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侯府小哑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我吃元宝

    他是穷苦人家出身,也是因为天灾,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不得已净身进宫做了个小黄门。

    后来被安排到二皇子殿下身边伺候,他才逐渐翻了身,有了自己的产业,家族也因他富贵起来。

    偶尔,他还是会怀念在家乡的日子。

    他很清楚,天灾对于靠天吃饭的百姓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生存,生死,自由……

    萧成文反过来又安慰费公公,“你不必担忧,很快朝中就会有动静。本殿下可以忍着不出声,别的人可不一定忍得住。”

    “殿下是说三殿下”

    “不是他!御史台有几个棒槌,心怀天下,得知了具体情况后,定然忍不住。”

    费公公松了一口气,“谢天谢地,希望朝廷能尽快采取措施,组织地方官府赈灾。”

    萧成文却摇头,“别抱太大希望。父皇下令赈灾,下面的官员也会阳奉阴违。不逼得百姓造反,他们不会罢手。”

    “那就杀一批当官的,不信不能震慑天下人。”费公公厉声怒吼。

    他不恨贪官,他只恨草菅人命的官。

    人都要饿死了,还惦记着争权夺利,这些人难道不该杀吗

    萧成文笑了起来,“可惜不是本殿下坐在那个位置上。父皇有魄力杀诸侯王,杀个别几个官员。可是要他一口气杀上百个,几百个官员,未必就有那个魄力。”

    费公公语塞,像是泄了气的皮球。

    “殿下说的对,老奴一时天真,险些误了殿下的大事。”

    “无妨!”

    萧成文让费公公摆上棋盘。

    这会,他很有兴趣研究一下新得的棋谱。

    费公公安安静静,没再说多余的话。

    却不料,萧成文却突然开口,“燕云歌的富贵山庄,应该能接收很多破产良民。”

    咦

    &nb




第191章 决心
    皇帝一发怒,大皇子胆战心惊。

    他以为自己说错了话,先跪下再说。

    “儿臣有罪,儿臣有罪!”

    “你有罪个屁,是朕有罪!”

    永泰帝怒气之下,一脚踢翻大皇子萧成业。

    整日里就知道跪跪跪,就不知道说点有用的话。

    萧成业更是一脸惊恐,父皇是要下罪己诏啊!

    “呜呜呜……”

    他大哭出声,“儿臣无能!儿臣不能替父皇分忧,儿臣无能啊!”

    的确挺无能的。

    永泰帝听着他的哭声,耳边嗡嗡作响,吵死了。

    他现在需要的不是跪地痛哭,而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具体的数据,干旱面积多大,损失多重。下面的官员都在干什么屁事,为什么没有一道奏章禀报干旱事情。

    以及,今年的农耕有没有办法补救,能不能补种

    大皇子越是哭,永泰帝越是暴躁。

    他怒吼一声,“给朕闭嘴!”

    大皇子萧成业止住嘴,小心翼翼地抽噎。

    永泰帝板着脸,怒问道:“天下大旱,具体是何情况,你可清楚可有应对办法”

    萧成业有点懵,他急着挣表现,具体的情况根本就来不及了解。

    而且,身边的谋士,对于地方上的干旱情况,其实也说不清楚。毕竟没有亲自走访调查。

    谋士都是从同乡,同窗的来往信件中,了解到今年干旱早已经遍布天下。

    永泰帝见他迟迟不说话,就知道他什么都不清楚,问也是白问。

    他挥挥手,打发大儿子。

    不怪他对大儿子失望,年纪不小,做事毛糙,毫无章法。

    这些年有点长进,却远远低于期待值。

    只想着怎么挣表现,怎么出头,根本没有踏实下来干实事的耐心和毅力。

    萧成业有点不甘心,他特意跑宫里通报讯息,没得到夸奖就算了,竟然还没嫌弃。

    他灰溜溜退出兴庆宫,偷偷嘀咕了一句:“父皇是越来越难伺候。”

    出宫,回府。

    少不了在谋士面前抱怨一通。

    谋士先是自我检讨,准备工作没做到位,汇报材料没写全面。

    事先没想到皇帝会直接询问殿下具体的情况,而不是召集官员了解情况。

    总之谋士就是将所有的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

    大殿下……

    大殿下当然没有责任。

    大殿下英明神武,智谋无双,是天选之子,一定可以继承皇位,成为新一代明君。

    这是什么

    这就是身为谋士的自我修养。

    要吃饭嘛!

    吃大殿下的饭,就得替大殿下背锅,拍大殿下的马屁。

    这就是谋士的职业素养,天生背锅侠。

    只能说,谋士这碗饭不好吃。

    钱难挣,shi难吃。

    当然,这也和大皇子身边的谋士水平不高有关系。

    真正有水平的谋士,是不会给大皇子做谋士,情愿去世家吃闲饭,也不乐意吃这碗发馊的饭。

    大皇子萧成业触了霉头,于是开始当起缩头乌龟,不再想靠着天下大旱挣表现。

    其他皇子看了一通笑话,私下里都说他是棒槌。

    二皇子萧成文:“……”

    没想到老大如此急切!

    生下皇长孙,果然给了他无穷的勇气和自信。

    只可惜老大的勇气和自信都是泡沫,一戳就破,经不起敲打。

    ……

    永泰帝对大儿子极为嫌弃,不过现在他没时间去嫌弃儿子。

    他很忧心干旱情况。

    责令金吾卫明察暗访,责令绣衣卫出动,各处了解情况。

    召集丞相,太尉,各衙门主官开朝议。

    mmp,天下大旱,竟然没有一人上本禀报,这能是人干的事情

    “……众爱卿莫非皆是尸位素餐之辈若是无法胜任,说一声,天下有大把的有才之士,等着取诸位爱卿而代之。”

    “陛下恕罪!”

