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大家如果能够提前猜到主考官,做一些准备的话,这成功的概率就要增加几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觉得吏部尚书王鏊出任本次主考官的人占多少,但觉得户部尚书周经、礼部尚书徐琼成为本次主考官的人也不少。

    因为以往的惯例,基本上都是户部、礼部、礼部这三个尚书来,至于兵部尚书马文升,连提议的人都没有。




第281章,都准备看笑话
    “看样子今年王公主考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一起来押题”

    讨论完了主考官,江善这边又是引导大家来押题,押题也是大家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当然自古以来想要压中题的概率几乎为零。

    因为科举考试的题目完全凭主考官个人的喜好来出的,范围又是来自四书五经,非常的广,出题往往又是掐头去尾的,根本就猜不中。

    猜不中没有关系,文人才子们依然乐于去押题,并且乐此不彼,每次的科举考试,考试之前各种各样关于考题的消息就满天飞,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大家押题的。

    “如果是王公为主考官的话,我看有可能会跟现在的海禁有关。”

    欧阳文想了想说道,这押题也不是随便乱押的,很多时候还是要跟时事政治来押题,因为考官们也往往喜欢根据时事政治来出题,毕竟读书人都是国之栋梁,将来极有可能是有机会站在朝堂之上,上报君恩,下造福黎民。

    “欧阳兄何以如此认为”

    江善一听,连忙问道。

    “海禁一直以来都是我大明之国策,但前段时间朝廷特许天津解开海禁,又允许沿海渔民下海捕鱼,或许王公就可能因此出题。”

    欧阳文将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如果以海禁为题的话,那以欧阳兄之见,我们又该如何去答题呢”

    有人又连忙问道。

    “王公博学有识鉴,经学通明,制行修谨,文章修洁,又善书法,我们或许可以从这些方面去走。”

    欧阳文还是有几把刷子的,事先就已经摸清楚了王鏊的情况,显然为了科举也是做了充足的准备。

    众人一听,顿时就忍不住直点头,知道如果是王鏊主考的话,这八股文就不能写的太繁琐,必须要简洁,同时有书法不错的人也是心中暗暗一喜,这字写得好显然也是加分项的。

    当然科举考试的卷子都是有专人誊写,然后再给主考官这边去批阅的,以防止从字迹上面认出来,然后导致科举取士不公的现象。

    “我觉得或许还有可能是户部尚书周公来出题,这出的题或许极有可能和官仓失窃有关,大家以为呢。”

    很快刘宏志也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周经是户部尚书,他来主考的话,这出的题目或许真的可能和官仓失窃有关。

    众人听到刘宏志的话,也是微微一警惕,这个案子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结案,而且越查越深,牵扯出来的朝廷大员越来越多,以至于朝中很多大臣都惶惶不可终日。

    “那不知刘兄以为我们又该如何答题呢”

    江善想了想也是问道,押题、押题,不管是押题目,还要讨论下如果真出了这个题,大家又该如何去答题,答题的核心自然还是围绕着主考官的政治观点、主张来答,才能够加分。

    “周公一向刚直不阿,敢于直谏,所以个人以为如果是周公出题的话,我们措辞可以更加严厉一些,直指要害,要敢于直言当今之弊政。”

    刘宏志沉吟一番之后也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众人一听,也都纷纷点头,周公之名大家都是知道的,性烈如火,敢吐弘治皇帝一脸唾沫的主,你要是跟他弯弯绕绕的去写,多半是要减分的。

    “如果是礼部徐工来当主考官的话,或许极有可能……”

    众才子不断的讨论来讨论去,从主考官个人的喜好、性格、政治主张等等以及讨论到当今的时事,围绕着这些不断的去押题,讨论如何去答题。

    黄锦泉和童源两个人一直都只是静静听的,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像这样的聚会,说有用也是有用的,很多通过这样的聚会能够了解到一些小道消息。

    说没用也可以说完全没用,因为即便是猜中了主考官,也不可能猜中考题,要是没有真才实学的话,考试时依然要一头雾水,根本就写不出什么东西。

    八股考试又限制的死死的,从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严格要求。

    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甚至于声调的高低等等都要相对成文、平仄对仗、还有字数的限制等等。

    这些诸多的要求,也就导致了纵然是猜中了主考官都没有什么用,除非是能够事先知道考题,提前就对考题进行研究,慢慢的去精雕细琢,才真的有用。

    “黄兄,童兄,两位乃是高人子弟门徒,想必对于这次的秋闱肯定是十拿九稳,不知道两位对此有何高见”

