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超级壮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扇门老王
战况紧急,各个部队的归国之路都不好走。身后有追兵不说,因为缺乏交通工具,官兵们只能靠着两条腿走完大几百公里的回家之路。不过总部倒是没有亏待自己,罗卓英和史迪威决定率相关单位乘坐火车北上,然后在腊戌乘坐汽车回云南,为此他们特意发电报给赵诚,要求在火车站外准备30辆卡车随时待命
30辆卡车,两条腿健全的人还要乘坐卡车跑路?这当官的还真是金贵!赵诚手头倒是有些卡车,例如第5军送援兵的车队,再有就是西南运输处派来抢运汽油的运输队和家里给自己准备二十多辆车,不过他一辆都不打算给总部留下,管他什么司令不司令的,爱咋咋地!赵大爷不伺候。
第5军的卡车立即拖运补给难返,运伤兵也好,运大炮也好,那是杜聿明的事。西南运输处的车也不能再留在腊戌了,装好汽油就得走,汽油桶上铺好木板,每辆车再带上几个前线才送来的伤兵,现在没有交警来查人货混装,不把运输力量用到极致那是傻子。至于家里的那些车,还是继续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好,万一有个什么意外,也不至于慌了手脚。
晚23时,新28师总算抵达细包火车站。66军军长张轸随即命令部队向镇内发动攻击,接应新29师撤退。战至5月2日凌晨3时许,马维骥师残部在友军接应下冲出重围。
随着各路援兵的到来,腊戌危局渐渐得到了缓解。正当大家松口气时,杜聿明突然发来急电,说是总部北上的火车半道上遇到了车祸,现,下落不明!
第六百五十三章 瓷娃娃般的装甲部队
直到天亮以后,众人才得知总部的下落。原来罗卓英他们乘坐的那趟火车压根就不在人家铁路公司运营计划之内,结果才开出去一个钟头就与一列南下的货车迎头相撞。好么,车毁人亡不说,顺带着还把几十米长的一段铁轨都弄完蛋了。据负责抢修的英国工程师判断,至少得两天才能让铁路恢复运行。
这是大丑闻,为避免动摇军心影响士气,事件真像仅仅在远征军师一级以上军官之间做了通报,对普通官兵直说是有缅独份子在铁路线上搞破坏,所以才导致车辆发生了事故云云。
总部专列遇到事故,瞒下可以,对重庆那边却隐瞒不得。罗卓英和史迪威在车祸中受伤颇重,远征军各部实际上已经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必须让国内尽快做出决断。
重庆的回电很快,蒋委员长亲自致电各军师及参谋团,告之各位大佬,远征军在归国之前由第5军军长杜聿明代行司令长官的职务。与此同时,委座还私下给老杜下了密令:希即将车辆与重武器抢运至畹町,务用最急方法赶施为要。
看得出来,委员长很担心远征军那点家底。精心训练出来的官兵或许能设法弥补回来,可花了大价钱从国外买回来的坦克重炮汽车都是战损一样少一样,现在缅甸出海口丢失,就算能凑齐钱都没处买去。
杜聿明不敢怠慢,连忙致电已经北上的部队尽快归国,远征军直属的那些重装备也是一样的安排,走腊戌奔畹町,动作越快越好。不过前线毕竟还打着仗,没有大炮撑腰根本不成,老杜思量再三,还是留了一个野炮营和一个反坦克炮营下来备用。
曼德勒那边在头疼怎么把装备运回国,赵诚却在为怎么把重装备从国内弄到腊戌而头疼。
按照之前的估算,车队从葛礼瓦出发后,至多一天一夜就能到腊戌一线参战。可是公路上死活看不见人影,直到2号清晨,平九天才发来电报,他们走错路了。
因为沿线不少桥梁和指示牌被英国人破坏殆尽,大伙只能靠着看地图找人问路,一路摸索着往东走。大约应了屋漏偏逢连夜雨的老话,半道上给指路的几个缅甸人都是缅独份子,在那帮家伙的误导下,车队居然开到了从卡萨(杰沙)外围才重新回到公路上。
天黑,四处又没有人家,平九天只能硬着头皮让队伍继续前进,等大家再次弄清自己的方位时,车队已经进了36师的防区。
腊戌河那边还等着这些重装备来续命呢,赵诚头疼不已。可车队连续行军七百多公里,车辆装备都使用到了极限,尤其是那些履带行军的坦克,必须马上进行保养,否则一多半都得报废。
