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超级壮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扇门老王
英国人的运气不错,很多得到消息的法国荷兰和比利时船只也赶来参加救援行动,甚至还有法国人的一支驱逐舰编队。不过唐宁街也收到几个坏消息:德国海军出动了,潜伏在荷兰和比利时的特工报告,大批潜艇鱼雷艇和扫雷艇离开了港口,目标正是墩刻尔克方向;前线部队报告,德国装甲部队重返战场,而且一上来就是全面进攻。
午夜时分,唐宁街总算明确了今天的成绩,经多方努力,一共从墩刻尔克弄回来7669人。这个成绩不是很理想,正当大佬们开会商议如何扩大撤退能力时,前线突然传来报告:墩刻尔克北部包围圈内的比利时军队投降了,比利时政府愤怒的指责英国人再次背叛盟友(上一回是波兰);法国第一集团军在里尔的部队也坚持不了多久,他们虽然知道自己已经没有突围的可能,一直在为大部队争取撤退时间,但是他们弹药至多只能维持两天。
第二百二十五章 收割7
5月28日上午,敦刻尔克地区突然起了大雾,德国空军不顾天气的影响强还是行出动七十二架轰炸机。可是能见度实在太差,飞行员们只得草草扔掉炸弹返航,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会有什么像样的战果。
虽然天气状况对撤退行动同样不利,可总比挨炸弹强的多,英国方面则决定充分利用这一空档加紧撤退。不过,由于连日轰炸,港口的破损实在太过严重,几乎所有船只都无法靠近岸边。如果单靠不多的小船从岸上向大船转运,估计至少得花上一个月才能完事。撤退指挥部索性派出海军官兵,由他们带领陆军官兵走到深水区再登上摆渡用的小船,这样效率提高了两倍都不止。
当天下午,浓雾稍稍散去,但能见度依旧非常低。德国空军在柏林方面的严令下不得不组成三五架飞机的小编队,大约每隔15分钟就对海滩进行一次突击。很可惜,他们投下的炸弹在沙滩上作用非常有限,英国人甚至懒得寻找隐蔽部。
撤退一直持续到深夜,今天有17809人幸运儿从墩刻尔克撤回来英国本土,数目比前一天增加了一倍多。这主要归功于午后大批民船的加入,它们吨位小,几乎是冲到浅水区才停下来装运士兵。
撤退人数让所有人非常满意,海滩上部队的士气也有所回升,因为大家都看到了希望:活着回到英国再也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5月9日,大雾依旧。为了加快登船的速度,撤退指挥部下了血本,他们趁着落潮把卡车一辆接一辆的用坦克推到海里,然后用车厢挡板木板把车子连在一起,形成了两条长达数百米的栈桥。正当大家为这一工程欢呼时,天气转晴了。德国轰炸机和战斗机倾巢而出,这几天的糟糕天气让空军上下恼火异常,上级的咆哮友军的嘲笑,空军什么时候受过这种侮辱?
英国人痛苦的发现,由于往日轻视空军的建设,他们不得不吞下这枚苦果。战前德国空军是精英聚集地,调到空军是一种荣誉;英国那头正好相反。英国空军只能在确保本土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抽出富余力量参加墩刻尔克方向的作战,每天两百架次的支援已经是极限。而他们的德国同行,只要天气条件允许,他们一次就可以抽调这个数目。停在岸边的大型船只产成了最好的靶子,所有德国飞行员都难以抵抗这种诱惑。仅仅五个小时内,盟军三艘驱逐舰和21艘其他各型船只被击沉,另有七艘驱逐舰遭到重创。撤退指挥部不得不将八艘最好的驱逐舰调回本土,以免影响以后英国本土的防御作战。
空军打的热闹,德军也没有闲着,装甲部队排出攻击队形朝前猛攻。盟军的防御圈大大缩小,几乎毫无纵深可言,德军的火炮已经能够打到了海滩和主要的航道。
等待队伍发生了混乱,因为伦敦的撤退计划中始终是把英**队放在首位,现在不少法国人也想上船。双方由争吵升级到武装对峙,然后英**人突然开火了,猝不及防的法军官兵和平民瞬间倒下一大片
撤退还在持续,尽管盟军损失惨重,但29日全天共撤走了47300人。愤怒的法国领导层发现,没有一个是法国人能登上英国人进行撤退的船只,无论是民船还是军舰。
