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抗日之超级壮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扇门老王

    因为建设要塞的需要,曹二宝最近没少往山里跑,他知道唐军长没有夸大情况。中条山西段算不得很宽,而且因为有张茅大道贯穿其中,不少物资都能用汽车送进山里,然后再由部队背到阵地上。即使这样,为了让北岸几个要塞里物资储备达到一个月的量,家里依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很难想象几万人的部队每天依靠肩挑手提运送给养走上百里山路的场景,但有一点可以确信无疑,就这么个状况,部队顶多能发挥出两三成的战斗力,甚至还要更低。

    之前第四集团军撤退时向我们移交了一部分粮食,然后你们保安旅也支持了四十万斤玉米面和五万斤咸菜,山里的粮秣储备足够在运输断绝后再支撑二十天。这趟原以为战区多少能补充一点,结果何总长只是许诺为山里增加两天的粮食储备,部队急需的弹药根本就没有着落。唐军长自嘲道:得亏之前第四集团军隐瞒了打运城的战果,要不然连那两天的粮食都没有。现在的问题是弹药,27军是中央嫡系,补充还算及时,我们三军的人均子弹存量只有两个基数(120发),75山炮的炮弹加在一起也不到200发。

    得嘞,不仅曹二宝听懂了,连周有福也明白了,唐军长吧啦吧啦这一大通话,目的就是想化缘。




第四百二十八章 战术
    唇亡齿寒,曹二宝虽然读书不多,可这点道理还是懂的。既然唐军长亲自带着人登门求援,不意思一下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云南那边可是送来了不少缴获的物资,除去大批的日式步机枪,还有不少日军从**这边缴获的武器。赵诚送了一部分给川军,剩下的都扔给曹二宝这边走人情。

    枪支很杂,成色最好的德国造和捷克造自然是队伍上留着备用,打圆头汉阳造可以留给军属多的村子组建民兵,子弹不好踅么的杂色步枪直接发卖换成钞票物资。现在仓库里大半是中正式,要不就是能打尖头弹的汉阳造和韩春林式,这些枪精确度和耐用性比进口货差不少,用来送人正好。

    五百条步枪十万发子弹五百颗地雷,加上之前送过去的步机枪和九二步兵炮,第三军能轻松的武装出两个团。考虑到他们还有几个要塞区得看着,曹二宝又额外送了三门九七式20自动炮十五挺九二式重机枪和四十挺歪把子,自动炮备弹三百发,重机枪每挺配八千发子弹轻机枪配弹三千发。有这些东西在,防守要塞区的活就会简单很多。

    周有福想的比较周全,鬼子对于久攻不下的目标喜欢用毒气弹,所以又加了四百个日式防毒面具和一些急救药品。

    大批的枪支弹药到手,唐淮源军长明显轻松了下来。不管战局如何操蛋,弹药充足总会好一些。谈妥了弹药补给,还得商量一下随军家眷和伤病员后送的事情。

    出乎众人的预料,曹二宝并没有同意让这些人留在陕州。他的理由很简单,一但中条山全面开战,陕州城和周边的几个县城都不会安全到哪里去,日本人的海航和陆航都在运城吃了大亏,不想着找回场子才是怪事。家眷和伤病员先行送往西安,那里有保安旅的兵站和第三军办事处帮着照应,其他的不敢保证,至少不会短了大家伙的吃穿用度。鉴于这一仗的风险系数太高,曹二宝还建议连文职和用不上的后勤人员一起撤离。天知道日军什么时候会动手,最好今天晚上开始动员,明天一早就得安排他们南渡黄河。