不好办呐!事到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让人把那几门英制25磅炮拖来腊戌应急。新28师已经和日本人交上火了。虽然有两个坦克连助战,腊戌河防线上依旧险象环生。56师团急着切断远征军的退路,不仅坦克火炮尽数上阵,还呼叫来二十多架飞机助战,把守军阵地炸的人仰马翻。如果有两个野炮连在后头撑着,部队或许能多顶上两天。
打定主意以后,赵诚给平九天回了电报,让他赶紧联络边防二旅那边,坦克和车辆送往龙陵要塞,炮兵赶紧回头奔腊戌,顺带还要把要塞区的反坦克炮带一部分回来。许是最近没少看委员长发来的电报,老赵再命令里也用上了即办之类的词语,倒是引得弟兄们一通笑话。
腊戌危急,曼德勒一线也是麻烦不断。日军18师团和55师团一改之前扣扣索索的作风,把作为炮击主力的75口径山野炮换成了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只要发现远征军的阻击阵地,立马就是一顿炮弹砸过去。150重炮的威力远不是75口径山野炮所能比拟的,新22师和96师构建的土木工事或损或毁,伤亡人数也是直线上升。更让杜聿明忧心不已的是,在同古一线休整的日军战车第1联队也重新投入了战斗。
3月初,战车第1联队在勃固近郊曾经与英军第7轻骑兵团交过手,九五式九七式坦克对决3式坦克,日军完败!战斗中4辆九五式3辆九七式被击毁,赶来增援的第11独立速射炮中队也被打的团灭,而英军只有部分坦克需要补漆。
九五式轻型坦克是1935年定型列装的,比3式轻型坦克早了五年。自重67吨,最大装甲厚度仅为3的四分之一强,最高时速和主炮穿甲能力上也有代差,所以输了也不算丢人。
问题在于作为联队主力的九七式中型坦克竟然也不是3的对手。要知道九七式比3可重出两吨半,57毫米的坦克炮比对手装备的37毫米主炮粗了一圈,饶是如此,交火中依旧叫对方打的狼狈不堪。
事情有些大条,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中将不得不下令让部队退到战线后方休整,日本现在可不富裕,有限的经费叫海军占了大头,对于坦克这种金贵玩意,慎重一些没坏处。
休整也好,避战也罢,战车第1联队上上下下心里都是憋屈万分。为了弄清自家的九七式和美造3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联队长向田大佐设法搜罗了几辆被英军遗弃的3轻型坦克进行实弹射击实验。因为预感到结果不会太乐观,为防止影响士气,到现场观摩只有中队长以上指挥官。事实证明,向田大佐极具先见之明。九七式坦克装备的穿甲弹在200米以外根本击穿3的装甲,甚至无法留下明显的痕迹。反而是3在相同距离上对3开火时,发射的穿甲弹却能够无往不利。
面对这残酷的事实,战车第1联队的军官们心碎了一地,在马来作战时积攒起的那点勇气顿时烟消云散,训练部队休整装备,实在无聊就去城外的河里游泳,反正再也没有人主动向上面提出参战的要求了。
事关重大,射击实验的结果被层层上报,饭田祥二郎中将收到材料时也是郁闷不已,所以在使用装甲部队时都是慎之又慎,比如确认东线只有远征军第6军在守卫时,他才派出战车第14联队助战。现在曼德勒方向也干净了,自然也就轮到战车第1联队出来建功立业了。
第六百五十四章 北线的第一次装甲对决
5月2日,日军56师团在20余架战斗机轰炸机的支援下,以步兵炮兵和坦克实施协同作战,对腊戌河一线展开全线进攻。
第66军军长张轸指挥新28师及军战防炮营新29师战防炮营沉着应战,并以第5军装甲团的10辆t26坦克为机动支援力量,与来敌鏖战竟日,至晚9时,日军先行退出战斗。
是夜,远征军总部直属的炮兵第18团第1营野战重炮兵第2旅第13团第1营走小路抵达腊戌。为打乱56师团的进攻节奏,赵诚以卡车四辆另物资五吨为代价,商请炮兵对腊戌河南岸进行了两轮齐射。因为天黑,部队没能弄清的战果,不过从火光和不断传来的爆炸声判断,日军的损失应该不小。
天亮以后,东线200师通报远征军司令部称该,师已经拿下腊戌以南180公里的孔海坪,击溃日军两个中队的守备部队后,已继续北上,预计3日后能对细包侧后发起攻击。
如果66军能坚守到200师就位,然后两线夹击,或许能重新夺回北线的主动权。不过,所有人都知道,仅凭着北线的那点兵力,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增兵,只有不惜一切代价增兵。从前线抽调两个营乘车北上,同时从畹町再调两个营入缅参战,或许还能为远征军主力守住回家的道路。
