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抗日之超级壮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扇门老王

    昆明是中国主要的通商口岸之一,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德国和意大利都在这里设立了领事馆,街上的外国人和洋行不比重庆少到哪里去。?美孚水火油公司在这里生意做的很大,因为靠着滇越铁路,汽油的价格远远比重庆长沙低的多。赵诚数了数身上的钱,算上英镑,一共还有三万多美元,零头留下来零花,剩下的买了300吨汽油。

    街上的小饭馆不少,云南的特色是在诱人的美食旁放着黑板,上面是用粉笔写的菜单。一份汽锅鸡,一海碗过桥米线,再加几个当地小菜。云南菜有些偏咸偏辣,吃下去很过瘾。

    吃饱了想找个旅馆住下可就难了,到处都挂着客满的牌子。好不容易在巡津街找到一家?都兰旅馆,听说老板还是法国人,可是里面进进出出的女人似乎有点不对味,我靠,这不是红灯区么!




第七十四章 昆明家事2
    便宜旅馆不想住,好一点的又都客满,没有办法,只能在车里凑合了一夜?。

    清晨的昆明城,在早点集市的喧嚣中醒来,赵诚他们是被警察叫醒的。一帮当兵的在车上睡的横七竖八,老百姓还以为他们被人家下了蒙汗药。

    一人一碗过桥米线,肚子吃的溜圆。早饭过后,赵诚径直去邮局发电报,有日子没和大家联系了,总得及时报个平安。临走的时候,给邮局的小伙子塞了两个云南半开,下午的时候,人家专门把回电送到了茶馆。

    曹二宝那头进展不错,农场已经走上正轨,每个伤兵都有了自己的家,都是独门独户的小院子,按照事先的设计挖好了地道。民团也有了模样,伤兵和后到的那些老兵担任基层军官,从黄泛区招募了五百身强力壮的难民做新兵,为了二百斤小米的安家费,招兵的地方来了五六千人。民团目前一共编了12个连,工兵铲防毒面具,七九步枪捷克式,九二步炮掷弹筒,装备比中央军还好。那几门四一式山炮没敢露面,刘富贵把炮锁在家里当祖宗供着,谁都不让看,生怕被胡宗南的人发现。

    刘富贵这个老家伙当爹了,他媳妇给他生了龙凤胎。店里的生意还不错,小小的步行街已经成了有钱人聚会的场所。重庆的夏天能热死人,几家店里因为有冷气机,所以总是客满,不少有钱人连相亲都选在这里。几家店每个月的进账很可观,养活一个加强团一点问题都没有。唯一让刘富贵不满意的是孙莹,救济难民的四百两黄金,一个月就花完了,现在动不动就跑到店里来要钱,开口就是一千块,好像店是她家开的。

    于璐那边倒是好消息不断,各种生意进展良好。?青霉素的月产量已经能够达到两百支,这种新的药物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不仅能搞定肺结核这种绝症,更是老嫖客的救命仙丹。?丫头通过黑市打开了欧洲各国的高端市场,一支就要二十盎司黄金,美国那头更是贵的离谱,价格直接翻了两个跟头。欧洲上空的硝烟味道越来越浓,人们在保命上的东西上舍得花钱,特别是那些爱ooxx的大富翁。上门求宰的药厂有几十家,于璐让赵诚赶紧到瑞士去商量。钨沙生意也挺顺利,香港仰光都设立了分公司,还雇了十几个老外撑场子。

    赵诚盘算了一下,香港那头,广东人的钨沙走私很厉害,自己不买就得被日本人收购去。于是就发电报给于璐,钨沙要继续收购,自己也会马上动身去瑞士。至于刘富贵那头,先恭喜老家伙当了爹,然后让老刘把自己的那一半收益全寄给曹二宝囤粮食,孙莹再上门要钱就别给了,照她这么做慈善,倾家荡产都不够

