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人一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基本上也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这也是刘晋为什么经常和刘晋混在一起的原因,因为刘晋要将自己后世的那一套思想观念灌输给他,让他摆脱了原先老旧思想观念。
“想要让朝中大臣同意我们办盐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人都和大大小小的盐商有关系,我们办盐场等于是动了盐商的利益,他们肯定会极力发对的。”
“不过我们并不是没有机会,突破口就是我们一年向朝廷这边缴纳两百万两的税银,国库空虚已久,如果每年能够增长两百万两白银的收入,我想朝中还是会有很多大臣支持的。”
谈到这事,刘晋想了想也是说道。
办盐场的难点不再弘治皇帝这里,反而是在朝廷之上,盐可是关系到盐商根本利益的东西,一旦触及他们的利益,必然会再次掀起滔天的巨浪。
第290章,争取武将勋贵实力的支持
“老刘,你跟我说句实话,我们办个盐场上交两百万两银子给国库之后,我们真的还有钱赚”
听到刘晋再次提到两百万两白银的事情,朱厚照忍不住再次向刘晋问道。
在他看来,这盐虽然赚钱,但是一个盐场的产量始终有限,这一下子上交了两百万白银给国库,还能够有多少的利润可言
“你还不相信我”
“这晒盐法一出,它的产量会是现在产量的百倍、千倍,到时候我们发愁的就是盐的销路了。”
刘晋笑了笑,很是自信的说道。
后世全球各地的盐场都是晒盐,产量庞大无比,不仅仅满足食盐的需求,更是能够满足庞大的工业用盐需求,产量绝对不用担心。
而且刘晋都已经选好地方了,办盐场的地方就在后世的长芦盐场地区,这个地区滩涂非常的多,并且平坦开阔,一年当中又是晴多雨少,再加上风也大,是最理想的晒盐之地。
“那就好,只要不亏本就行。”
“哼哼,早就看那些南方的盐商不顺眼了,上次竟然还敢针对我,看我这次釜底抽薪,将你们打回原型。”
听到刘晋的回答,朱厚照忍不住狠狠的说道。
上次的事情可是让朱厚照深深的记在心里面,自己好不容易搞点产业,想要赚点钱,这些人都盯上来,更是想要以此来限制皇权,这是绝对不能忍受的事情。
现在案子越查越深,浮出水面的人也越来越多,已经可以明确知道的就是南方的盐商、徽商、大商人等等参与了这事。
弘治皇帝之所以会同意刘晋和朱厚照办盐场也是有打压南方盐商的意思在里面,盐铁专营,国库没有得到什么利益,他这个皇帝更是捞不到什么好处,至于普通的老百姓也是吃着昂贵的盐。
几乎所有的好处全部都到了这些盐商的嘴里面,关键是这些盐商得了好处竟然还将手伸进了朝堂,还想要限制皇权,这就绝对不能忍了。
不过弘治皇帝也是知道,纵然是杀了一批盐商,只要这个制度还在,依然还会有新的盐商冒出来,所以才会试着来尝试做一些改变。
“殿下,想要顺利的开办盐场,光靠我们可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刘晋想了想也是对朱厚照说道。
这是刘晋一直以来奉行的一个策略,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让大家参与进来,特别是武将勋贵集团的参与。
因为人多力量大,只有更多的人在新的事务上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利益,这支持新事务的力量才会更大。
“详细的说一说”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眯起了自己的小眼睛。
“我们办盐场就要各个方面都受益,朝廷可以收到巨额的税赋,老百姓可以吃到更便宜的盐,另外也要让更多的商人能够跟着我们赚到钱,同时也要让更多的人去开办更多的盐场……”
刘晋想了想缓缓的开口说道,和朱厚照详细的商量起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来。
……
定国公府后花园的湖心岛之中,徐光祚和刘晋正一边喝茶一边聊着水泥厂扩产的事情。
当初英国公张懋非要拉着刘晋和他们三个国公爷合作办水泥厂,这水泥是建筑业必不可少的神器,再加上有京津水泥马路作为示范,一下子就让水泥成为炙手可热的东西,需求量非常大。
朝廷这边大规模的向各大水泥厂订购水泥用来兴修长城和关隘,边镇地区的城墙、防线等等,这种来自官方大大订单,毫无疑问基本上落入了几个大水泥厂的嘴里。
天津水泥厂、张氏水泥厂、周氏水泥厂、四海水泥厂、三公水泥厂,这几家水泥厂都从这块巨大的蛋糕上面分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块。
