕岂能受你们蒙骗”
“请陛下慎言!”
“请陛下慎言!”众臣齐声,同仇敌忾。
新皇差一点将最后一层窗户纸捅开,就差直接说在座朝臣以及背后的家族,才是祸乱天下的根源,是乱成贼子。
就连先皇,都不曾说过这么直白的话。
新皇哪里来的勇气和底气,竟然敢这么说
“陛下是要替前朝阉货平反,诛杀臣等吗”
“陛下此乃倒行逆施,骇人听闻。”
“陛下学习圣人言,怎会说出这等骇人听闻的话,着实令人诧异。”
“陛下莫非是失心疯”
第319章 如何除掉萧逸
“今日见识到朝臣如同饿狼一般异常凶狠,有何想法”
大朝会已经结束。
陶太后同新皇萧成义,母子二人面对面坐着,说是闲聊,实则是很严肃地谈话。
新皇太宁帝萧成义,面色不喜,心中怒火难消,“朕安排内侍出面赈灾,何错之有朝臣对朕喊打喊杀,分明是要将朕赶尽杀绝。皇室宗亲不闻不问,沉默看戏,是何态度难道他们也希望看到朕倒霉”
砰!
太宁帝萧成义一拳头在在小几上,茶杯震动,跳跃,几滴茶水溅落在桌面上。
梅少监提起茶壶添茶,趁机用衣袖不动声色间,擦拭掉桌上的水渍。
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流畅。
萧成义身边的几个内侍,显然比不上梅少监,不如梅少监有眼色,会做事。
小小的一个细节,便可看出,新皇萧成义身边的人还需要历练,大量的历练。
陶太后抿唇一笑,“你安排内侍赈灾,出发是好的,都是为了灾民着想,本宫能理解。但是,你的举动,伤害了朝臣们的利益,甚至是伤害了皇室宗亲的利益。
你怪皇室宗亲无人站出来替你说话,只因为你越过了他们,将差事给了宫中内侍。什么叫做差事,你可明白”
太宁帝萧成义紧蹙眉头,没有作声。
陶太后不紧不慢地说道:“所谓差事,就是权柄,就是利益。光有官职,没有差事,那就是人皮图章,哪有什么权柄和利益可言。赈济灾民,看似是个苦差,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一件要紧的差事。
如此要紧的差事,你竟然给了宫中内侍,不光是抢了朝臣的饭碗,更是抢了他们的利益和权柄。凡事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若是此次不制止,下次你会继续将差事交给宫中内侍。这可不是朝臣和皇室宗亲乐意看到的。
像这次的事件,你不信任朝臣,大可以将差事交给皇室宗亲,他们也会理所当然地站在你这边支持你,替你出征,同朝臣战斗。然而,你既不用朝臣,又不用皇室宗亲,也就不能怪朝臣抨击你,皇室宗亲冷漠你。”
太宁帝萧成义咬牙切齿,“朕连任用自己人的权柄都没有吗”
陶太后放下茶杯,“你当然可以任用自己人,但是你得掌握分寸。你别忘了,你现在刚刚登基,千头万绪,所有人都在等着看你的表现,掂一掂你的分量。
偏偏这个时候,兵仗局发生爆炸,你说会不会有人借机说此事乃是天罚何为天罚‘天罚’二字的分量,相信你比本宫更清楚。你肯定不想面对这一幕。
可是你这个时候任用内侍宦官,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坏。为了挽回局势,你得笼络朝臣,笼络皇室宗亲。等到将来,一两年过后,局势缓解,届时你再任用内侍宦官也不迟。你啊,就是太着急。”
太宁帝萧成义垂眸不作声,干巴巴地喝着茶水。
陶太后瞧他这副模样,不由得叹息一声,“皇帝这个位置,没那么好坐。否则,你父皇也不会被气成那个样子,硬生生给……哎……来人,去将罗小年他们召回来。赈灾一事,全交给少府。”
梅少监看了眼太宁帝萧成义,见对方没反应,这才躬身领命。
陶太后挥挥手,打发了大殿内的宫人。
她开解他,“历朝历代,少有皇帝能活到耳顺之年,你可知道为什么答案就在你面前,就是你今日遭遇的一切。想多活几年,你就得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不要生闷气,不必将朝臣的胡言乱语放在心上。”
“那些不是胡言乱语,那些话都是朝臣们的真心话。他们看不起朕,朕只是任用内侍宦官,他们就想将朕赶尽杀绝,想要借此机会将朕打成一个昏庸无道的昏君。此乃大逆不道,等同造反!”