    在茶舍喝茶的时候,赵诚发现四周活跃着一批很奇怪的家伙。他们衣着光鲜,操着各种方言,时不时的还会冒出两句外语出来,似乎互相在买卖着什么。给跑堂的小伙计塞了一枚半开,才知道这帮家伙是跑单帮的,买卖的都是进口的奢侈品。欧米茄手表美国丝袜法国化妆品,都是大后方的紧俏货,国府的奢侈品消费税有多高,这些走私货卖的利润就有多大。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是滇缅公路的司机,乘着这空档发了大财。

    运输?国际贸易!赵诚突然意识到了一条好商机,之前弟兄们跑滇缅路斗士帮别人运货,拿的都是辛苦钱,不如以后自己当老板。银行的黄金变成了现金,一半汇给于璐再订购卡车,剩下的就用作在大后方收购物资的老本。

    一回到东川,赵诚跟弟兄们讲了自己的想法,张伟当时就笑了。滇缅公路是修好了不假,可是要等到7月25日才能正式通车。他们给给畹町那头送过军需物资,走的就是这条路,张伟亲自跑过一回,?滇缅公路还真不是一般的难开。路面都是泥结石的,还修的非常窄,不少路段就在悬崖边上,稍有注意就会出事。他们亲眼看见一辆运输车摔下了悬崖,驾驶员连尸骨都找不?回来。路上遇到下雨更惨了,路面马上会变得泥泞,车轮打滑是常事,要是遇到塌方和滑坡,没有车毁人亡才是怪事?。国内司机不足,能跑滇缅公路的更少,就算是驾驶技术熟练的老司机,跑这条路都得重头学,为此,政府特地成立西南运输处机工训练所。?后来弟兄们特地去机工训练所参加培训,学了快两个月才能勉强跑上路。公司的现在已经雇了一批司机,还招了不少人,都在委托训练所帮着培训。

    赵诚翻来覆去的考虑了一夜,运输公司还是要继续扩大,日本的飞机大炮都没拦住大家,何况一条公路。安排张伟去新兵营选人,等滇缅公路正式开通以后,一定要把运输公司撑起来。

    布置完任务,赵诚带着那帮少年开始生产吗啡,法国人是买去当止疼药救命用的,自然需要高标准。昆明城的生产原料很齐全,试管烧瓶什么的都是进口货,连防毒面具都有的卖。国内类似产业比较成熟,青帮的杜月笙就是个行家,各路军阀和军政要人也没少在这上面发财。让人不解的是,各家部队的士兵们受伤以后,却很少能够得到吗啡来止疼,只有运气好的,才能够从抽大烟的弟兄那里弄一小点鸦片代替一下。

    在众人的努力下,药厂终于很快投产了,各种刺鼻的味道连防毒面具都挡不住,十几个来帮忙的士兵被熏的眼泪直流。周老爷子听说在造吗啡,当时就气的掀了桌子。当他听说赵诚是准备外销给法军当止疼药的时候,老爷子又怒了,生产车间分明就是原来的马棚,这种东西是救人还是害人的?

    在周老爷子的坚持下,生产车间搬进了空着的仓库,工人也换成了附近的大烟鬼。伺候烟土还得说是专业人士在行,在一天一两云土的激励下,大烟鬼们爆发了极高的工作热情。他们不仅以厂为家,还主动杜绝浪费,连包烟土的树叶都扔进了搅拌池内。

    二十天以后,剿匪得来的烟土用完了,生产出来的吗啡足有六百多公斤,纯度居然达到了97,远远超过目前66。赵诚花高价定制?用专用的瓶子和包装,周老爷子亲自用拉丁文写的说明书,不知道底细的人还以为是外国货。



七十五章 昆明家事3
    验货的法国人很满意,药品质量的确很棒,赵诚私下又给了10的回扣,对方痛快的付了款。一共111万法郎,赶紧去银行换了22万美元,剩下1万法郎换成了5万4千法币,这两天事情太忙,新兵们的军饷还没欠着呢!

