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超级壮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扇门老王
发完战报,曹二宝就奔了农场。今年又是春旱,越往洛阳那边越厉害,听说豫北几乎颗粒无收,天知道秋收会不会一个鸟样。赵老大那边来了电报,让陕州这边下半年多种些山芋,说是产量大,应付灾荒是好东西。弟兄们倒是意见不大,几十万亩地种着麦子,家里顿顿白面,弄点杂粮换换口味也挺好,实在不行还能酿点小酒喝喝。
事情却比大家想的要复杂,保安旅很快又收到了东川的第二封电报,内容非常简单,严令全旅上下注意粮食安全问题,务必做到颗粒归仓杜绝浪费。发给曹二宝的算是叮嘱,发给保安旅就是军令,左右都是为弟兄们在谋福利,那就老老实实干吧!
土地被收走的消息已经传开,全旅自上而下都达成一个共识,相方设法再攒点家当。去年在洛阳入伍的新兵都收到了家信,说是粮价又有上涨的趋势,恐怕会恢复去年的涨幅。
消息汇总到旅部,曹二宝特意吩咐后勤上给大家预支了半年的军饷,目的只有一个,让各家趁着麦收价低多屯点口粮。这年月,粮食有时比金条还好使,真要等灾情出现或是产粮区沦陷,有钱都不一定能吃饱肚皮。赵司令说过,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弟兄们深以为然。
赵诚在昆明正发着愣,丝毫没感觉到弟兄们对自己的敬仰之情正如淘淘江水一发不可泛滥。昨天刚收到苏联来的电报,于璐到斯大林格勒了,据说是受到苏联外事部门的邀请,参观新投产的青霉素工厂。赵诚根本记不清德国进攻苏联的具体时间,只是依稀记得是在六月,当初历史课上这些时间点几乎比比皆是,自己根本没兴趣去关注,现在碰上事情了真是后悔不迭。
万一要开打,于璐十有**会碰上麻烦。别的不说,万一格别乌(国家政治保卫总局,ogpu)想为他们的战时经济做些什么贡献,这妞妥妥地当人质的命。不过,赵诚也知道,现在于璐的对外通讯肯定都在监视之下,万一给她的电报里有什么不妥之处,比如德国即将进攻苏联,又或者苏联红军扛不住德国人的第一轮进攻,那么于璐至少得被老毛子扣押到战后没准会直接枪毙了事。
事情已经出了,只能赶紧想办法。比如编个什么理由让她赶快闪人,回美国也好,去瑞士也罢,反正不能再莫斯科待着。
赵诚在屋里转了两圈,决定用一份正常的电报先探探虚实。内容很简单,电报让大小姐赶紧帮着在美国再买一批部队急需的物资。
这倒不是瞎编!中条山这一仗,曹二宝的开销可不算小,日式防毒面具轻重机枪各种弹药,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在供应战役的最后阶段。自己打上高会战时也是一样,各种物资损耗几乎抵得上人家一个集团军。
最要命的是张伟那边,自从跟他提过山地作战的问题以后,边防总队第二旅的物资缺口就越来越大,只要是丛林战中需要的物资,就没有他张副总队长不想要的。指南针疫苗净水药片防蚊防蚂蟥药剂急救包蚊帐吊床手电筒,东西之杂乱,让后勤上几乎抓狂。
好在张伟只打算编练一个加强营,拢共六百多人的规模,即使全部从国外购买也吓不死人。赵诚看过清单以后,又在上头加了打火机蜡烛压缩饼干指南针和防蚊虫的纱网罩,退烧药和抗疟疾的金鸡纳霜,当年在金三角卧底时,这些东西都是必备品。虽然有些老毒贩子只要一把刀就能在丛林里晃荡几个礼拜,可是数量绝不会超过一个巴掌。
从电报发出去,到璐回电,前后不过一个半钟头。虽然电报里的内容只有三个字,已办妥,可赵诚还是觉得相当满意,至少于大小姐目前还是安全的。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第二份电报是一份在斯大林格勒建立赵(诚)系军官子弟学校的计划。现在美国依旧在限制华人入境,欧洲那些中立国也不靠谱,天知道会不会被德国人会不会找茬不与承认,剩下的世外桃源就只有苏联,强大的苏联红军充足的物资供应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一切看起来都十分合情合理。而且这事对苏联也有好处,多一个亲苏的实力派,在什么时候都不会是一件赔本买卖。不过电报里还有些家常事,比如上从美国寄回来的巧克力不错,刘福贵家的丫头也想要,能不能帮着再踅么几箱子。
于璐确实买过巧克力送回国,很多!不过都是瑞士货,因为赵诚喜欢吃,两人在苏黎世小住时,女王大人还为此嘲笑过赵某人像个小屁孩,但这并不妨碍她为孩子挑选这种零食。这事很私密,连娜塔莉她们都不知道。
晚饭前,第二封回电到了。女王大人的言辞依旧不多:晓得了,学校之事已着人与苏方交涉;小屁孩的愿望等我回到瑞士以后再说。
看完电报,赵诚长出了一口气。小屁孩,这个称呼让他觉得分外温暖,是的,她是安全的!