    “够了!少同朕说废话!朕就问,谁了解具体灾情谁有具体的赈灾章程都没有!滚出去!三日之后,若是再无具体的赈灾条陈,届时朕亲自扒了诸位爱卿的官帽官服!”

    永泰帝发了一通脾气,可是暴怒的心情却没有丝毫平息。

    回到寝宫,一口气砸了半间屋子的摆件。

    孙邦年孙公公大气都不敢喘。

    更何况其他内侍黄门,一个个瑟瑟发抖,就跟鹌鹑似的,只恨大殿内没有地缝给他们钻。

    砸了半间屋子,永泰帝的心气终于顺畅了一些。

    他喘着气往席上一倒,半躺着,脸色铁青。

    孙邦年奉上一杯温度刚刚好的茶水,“陛下消消气,喝口茶润润喉。”

    “哼!”

    永泰帝冷哼一声,“全都是乱臣贼子,如此大旱,竟然没有一人主动上报。金吾卫和绣衣卫都是干什么吃的一群废物。”

    孙邦年替两卫说了一句公道话:“金吾卫主要盯着朝中官员,经济民生很少接触。绣衣卫管着京城治安,京城以外的地方,总归力有不逮。”

    “哼!休要替他们开脱,都是一群废物。”

    骂了一通,永泰帝才接过茶杯一口气喝光。

    孙邦年又重新奉上一杯茶。

    永泰帝下令,“召少府家令,户部尚书觐见!”

    他得先弄清楚,这两个衙门还有多少存粮,够不够赈灾。

    若是粮食不够,又该如何处置。

    ……

    陶皇后吃着银耳羹,慢条斯理,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

    “娘娘,味道如何”

    陶老大一脸关切。

    陶皇后“嗯”了一声,“味道还行,也给你盛一碗”

    陶老大连连摆手,“我就不用了,多谢娘娘。”

    陶皇后瞥了他一眼,“叫你查的事情怎么样了”

    “已经有消息。今年真的艰难啊,不光是京畿干旱,河东河西,青州,并州,冀州……多地出现干旱。水源充足的地方,情况还算好。水源不足的地方,情况极惨。若是灾情得不到缓解,今年很多人都将颗粒无收,只能卖儿卖女。”

    “哦!”

    陶皇后不置可否,“天下大旱,陶家就可以趁此机会大肆低价购入田地,将之前两年的损失补回来。”

    陶老大嘿嘿一笑,“但愿如此!只是,这么大的灾情,朝廷有本事赈灾吗我担心会有民乱。”

    陶皇后嗤笑一声,“发生民乱又如何每隔几年,总要出现几次民乱。有北军和南军在,区区民乱,不过是一群土鸡瓦狗,两军出动,转眼灰飞烟灭。”

    “娘娘说的对!只要有北军和南军在,民乱就闹不起来,转眼就会被扑灭。”

    陶老大吃了定心丸,心头越发安定。

    只要天下乱不起来,陶家就可趁此机会,大发横财,将之前损失的银钱找补回来。

    他还说道:“我已经囤积了大量的粮食,等价格继续往上涨,再慢慢出售。”

    陶皇后叮嘱他,“陛下忙着赈灾,京仓和少府肯定没有足够的粮食。你手中的粮食先不要拿出来,当心被陛下惦记。等到别人开始抛售粮食的时候,你再出售。记住,切莫当出头鸟。少赚一点不要紧,关键是要保命,不能被陛下盯上。”

    “娘娘放心,我有分寸!定让皇帝找不到把柄。”

    陶皇后闻言,讥讽一笑,“陛下要收拾陶家,何须把柄。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足以治你死罪!别忘了父亲的教训。”

    提起已经过世的陶老爷子,兄妹二人都沉默下来。

    陶老爷子的死,哪有什么罪名,一句国之重臣,就要了性命。

    陶皇



第192章 千里驹
    灾,肯定要赈。

    但,粮食从哪里来

    少府和户部库存粮食不足,气得永泰帝又发了一场脾气。

    若非此时不宜换人,永泰帝真想将少府家令和户部尚书撤职查办,另选贤能胜任。

    赈灾刻不容缓。

    更要命的是,灾情越来越严重,而且还在扩大化。

    越来越多的地方陷入干旱,短则一个月没有雨,长则半年没下过一滴雨。

    河流断流,已经是常态。

    水井枯竭,也不是稀奇事。

    言下之意,不光农耕缺水,人畜饮水也开始出现了缺水情况。

    这就要命了。

    人可以一天不吃饭,却不能一天不喝水。

    连开数天朝议。

    永泰帝逼着朝臣出粮出钱出人赈灾。

    为了达成目的,他不惜杀官。

    一口气杀了三个官,终于勉强压下朝廷各种反对意见。

    就像当初平诸侯王之乱,由各大世家出粮食,前往各大灾区赈灾。

    想法很美好,能不能实现,就得看世家的良心,还要看皇帝的命令能不能出京城。

    毕竟,上次世家出粮,帮着朝廷打诸侯王,因为牵涉到大笔利益交换。世家们出粮,自然是心甘情愿。

    但是这一次,出粮赈灾,对世家来说并无半点好处。

    让灾民活命,也就意味着自家趁机低价购入的土地亩数会受到影响。

    田奴数量同样会受到影响。

    但凡还能活命,没人愿意卖身为田奴。

    卖身为奴,那真的就是奴啊!

    每天天不亮起来干活,干到天黑,吃不饱穿不暖,猪狗不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不得歇息,直到干死为止。
1...96979899100...5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