    唐军长仔细盘算了一下,他觉得曹二宝并不是在杞人忧天,随军家眷和伤病员自然是不必说的,文职和后勤人员后送也很有必要。由于缺乏武器,连各师的副官和参谋们都空着手,只有处长以上文职军官才有手枪,后勤上的那些人更可怜,连身囫囵军装都没有,不少人只有一顶军帽能表示自己是个当兵的。一但前线开战,这些人不但要消耗宝贵的给养,还会成为部队行动时的累赘,防守也好也好撤退也罢,离开了速度和灵活性,干什么都得增加三分风险。与其这样,还不如坚决后送。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万一战事不利部队还能留下重建的种子,甭看文职和后勤人员没什么战斗力,可他们远比那些刚套上军装的壮丁要强。

    那就多谢了!唐军长朝着曹二宝拱拱手,随即扭头对副官命令道:发电报回军里,通知军部直属队7师和12师立刻进行动员,随军家眷野战医院的伤病员没有任务的非战斗人员,明天下午三点之前必须送抵茅津渡。

    日本人下了这么大的血本,想必不把中条山彻底折腾趴下是不会罢休的。保安旅这头也开始了战前动员,立刻将北岸的粮食储备增加到三个月,弹药储备增加到一个半会战份;各要塞编制表上的九二式步兵炮勃朗宁大口径机枪反坦克炮以及两个三八式野炮连立刻过河进入战区。

    陕州这边有七千九百老兵,其中陆陆续续和日本人交过手的弟兄有六千五百多人,加上去年秋收以后招收的新兵,队伍现在有一万两千七百人。

    因为人马都分散在各个农场,要不就是藏在塔子山那边的新基地里,所以外人都以为保安旅的人手不过一千三四百,就算加上混军饷的老人孩子,也不过两千出头。保安旅对此也不多做解释,甚至对李甲豫司令这种好邻居都没透过底,反正战区既不发军饷又不给给养,人数随他们猜去吧。

    打仗这种事马虎不得,事关弟兄们的生死,隐藏实力的事情也就只能先放一放了。曹二宝准备动用两个七五野炮连一个装甲分队三个高炮连另五个步兵营,合计三千四百人的兵力防守北岸要塞区;一个一五零榴弹炮连三个七五山炮连八个高炮连另三个步兵营防守南岸。

    新兵已经入营五个月了,经过一对一的帮扶教学,现在已经完成训练,所以这次会有十六个连合计两千四百人会直接进入要塞区作为辅助部队,剩下的将在南岸配合炮兵作战。虽然他们只承担后勤事项,可是和第三军等单位的勤杂人员不同,保安旅的新在装备上和一线的步兵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没有装备重机枪和迫击炮等重火力。鉴于第三军那边实力有限,保安旅的九四式七五山炮连将前出至界滩村一线,配合第三军作战。

    说句实话,第三军炮兵营的那些家当也就比没有稍微强一些。军部直属的炮兵营不过五门炮,三门沪造克虏伯山炮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蔡锷的护**时代,射程只有4公里,炮弹加在一起也只有一百来发。另外两门的成色还算不错,是当年朱培德当军长时弄来的汉十年式七五山炮(日式四一式山炮的仿制品),射程和日本货差不多,炮弹同样稀少,一共五十七发,每打一发炮兵营长都会心疼半天。此外,12师寸性奇那里也有一个山炮连,两门民十年式75毫米山炮,炮弹一样稀缺,听说只有六十来发。之前日军进攻曲沃的时候,保安旅曾经为他们提供过一批弹药,里面就包括二百发七五山炮的炮弹,要不然开战十分钟以后,第三军的炮兵就得在一旁当观众。

    现在有了九四式山炮参战,不仅能增加要塞区的防御力,甚至还能为裴界庙前安邑东郭等阵地提供火力支援。军需给他们备的弹药很足,一共一千六百发炮弹,足够他们打上几天。



第四百二十九章 司令们的第二次聚会
    打仗么,需要准备的事情千头万绪,这一忙就到了饭点,不过由于大家都待在地下室里,根本没有人察觉到而已。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看见唐军长那边也已经忙的差不多了,曹二宝便提议赶紧吃晚饭。保安旅的伙食一直挺不错,就连当兵的碗都是里饭足油多,吃肉的频率比其他部队营连级军官还高。有客人来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准备,随便弄几个冷盘,再烧两条鱼,和食堂里端来的大锅菜一搭配就成了席面。