除了官方的大订单,民间的订单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水泥来修路建桥,建房,特别是京津地区,需求量非常的庞大,让大大小小的水泥厂生意非常的火爆,订单接不完,供不应求。
“我觉得扩产是必须要扩产的,不过我们却是没有必要在京城这边扩大产能了,我们可以开分厂,在大明各地开分厂。”
“水泥的需求各地都会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只会越来越多,京津地区的水泥厂太多,大大小小的水泥厂足足有上百家,京城激烈。”
“但是在大明的其它地方,现在办水泥厂的还比较少,我们可以在其它地方开分厂,满足各个地区对水泥的需求。”
听完了徐光祚关于水泥厂扩产的计划,刘晋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天津水泥厂现在也是已经停止在天津这边的扩张,进而向大明各地开办分厂,第一个分厂就准备选在南京这边,目前也是在筹备之中。
“我也有这样的想法,这水泥需求量大,运输费占比比较大,近一点还好,这远了话,可就不太好运输了。”
徐光祚听完刘晋的话,想了想也是点点头表示了支持。
他看到水泥的巨大市场前景,也是在这个方面投入了巨资,前段时间也是向刘晋这边出售了上千倾的土地,换来五十万两银子,准备和张懋一样,将这些银子投资到水泥厂、捕鱼业、远洋海贸这三个领域。
“这事最好找张公、朱公再好好的商量一下,大家商量完毕之后和我说一说就行。”
刘晋笑了笑回道。
“行,我这边再找个时间将大家叫过来一起商量、商量。”
徐光祚点头道。
“徐兄,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一起办盐场”
刘晋想了想对徐光祚问道,想要办盐场,这武将勋贵的支持可是少不了的,如果让他们支持自己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拉这些武将勋贵们上贼船了,让他们也跟着一起来办盐场。
“办盐场”
徐光祚一听,顿时就惊讶的说道“这盐铁可是朝廷专营,不会让私人去办的。”
“陛下已经同意我和太子去办盐场了,而且我有新的制盐之法,产盐量可以是现在产盐量的百倍、千倍。”
刘晋笑了笑说道,接着详细的将自己的晒盐法和办盐场的构想说了出来。
“晒盐法”
“这真的可行产量会是现在制盐法的成百上千倍”
徐光祚听完,也是瞪大了自己的眼睛,有些不敢相信,这盐自古以来都是靠煮出来的,可没听说晒盐的方法。
“当然可行,无法就是将海水里面的水分弄干而已,晒盐和煮盐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
刘晋自信的点头道,接着小声的说道“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朝着会有人反对了,但此事一旦成了,未来大家都可以办盐场,这盐的利润,徐兄你应该是知道的。”
徐光祚听完也是点点头,他当然知道盐赚钱了,南方这些大盐商哪一个不是富可敌国,比他定国公府那更是不知道富了多少倍。
他们这些武将勋贵们很早就想涉足盐业了,只不过因为朝廷之上没有话语权,盐这个巨大的蛋糕自然是落不到他们的嘴里去,只能够让南方的这些人给一直霸着。
“这事,我需要好好的考虑一下。”
想了想徐光祚回道。
这时徐婉儿带着自己的几个丫鬟似乎假装在花园里面散步来到了湖心岛这边。
“哥”
“刘公子”
徐婉儿来到湖心岛,脸都微微泛红,知道刘晋来府上做客,她可是激动不已,早早的就过来了,在一旁的回廊这里等着,等着徐光祚和刘晋商量大事也是装着过来散步巧遇。
“婉儿姑娘”
刘晋笑着和徐婉儿说道。
“啊对了,我还有点急事,麻烦妹妹你先帮我招待下刘晋。”
徐光祚很是懂事,看着自己妹妹看刘晋的眼神顿时就知道自己这个电灯泡该闪人了,所以也是找个借口就匆匆的离开,似乎真的有急事一般。
湖心岛的凉亭之中,随着徐光祚的离开,整个凉亭里面也只剩下刘晋和徐婉儿以及她的几个贴身丫鬟了。
“恭喜刘公子乡试拿下解元”
徐婉儿坐在刘晋的对面,小脸通红,见刘晋看着自己没有开口说话,更是脸红的不行,想了想也是说道。
“你真美”
刘晋看着徐婉儿,上一次隔着距离,而且还有很多人在场,不好盯着人看,现在面对面坐着,又没有其他人在场,更是知道她的心意,所以刘晋也是盯着她看。
看的仔仔细细,美,真的美。
原谅刘晋此时脑海中只有这样的词来形容眼前的徐婉儿,她的美完全不属于后世那些明星,更重要的是这种大家闺秀,温婉可人、古典女性的美,让刘晋一下子就看呆了,忍不住说道。
听到刘晋的话,徐婉儿的脸更红了,羞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了进去。
在这个时代,纵然是喜欢一个人,夸赞一个人,那也多半是比较委婉的方式,不会像刘晋这样直接。