    新兵们几天前已经到了仓库,人员比原先的又多出不少。高额的抚恤在沅陵县引起了轰动,几个阵亡的弟兄家里都不富裕,拿到抚恤以后,一夜之间就变得有房有地吃喝不愁。

    牵着水牛回家的新兵成了活广告,公路边新竖起的十字架就是招牌。这种传言像风一样,迅速传遍了湘黔线周边的城镇和村寨:赵家军能打,赵家军有钱,赵家军从不亏待自己人,谁伤了赵家军的的弟兄就得要一百条人命来填

    不少胆大的汉子,或走路或骑马,成群结队的来投军。现在政府天天征兵,与其被抓丁,不如自己挑选一个好东家。周易他们天天除了训练就是忙着接待新兵,大队人马开到东川以后,小街村那头还设立了征兵站。

    8月8号,部队成军。上千号青壮汉子在台下的操场上排成八个方队,六个步兵中队,一个炮兵中队,一个汽车中队。番号没有用独立营或是东川仓库的招牌,赵诚亲自起了名字西南边防总队。

    十多天的军训让他们有了些兵模样。新兵没有采用**惯用的徳国制式教练(立正稍息开步走等),而是采用了几十年以后解放军的队列训练标准。赵诚觉得德国的鹅步实在缺乏美感,还不如俄国人的高抬腿看的舒服。

    老蒋说:军容乃是士气。新军装新装具新皮鞋,不仅让新兵士气高昂,更让他们有了一种归属感。军官们都是原装20响盒子炮,捷克式机枪一个排一挺,六门九二式步兵炮更是**其他部队没有的支援火力,日式20毫米高射炮看着就提气。新兵们看的是新鲜,老弟兄们看的是门道,除了捷克式和头盔还少一点,凭着现在的这些家底,就算和日本人一个大队打阵地战都不会落下风。

    十三个半大孩子充当了赵诚的护兵,一箱箱的大洋就摆在阅兵台上。每叫到一个名字,就有一个新兵走上台,赵诚亲自把军饷发到大家手上。发的是全饷,大洋和法币三七开,这是缉私总队都没有的待遇。

    军饷整整发了一上午,张伟他们说,独立纵队的兵没有领国家的饷,只能算是私兵,那咱们就干脆当一把军阀。在老兵们的刻意宣传下,新兵们知道是赵长官在掏钱养着大家,自己吃的是赵家军的饭,所以,独立纵队只认赵诚一个头。

    周易是打南京城跟着赵诚杀出来的,被任命为独立纵队的二把手,剩下的几个老弟兄当了中队长。因为只有张连胜一个是炮兵出身,所以他被提拔为炮兵中队长。张伟不愿意下连队,还是领着一群孩子给赵诚当卫士。汽车连挂了两块牌子,赵诚在昆明城雇了一个经理负责管理,张伟在汽车中队当了挂名中队长。

    中饭前照例是先祭奠了战死的弟兄,各种贡品摆了一大桌,纸钱元宝烧了半个钟头。弟兄们都是单身汉,周易还买来不少纸扎的姑娘烧给他们当媳妇。

    中午会餐,大盆的红烧肉红烧鱼,每个人还发了二两酒。赵诚没敢多喝,把家里的事情交给了周易,然後带着张伟去了昆明巫家坝机场。巫家坝有去香港的飞机,到了那里再转道去欧洲。张伟用的是菲律宾护照,是从黑市上买来的。办护照得回重庆,现在战局紧张,军人出国的手续非常繁琐,一度得老蒋亲自批准。

    欧亚航空的机票是一如既往的贵。?去年9月28日,日本飞机曾多次轰炸巫家坝机场,每炸一次机票价格就得往上长一大截。乘客中很多人都是去香港那头跑单帮的,其中一大半都是女人。在生活和战争的双重压力下,这些战前衣食无忧的太太小姐们,不得不勇敢的往返于两个陌生城市之间,努力赚些差价贴补家用。