第四百七十四章 开了挂的欧洲战场
天知道苏联人在东川基地周围有没有耳目。虽说自己不过一个师级干部,还够不上有间谍专门伺候的档次,但如果加上亿万富翁的头衔,派上三两个人盯梢还是值得的。
为了让事情看起来更逼真些,赵诚特意让人在昆明城里放出风声,说是东川大学准备与国外联合办学,在国内读完大一后,其余课程都将在国外完成。脑子活泛的人立刻明白了潜台词,逃避兵役躲避战火,顺道在国外镀金,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哪怕学费高一些,依旧是桩划算的买卖。
风散出去了,总得有后续,各种电报如雪片般奔向斯大林格勒。赵诚让于璐立即着手订购四百吨粮食一百吨腌肉五十吨肉罐头五十头奶牛,校服被褥也得先按照男女各八百人份去准备,不管花多少钱,要快!?
现在和于璐联络用的密码已经做了更改,重要的事情用女书,次一点的用方言,普通的用《冷山。纽约的贵妇圈子里一直有个传闻,《冷山的作者就是于璐,所以苏联人不可能想不到用这本书当密码本。赵诚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看见东川催的相当紧急,而且似乎是在完真的,于璐反而有些迷糊了,回电里一再询问缘由。
赵诚盘算了一下,在电报里隐晦的提及日军有可能在印度支那方向动手,驻滇部队高层对战局发展比较悲观,大家认为云南贵州乃至川康地区都有可能会失守,必须为部队家眷准备一条后路。去苏联不只是保安旅的家眷,还有卡萨布兰卡那边的关系,如果可以,尽量向苏联政府在莫斯科北面申请一处开阔的校园,预留的地方要大,因为最后学校可能要达到四千人的规模。
这个理由相当有靠得住脚,别看日军在上高中条山方向死伤了近三个师团,可是人家依旧掌握着战场主动权。
中条山会战后不久,德意等国驻东京的武官就传回一个消息,为应对中国战场兵力不足的问题,日本方面正在组建一批新的独立混成旅团,并且要将原有的十几个独立混成旅团扩充为师团。
新增加的兵力恐怕不下十五万人,这是一支足以改变战局的力量,大家心里有底才是怪事!
于璐是个实在人,看见赵诚言辞恳切,自然不会怠慢。退一步来讲,就算苏联人到时候要翻脸,无非是花点钱而已。学校选的偏一些,地价就不会高,至于粮食服装教具和被褥,算在一起不过十几二十万美元而已,这点小钱根本就不算个事。
鉴于资金已经到位,而且女王大人答应少收两成青霉素生意的分成,事情很顺当。苏联方面当即答应提供一所中学的校舍作为校址,粮食被褥也在几天内准备就绪。鉴于斯大林格勒的冬天相当寒冷,女王大人还特意在采购清单里加了一千五百顿煤炭用来取暖。
6月17日,于璐总算踏上了回美国的行程。按照计划,她将在瑞士逗留几天,把工厂新出产的药品发往国内,然后直接坐飞机飞往美国。
赵诚提心吊胆的等了三天,万幸,苏联方面没有什么进一步的动作,女王大人平安抵达纽约,虽说旅途劳顿,可一落地便来了电报。
欧洲那边一日三惊,各种传闻满天飞,有人说德国佬要登陆英伦三岛,有人说斯大林准备挥师西进与小胡子元首翻脸,还有人说美国人准备与英国佬联手反攻欧洲大陆。当然,最大的传闻是德国人准备挥师偷袭苏联,不过莫斯科方面自己跳出来辟了谣,苏联全国性的报纸上刊登了一份政府声明,说德国人想撕毁互不侵犯条约的传闻毫无根据,德国国内的军事调动与苏联毫无关系。
一切都是浮云,赵诚知道只有德国偷袭苏联才是真的。问题在于德国人的实力比之前要强不少,旁的不说,光是在布列斯特弄到的那笔黄金就足够小胡子元首武装出二十个新步兵师来。好在斯大林那边也不是没有长进,i16的改进型号吸取了零式战斗机的优点,操控性有大幅度改进,虽说比bf109还差着不少,但绝不会像早期型号那样不堪一击。
反正大家都开了外挂,就看谁运气更好一些罢了。
21日,天气不错,搬回东川的航空学校照例是要开战飞行训练,赵诚自然不会缺席。驾驶战斗机不像开汽车,每个月都有飞行小时数,美国教练相当死板,高级课程完成前谁都不能偷懒。
弟兄们都已经开始了为其6个月的空战训练课程。在这一阶段,其他国家飞行员多是利用国内快淘汰的型号在训练,唯独东川这边直接用上了最新式的野猫战斗机。
老虎和豹子也在参加培训,还有从学校里选出来的几个孩子,鉴于他们体能不行,这会飞的都是中级教练机。打南昌时缴获的三架零式战斗机还藏在仓库里,因为大半个机场都在弹药库爆炸中被摧毁了,部队想尽办法也没能收集到备用零件,所以赵诚不得不收回给老虎的承诺,禁止他们再去碰那些宝贝。
作为补偿,等他们完成飞行课程后,这帮小家伙可以共同使用一架野猫进行训练。
于璐有个习惯,做生意时尽量把利润最大化,赵诚也是一样。三架零式战斗机很值钱,如果现在卖出去,大约能换回二百万美元。不过等日军航空兵把英国和美国的飞行员全都揍趴下后,利润后面至少能加个零。反正现在家里不缺钱,多等上几天又如何!