    分宾主落座,唐军长的职务最大,他发话说不上酒,曹二宝也就让人把酒都撤了下去。直接上米饭,大约是饿的狠了,一桌子饭菜很快就被一扫而空。

    众人正准备回地下室继续讨论协调作战的事情,突然值班军官来报告,说是李甲豫司令请唐军长和曹旅长一起去城内开会,想来是几位老总下午已经商量出了结果。事不宜迟,曹二宝当即安排车和唐军长一起奔了第四集团军司令部。

    半路上,唐军长和曹二宝交了底,大家原本没想着架空何总参谋长,可昨天下午的军事会议让大家不得不下决心设法给弟兄们留条后路。

    原先卫立煌司令虽说也没怎么来中条山,可卫司令对中条山周边的地形和兵力配置非常熟悉,指挥打仗时基本不用看地图。何总长却恰恰相反,直到安排作战任务时才想起来询问各部队的位置,至于各部队的兵力武器配备物资存量这些重要信息,人家根本没兴趣知道,守着这么一位爷去打仗,不说是送死也差着不远了。

    曹二宝也暗自咋舌,看来何总长比守卫南京城的唐生智司令还要差上三分。虽说南京城败的相当凄惨,可刚开始时却打的相当不错,直到撤退前,守军还能及时派出部队对防线上的突破口进行反扑。由此可见,唐生智司令对战局和部队的掌控远超总参谋长大人,可这么一来,大家也能得出一个很简单的结论,中条山这边的下场可能回避南京保卫战更不堪。

    不多会,车子就到了目的地,第四集团军司令部可谓灯火通明。院子里满是挂着盒子炮的护兵和卫士,从他们胸口的符号上可以看出,昨天去洛阳开会的大佬基本上都来了。

    进门一看,果不其然。会议室里上首坐着李甲豫司令,曾万钟和刘茂恩分坐左右,下首是孔令恂武庭麟武士敏裴昌会高桂滋范汉杰和赵世铃,甚至还有从风陵渡才赶过来的独立66旅代理旅长叶良辰。现在中条山一线能做主的人都在,要是鬼子现在丢一颗炸弹过来,山里马上就会乱成一锅粥。

    一张巨大的地图上标识着各个部队的防区,兵力物资储备火力配备也做了标识。一看兵力数字,曹二宝的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以号称中央军嫡系的27军为例,第45师兵力6300人第46师7800人预备第8师7000人,凑在一块也不过21100人。17军的高桂滋军长更实在,他给的数字都精确到了个位,北岸防区内总兵力11675,南岸医院及兵站兵力为872。第3军唐淮源军长也是给了个大概数字,第34师公秉藩部是临时划归他指挥的,里面有多少花头根本没有人知道,所以他的部队人数写着13000。其他部队也差不多,因为没有战区司令部的人,倒也不虞有人会扣发大家的军饷。

    其他各部队的情况也差不多,一个师兵力从3000到8000都有,凡是实有人数能超过6000的就算是兵力充足。归着80军指挥的河北民军乔明礼部(80军预备队)倒是个例外,尽管每个月战区只拨给5万法币的军饷,可他们的总兵力却接近3000人,几乎赶得上一些杂牌师。

    李甲豫司令在开会前交代了,战事紧急,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供大家扯淡,说的必须都是干货。一是部队掌握的情况,二是已经采取的措施,三是遇到的困难。特别第三点,别一张口就喊着缺人缺粮食缺弹药缺火力支援,这些东西大家都一样,麻烦讲出来,大家能解决的就帮着解决,搞不定的自己想办法,等情况明了以后再统一制定作战方案。