    赵诚的行李很简单,前世出差养成的习惯,只要兜里有钱,缺什么到时候再买就好了。唯独身上没有武器让他觉得很变扭,于是便托运了两把弓弩。张伟就淡定的多,这小子练过暗器,大摇大摆的在身上揣了一包飞蝗石。

    今天天气不错,又没有日本飞机来捣乱,飞机准点起飞。起飞前空姐分发了毛毯,开始赵诚还觉得没必要,等上了天才知道毛毯到底有多重要。民国的飞机不仅没空调,上了高空非常冷。更要命的是,隔音效果也不好,发动机的轰响震的耳膜都疼。

    唯一让赵诚欣慰的是,飞机上提供的饮料小吃很精致,连餐具都是银质的。馅饼奶油卷甜点面包和蛋糕,还有法国红酒威士忌和可乐。张伟也发现了旅途的乐趣,没几分钟居然搭上了空姐,别人杯里红酒就一口,他的杯子里居然有大半下。看着老赵一脸不忿,这小子自诩为气颜质值好。好你妹,半杯红酒就花了五美元的小费,买一瓶红酒都才十美元。赵诚开始考虑,是不是该把张伟身上的旅费收回来,按照他这个花法,这小子说不定得游泳去欧洲。?

    其实两个人身上倒是不缺钱,赵诚秉承穷家福路的传统,身上带了十五万美元的支票和五万美元现金,还有不少英镑和法郎,别说去趟欧洲,就是环游世界都够了。为了减轻负担,放了三万美元在张伟身上,这个兔崽子纯粹不拿公款当钱用。

    原本赵诚身上没多少钱,多亏法国人及时付了吗啡的款子,不然他们俩只能老老实实坐邮轮。可是那得40天才能到法国,那和坐牢有个毛的区别,特别还是两个男人一起去,太恶心了,赵诚宁可多花点钱坐飞机!

    张伟觉得赵老大决定坐飞机很英明,飞机上的漂亮真的很养眼,尤其是那几个空姐,这小子拿着赵诚的照相机,对着空姐就是一顿猛拍,然后开始意淫,到底追哪一个当媳妇

    本次航班不禁止大家玩手机,同样也没有播放录像,一份报纸被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赵诚无聊的直打哈欠。他决定返程的时候一定要多带几本书,实在不行自己写点什么也好啊!

    几个钟头以后,飞机在香港启德机场平安着陆。



七十六章 欧洲攻略1
    抗战前的香港远远没有后世繁荣,不但比上海广州差远了,连青岛都超出这里一大截。

    抗战爆发后,香港成为国外物资输入国内的重要港口之一,大量的国内急需的物资由香港从陆上转运内地。加上内地大量资本涌入港岛,香港逐渐呈现出一派战时繁荣景象!

    香港作为英国人的殖民地,地理条件又得天独厚,所以日本并没有封锁香港,国内抗战的许多重要物资,特别是汽油,还能从这里通过走私运往内地支援抗战。同样,日本人也得到了他们最急需的军用物资,锡猪鬃钨沙和水银!?

    特别是钨沙,日本不产这东西,西班牙每年那点出产还让欧洲各国瓜分了,最让日本人郁闷的是,日军的占领区也没有这玩意。国民政府为了打破日本的经济封锁,干脆把钨沙的销售权承包给了英国人,所以日本人想要得到钨沙也只能靠走私渠道。

    按照目前的汇价,一港币值15便士,钨沙在广东产地的售价是60法币一吨,换算成港币大约是66块7毛。钨沙走私到香港后,价格立刻暴涨到2000港币,整整翻了30倍,暴利让无数人趋之若鹜。

    战前的钨沙走私就很厉害!走私手法种类繁多,一般的老百姓会把钨沙装在特制的马甲里带到香港,走私商喜欢用轮船夹带和渔船偷运,最不讲究的就是广东那帮军阀,他们连军舰都用上了。?老百姓偷运都是论斤论旦偷运,海军那帮人用运输舰一次至少几百吨。