曼德勒和重庆之间的电报顿时成了热线,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讨论,蒋委员长批准了增兵计划。当听说日军56师团在腊戌河一线炮击力度较之前明显减弱后,委员长特意命令除野战重炮兵第2旅第13团第1营立即返回滇西待命外,炮兵第18团第1营转为配属66军作战。
66军军长张轸被临时任命为缅北警备司令,全权统帅远征军腊戌以北所有的部队。
所有部队,命令上讲的很明白,龙季胜的独立团和第5军那两个坦克连自然也不例外。
赵诚郁闷的一塌糊涂,自己在这两支部队身上可是下了血本,武器弹药和物资补给都是比照英军的标准在发放,还有大把的赏金和补贴,林林总总不下二十万美元。好么,一纸命令,通通便宜了张轸。
把武器装备让他们带走倒也不是大问题,到哪都是打日本,原先武装独立团就是想着能给保卫腊戌添点力量。关键是先前安插进入的那些老兵却不能不要回来。平九天要走一个连以后,自己身边只剩了老虎他们几个传令兵,万一战局有变,没有警卫力量就只能抓瞎。
还好,龙季胜那边并没有闹什么幺蛾子。他是跑江湖的出身,讲究个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退一步来讲,独立团归赵诚指挥才一个月,现在一水的洋枪洋炮不说,身上穿的嘴里嚼的都是洋货,这份待遇比当年的税警总团都厉害。特别是那八门意大利六五山炮和十几挺美造点五零机枪,放到第5军或是74军的团级单位里都是独一份。等打完仗,投靠哪个山头都能混个旅长甚至是师长干干。
好合好散,赵诚也光棍,份弟兄们撤回来以后,他又给独立团拨了两辆土造装甲车,再算上给第5军装甲团的那六辆,腊戌河一线的装甲力量已经达到一个营,光是补防堵漏什么的倒也绰绰有余。
实力决定底气,军委会的命令下达以后,张轸总算体会到了阔佬的感觉。趁着日军攻势减弱,他对手上的部队进行了调整。龙季胜的独立团被加强给新28师,作为腊戌河一线的守备队;新29师师长马维骥率军部第二第三野战医院另伤兵先行回国,在畹町一线设立收容站,待86团87团各部集结完毕后赴新维设防;装甲部队另96师一个营,加强了二十辆汽车后编组为快速集群,由装甲团团长胡献群负责;新38师的一个营撤回腊戌,继续作为机场的防卫力量,等总部从畹町和曼德勒调集的人手到位后,组成一个战斗群,由军参谋长张勋亭负责。
军部手里自然不能没有预备队,张轸将细包守军残部混编为一个加强团另一个战防炮营一个工兵营,由第85团团长李寅星负责。炮18团1营是防御战的火力支柱,自然被归于军部直属队之列,为防止日军派兵偷袭,老张把96师剩下的那个营专门派给了他们做警卫部队,也算是对蒋委员长的一个交代
66军那边搞的热热闹闹,赵诚也没闲着,同样抽空对手中的力量进行了梳理。
城外的那个连和平九天他们在畹町,一时半会根本回不来,独立团也换了东家,现在他手上的力量并不多,拢共只有一个加强连和一个装甲连,再有就是二十辆卡车和小三百匹骡马。这点实力对于一场大战役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但如果仅仅是掩护自己跑路,那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相较于之前上千人的独立团,自己身边人手倒是灵活了很多,无论打藏走避,都不会很显眼。而且人少还有一个拿不到台面上说的好处,就是用不着去前线打仗。打民国建立时起,高级军官身边就有小队子(警卫部队)护卫安全的习惯,这些人有时会客串选锋或是执法队的角色,但那都是老大们自己安排的,从没有过调动人家小队子的规矩。赵诚已经打定主意,将弟兄们安排在原先独立团的驻地,自己也得和他们住在一起,省得临时遇到事情的时候会抓瞎
战至5月3日傍晚七时,腊戌河前线再次恢复了平静。66军和56师团隔河而望,排兵布阵补充给养积蓄力量,两边指挥官的手上都拿着底牌等着掀开。但张轸手上的牌面似乎更占优势,因为56师团连日激战,武器弹药的损耗都很大。特别是山野炮,今天一天打出炮弹恐怕只有四百发左右,平均下来一门炮只有十多发的数量,连步兵做试探性攻击时,都是战车第14联队在撑场子。