模拟空战模拟投弹,虽然赵诚现在是国内不多的几个王牌飞行之一,可是他依旧没有懈怠。在战场上混的时间越长,胆子就越小,步兵没事就会保养枪支擦拭子弹,炮兵练的是战场快速机动。赵诚这种级别的老大出入都有人伺候,原本是能偷些懒的,可谁知道战场上会出什么乱子,还是自己多练练比较好。
大家正练(玩)的开心,耳机里突然传来周易的喊声:请立即返航,刚才重庆来电,德国已与苏联开战!
第四百七十五章 节约弹药的小手段
德国人全线偷袭苏联,这让赵诚总算松了口气,历史还在按照自己原有的轨迹在前进。尽管小变数很多,可大方向不会错。
家里兵工厂的产能依旧有限,不少物资还得靠国外订购。零零碎碎的东西实在太多,于璐有些烦躁,不得不开了家贸易公司去忙这些具体的事情。在缅甸雨季来临之前,车队日夜奔波,把家里的物资储备又翻了两番,现在家里的仓库又是满满当当,连李有财那边都在忙着建设新仓库。
与其他部队不同,新24师能发全饷能吃饱饭,基本上每天都能有肉食,因此招兵就容易了很多。上高一战,部队损失很大,可短短两个月内,入营的新兵已经弥补了缺口,其中志愿兵几乎达到八成。
赵诚没忘记在各个医院搜罗伤兵,只要条件符合而且愿意加入新24师的,不但给医给药,还发放营养费。与自家弟兄的战伤补贴不同,所谓营养费不过每天两斤猪肉的钱,但对于那些伤兵已经是了不得的外快,尤其是当医院里普遍吃不饱的时候,一大碗红烧肉远比招兵处干巴巴的宣传口号更能打动人心。前后不过五千块大洋的开销,师里就多六百多见过血的老兵。李有财是厚道人,虽然有些舍不得,可依旧分出一半送到了张伟那里,没法子张伟那边离着鬼子有大几千里,就算是想通过打仗练兵都不容易。
上高会战时,部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最要命的一条就是弹药浪费的太多,全师弹药消耗量几乎达到74军的两倍多。由于新手太多,哪怕日本人只有一个分队在冲锋,连排长们都会下令火力全开,不把枪里的弹药打空,这帮家伙根本不晓得收手。用友军的话说,这种作战方式简直与自杀无异,一但弹药告罄补充又上不来,除了跑路根本没第二个选择。
没过过苦日子就不知道自己是在享福。一个桂军的老兵给出了主意,组织部队进行一次射击训练,让大家伙感受一下友军是怎么打仗的。武器都是临时分发,打圆头弹的汉阳造三八大盖中正式贝蒂埃春田式卡尔卡诺,分到什么就是什么;弹药不再按箱发放,混在一起扔进大筐里,等命令下达后自己去找。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考核标准的,连排长通通给予处分,总成绩倒数后三名排长降一级军衔。
招数看起来非常损,尤其是从大筐里分拣合用的弹药,几乎是在折腾人。可是在其他部队这非常普遍,一个营没有五六种型号的步枪都不好意思打青天白日旗,所以上峰补充弹药时都是用筐来解决,七八种弹药扔在一块,让当兵的自己搞定。
赵诚没见识过这种场面,前面鬼子都发动冲锋了,后面部队还撅着腚在筐里踅么合用的子弹,这特么不是土八路的干的事情么,怎么**这头也一个德行?李有财和周易却不以为然,在杂牌部队里这是常态,就算当初德械师的补充团也一个鸟样。
还真别说,前后三轮训练,九个排长变成了排副以后,部队挥霍弹药的陋习便有了很大改观。尤其是机枪射手,都学会了点射。赵诚非常高兴,把那个叫季再冬的桂军老兵立刻从连副升为连长,另外还发了二百大洋的奖金。