    不仅钨沙,其他东西走私也成常态化。走私客向境外走私锡锑钨沙桐油,换回盐糖香烟和鸦片谋取双份利润。国民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整军备战,一直在加强海关的缉私力量,广东这头特别成立了财政厅缉私处,但收效十分有限。

    走私的不仅包括海盗私枭,还有税警地方官绅,甚至包括驻军和海军。广东军队的待遇一度比中央军还要好,还利用走私获得的巨大利润建立了强大的空军力量。抗战爆发以后,部分还有良心的走私客换了营生,可是更多地人还在继续着往日的生意。

    于璐在电报中提过,东江一带走私客为了赚钱,几乎没有任何底线,每个月都能偷运巨量钨砂到香港销售,他们不在乎买家是谁,只在乎能不能拿到钱,每个月至少有二十吨左右流入日本人手中。丫头用金钱开到,和当地驻军和缉私武装搭上了关系,然后边打边拉和走私犯也达成了默契。走私客们还算只要有钱赚,就能不把东西卖给日本人,那些有军队背景的商人更是如此。最多的一个月,公司从东江走私了1300余吨钨沙,小部分在欧洲市场出售,大部分在西班牙秘密贮存起来,几个月下来,居然也积攒了四千吨钨沙。

    于璐在香港收购钨沙的公司有两家,一家是在意大利注册的,一家在是在瑞士注册的。赵诚跟于璐强调过,日本人吃早要和英国人翻脸,所以她做了两手准备。于璐不仅收购了钨沙,还收购了猪鬃和桐油,这些东西同样是紧俏货,欧洲的火药味连猪都闻的出来,各个大国都在拼命的囤积这些东西。赵诚没进公司,只是远远的在观察,几个外国经理很负责,大批的中国雇员也很认真,就冲着他们的工作态度,于璐的工资就没白花。

    两家公司旁边就是原来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八路军的办事处挂的是粤华公司的牌子,一来是为了宣传抗战,二来么,为了筹集抗战物资。苏联人给的援助全给了国民政府,新四军只要来了几挺转盘机枪,其他什么都没有。委员长的解释是,前线吃紧,所有外援和国造的武器都发完了,连旧枪都用上了。不过委员长还算地道,至少之前答应的军饷还在发着。三月份的时候,港英当局出动了大批警力对粤华公司进行突然搜查,还逮捕了办事处5名工作人员?,自此粤华公司的活动就转入了半地下状态。

    下午的时候,赵诚办完事去去皇后大道逛了逛,顺便找个地方落脚。这里的人很多,还挺繁华,罗大佑的歌里唱的还真不假,皇后大道东上为何无皇宫,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涌?

    一连跑了几家旅馆都没有空房,大量难民为了躲避战火涌入香港,香港的人口从1936年的八十六万一下激增加至一百四十余万,这里的衣食住行一下都紧张起来。赵诚很郁闷地发现,闹不好自己又得露宿街头了!好在这里茶社不少,弄个包间也能对付一夜。

    赵诚很意外,他在茶社里看见了北边来的同志,几十年后共和国的外交部长乔冠华。

    宋q龄女士居然也和朋友在茶社里聚会。南京沦陷以后,宋女士在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女士的帮助下,摆脱了日本人和军统的监视,从上海乘船来香港建立了保卫中国同盟。宋女士利用自己在外国人和华侨中的声望,筹集了大批资金和物资送回国内战场,新四军和八路军也从同盟这里获得了急需的的药品。

    宋女士十分同情难民中的老弱妇孺,但是对那些来港逃避兵役的人,和苟且偷安的军政人员则是十分愤怒。据说,她还写信给广东省政府主席吴铁城,要求广东方面设法制止年轻力壮者和家境富裕的人员逃往香港。赵诚让张伟悄悄的塞了两万美元在宋女士包里。宋女士不是那种公款私用的人,更不会向她的秃头妹夫伸手,香港物价涨的厉害,这些钱应该能派得上用场。
1...2627282930...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