装甲团团长胡献群没干等着看日本人撒野,领着手下的两个坦克连抽冷子打了一次伏击,除去半个小队的日军步兵或死或伤,还有两辆九五式坦克和一门九二步兵炮变成了废铁。
战局似乎越来越乐观,远征军上下终于松了一口气。
第六百五十五章 无妄之灾
5月4日中午,新38师孙立人部顺利抵达曼德勒,与第6军合兵一处,远征军在中线的压力顿时少了许多。
不过杜聿明却没能轻松的起来。盟军在西线仅余英军断后的一个印度旅,兵微将寡士气低落,压根就不是日军第33师团的对手,换句话说,远征军与印度的联系已经被切断。
大约是为了印证杜聿明的判断,英国人转来的一份情报称,3日傍晚,樱井省三中将率领第33师团击溃了英印军第16步兵旅并攻占亲敦江上游的塔曼提(thaanti),现已派出了一支机械化部队向密支那攻击前进,内含美造3式坦克20余辆卡车200余辆兵力超过三千人,参谋部门判断他们意图北上密支那地区,封锁中国过境缅甸前往印度的陆上交通线。
第33师团原本昭和十四年(1939年)2月成立的警备用3单位制师团,家底比起那些常备师团来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上高会战时又被九战区胖揍过一顿,想要凑齐一支机械化部队的装备,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只不过,瑞当一战,33师团俘获英军各种车辆二百余,内含3坦克10辆,日军机械师成功修复了其中的6辆;在钦敦江渡口,33师团搜罗到各型车辆五百余,机械师们再次上阵,将师团装甲中队所属的3式坦克增加到了22辆。
看完英国人发来的电报,杜聿明彻底无语了。东线56师团是凭借缴获的英军车辆和油料在高歌猛进,结果差点没把腊戌这个远征军的后勤基地给断掉;中线,55师团现在还吃着英国造的牛肉罐头,用来提升部队士气的洋酒也是英国造。现在西线又搞这一出,真不知道英国佬到底是中国的盟友,还是日本的盟友!
以56师团在东线每天近百公里的行军速度上看,西线33师团的速度也不会慢到哪里去,即使因为路况不太好,一天走个六七十公里还是没有问题的。得赶紧往密支那调援兵,否则等33师团的机械化部队赶到,那边一个营的守军还不够人家塞牙缝。更重要的是,日军占领密支那以后势必会回师腊戌,与55师团合力卡死滇缅公路,彻底切断远征军回国的道路。
杜聿明越想越心惊,赶紧给新38师孙立人所部去了电报,要求他们立即乘火车从曼密(曼德勒到密支那)铁路北上,一定要赶在日军前头到密支那布防。军部战防炮营也抽出一个连和他们共同北上,防止日军利用装甲兵的优势在防线上打开缺口。
这边的命令才发出去,东线的200师又传回了加急电报。
戴安澜报告称,有华侨通报,昨日上午自景栋赶来的日军四千余人已经占领东线交通要冲南商,另有泰军骑兵千余人配合他们作战,无论这股敌人北上或是西进,军部都得加以提防。
好么,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杜聿明彻底懵圈了。四月初,国内曾经通报过驻上海的独立混成第17旅团突然登船出海,要求各战区加以防备。没想到,人家奔着远征军来了!
原先对付日军四个师团都已经是力不从心,现在又冒出一个独立混成旅团,就算是部队刚入缅那会,也只有调头回滇西死守的局面。还是那句话,得赶紧想对策,否则等人家的部队就位,远征军上上下下也只有跳伊洛瓦底江的命喽!杜聿明盯着地图看了半天,决定还是得尽快率主力会腊戌,然后从那里回国。新22师和96师现在就得交替撤出战场,脱离与日军的接触,公路布雷铁路和仓库区埋炸药,大部队撤出曼德勒后,断后部队再乘火车由曼腊铁路北上,作为第二波增援力量参与腊戌河方面的作战。
时间,腊戌的援兵没到位那会,大家都是觉着度日如年,现在即使是一个小时也觉得稍瞬即逝。得设法拖住日军的步伐,杜聿明立刻给重庆发了电报,陈明利害关系请求飞虎队助战。他们有一个中队在缅甸,哪怕只对西线的日军快速纵队进行一轮空袭,也能为新38师北上布防迎得至少小半天的时间。
很遗憾,飞虎队那头的回话却让第6军军部一众官佐凉透了心。任务的难度实在太大,压根就不具有可操作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