5月30日,墩刻尔克一线再次被大雾笼罩,天空时不时的会飘下一阵小雨。盟军欣喜若狂,但是出于谨慎,他们还是在海滩上释放了大量的烟雾。这一天只有极少数德军飞行员冒险飞抵海滩,可惜他们的勇敢并没有取得什么战果。撤退人数再创新高,达到了五万三千八百余人。在法国政府的努力下,英国人不得不在其中留下一半的名额给了包围圈内法国官兵。
5月31日,68万人撤离,英国远征军司令戈特溜了,据说是奉命回国,海滩撤退工作的指挥权被移交给第1军军长哈罗德?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少将去年还只是第一师师长,这家伙的履历中有一段功勋非常不招印度人民喜欢:他曾参加镇压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并取得勋章。
对于亚历山大当时的心境已经无所考证,aybe问候过若干人的老母,在大家看来上帝一定不怎么待见他。这位先生出任一把手不到三个钟头,英吉利海峡起风了,不但用几座卡车搭成的栈桥被迫暂停使用,连海峡上空的浓雾也在快速消散。
很快,天气彻底放晴,德国空军两个航空队共三百余架飞机倾巢出动,像马蜂一样猛扑墩刻尔克。英国空军也没有闲在家里看风景,一起风他们就知道德国佬必定会出来挑事。尽管人手紧张,空军还是竭力派出了部队,拼死掩护部队和船只撤离。陆地上的情况差也不多,德国陆军的攻势一浪更比一浪浪。为了掩护海滩上的撤退行动,不少阵地上英国部队实现了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的诺言。在各方面的联合努力下,这一天至少有六万八千人撤回英国。
六月一日,天空万里无云,亚历山大少将压力真的非常大,他知道最危险的时刻来临了,墩刻尔克上空的空战就没有停下来。英国空军再也顾不上为包围本土去保存实力,战斗机轰炸机鱼雷机,甚至还有零时加装了机枪的侦察机。只要是能给德国轰炸机找麻烦,英国空军甚至不介意派出滑翔机。
但是英国空军的冒死阻击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效,他们虽然击落了23架德国战斗机和轰炸机,可是海面上浮油可以证明英国还是输家,31艘满载着撤退官兵的船只被击沉,11艘遭到重创!尽管又有六万多人被解救,可是这种损失再来两趟大英帝国就真抗不住了。
至六月三日,墩刻尔克海滩的忙碌依旧,不过英国人总算松了口气,因为海滩上所有穿英军军装的活人都回到了英国。
赵诚一面关注着敦刻尔克方向的战况,一方面还得为国内的事情操心,东川那头来了电报:上周货物已到海防,家里正在组织抢运。
第二百二十六章 收割8
这段时间东川基地很忙,李有财带着部队在忙着整训,周易抓总的同时还等忙基建。赵诚从欧洲拐带回的犹太人里有米兰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的工程师,还有建筑公司的经理,要不是有他们帮忙,周易估计得吐血。
仓库仓库,还是仓库,工兵连成了土拨鼠,在犹太专家的带领下挖洞盖房子,从过完年以后就没有停下来。东川这头有不少老年间挖铜矿留下的矿洞,犹太工程师带人实地勘测后选了几个条件还不错的,稍微改造一下就行。新完工的仓库每个礼拜都有,但是离赵老大的要求还是有差距,不得已只能把筑路大队也调回来。
人多好办事,工程进度明显加快不少。周易刚准备庆祝一下,越南那头的电报到了。看看提货清单,他差点没哭出来。
货物有两批,一批是刘福贵用情报和德国人换回的武器,另一批是于大小姐在美国帮着定购的200辆三吨半道奇和3500吨油料,居然是同时来了,这么多东西至少得二十列火车。
不过于璐的电报让他很快轻松下来,几大强国都拜托于大小姐别在期货市场上兴风作浪,这总得付出点代价啊!法国人很爽快的答应帮助解决火车车皮的事,他们特意加开了专列,而且不占西南运输处的运输计划,法国方面还将为专列提供必要的防空武器。
辎重团前几天才从缅甸拉货回来,车辆正在做保养,正好把司机派去越南接卡车。卡车回国时还可以装些货物,加上运输卡车需要的车皮,这样一来就可以多出四五千吨的运量。按照赵老大说法,外国佬很可能切断滇缅滇越交通线,现在多弄回来一吨货,说不定到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