    高桂滋军长先做的发言,现在友军还没上来,17军正处于整个战区的最北边,隔着汾河与稷山方向的日军36师团及独立混成第16旅团对峙。根据前线各部队汇报的情况,36师团师团长井关仭中将,下辖步兵第222223224联队及山炮兵第36联队,独立混成第16旅团旅团长若松平治少将,下辖独立步兵8283848586大队炮兵队工兵队。另发现日军独立野战炮兵第3联队及独立工兵第1联队一部已经抵达汾城镇,具体运用方向不详。

    范汉杰军长也介绍了27军各部队侦察得来的情况,他们当面的日军系第41师团清水规矩所部及独立混成第9旅团池上贤吉所部,现在分驻曲沃新绛和侯马。三日前,敌独立山炮兵第1联队和野战重炮兵第5联队业已抵达曲沃县城,另发现装甲车坦克一部,具体数量不详。

    第9军裴昌会部在镇济源,虽然驻扎的时间不短,但是对当面的第21第35师团37师团另骑兵第4旅团并没有取得像样的情报。不过裴军长提到一件事,老百姓反应山里最近来了不少商贩,因为打仗而且驻军的纪律堪忧,商贩们要么会血本无归要么还会被直接拉壮丁,除了有门路的大烟贩子和走私客,一般人根本不会进山,想必是日军的摊子。只可惜各家都没能捉到活口,所以没能掌握更多的情况。

    目前的态势很明显,在第15军和第98军到位之前,整个中条山防线也就运城至茅津渡一线还算安全,可是一旦15军和98军完成西撤动作。济源一线就空虚了,能为第9军提供帮助的,只有43军赵世铃部第93军第10师王劲修部和第1游击纵队魏凤楼部。人数不足还是次要的,关键是战力与士气都堪忧,43军是阎锡山的晋绥军,和弟兄们根本就不是一条心,天知道到时候会不会出死力。

    这是个死局,大家都没什么好主意,最后还是曹二宝出了个主意:以雷代兵。保安旅提供100颗航空炸弹,协助第9军将这些宝贝改成电控地雷,虽然起不了太大作用,但是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强。



第四百三十章 风起陕州
    目前的态势非常严重,虽说上面已经确定了在中条山西端至运城一线对日军层层阻击以期与敌重大杀伤的方案,但是因为兵力和装备的原因,各部队的当家人对这一计划并不怎么看好。

    可命令毕竟是命令,当兵的总不能因为有风险就掉头跑路。事到如今,只有尽力而为。

    36集团军司令部内的会议一直开到天快亮时才结束,几经讨论甚至是争吵,大家总算形成了一些决议。趁着日军还没开始进攻,15军和98军必须立刻向西运动,越早抵达运城这边就能越早做准备。为了确保部队不会因为缺粮而损失战斗力,保安旅将会于三日内向运城周边几个县运送四十万斤粮食,而战区司令部的运输力量将主要用于为恒曲济源方向部队提供补给。各部队的家眷必须立即撤离,文职军官和后勤部门也是一样,除非必须留下参加作战的人员,其他的都在撤退之列。不开会不知道,山里随军家眷的数量几乎吓了大家一条,原本只是听说个别军师级将领在身边有抗战夫人,谁知一些营连级军官也带着老婆,加起来恐怕不下七八百人。有这些女眷在,一但打起仗来,比没后撤的伤员还会影响部队士气。

    鉴于各个方向都发现了日军装甲部队,所以反坦克壕也得加紧建开挖。平原不比山地,一但日军大规模出动装甲集群,各处部队势必将承受重大压力,一但有一点被突破,整条防线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是彻底崩溃。之前日军进攻南昌那会,他们就集中过近百辆坦克发动突袭,结果第九战区被打的丢盔弃甲,连带着丢了战区最宝贵的炮兵团。运城倒是没多少家当值得日本人惦记,可是日本人却想要弟兄们的脑袋,谁也不用想丢了吃饭的家伙,所以多花点力气在阵地前方多挖些坑总是个不错的选择。