    江善见两人一直没有开口,等气氛稍微一冷,也是立即将话题转移到黄锦泉和童源两人的身上。

    说到高人子弟门徒的时候,声音都变大了一些,黄锦泉、童源、林书鸿三人在这望月楼上面和刘晋对赌,输了之后拜刘晋为师的事情也是早就已经传遍了整个北直隶的士林,一向也是大家笑谈的事情。

    当然这名声自然不会太好,三人年纪都比刘晋大,刘晋也是个秀才,这拜刘晋为师,怎么看都是让人笑话的,

    听到江善的话,众人将目光转移到两人的身上,都隐隐之间带着笑意。

    “我们两人才疏学浅,天资平平,学业不精,这次多半是去走个过场的。”

    黄锦泉很是谦虚的说道。

    “黄兄此言差矣,刘晋刘公子的大名现在谁人不知他乃是高人子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两位能够拜刘晋为师,可见天资过人,现在又得到高人子弟教导,区区乡试又有何难”

    “想必两位肯定是志在春闱,金榜题名,说不定明年还能状元及第呢。”

    欧阳文笑了笑说道,他这将黄锦泉和童源捧的高高的,自然也是为了让两人摔的很惨。

    谁都知道他们拜刘晋为师是怎么回事,哪里是什么天资过人,至于刘晋,一向都和北直隶的士林尿不到一个裤子里面去,大家自然都不喜欢刘晋,更何况刘晋一直以来都在行人才子们所看不起。

    现在马上就要秋闱了,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等着看刘晋师徒的笑话,特别是看刘晋的笑话,这高人子弟要是连乡试都考不上的话,那真的就是要让人笑掉大牙了。

    “欧阳兄过奖了,我们可不比欧阳兄志存高远,有鸿鹄之志,更有状元及第之才,我们只是希望不坠恩师之名就知足了。”

    童源冷冷的看了看欧阳志,这人话说的好听,但却句句针对自己,针对恩师。

    “童兄,不知这一次你们的恩师是否会参加乡试”

    刘宏志笑了笑也是跟着说道。

    “自然是会参加的。”

    童源淡淡的说道。

    “你们一门四人同时参加乡试,如果全部考中,这一门四才子,必然会成为千古佳话。”

    刘宏志想了想说道。

    “可不是嘛,要是明年春闱再同时金榜题名的话,这一门四进士,那就真的不得了。”

    欧阳志又跟着说道。

    众人都带着笑意看着,文人之间的事情,虽没有刀光剑影,但却也是字字诛心,大家都在说刘晋一门四人这次考试的事情,都在说必然能够高中,一门四进士的千古美谈,但其实都是在等着看刘晋、黄锦泉、童源的笑话。

    现在说的多好听,等到考试结束了,到时候这一门四人参考,一个都没有考中的话,那就不是千古佳话了,遗臭万年估计不至于,但肯定会成为大家的笑谈。

    黄锦泉和童源的脸色都变的难看起来,这种话是人都听得出好坏。

    “诸位,我们两人还有事就先告辞了,希望诸位都能够金榜题名。”

    黄锦泉和童源对视一眼,再待下去就没有意思了,于是直接丢下一句话就离开了望月楼。

    众人讲黄锦泉和童源离开,也是忍不住互相笑了笑,都准备着看笑话。



第282章,刷题
    “这些人…”

    出了望月楼,童源忍不住握紧了自己的拳头,他当然知道这些人是在笑话自己,但这没有关系,他最不能忍的他们笑话自己师门。

    虽然刘晋在四书五经方面根本就没有教授他们任何的东西,但是他们依然从刘晋这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让他们两个都获益匪浅,对于刘晋这个老师也是深感钦佩。

    “不必理会他们,只是我们这一次乡试,你我都需努力才不至于丢了恩师的脸面。”

    黄锦泉微微摇头说道,只是想到这科举考试的难度,再想一想自己的学问水平,顿时也是忍不住气馁起来。

    “嗯。”

    童源郑重的点点头,心里面也是暗暗的发誓。

    第二天一早,两人早早的就来到了刘晋府上,准备着好好的聆听刘晋的教诲,努力准备这一次的乡试。

    “你们来怎么早做什么”