物资清单里提示有两万条捷克造vz24步枪两千支p38冲锋枪,六门75山炮和二十门pak37战防炮。这些东西加上配套的弹药估计三趟火车就能装下,可以先运回来。至于汽油,那玩意太危险,到时候慢慢往回倒腾就行。有了计划,剩下的就是派人实施。部队么讲究的就是一个雷厉风行,安排好任务,大家就分头忙去了。
因为货物有些特殊,这次没有从外头请翻译。家里有会说越语的人,就是赵诚从西贡送回的三个姑娘,周易特地请来老师教她们说中国话,这会姑娘们都能和大家简单交流了。
尤其是那个叫黎珍的姑娘,脑子灵活,从越南过来时就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火车到昆明后在城里赚了很是不少,在基地里绝对属于家底丰厚的那一类。
云南这头的物资匮乏,特别是今年四川春旱,闹的昆明这头粮食价格也奇贵。东川这头地少人多,粮食更不好买,倒不是出不起这钱,实在不好意思和老百姓争粮食吃。家里七千战斗兵,一千五百多各种后勤人员,外加三千孤儿和三千建筑队,一共是一万六千人,每天光是粮食就得快三万斤,东川这头唯一能解决的就是蔬菜,其他的东西都得靠外运或者购买。
想来也是个笑话,赵诚预料到粮食会有麻烦,所以出发前在越南那头弄回来不少,可谁都没想到会消耗的这么快。除去新买来的壮丁,队伍上还在沅陵那头又招了千把号弟兄,这都是计划外的。那三千多孩子也挺让人意外,许是饿的太久了了,这帮小家伙饭量一点也不比大人少。周易在盘点库存时突然发现,原本以为能支撑到秋收的粮食顶多只能坚持到八月中旬。这次不乘机从越南补充一些,光是靠在云南买粮,非得出乱子不可。
肉食什么的最麻烦,大运动量的训练没有油水撑着可不行,整个东川养的猪还不够基地两顿饭的消耗,只能向上回那样在越南那头订些海货补充肉食的不足。买什么买多少,这都很有讲究。弟兄们顶喜欢吃越南那头出产的海虾干,把虾干放在汤里又提味又省盐;后勤上倒是挺中意英国出产的咸牛肉罐头,二两咸牛肉能顶半斤米饭。周易倒是无所谓,只要能填饱肚子,他对饭菜的要求并不高。不过只要大家喜欢,那就多买一些,反正赵老大不差钱,实在不行就让于大小姐出面,先提货后付款。
砍价的事情就摆脱给黎珍,这丫头的经商本事是天生的,就连犹太人也比不上她。而且不让犹太人出面是有理由的,越南这头的法国人几乎和德国人一个德行。
事情千头万绪,安排好物资运输以后周易也没能轻松下来,前两天曹二宝给他找了个活,说是有个朋友想买些弹药。
来谈生意的还是个熟人,虽然对方留了络腮胡子,可周易还是一眼就认出这是滁县自己抓过的那个老师:蒋明。有些话不能挑明,周易也乐得装糊涂。
事情很快就谈妥了,五万发七九子弹一万发六五子弹换一卡车钨沙,按照香港的钨沙价格,两边倒也都没吃亏。不过国内的钨沙不怎么值钱,有些地方有钱也买不到弹药,大家心照不宣罢了。
这种事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分危险,为掩人耳目,周易不得不亲自去战利品仓库装车,这里的东西只在师部的小账本上有记载。日式子弹问题不大,库存的步枪子弹一共是一万六,七九子弹只能挑剿匪缴获的那些,有尖头弹有圆头弹,数量比对方需要的还多一万发左右。除了这些,库还有五十多支美国产的转轮手枪,配套子弹也有一万多发,就当是添头了。
在镇子外头交的货,曹二宝只说卖给对方就成,至于怎么弄到目的地,想来蒋民肯定会有自己的办法。
回到基地时已经是傍晚,收操的队伍正在夕阳下行进。训练了整整一天,每个人都是又热又累,可没有一个人敢于摘下自己的钢盔。纪律,在东川自己深入人心。
周易满意的看着这一切,他相信自己的队伍现在欠缺的只是实战经验。或许只要见过两次血,队伍就能成熟起来
第二百二十七章 收割9
战争年代,只要看不见炮火和硝烟的时光就是幸福。
有时候周易也会想,如果当初没有碰到赵诚,自己现在会怎么样。是死在突围的路上?是躲在某条战壕里一边等死一边逮着身上的虱子?不知道,至少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自己一定吃不上饱饭盖不上干净铺盖。
打仗么,没那么多风花雪月,自从昆明城里粮价飞涨以后,那些喜欢耍笔杆子的家伙也没了生气。前两天有几个报社的家伙来拜访,说是想宣传一下赵司令救助孤儿的义举。
可拉倒吧,这年月想出名的只有三种人:想弄死自己又下不去手的;好日子不过,想看看自己到底能死的有多快的;还有就是想抬高身价,准备当汉奸去南京投奔汪精卫的。