但刘晋说自己美,她的心里面也是跟吃了蜜一样,甜滋滋的,一下子竟然也不知道该如何回话了。
第291章,哪里是航海啊
北太平洋广袤的海面上,十艘大福船正在随着洋流不断的往北飘去。
‘泰山号’上面,杜明恩穿着厚厚的棉衣,手里面拿着望远镜观看前方的海面。
随着船队一直往北走,气温就越来越低,此时也不过才刚刚八月,船队里面的每一个人都不得不穿上厚厚的棉衣来抵挡寒冷的气温。
气温低对于船队来说影响很大,船太小能够携带的东西有限,除了棉衣之外,取暖的东西很少,更是没有办法烧火取暖,以至于不得不尽量减少到甲板上面的活动,尽可能的待在船舱里面,聚集在一起取暖。
气温低并不是眼前最大的困难,那些浮在海面的浮冰才是船队现在最想要注意的东西,浮冰这东西,别看它并不起眼,但绝对是船只最怕遇上的,即便是后世的大轮船装上了浮冰那也是凶多吉少。
很多浮冰露出水面的可能仅仅只有一点点,但是在水下却有非常庞大的体积,质量庞大,对船只足以形成致命的威胁。
关于这一点,天津海事学院的课堂上刘晋就已经再三的强调过了,所以自从看到第一块浮冰开始,船队这边就日夜不停的派人盯着前方的海域看,一旦浮冰就会早早的躲避。
“离开天津已经80天了,我们最后一次进行补给是在倭国最北端的北海道,现在的位置差不多应该已经快要抵达太平洋的最北端了,根据计算,再过十五天左右的时间,继续沿着洋流往东北方向前进,应该是就能够抵达黄金洲的最西边。”
“现在船上的食物、淡水都非常充足,食物主要还是海洋之中各种各样的鱼类,这里的鱼类资源出奇的丰富,远远超过想象,随便一网下去捕捞起来的鱼都足够吃很久。”
“淡水的储备也还非常充足,沿途总是能够发现一些大大小小的岛屿,每一次我们都会尽可能的登陆这些地区进行食物、淡水的补给,顺带着进行一些休整。”
“越往北,人烟就越稀少,过了倭国北海道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发现任何的人烟,这里实在是太冷了,很难想象,到了冬天的时候,这里会冷到什么样的地步。”
“船员们的状态都还不错,这都多亏了刘晋所传授的诸多秘诀,豆芽、茶叶、还有脱水蔬菜是现在船上最受欢迎的东西。”
“不过为了返回时的考虑,我不得不下令尽可能的减少使用这些东西,大海广袤,谁都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所以我不得不如此考虑。”
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杜明恩习惯性的拿出了自己的日记本开始写日记,在他的桌子旁边,已经写满了厚厚的一本日记本。
“这一次前往黄金洲的行程,让我真正的意识到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何等的庞大,而我们却是何等的渺小。”
“大明之外的世界非常、非常大,根据地球仪上面的内容,我现在所走过的路程根本就微不足道,将来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要率领一支船队进行一次环球之旅。”
一边写日记,杜明恩也是一边看着一旁的地球仪,这个地球仪也是刘晋这边利用金手指制出来的,和后世的地球仪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有了这个地球仪,再加上六分仪等等的航海工具。
杜明恩等人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这也是他的船队航行到现在都一直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的原因。
准备太充分了!
为了保证船队能够顺利的抵达黄金洲,还能够顺利的回来,刘晋为此也是伤透了脑筋,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更是用金手指兑换出了精确的地球仪。
怕船员们因为没有补充维生素而得了败血症,刘晋给船员们准备了大量的脱水蔬菜,黄豆,水果罐头、茶叶,甚至于还在船上用盆栽的方式种植了葱姜蒜,足以保证船员们补充维生素的需求。
为了怕船员们没有淡水喝,刘晋更是研究出了蒸馏器,加热海水,冷却水蒸气的方式可以获取淡水,在关键的时刻,这绝对是保命的神器。
怕迷失在大海之上,更是弄出了精准的地区,全套的航海攻略,各种各样的先进航海仪器,再加上事先就对船员们进行了长时间的培训和训练。
可以说将准备工作做到了极致。
刘晋的准备显然是起到了作用,在大海之上航行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杜明恩率领的船队直到现在都没有任何的损失,十艘船都完好无损,船上的船员们也都完好无损,生病都很少。
猜你喜欢