    刘晋自然是无忧无虑,没心没肺的睡到了日上三竿,等来到书房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两个便宜学生竟然很早就来了,此时正在书房当中认真的学着四书五经。

    “恩师,我们自知资质平庸,又才疏学浅,恐怕这次乡试是要给恩师丢脸,但古话说得好,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还有半个月的时间,自然是要专心用功。”

    童源连忙恭敬的说道。

    “嗯”

    刘晋老气横秋的说道,接着来到两人读书的书桌旁边,看了看两人书桌上面的书问道:“都在看什么书啊”

    “学生在看《礼记》。”

    童源回道。

    “学生在看《中庸》。”

    黄锦泉也是回道。

    “距离乡试也仅仅只有帮个月的时间了,你们现在看这些书已经没有什么用了,把这些书都放一边去。”

    刘晋听完也是点点头,接着笑了笑说道。

    “把这些书都放一边去”

    两人同时疑惑的说道。

    “对,放一边去。”

    刘晋来到自己的书桌旁,轻轻的坐下,接着说道:“接下来的半个月,我们不看这些四书五经,我们来刷题。”

    “刷题”

    两人一听,顿时就更疑惑了,黄锦泉连忙问道:“恩师,何谓刷题”

    “刷题就是,就是不断的做题,简单的来说就是我们将往年乡试、会试的题目拿来练习,不断练习如何去写八股文,写了八股文之后,我们三个再来互相评分,共同研究彼此所写文章的不足之处。”

    “等我们刷够了足够的题目之后,我们三个再来押题,根据自己的推断,互相出题,然后再来做题。”

    刘晋想了想给两人解释道。

    “原来如此”

    两人一听,顿时就明白了这刷题是怎么回事了,接着童源想了想问道:“恩师,这刷题又有何用处”

    “当然有用了,这是让你们好好的练习下科举考试的题目,如此一来考试的时候就不会紧张,也不会脑袋空白,要是我们押题的时候还能够走运压中考题的话,我们就通过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刘晋很是自信的说道,刷题这招在后世高考都已经经过了无数次的检验,有些题目多做几次之后,其义自见,有些题目刷多了,高考的时候都能够遇到同样的题目,这就是刷题的好处了。

    “嗯,现在开始吧,为师出一个题,这个题是天顺六年北直隶的乡试题,题目是士先器识,我们三个都来做题吧。”

    刘晋事先也是已经让人找出了历年乡试、会试的科举题目,随便翻了一个说道。

    听到刘晋念出来的题目,黄锦泉和童源两人也是立即沉思起来,接着很快就皱起了眉头。

    这道题出得很阴险,题干隐藏了后半段,原话应该是‘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出题的人一定是故意的,你要是不知道全句,很容易就审题不清、乱答一气。

    那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是《新唐书裴行俭传》里的,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就是说做一个士,首先得有器识,然后再谈文艺。

    裴行俭说谁的呢老裴说的是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卢照邻和杨炯,说他们虽然名气很大,但除了杨炯外前三个都恃才傲物、心浮气躁,一定不得好死,要不说这老裴嘴咋就那么毒呢,后来果然砍头一个、淹死两个,只有杨炯得了善终。

    当然科举考试的时候是千万不要扯这么多没用的,了解一下这句话的精髓,知道这个题目的侧重点在那个方面就可以了。

    黄锦泉和童源两人都在不断的思索,琢磨,当然也有可能是在想这考题的出处,同时在思索着该如何去作文。

    至于刘晋,他有金手指,脑海中瞬间就可以形成一片标准的优秀八股文出来,所以此时也是闲着无事做,仔细的观察着自己的两个便宜学生。

    两人此时都皱着眉头,似乎在不断回想这题的出处,这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弄清楚了这题目的出处,他们才能够将这个出处的全文给写出来,然后仔细的研究全文,再研究下写这个文的作者当时的处境,再集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研究这文。

    这仅仅只是第一步,要求就已经相当高了,这必须要将四书五经之类的背的滚瓜烂熟,才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知道这个题的出处。

    后世高考语文题当中的填空题和这个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当中的小儿科了,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对于这些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来说,这背书算是基本功了,很多人早就已经将这四书五经被的滚瓜烂熟了。

    但知道了出处仅仅只是第一步,还必须结合作者的境遇,当时时代的背景等等来深刻理解这文,更是要知道历史上一些儒家先贤对这此的注解之类的。

1...115116117118119...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