周易对文化人不是太感冒,大约和去各个高校招兵失败的经历有关。在那些读书人的眼里,他们自己才是民族是大脑抗日的希望,责任就是用纸和笔唤醒大众,扛枪打仗血洒疆场那是丘八们的事。原本弟兄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可雅格布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信息,国难来临时,波兰那些大学教授和老师一样会主动拿枪上战场的;听赵老大说,苏联和德国也是一样。写几篇乌七八糟的烂文章忽悠别人去死,躲在大后方蒙吃蒙喝,这样的文化人还是少一些比较好。
许是那几天事情多,忘了给红包也没有请客吃饭,等东川这边得着信的时候,各种小道消息已经传的到处都是。西南联大那帮子兼职教员差点没笑岔气,小报上写的那一个精彩:驻昆明某部原系**收编之土匪武装,因抗战需要而未对其加以惩戒。殊不知该部不知悔改,以吸毒聚赌搜刮民财为能事,绑架众多幼童为仆役,稍有不从则皮鞭加身该部赵姓官长残暴不仁,以枭首悬尸为乐事,民怨极大无视中央之禁令,大肆走私国家统销物资
总而言之,活脱一个抗战版流寇李自成。当然了,人家李自成不吸毒,其他么,大小尺寸正合适。
看完报纸周易挺恼火,偏偏还只能忍着。民国的记者号称无冕之王,又称拿执照的土匪。论到下作,比狗肉将军张宗昌还要狠些,连上海青帮的杜月笙都对他们无可奈何。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年代,凡是不要命的人反而都很注重脸面,或许只有当遇上既不要脸又不要命的人,这些所谓的无冕之王才能收敛一些。
这事不大不小,周易还是给赵诚发了封电报,老赵的回电倒是很简单:能忍就当他在放屁,忍不下去就把人扔进山里喂狼。
忍,赵老大是块滚刀肉,要真等他出手,不把那家报馆炸上天才怪。周易只得自己出面把事情做了清理,这事也简单,给那几个小报记者家里塞了些土特产和钞票,什么炸药手枪和电台什么的。完事给军统昆明站打了个招呼,都是熟人,私底下的意思大家都懂,伤天害理的事咱不做,把这几个孙子送到前线去挖战壕总不过分吧!
做人么就是这样,你老实守规矩就会有一帮子人上来给你挑刺,不在你身上踩上两下不在你的饭碗里吐上两口唾沫,似乎就显不出他们是道德人士来。赵诚低调,带着弟兄们一起低调,搞的所有人都以为新编第24师好欺负。周易懒得解释,也不想去做杀人放火欺男霸女的活,前一阵子给法国人弄药的时候雇了帮子大烟鬼,这时候正好可以废物利用起来。任务就一件,每天去东川镇外的大烟馆,是抽大烟还是喝花酒,都由他们,每天五毛大洋,只要弄的四里八乡都知道新24师和其他杂牌部队一个德行就行。
老话说这叫自污,部队要想过安生日子多少都得有些爱好,要不然迟早被人阴死。不过据军统的人说,原本也用不着这么做。赵师座有两个外国老婆还特么和其他几个不清不楚,洋酒雪茄不算,连穿的衣服都是外国裁缝做的;辎重团的张团座也是两个外国老婆,最厉害的还是陕州的曹团总,居然连自己老婆都杀。就这么个组合,全中国您能找出第二家来么?
不过说归说,做归做,真要是规规矩矩,肯定会有人对新24师的军饷来源心生疑惑,有那些大烟鬼打掩护就不同了。昆明这头什么多,烟土么,新24师什么多,卡车么!
钱烟土卡车大烟鬼,所有人都会在第一时间认为是在贩运烟土上发了大财,而且是朝国外贩运烟土。卖烟土都卖到了国外,这叫国际贸易,听着都高大上。
只要弟兄们能平平安安,名声么,周易还真不在乎。
来基地打秋风的人并非都是不受欢迎,比如西南联大和昆明师专的校长,谁让大家熟呢。家里的卡车多了,几辆从日本人那里缴获的一吨半小卡车就成了摆设,改成木炭车,一家一辆,帮着学校拖拖东西也是好的。
今年粮食价格涨的勤快,校长们来的更勤快,不管多少都不会空手而归。虽然家里最近现金实在周转不来,可地里有菜啊!木炭车一趟至少能拖回去一千四五斤,足够全校师生吃好几天。
听说赵诚在欧洲,两位校长动立刻提出了新要求,器材书和各种实验设备,那什么请不要谈钱,俗,一谈钱就俗了。
那什么周易可不觉得俗气,我们就是一帮丘八,国民政府发的那点军费还不够保育院那帮孩子嚼裹的,那学校建设为什么要从我们卡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