    风陵渡那边的备战工作一直没停下来,这是曹二宝唯一觉得靠谱的邻居。那边的老大叶良辰算是自己人,据赵诚说,老叶还是他在南京保卫战时的连长,虽然在一条战壕里待的时间还不到24小时,但是有和日本人一起拼刺刀的情分在,总好过那些在会议室认识的家伙。

    蒲州城要塞和风陵渡要塞都是雅格布一手建成,质量相当可靠。但是光有钢筋水泥的建筑物并无鸟用,干挺着挨打的要塞还不如一口棺材实用。

    轻武器和弹药他们有,补给和兵力也算充足,缺的就是重火力。曹二宝为他们准备了四挺勃朗宁大口径机枪四门九二步兵炮两门四一式山炮和四门三七速射炮。

    风陵渡是中条山的命门之一,可那边除去几条大木船就是羊皮筏子。运点物资人员倒还勉强,要想转运大批兵力纯属扯淡。有从南京突围的教训在,谁背水一战的时候都希望身后能有几条船,不要人工划桨的那种,最好是小火轮。

    很可惜,陕州这地界根本没有这种高级货色,没准洛阳往下的水域可能会有。曹二宝为他们准备了三条二十吨级的铁壳机动驳船,每条船一次能运送两个齐装满员的步兵连。陕州这边有二十条这种船,从运城那边往南运战利品运盐和运硝板,从南边往北边运的是粮食和建筑材料,现在得着手运兵和运送难民了。

    天已大亮,趁着日军的飞机还没开始行动,曹二宝命令船队立刻开始干活。第三军的家眷和后勤人员已经到了,夜里要塞区的车队去送物资时顺便拉过一趟,天亮以后又跑了一回。雅格布先从要塞区仓库里调拨出一部分物资往前输送,计有面粉六十吨玉米面八十吨咸菜十吨,已经和沿线第三军的部队做了交接,足够他们吃二十天,加上他们自己的存粮,在断绝的情况下能撑上一个月。

    唐淮源军长在渡口恰巧碰见了刚撤下来的家眷和后勤人员,第12师寸师座的夫人也在其中,总人数不下一千七八百人,比预想的多出不少。唐军长一皱眉,副官上前查问后才得知,原来各部队把那些十三四岁的娃娃兵也送了下来,总数不下六个连。这是营连长们在为死战做准备,这些孩子重建部队时是种子,如果部队不能重建,弟兄们战死后也能有人帮着烧点纸。

    看见两岸渡口的高射炮已经就位,唐军长轻松不少,这意味着渡口在碰上日军空袭时能有所抵挡,甚至可以让日本人为他们的作为付出代价。当三十门火炮出现在码头上时,码头上顿时爆出一阵热烈欢呼,曹二宝为以防万一,把北岸的炮兵增加到了七个连。

    其中四门九四式是配合第三军作战的,两门四一式要送到蒲州城那边。曹二宝本想着在陕州就把四一式火炮交给叶良辰,或者帮他把东西运到风陵渡那边也成,不过老叶坚持得由保安旅的船队把东西送到北岸,然后再用汽车帮着送到蒲州城。老叶的理由倒也合情合理,风陵渡那边有第一军的人在驻守,火炮和炮弹从他们眼皮子底下过,无异于拿着肉包子在狗面前晃悠。无论是曹二宝亦或者第一战区的人都明白,不论中条山里打成什么德行,除非日军渡河打潼关否则第一军都不会插手,大家伙给第一军起了个绰号:延安警卫军。

    仗得打,活得干,从南京城杀出来的人都知道哭天抹泪逑用都没顶,所以弟兄们很快就按照雅格布制定的预案行动起来。

1...148149150151152...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