训练基建囤积物资,就算不打仗,每天没有四万美元都扛不住。现在大把搂钱的机会已经没有了,除去卖大烟,能生发的路子赵诚都在尝试。于璐倒是比较淡定,银行里的钱只留了很少一部分作为日常开销,其他的都在用于囤积各种战备物资。美国人号称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可是从盟国口袋里掏钱时一点都不手软,借着原材料涨价弄点外快,好歹也能减少中国人的亏空。
现在从国统区运出去的钨沙有三成多都在于璐手里,还有海量的锡锑和汽油,这些都藏在葡萄牙。鉴于上个月罗斯福总统宣布,总统和国会有权征用物力人力及工业部门,以确保国防并提供给大不列颠所需的武器,所以于璐把囤着黄铜铝锰铬和橡胶的货轮开到了墨西哥。对于欧洲人的战争,孰是孰非,女王大人并不关心,她的原则还是那样,价高者得。今天德国和苏联又掐了起来,估计女王大人肯定会有新的扫货计划,赵诚发电报让她多囤积一些羊皮肥猪油,只要苏联人顶不住,华盛顿方面一定会为此出个高价。
战争年代就是这样,打仗要玩命搂钱也要玩命,只要有一样松懈下来,必定落个凄惨无比的下场。
作为富豪中的一员,赵诚在几大国的名号相当响亮,最起码英国人一直惦记着他。5月19日,埃塞俄比亚的意大利部队向英国竖了白旗,顺带还交出了一大票武器。很可惜,除去披散红酒和意大利面,大英帝国对其他意大利货都不怎么感兴趣。鉴于国库日益空虚,驻昆明的英国领事特意带话来,四十门意式1934年式75野炮外加六万发炮弹,一共作价七十万美元,不知道赵老板有没有兴趣?
赵诚也不含糊,意大利炮的质量非常一般,而且自己也要不了那么多杂牌武器。隔了一天才做的回复,二十五炮外加三万发炮弹,赵大爷只出二十五万美元,没有现金,通通用美国产的青霉素抵账,爱卖不要。
青霉素可是欧洲的抢手货,虽然已经量产,可由于打仗的缘故,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四月初,英国人在夜间空袭中炸平了德国人的一座军用仓库,三十万支青霉素毁于一旦。消息传开以后,药品的黑市价瞬间翻了一倍半,就算有路子也要一百美元一支。
英**队现在用的是美国货,这一点瞒不住有心人。不过他们改了包装,而且帮着新24师在美国又订购了一起武器,于璐这才没向法院起诉。
二十五万美元,按照出厂价可以买到一万支青霉素,至少能拯救两千人,领事先生毫不犹豫的签下了合同。
第四百七十六章 战争年代的福与祸
23日,战区居然专门发了通报。洋洋洒洒好大一篇文章,可有用的内容就一句话,德国人和苏联人正式掐起来了。
赵诚对这种后知后觉的情报并没什么兴趣,一不能预警二不能做出预判,纯粹是应付差事的花样文章。可惜微博微信之类的神器得在几十年以后才会出现,要不然一边喝着啤酒一边看德国兵现场直播,肯定比看大片过瘾。
原本打算去苏联看看热闹,可部队现在根本离不得人,杂七杂八事情几乎天天都有,李有财在盘县训练新兵,周易盯着东川的教导队,基建也好储备物资也好,甚至还有兵工厂和生意上的事,样样都得赵诚亲自拿主意。
好在自家的女人够多,于璐盯着美国的生意,娜塔莉和凯西娅忙着从缅甸往重庆运紧俏货,几个基地的物资供应由阮氏雪把关,倒也让赵诚轻松不少。
前两天,老管家送波兰又送来一批犹太难民,总数有七十七名。他们历经艰辛才到达中国,一路上还和德国佬还有过几次小规模交火,至少有三十多名党卫军或是秘密警察死在他们手上。
为救治受伤的同伴,这帮家伙还顺道袭击了德国人的一所野战医院,除去大批的药品和食物,他们还缴获了二十二支步枪一挺g39四支p40外带一打以上的鲁格手枪,这让先期抵达东川的犹太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