太宁帝萧成义掷地有声,全是怒火。
陶太后看着他,“然后呢你能怎么办难道你能将朝臣统统罢官,让他们滚回家去别忘了,从地方到朝堂,都在这帮世家官员的掌控之下。
你虽是天子,实际上并没有拥有全天下。若没有这帮世家官员的配合,你的圣旨甚至出不了皇宫。你的父皇,忍辱负重十几年,才敢和世家开战,结果大败亏输,连性命都搭了进去。你认为你比你父皇强多少”
太宁帝萧成义脸色煞白,不甘,不服,怒火升腾。
陶太后劝他:“想开点吧!现在的要紧事,不是和世家对着干,而是要查明兵仗局爆炸的真相,解决乌恒王庭,解决那帮反贼。等解决了这些事情,你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届时定有不同想法。”
太宁帝萧成义深深吸了一口气,“母后是让朕妥协”
“是本宫替你妥协!这种服软的活,本宫替你做。可你也不能太强硬,慢慢来,切勿着急。”
太宁帝萧成义自嘲一笑,“从未想过,身为天子,会活得如此憋屈。还不如做皇子那会,还能关起门来借酒浇愁,不必在意言官弹劾。而今,朕连喝酒解闷都不行。今儿敢喝酒,明儿就有大批臣子上本谏言,俨然朕就是个昏君。”
陶太后心疼地看着他,“这就是皇权,这就是皇位。你得迟早适应。”
太宁帝萧成义咬咬牙,“朕会适应这一切!”
他不会永远妥协,更不会永远这般窝囊无能。
此时,宫人禀报,执金吾郑刚求见。
“看来调查有了消息,请郑大人进来。”太宁帝萧成义难得露出一个笑容。
事情有进展就好!
&nb
第320章 赐死
距离京畿数十里远的河边,南军在此扎营已经有数天时间。
萧逸命令就地休整,却迟迟不肯拔营回京,下面的将士难免有些议论纷纷。
住在营帐里,自然比不上京城外的南军大营吃得好,住得好。
眼看着前方就是京畿,却迟迟不肯拔营,难道是出事了吗
将军营帐,萧逸一脸闲适自在,手里拿着一本话本传奇在看。
任谁都想不到,此时此刻,他会如此轻松悠闲,没有半点紧张慌乱。
纪先生身为谋士,倒是比他紧张了些许。
“先皇过世,萧成义登基称帝,陶皇后摇身一变做了太后娘娘。公子失去了最大的依仗,就凭公子和陶家的仇怨,回到京城,定会被陶太后治罪!”
萧逸翻着书页,随口说道:“北军真够能干的,一场败仗,就将先皇给气死了。”
“公子这话有失偏颇。先皇身体为何变得那么差,皆因世家官员逼迫所致。若是没有世家官员逼迫在前,北军就算再败三场,先皇也不会被活生生气死。”
纪先生说了一句公道话。
自去年开始,先皇同世家斗法,身体情况就开始每况愈下。
北军败军之前,太医就已经确认先皇命不久矣。
结果一场败战,提前结束了先皇的性命。
时也命也!
纵然是帝王,也争不过天命。
萧逸哼了一声,“北军气死了先皇,这是不争的事实。你瞧瞧北军将军,如今都夹着尾巴做人,老老实实守着城池,等待援军到来。看京城的意思,是打算让他继续统领军队,就怕他管不住那些跋扈的地方将领。”
“公子打算怎么做”
纪先生最关心的是这件事。
北军不北军,他不关心。
“公子性命危矣,为何不见公子紧张”
萧逸慢条斯理地说道:“紧张解决不了问题。陶太后想要本公子的性命,已经不是第一天。从本公子手刃陶老二那天开始,我就已经上了她的死亡名单。”
纪先生急着问道:“公子明知陶太后要你性命,却驻军在此,不慌不忙,公子意欲何为下面的将士颇有怨言,迫不及待想要回到军营。公子总不能一直驻扎在此不回京城,只怕那时候不等陶太后动手,下面的将士就要开始闹起来。”
萧逸笑了笑,“着什么急!本公子驻扎在此,是在等陶太后动手,等京城乱起来。”
“京城会乱”
“兵仗局发生大爆炸,有人已经忍不住了。瞧着吧,京城一乱,陶太后哪里还顾得上本公子。说不定到时候她还要主动和本公子和解。”
纪先生蹙眉,“兵仗局大爆炸,莫非公子知道内情知道是谁干的”
“左右就那么几个人,多猜几回,总能猜到。”
纪先生不相信。
他坚信公子逸一定是知道点什么。
他在京城经营了数年,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京城安插了多少探子,又收买了多少人。
他的消息渠道,一部分和平武侯石温共享,一部分则是他私下里独立的消息渠道。
到底有多少消息渠道,唯有萧逸自己最清楚。
纪先生突然问道:“公子不担心燕四姑娘嫁给仲书豪吗”
萧逸不着急,“萧成义登基,最难受的莫过于成阳公主。这会公主府正在暗搓搓的琢磨大事情,哪有心思考虑婚姻大事。”
“公子不在京城,却对京城的事情了如指掌,老夫佩服!”
萧逸挑眉一笑,“先生不必如此!有些事情,你还是不知道比较好。”
纪先生根本不赞同这个说法,“老夫身为公子的谋士,却对情况一无所知,老夫如何帮助公子老夫身为谋士,完全不称职。”
萧逸放下手中的书本,“先生错了!先生帮我安抚好下面的将士,就是帮了我最大的忙,也尽到了身为谋士的职责。”
纪先生张口结舌,最后叹了一声。
他再次问道:“淘太后欲取公子项上人头,公子当真不着急”
萧逸喝了口茶,说道:“本公子等着她出招,无论刺杀还是赐死,本公子都早有准备。”
“以后呢公子以后打算怎么办难道不做官吗”纪先生接连询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